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揭秘王菲等幾位明星的學佛經歷


時間:2015/12/26 作者:君合

揭秘王菲等幾位明星的學佛經歷

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於北京,跟隨戴思聰老師學唱歌。1989年與香港新藝寶唱片公司簽約,踏入香港樂壇。十年來,她以空靈的聲音,率真的個性,智慧的眼睛,慵懶的表情征服了全亞洲的歌迷,成為華語女歌手中第一人。除了能唱出天籟之音的歌聲外,她還拍攝了《重慶森林》等多部影片,廣獲讚譽。近年來學佛護法,廣行布施,錄製佛歌,對社會有著明顯的積極影響。

長期在港台樂壇獨領風騷的歌后王菲,以前就曾捐過900萬善款用以在尼泊爾興建佛寺,近一兩年來,她更是對佛教事業出力甚巨,以錄製CD、錄音帶等方式向社會廣為宣傳佛教教理,以期喚醒眾人的良知。

王菲篤信藏密,當得知師父索巴仁波切在印度興建全球最大的彌勒佛像時,覺得這個龐大計畫很有意義,而且又可以弘揚佛法,故她樂於出力。為此,她與師父索巴仁波切共同錄製了一張梵文音樂專輯《悲智雙運》作為籌款之用,現已公開發售。在此專輯中,由她唱念的《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聲音宛如天籟,空靈悠揚,為大眾和傳媒爭相讚頌。

當問到參與這項公益專輯的動機時,她表示說:「坦白說我平常也不太聽佛經,不過自從接觸過後,覺得有些道理聽起來很舒服,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受惠。這張唱片是由上師念經,我唱和音,另一首《彌勒佛心咒》是我獨唱,所有收益都會捐作興建彌勒佛計畫的慈善用途,大家不妨也聽聽,可以慢慢了解。」

一直站在娛樂圈的頂峰,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人物,王菲有著來自於事業和情感的種種壓力。在接觸佛法後,飽受媒體騷擾的阿菲心境平和了許多。現在她心中唯一「最」喜歡的,不是看書、看戲,而是「自由自在,因為可以包括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所嚮往是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雖然現在沒有人可以管到我,我應該對現狀滿足。不過如果喜歡工作就工作,想放假就即刻放假會有多好。如果到真正有一日可以做到隨緣,就不會有無謂煩惱,這是心境問題,其實不想隨緣也不成,夾硬與事實作對會令自己更辛苦。」

其實說到底,可以慢慢了解佛法的不僅僅是王菲的歌迷,她本人想來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慢慢了解到佛法真義。不知王菲未來的星途會怎樣,也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爆出她個人生活方面的種種「新聞」。但我想,既然人人都有佛性,而且王菲本人的佛性業已通過與佛法的接觸被悄悄催生,她的各種善行就是對此所作的最好註腳,那麼我們完全就有理由相信,這些功不會唐捐的善法一方面會給她本人帶來永不會虛耗的功德利益,一方面也會對社會人心的改良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終能自他兩利。

一切善念善行,有了佛法這個催化劑,都可被激發出無窮的力量——覺悟自心,造福社會。相信王菲的這些善行,在潛移默化中終會成為一種無形的使其增上智慧的資糧,也許有一天,廣大歌迷們能同王菲一樣如水到渠成般,從行善過渡到追求覺悟的終極目標上來。

張國立很早就信佛,奶奶、媽媽說他打從娘胎時起就與佛有緣。他的妻子鄧婕對他最終皈依台灣聖嚴法師一點也沒感到不可思議,她對此解釋道:「我知道他遲早會走到這一步,他的母親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自己從小就耳濡目染,一直對佛教很有感覺。進入演藝圈後,張國立更是把佛教的教義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圈裡面信佛的人太多了,這對他也有一定的影響。」儘管張國立很早就與佛有著甚深的因緣,但人生歷來多變故,所以一直到最近,他才正式踏入佛門。

在皈依聖嚴法師時,他從法師那裡請得一套《禪修菁華集》,並表示說,這其中的《入門》、《觀念》兩本書他以前就已看過,至於《法脈》、《公案》、《話頭》、《默照》、《五停心》、《四念處》、《活用》等內容,他會好好用功深研的。

張國立抓住了自己與佛教宿世之間的緣分,靠著這根能讓他回歸本性的臍帶,希冀著他能在學佛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同樣也希望他的影迷們能從迷失自我的怪圈中找到突圍的方向,看看能不能也跟你們心目中的偶像一樣,共同邁進佛法的殿堂。

上個世紀末,一首家喻戶曉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曾讓台灣女孩孟庭葦紅遍了整個華語樂壇,在那個年代,無數人都被她清純的歌聲與脫俗的形象所傾倒,而她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優雅的稱呼「月亮公主」。但6年前,正當事業如日中天時,孟庭葦卻突然選擇了隱退,而且是徹底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以內,直到去年,她才悄然回來。這時的孟庭葦,已經結婚了,脖子上還時常掛著一串佛珠。

今年,孟庭葦的名字出現在報章上的頻率多了,不僅因為她推出了復出後的第二張專輯《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她已經成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此時大家才恍然,這個在歌迷心目中永遠年輕,清純的「月亮公主」,今年已36歲了。這麼多年,孟庭葦是怎麼過來的?6年前她又為何會在事業巔峰期急流勇退?

孟庭葦出道很早,19歲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1992年,當她唱起了那首經典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時,在華人圈裡已經沒有人不認識"孟庭葦"這名字,但也正因為過早成名,讓原本就對名利毫無欲望的孟庭葦提前厭倦了閃光燈下的生活。「我從學校出來後,就進入演藝圈,事業很快就發展到巔峰期。當時想,自己經歷了很多女孩子沒經歷過的生活,在娛樂圈,名和利都來得很快,我擁有無數的掌聲和祝福,這一切對我來說都足夠了,我好想過普通人的生活。」但在2000年底,在她的台語專輯發布會現場,孟庭葦突然宣布將退出歌壇。一個甜歌公主就此離去。

引退後的孟庭葦,沒有像其他歌手一樣,欲走還留,對這個圈子、對自己的事業依依不捨,她是徹徹底底地離開,甚至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在剛退出樂壇的那兩年,我是完全的封閉狀態,除了有時候會出現在電視頻道上的一些宗教節目,以及主持一個廣播電台外,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是在修行佛法,周末有時會去同學家參加法會,平常都在家看一些經書、念經。」孟庭葦就這麼簡單地生活著,幾乎完全跟演藝圈脫節,平時最大的興趣和娛樂,就是看一個有關佛教電視台的烹飪節目,是完完全全的休息狀態。

談到宗教,孟庭葦曾表示,自己信佛並不是從隱退後才開始的,也不是受家庭或其他人的影響,這其中有著某方面的因緣。很多年前,孟庭葦就一直獨自在台北生活,當時她養了一隻小狗。感情非常深,大概在1994年,小狗突然死去了,這對孟庭葦打擊很大,之後,她就開始吃素,也因此經常去素菜館、素菜餐廳吃飯,這些地方經常會擺放著一些佛教類的書籍,孟庭葦閒來就信手翻閱,慢慢地,在接觸多了後,她就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孟庭葦是一個很有佛緣的人,她不僅僅信佛,更曾一度有過出家的念頭。但在出家之前,她必須仔細地考慮,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做這樣的事。她說,因為按佛教的規矩,女孩一旦出家了,就一輩子都不能還俗,而男孩有三次機會。所以在2003年,孟庭葦去了一趟印度參加朝聖,她說:「當時主要是想去那裡看看環境,因為聽說一些師兄在那裡找到了進修的地方,我覺得蠻好的。我很嚮往那樣的生活。」

從印度回來後,孟庭葦最終驗證了自己的佛緣深淺,並下定決心即將歸依佛門。但就在這時候,命運之神卻為她安排了另一條更適合的人生之路,「後來我回到台灣不久,就碰到了他。整個人生的方向就改變了。」這個比佛更有緣的人,是孟庭葦的高中同學,名叫張志鵬。2004年7月,孟庭葦終於放棄了出家的想法,與張志鵬正式步入婚禮教堂,但對於孟庭葦來說,婚姻生活並非完全是理想中的狀態。「因為這跟我過去人生的理念不一樣,在我之前的人生概念里,從來沒有想過結婚這個概念,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心都放在佛法修行上,所以面對感情這件事情,感覺比較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讓自己處在平靜的心情中,如果很多事情在人的生命中一定要發生,那我們沒有辦法去迴避,不管它是對還是錯,這件事情對未來的影響是好還是壞,現在還看不見,在沒有辦法迴避的狀態下,我用很平靜的心情去面對。」結婚後,孟庭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過著與佛相伴的生活,每天堅持佛法修行,到孤兒院或老人院做義工。為此孟庭葦的生活做了很大調整,例如她以前是在晚上進行佛法修行,但現在晚上必須陪伴著丈夫,所以必須改到白天丈夫上班後再進行。她說,其實那時她內心也有一個很大的矛盾。但慢慢,就覺得讓事情順其自然地發展就好,一切都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張志鵬擔心她在家一個人會悶著,就建議孟庭葦重新再出來唱歌,但孟庭葦對於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已經毫無眷戀,她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能幫助別人,所以她丈夫就對她說,其實她出來唱歌,同樣也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式,這比在家閉門念經會更有意義。這句話打動了孟庭葦,她開始考慮如何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去幫助更多的人。恰恰這個時候,孟庭葦當年在音樂上的老拍檔姚謙找到了她,勸說她重新出來唱歌,最後在反覆思量下,孟庭葦在去年正式確定復出,並宣布她往後在唱片上獲得的收益,全部捐贈出來作為慈善經費。

曾經和李娜在同一個舞台演出過的姜昆,對李娜的出家一直迷惑不解。終於,在洛杉磯,姜昆偶遇已著黃衫的李娜,李娜告訴他:「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

第一次見到李娜是在央視「難忘一九八八」晚會上,她像鳥兒飛過視窗一樣從我眼前掠過;以後的相見都是在舞台上下,在攝影棚內外的匆匆擦肩而過之中。她給我留下的印象談不上深刻,我只記得那雙與眾不同的眼睛,總是不願睜得太開,好像噙住了很多光線,以至於不願再釋放出來似的;對同行她也是淡淡相處,正如歌曲里所唱的「水中的一抹流紅」,她獨自而在,獨自存在於自己音樂的寧靜之中。

以後,我聽說了她在香港的演唱時,以無伴奏的方式演唱《青藏高原》。全場觀眾,鴉雀無聲,靜心地聆聽。唱完了,李娜從自己的旋律中出來了,但觀眾還陶醉在她所製造的聲音的波紋里,半分鐘的沉默等來了長久的掌聲與歡呼不斷———我想像得出那該是怎樣壯觀的場面。

後來,聽說她出家了。我惋惜不已,而不解與疑惑,更伴隨了我不少日子。

終於,在洛杉磯,我碰上了她。真的,她是出家了!一身黃衣僧侶服,潔淨的剃度代替了當演員時頭上的髮飾;然而,面色紅潤,目光有神,某種純之又純以至於無塵的精神充溢在她的每一個舉動中。幾乎每個歌手必然會呈現在臉上的那種勞累的蒼白和缺乏睡眠的倦意在她這裡銷聲匿跡,連曾經在她眸子中閃爍過的懶散和迷茫也不見了。如果說舞台上的李娜是一枝掩藏不住自己芬芳的玫瑰,那現在的她就是一朵靜靜釋放自身清純的百合。一個人在自己一生中,能同時擁有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還有什麼不可以滿足的呢?

和她一起來的是她的媽媽。母女倆站在一起,像一幀圖畫。我克制不住自己好奇的衝動,迸出了所有的人都希望向李娜提的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出家呀?」

她微微一笑回答:「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她用拖長的音節來糾正我的問法,聽得出,她已經不止一次向別人回答過這個問題。

也許是看我心誠,她隔了一會兒便慢慢地向我道出自己是怎樣看破紅塵的:「我過去的生活表面上很豐富,可沒有什麼實質的內涵。不是嗎?唱歌,跳舞,成為媒體跟蹤的對象,這幾乎是我過去生活的全部內容……多早啊,就身不由己地進入了名利場的追逐之中。每當獨自一人時,我就情不自禁地要思考:難道我這一生就這樣下去,自己表演,也表演給人看,歡樂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還要掩飾,帶著面具生活,永遠也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為了生活的煩事我接觸宗教,我看《聖經》、《古蘭經》,幾乎所有的宗教性書籍我都感興趣,但這也是在選擇,一直尋找能寄託我這顆心的歸宿。」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從『六字真經』中領悟了道。在對『唵嘛呢叭咪吽』的永不停息的誦念之中,我忽然獲得一種被什麼提升起來的感覺:眼明,心亮,身體也處在一種異常興奮和快樂的動靜交融的感覺之中,我想:這是什麼地方?過去我怎麼不知道?我怎麼從來也沒有到過如此令人陶醉的地方,享受這種非物質的快樂?當這種感覺消失後,我必須又一次地從吟誦經文當中得到這種心靈的感受。於是,我從知道『大徹大悟』這個詞,到理解和感受到『大徹大悟』。於是,我覺得我應該出家,我把塵世中的煩惱和過去名利場上的經歷、成績、榮譽、教訓全都拋諸腦後,去尋找原本蘊藏在我們每個人心靈之內的那麼一種清靜的覺醒,慢慢領會自然與人類生來即已具有的和諧與真諦。」

揭秘王菲等幾位明星的學佛經歷

李娜推心置腹地對我說:「我是用整個的我來感覺到的,真的,我的心回家了。」她生在我們的社會中,長在我們的時代裡。

進步的社會時代,尊重人的權利,尊重人的信仰自由,當她在頓悟之中尋找到一條精神解脫之路,便坦然地不再在塵世的往事煩惱中徘徊了。

她一點不講她的歌,一點不講過去文藝圈兒內的恩怨,也一點不問及以前同道同仁的緋聞軼事,她一直在講法,一直在講道,法與道已和她融為了一體。李娜的媽媽坐在她的身邊,我和李娜聊著聊著,漸漸淡漠了她出家的僧侶印象,還是覺得她像個孩子。李娜告訴我,媽媽擔心她,到這裡住在一個朋友家裡,她經常看望媽媽,媽媽為她煮一些飯菜吃。我說:「半天了,你一點也不談你的歌,你真的全忘卻了?你知道谷建芬老師說你什麼嗎?她說:李娜在《青藏高原》的演唱中,表現出某種高原性的東西,但這還不是她音樂才能的全部。我們許多的音樂人都是通過她的這首歌,重新又認識了李娜。我們很惋惜她出家。」說完這些我觀察李娜的反應。

李娜思忖了半晌,搖搖頭說:「不矛盾。在錄製《青藏高原》的時候,唱到最後我也是淚流滿面,光為那歌詞和曲調我還不至於,我覺得自己終於體驗到了一種內涵,和我現在的追求非常吻合。」

自從楊麗娟事件之後,所有人都見識到劉德華的冬粉是多麼的痴情。其實,終歸是因為劉德華的品行以及他對所有身邊人的情意。

據劉德華說,自從認真地接觸佛教,受師父妙蓮老和尚之啟發後,做人處事比以前較為寬宏大量,人生觀亦豁達開朗!由於自己對佛教義理認識不深,不能去宣講佛法,唯有身體力行,多做慈善事業。記起師父經常開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只要用你的悲心,說好話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發隨喜心讚嘆心,令對方成就,都能修福田」。出錢或出力,幫助貧窮無依者,都能廣結善緣。身為藝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揚善,勸更多人獻出愛心,參與慈善活動。

劉德華與妙蓮老和尚傾談中,感覺到師父多數用很簡單的譬喻,將信念、道理帶給自己,很容易明白。什麼是「第一」?尤其是藝人,在這個娛樂圈子裡,很多時都為爭這個「第一」而煩惱。但師父帶給我「第一」的啟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帶給他們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佛教講因緣、時節、果報。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來,時間未到,你想亦沒有,時間一到,你不想它也有。學佛的人要大公無私,就好象佛陀一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悉離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為自己,而損害他人。

劉德華承認佛法對人生觀有所啟發:「之前,我的埋怨比較多,什麼事情也要問個為什麼,追究出所以然。可現在,我較能安於現實。雖未至於無求,但也不會因為某一件事不稱心如意而受影響,心境較以往平靜得多了。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事情做不好,會怪人、怪自己,放不下。現在好一些,懂得包容,心輕好多,沒有什麼大不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