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集
賢善首菩薩,一切流通此經者,都可以稱為賢善首菩薩,非是某一人,亦可以以某一人顯現。因為賢善首菩薩可以使一切眾生髮起賢善的功德,賢善的利益,就是流布此經可以發揮這樣的功用,所以是名賢善首菩薩。
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
非是一佛說,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那說一切諸佛都說過這個經,可以嗎?可能是可以的!但是諸佛的表現形式不一樣,說這個經典與一切陀羅尼是一樣的。就象《大悲咒》、《準提咒》都是有無量的諸佛曾宣化過,那麼這個經典是無量的諸佛宣化過,我們能看到這樣的經,聽到這樣的經題都是不可思議的。
三世如來之所守護
這個經典不是一般的人守護的,也不是菩薩,也不是金剛護法,也不是鬼神,也不是守法神,就是諸佛直接守護的。此經在處,也就是諸佛住處。你說這個經,我看不到諸佛啊?佛是真語者、誠語者、不綺語者,這個地方思惟得清晰,那就有善巧了;思惟不清晰,佛這話也是誠實言,後效應在那兒擱著呢!所以說我們親近這個經典,就是親近十方如恆河沙的諸佛,等無差別!
十方菩薩之所歸依
這個教化是十方菩薩歸依處。那我們拿到這個經典也是一切菩薩所歸依處。以前我們在其它地方講宣大乘了義經典的時間,也會出現一些其它的因緣,什麼因緣呢?不可思議的境象因緣。菩薩聞此經宣化,那也會生歡喜向往的。
象我們在這個時代學習佛法,因緣都是比較壓迫一些,過去我們知道講經法會是很莊重的,我們現在在這個房間裡面來學習,有沒有廣大利益呢?利益是同等的,只是說我們自己這種受覺上受到空間的局限或者覺受上的局限罷了。實際內涵是無有差別的。
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所以說真正對《圓覺經》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或者說對四病——即作、止、任、滅的認識,那麼對三藏十二部經典的學習,易得下手方便;對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有所行持,那對三藏十二部一切教化的行持,也就有一個方便的認識與下手。那對十二菩薩的這種啟教因緣,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那對三藏十二部能圓成世間、回施法界,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叫清淨眼目。
能把《圓覺經》的這種教義系統地、條理地或者說相對比較分明地有一個認識的過程,那再看其它經典,其它經典的條理性、內涵很容易引發出來,也可以很容易看得到它的實質的教化。大家透過文字見不到真正的利益,那麼就被文字障礙住了。是通過文字來透露我們心的這種莊嚴、秘密、功用的,是清淨眼目。
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
「大」,唯佛可稱,如是大是絕待之大,非是有待的、有對的大、大小對比的大。我們都知道,一尺對一寸來說是為大,但對一丈來說是為小,一丈對百丈亦謂之小,故知有對之大不名為大。如是之大是絕待之大,含攝於法界,是為大。
安穩一切是為「方」。
那「廣」呢?平等的回施,無差別的回施,圓成的回施,法性的回施,乃至說種種的回施,隨順的回施因緣,都是一樣的,是為廣。廣者,有種種善巧,種種方便,或者舍善巧舍方便,但歸真實,都可以說是廣教真實。廣教是沒有定向,方教呢?直接地帶來安穩、提攜。
大是普等於含識,無一遺漏,無對無待。
「圓覺」唯佛能成,唯佛能親證,一切眾生本具,一切眾生本來圓覺,本證圓覺,眾生不知,諸佛提醒,所以才出現於世實施教化。
「陀羅尼」者,無外是總持的回施,遮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的幻化差別作業,使一切眾生頓出幻化作業的差別苦海,使我們得到安穩,所以能總持善法,遮護過失,那麼這叫陀羅尼教、總持之教。
亦名修多羅了義
契機契理,方便隨順,使一切眾生得殊勝的教誨,所謂地了義教誨,唯佛法界稱為了義,象權教、聲聞、菩薩乃至種種方便那不能稱為了義。這個地方了義稱為圓覺了義。
亦名秘密王三昧
如是「秘密」,遍含法界眾生故,能迅速圓成一切眾生故,一切眾生本來在此安住故,無有出離故,無有減損故,眾生不知,是名秘密。
「王」者,諸佛親證,王於法界,統攝十界,是名王者。(所謂地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一直到第十個名號世尊皆是法界王者之號。如是之王,非是稱王,非是作意之王,非是高大之王,是平等之王,是饒益之王,是布施之王,是智慧第一之王,無有高下,如是運用,是為王。如是王者,以正受回施教化的因緣,是名秘密王三昧。
三昧正受現前,通過種種法益的修持都可以發起,前面的三種法門,二十五輪都可以發明。
亦名如來決定境界
告訴我們《圓覺經》的整個境界是如來的境界,十二個菩薩的功德匯集到一處,來表明佛的決定境界的功德內涵。不過是通過十二個菩薩的功德來闡述諸佛的境界,什麼叫決定境界呢?諸佛的真實圓滿果德在於此。
那麼十二個菩薩來問此三種法益,即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以二十五種定輪作為回施,獲得圓修,這是諸佛決定實證之果德、實證之境界、實證之法益、實證之回施。這個「決定」二字是不可置疑的,是純淨的,是決定的,是絕待的,是真實不虛的。
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
如來藏也就是法藏、涅槃藏、功德藏、光明藏、莊嚴藏、一切智藏,也稱為佛性藏。那麼說的佛性自性差別,佛自性中流出來的條理,也就是所謂的法界體性智,來顯現這種功德。就是唯佛能親證,法界有十法界差別,十法界差別了不可得,是佛安住之功用,雖有差別,佛一塵不染,在此處放大光明,成就一真。
所以十法界的宣化唯佛親證,唯佛能宣。沒有佛的宣化,我們並不知道這個法界有十種差別相,即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修羅、地獄、畜生、惡鬼法界。不管是三惡、三善、三聖到一真,十法界的差別唯佛親證,所以叫自性差別。親證者,是順性得見運用因緣,決非妄想心中生出,做作幻化,非也!是名如來藏自性差別。
汝當奉持
汝者,是指我們大家吧!實際一切聞佛法之人皆應行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此經唯顯如來境界
這又反覆給我們講,如來決定境界,此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能宣,這樣的經典,菩薩是不能代授的,是佛親證的境界,不到究竟佛果,難見難聞。所以這樣的功德,大功德若沒有諸佛的開顯,我們在這個地方是永遠不能得見、不能得聞,就象前面十二菩薩個個說我等得見未曾有,聽稀有法,未假修持而得善利。正是如是。
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從初發心一直到佛地,都可以假於此法行持,決定圓滿,決定無有遺漏。真是不可思議。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
頓教跟漸教差別是大一些。漸教,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是決定的;那頓教呢?可以即生成佛。
頓機眾生從此開悟
這個是給我們定著根性。什麼叫頓機眾生呢?過去叫菩提薩埵,叫正定聚之眾生,能當下就放下,聽聞之時就放下,超越自己一切作業的纏縛,這叫頓機眾生。聽聞之後,無始以來的善惡作業當下就丟棄,無牽無掛,唯有法益現前。
六祖大師一聽「應無所住而其心」,當下就把自己的一切因緣都放下,直奔法源,找《金剛經》的傳播者與印證者,什麼也顧不得了,包括自己的老母。顧不得,沒有第二個因緣,沒有顧慮因緣,為法捨棄一切,這種嚮往是從自己的覺受中迸發出來的,不是自己設計的、勉強的,這叫大乘頓圓的根性,頓機。
亦攝漸修一切群品
漸修就是慢慢地來,慢慢做,一點點適應,行不行呢?進進退退吧!釋迦佛反覆讚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反覆呵護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方面激勵我們出離,一方面激勵我們在這世界上修持,何以故呢?
「在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他方佛國行道百年」,這是誠實言、真實語。在此娑婆世界修道之人往往進一退九,這也是真實之語!你但是要有佛力的住持,有增上的提攜,真是不可思議的。若是沒有他力的提攜與增上,多是進一退九之類,何以故?我們自力一到極點的時間都會退下來,這一退往往就還不如以前不修行的人,所以叫進一退九,自力之機。若仗佛力,則可行道十日比他方佛國行道千年得到的功德、善巧!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
我們知道大海,百川眾流,皆盡歸此大海,大海不拒絕小河、小溪,也不拒絕大江、大流,包容一切,不作排斥,使諸一切水源入此大海,鹹同一味,無雜無別。眾生的心性就是小氣啊!所以這個教化因緣亦復如是。
許多人讀過《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某些版本上包括匯集本上都有此法如大海,淨土一法亦復如是,如圓教之教,亦如大海。
乃至蚊虻及阿修羅
蚊虻是極小、極小的生命,阿修羅是極大、極大的生命。阿修羅有多大呢?一伸手可以遮天蔽日!稱為大身生命。
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我們人要是心量大,那行法也方便,修法也方便,這個地方是開我們心智的,也是這個經典的內容,經典內容也就是我們的心智,這樣看經就方便一些。實際經典從開頭第一個文字就從我們心性中流出,最後一個文字還是收入我們的心中,揮發到法界。
就好比我們看這個佛像,你說這個佛像是外面的畫,還是我們心地的東西呢?實際是不二的,大家不知,所以說它是個畫,但我說這是我的心,是大家的心性,你信嗎?信不及那就是個畫,經典亦復如是,一切教化亦復如是,所以說不過是我們心地的一種描述,或者是放大我們心量的一種方法。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
一個佛土稱為一個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土,這是聲聞教的說法,聲聞教為何要如是說呢?這是權說,也是一個佛住持的一個區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叫堪忍世界,是釋迦佛所住持的一個世界。每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一個佛在住持,不管是濁土、是淨土,是同樣的。
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
大家福德大不大?看一看,對比、對比。那我們聞經名聞了沒有呢?自己可以審視,聞而生信啊,聞而決定,生聞信;要不然是聽了,不叫聞名,叫聽名。聽名也不可思議,功德亦復如是,究竟功德決定無差別的。
及一句義
這一句義,我不知道大家在五天之內是不是聽了一句,我感覺到我讀了特別地歡喜,特別地感激大家給我這麼個勝緣。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所以大家賜給我的大福大德,我真是感激!那如百恆河沙的眾生,都成阿羅漢。我以前看到近代一個阿羅漢叫阿迦曼尊者的故事,當時激動不已,就想把南傳佛教的衣服搭上,去南傳佛教,再也不回來了。讀這樣的經典,你也不能輕慢他,成就一個阿羅漢極難、極難、極難的呀!
賓頭盧尊者發過這麼個願,說你能供千僧,我必在其處。你要能供養一個阿羅漢,此人不墮三途,這多好啊;生生世世衣食豐足,這多好啊;生生世世常聞佛法,常聞聖教,這多稀有啊。供養阿羅漢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況且使百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呢?
但是這樣的果德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就是把半句偈子給我們分別地解釋一下,不如這樣的功德。這是佛讚嘆的,不是我讚嘆的,大家信得極,會生大歡喜的;信不及,功德也是在那兒擱著的。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
這直接就是給予,直接就是給予,直接就是給予,沒有第二個因緣。
信心不惑,當知是人
給予什麼呢?
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
直接給予非於一佛二佛的福慧,是給予的還是你本具的呢?還是原來真這樣做過呢?同等的。給予也是這樣的,自己已經做過,也是這樣的,本具還是這樣的,利益同等。所以,聽到這樣的經名,我真替大家歡喜!
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能聽聞此經不知是什麼樣的福德?你在外面一天掙千千萬,也不如這樣的福德啊!你在外面當個大官,不如這樣的功德啊!你在外面修法,修十年、二十年,不如這樣的功德啊!為啥呢?不能讀到這樣的文字呀!所以說要信心不惑,是個前提的;聞經名是個根本的。
你惑亂了,那這個功德是不是了呢?直接的給予,打除我們惑亂,消除我們惑亂的根源的方便。我們這個疑惑心不是福德。眾生這個疑惑心是過失,是罪惡,是障道因緣。末世的人這種疑惑心是最重、最重的!所以不得善利。
我們一般說過去的菩薩都是法王子、童子,釋迦佛在許多經典上都說文殊師利童子,哎呀,親切啊!象童子一樣純淨,他沒有啥疑惑的,大人說什麼是什麼,好著呢!現在我們的人呢?小孩就夠老練了,老練的人更老練了,多生疑惑,揣度別人,揣度佛法,揣來揣去,自己把福慧都揣度完了,機偽多端,沒有用,結果自害。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
後面的話更為啟發我們現在的人了。啟發我們什麼呢?
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這話說得就重了,以前我相信這個得很的。以前到哪兒就背著《圓覺經》,就帶著,感覺到思想上有障礙了,把這個經拿出來,把這一段好好看一看,叫佛加持一下、鼓勵一下,有沒有用?我告訴你,比你做其它因緣迅速得多、利益簡快得多!不相信,我們可嘗試一下。
我希望大家人人都拿著這一本經書,真正的路子走不動的時候,看看這一句話;感覺遭磨難的時候,看看這一句話。反正我以前看到這一句話,什麼樣的艱難、逆境一下就歇心了,有佛加持我們,有這些菩薩護持我們,不害怕了!
末法時代的魔難多,逆緣熾盛,身心一惱,利益不現前,就會退,在佛法中就會退墮。現在為什麼出家人中,把這身衣服能穿到底的人,還是挺難的。為什麼呢?就因為這樣的因緣。許多人穿這樣的衣服(編注:指僧衣),白天穿,晚上就是其它衣服了;白天是這個頭,晚上就成長頭髮了。有神通?不是啊!不能面對自己,那就是所謂的退屈之心啊!
在法益面前退屈,在自尊面前退屈,在自己抉擇中退屈,那怎麼能生法益呢?那是不是叫魔障呢?我以前到一個寺院,那麼一大幫的出家師父,個個都是西裝革履,當時我感覺到到了哪個機關一樣。
不是誹謗啊!的確是這種身心的惱,他感覺這個(編注:指僧衣。)不自在、不莊嚴,感覺受壓迫,或者自己沒有實利,所以退這種退墮因緣,遮掩因緣,受委屈啊!真受委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又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
這個地方是說金剛的頭目及其眷屬是無量無邊的。
即從座起
你不相信,你在這兒念的時候,這些金剛從法位上都動起來了,說誰在念我?一看,就來幫忙了!你不相信?他會揍人的!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
亦象諸菩薩一樣,來繞世尊足,繞三匝,供養、讚嘆如此聖教,回施世尊法益宣化。
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份,這是決定的。一定不要把自己開除在外,許多人學經、學教就把自己開除掉,感覺到自己沒有份,所以修法不能增益,所以不能尊重法本、不能尊重法益的現前,老把自己往後推,老是以為這是菩薩的事,或者以為這是修行者的事,豈不知這是我們一切眾生的事,本份事!
有能持此決定大乘
讀誦這個經典,就是決定嚮往大乘。
我當守護,如護眼目
這樣的願,真是讓人震驚。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讀這樣的經呢?不行持這樣的法呢?誰發個願,我做什麼事情,他能象護眼目一樣來護我?我天天就做那個事情,能嗎?不好做的!象這些金剛,早已是大權,早已成就菩薩次第,早已成就大威德,為了護持我們,顯現金剛護法之相。他們的守護不是一日、百年、千萬年,是盡未來際,眾生未盡,如此護持也未盡。
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
你看我們在此地好著的,安靜著呢!就因為我們在讀《圓覺經》啊!這些金剛如護眼目在守護著我們,這怎麼不好呢?大家在這個地方很喜悅的,
令不退轉
若人真是生信者,這一本書了生死夠本了,你做人不冤枉了。以前我聽一個講法,聽了以後,本一合,我說我這個人不冤枉了,我生生世世做人都不冤枉了!夠本了!啥本呢?再也不畏懼了。
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寶豐足
前面是佛法,後面是世間法。誰家有痲煩了,鎮宅之寶,好著呢!誰家有因緣了,把這本經讀一遍,好著呢!財富豐足,這是現在的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你看這大乘經典,財寶具足,多好啊!你要信得及,真是這樣的,這不是開玩笑的。因為護法在佛菩薩前發的願,他不敢有一點退墮、變異,沒有毀壞的因緣,根本沒有這樣的因由。所以說這樣的利益是決定不虛的!
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
這麼多王,這不是一般的天,是天之王!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
這都是決定說。
世尊!我亦守護此持經者
以前我經常隨身帶一本《大乘起信論》與《圓覺經》的合訂本,不敢離身,就跟三衣是一樣的,不敢離開。所以,走到哪兒都特別地好,很順利!我感覺就是受益於它,不相信你可以試三年,不管出家在家。但是只一天、半天不行,沒有三年不起功用,沒有讀誦三年,功效也不能現前。
「我亦守護此持經者,」持經是讀誦呢?還是攜帶呢?我感覺以前攜帶就那麼不可思議,要能讀誦、行持呢?那更不可思議!現在人不相信法寶了,所以往往不得法寶的攝護。象過去經典要用七寶的函、匣才能裝的,要用種種沉香、檀香、貴价香來熏,熏供的,種種鮮花、水、飲食、花果來供養它。以前密教的大德對法寶包得讓你看不到的,非常細心,仔細、恭敬。你得多少利益、有幾分相應,從你如何擺放此經典就能看出來。
常令安穩,心不退轉
令,加持你,給予你這種動緣、外因、環境。你不相信?你讀三年試一試,讀三個月試一試,讀三天試一試,連夢境都會改變的。我以前好搞這個事情,什麼事情解決不了了,就念十分鐘佛,給佛提出要求,我念你十分鐘,你得給我好夢,你應該告訴我點事情,我就睡了,然後就夢見個什麼因緣,叫做夢占!
這方法不複雜,但是不說一下,大家不會。的確是看自己是不是與法相應了?這個法是不是跟我們有因緣?可以這樣做,不複雜。這個境界特別容易現前,我們今天晚上可以試驗。一會兒我們結束後,你可以把經誦七遍,再睡,說給我好夢,看一看經典能不能攝護我,包你有因緣的,不開玩笑!人往往不信,所以說不得利益;不行持,不得利益;當作玩笑了,所以不得利益。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爾時,有大力鬼王
這在我們世間,他真敢,這傢伙真無情啊!大力鬼王最無情了。
名吉盤荼與十萬鬼王
不是小妖魔、小鬼怪的東西,是鬼王!不要看我們讀誦經典這麼簡單,你讀誦這個名字,好比說「吉盤荼」,你讀誦這個名字,就這一個名字,這鬼王的下屬只能說是合掌恭敬,他不能有其它因緣,不能危害你。
如《楞嚴咒》中有五方佛的名字,五方法的名字,五方僧的名字,還有五方菩薩的名字,還有五方金剛的名字,還有五方鬼王的名字,無量鬼王的名字。現在的人不相信,不相信他不願意背了。我們真能行持《楞嚴咒》,不用本子,把它清清晰晰地背誦下來,那到哪兒都沒有難緣的!或者說一天到晚背誦它的人,這樣的人暢快得很呢!
那你說我見到的背誦《楞嚴咒》的人多了,他不得利益,他並不相信這樣的功用,他要真信這樣的利益,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害怕不害怕的。別人把他劈成幾瓣他也不在乎!因為這些護持的因緣而成就的,得大安穩,沒有掛礙了,入無畏處。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
這從菩薩、金剛、天王,一直到鬼王,還有諸佛菩薩,都是一樣。
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
這一由旬按比較簡單的說法,在印度這個評判差別還是有的:平原地帶是八十里、六十里為一由旬;丘陵地帶是四十里、三十里為一由旬;山區十五里為一由旬,這是大概的一個區分,因為他翻譯的這個地方差異很大,古印度的里跟我們現在的里,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大家有個概念就可以了。
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這真是大的鬼王,他不光把他打死,還把他碎如微塵一樣。你讀到這樣的言辭,你就修法入甚深禪定了,假如有境界你也不用害怕,十五里以內沒有人敢幹擾了,誰干擾,就粉身碎骨。得大安穩,這樣的發願給我們一個安穩的環境、安穩的加持、安穩的保證。這皆是佛威神的給予啊!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皆大歡喜的根本在於信受奉行。你光歡喜,不信受奉行,是不能真正地歡喜的。我希望這歡喜能盡於未來際,不散不壞,叫奉行。
讀誦就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