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法師:三種華嚴經的傳世對佛學的貢獻  


三種華嚴經的傳世對佛學的貢獻

華嚴有三種。一是晉譯,又稱舊譯,世稱六十華嚴。後兩種是唐譯一是八十華嚴又稱新譯,內容最完備。再者是四十華嚴。又稱普賢菩薩行願品。三本華嚴經,各有特色。晉譯本,文筆典雅,文風灑脫,可以說與當時中國的古文化——經學的影響密不可分。閱讀之後不僅是一種對佛學的的享受,同時也是一部十分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果沒有去讀它,是學佛者人生的一大憾事。歷史上包括今天的文學愛好者,對六十華嚴都是十分推崇的。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佛教典籍,也是在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碰撞中,產生的一種佛經翻譯文學。同時它也是中國佛教所特有的文化現象。八十華嚴對於研究華嚴經和華嚴宗而言,是比較理想的一種讀本。當年華嚴宗三祖,其實就是華嚴宗的實際創建者法藏大師,一生之中講過三十多遍華嚴經,不過都是六十華嚴的內容。對於八十華嚴在後來在他的主持下才有八十華嚴的出現。八十華嚴的出現,主要歸功於法藏大師對中國佛學的巨大貢獻。四十華嚴經主要是在武后武則天的直接支持下,而有了這一品的產生。普賢菩薩行願品在佛學對中國佛教的影響之下,成為在中國民間信仰之中廣為流傳。與《金剛經》、《普門品》、《地藏經》等並列為在民間最為民眾廣為接收,廣為散播的一種經典。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信仰之士以讀誦、抄寫、印刷、禮拜、講授等各種形式,來認識和理解他的佛法內涵。

古人有言:「不讀誦華嚴經,不知佛家的富貴」。學佛者對華嚴的推崇,在佛教理論界把華嚴歸納為諸經之王與法華嚴相提並論。華嚴宗因此也稱為教海。如近代的高僧弘一法師曾以「教在華嚴,行在般若,心歸淨土」而自居。因此在他的書法作品之中,其中有許多條幅對聯都是摘錄於華嚴經上的名言警世。如早晚課誦上的「若人慾了知,一世一切佛,應觀法盡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出自於華嚴經。如唯識宗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等建立唯識宗的思想理念,也是出自於華嚴經中。又如明末的四大高僧,他們對於華嚴都有很深的研究。

尤其是在今日高速發達的信息社會之中,人們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繁衍,這與華嚴經上所言:「因陀羅網」的思想不謀而合。這就是從華嚴經上所說的從因陀羅網到網際網路的華藏世界如出一轍。一個人就是一個小世界,世界之網與人生之網,構成了華嚴宗事事無礙,圓融無礙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人們今天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網路的平台,構建起來人生的大平台,佛法的大平台在人類生命的進程中,生生不息,生命不止。

正慈於東方山獅子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