華嚴經淨行品講義第一卷
南亭法師
第七、問具足十力
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此是如來十力智的境界。力者,力用,智慧之力用,故曰十力。「云何得」者,如之何方可獲得此十力。
一、「處非處智力」者:「處」者,道理之義。如事物之表、精、粗,也即是自相、共相也。二、知三世「業報智力」者:如是因,如是果。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業」者,業因;「報」者,報果。三、「根勝劣智力」者,知眾生根機智愚之力。四、「種種界智力」者,於眾生種種不同之境界,普能了知。五、「種種解智力」者,知多眾生之各別知解,猶老師知學生之程度也。六、知「一切」眾生「至處道智力」者:如修五戒、十善之行,可至人間、天上;修八正道之無漏法,可至涅槃。七、「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者:諸「禪」: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乘禪。「解」脫:淺言之,八解脫;深言之,則第一卷經諸菩薩及各部神眾及〈入法界品〉中諸善知識,各個皆有一解脫門也。「三昧」者,空、無相、無願之三三昧。廣言之,則有無量百千三昧。三昧有多解釋,姑以息慮凝心為義,實與禪定無多大差別也。八、知「宿住念智力」者,即宿命通而加無漏涅槃之智力。九、知「無障礙天眼智力」者,以天眼通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之智力而無障礙。十、「知永斷習氣智力」者:煩惱、所知二障,皆有正使與習氣之分,如酒瓶有酒,酒就是正使;酒倒光了,還有酒味,酒味就是習氣。自他有無習氣,皆能悉知。
第八、問十王敬護
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
此五果中之增上果。增上者,增長之義。由自己具備德學,又得天龍八部以及人王之大力所擁護,則佛法更興盛也。
前八為護法八部。「夜叉」華言名疾捷鬼,有空行、地行之別。「乾闥婆」雲尋香神,帝釋天之樂神也。「阿修羅」雲無德或非天。先世以嗔心而行施,故得近於天之果報,性好爭,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也。「迦樓羅」雲金翅鳥。「緊那羅」雲大蟒神或腹行神。「摩羅伽」雲人非人,似人而有一角。「梵王」色界梵天之天王。
第九、問云何得為一切眾生之依等
云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
第十、問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等
云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
第九、第十之二段明等流果。等流者,平等而流。此二云何,乃從悲智之心流出。疏文又說:「由本願力,為依、救等;由本行力為第一等」。
九中「為依、為救」者,眾生流浪於生死苦海,我當救之以為依處。「為歸」者,令眾生離諸怖畏故。「為趣」者,令眾生至一切智故。「為炬、為明、為照」者,破一切無明故,令得智光滅痴暗故,令住究竟清淨故。「為導、為勝導、為普導」者,引眾生令入真實法故,與眾生無礙大智慧故。「勝」表優勝,「普」表普遍。十回向初有此文,大同小異。
十中「就佛果略釋其相。如來功德」大「海」成「滿」,更無所少,故稱第一。此句為總。「大」者,體包法界。「勝」者,自利圓滿。「最勝」者,利他究竟故。「妙」者,煩惱障盡故。「極妙」者,所知障盡故。「上」者,望下無及故。「無上」者,望上更無故。「無等」者,望下無儔故。儔者,類也。「無等等」者,望同類之修行者是無能等故。
以上二十個云何,不啻為十信菩薩開了一分課程進度表。學佛是百劫千生的事,我們不要以此為苦。譬如我們做人,要見賢思齊,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所以,我們要精進、勇猛,切勿懈怠而自毀前程。智首菩薩的問題,至此已竟。
二、文殊師利答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
此下,文殊師利酬答智首之問。於中分二:一、標因成德,酬其舉德;二、指事顯因,酬其征因。上來經文即一、標因成德。標因之因即「善用其心」句,成德之德即第二、十個云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