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十四  


趣品《圓覺經》之十四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首先,世尊仍然運用比喻,來從總體上解答金剛藏菩薩的三個問題。實際上,咱前面就說過,看似三個問題,其實呢,都是一回事兒,無非就是“若諸眾生本來成佛”與“一切無明”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演變出了三個問題。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呀,有人產生了幻覺,不是真地生了眼病,這個幻覺,咱們把它叫做‘幻翳\’,因為它,而使人虛妄地見到了,虛空當中的空花相。”

“那么,當這個人從幻覺當中醒悟過來以後,所謂的‘幻翳\’,就完全消滅了。但是,不應當說,這個‘幻翳\’已經消滅了,不過,它到底是啥時候產生的呢?”

“為什麼呢?因為呀,‘幻翳\’和虛空花這兩者,並不是相互對待而存在的真實事物,它們,完全是幻覺呀!根本就不曾產生過呀!”

哎,大家要注意,這裡的‘幻翳\’,並不是指眼病,而是指無緣無故的幻覺。有人問了,無緣無故,咋會有幻覺呢?

——嘿嘿,如果有緣有故的話,就是因緣實有之法,就可以模擬複製,重複實現了,還能叫做幻覺嘛!

所以呀,就是因為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地看到了幻境,才叫做幻覺的呀!

——無明就是這樣的,所以,世尊在這裡,用‘幻翳\’來比喻無明,用空花來比喻生死輪迴和涅槃,用虛空來比喻圓滿覺性,也就是本來佛陀。

於是,金剛藏菩薩所問的三個問題都清楚了。咱先看第一個問題: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

——毫無疑問,咱借用比喻,虛空本來就有,不生不滅,就算有了幻覺,看到了空花相以後,虛空呢,還是虛空,不曾變動,也不曾被破壞。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生不滅,就算有了無明幻覺,幻化出了生死輪迴,乃至於涅槃假相以後,嘿嘿,眾生還是本來佛,咱本有的圓滿覺性,它不曾變動,也不曾被破壞啊!

——哎,如果有人,能夠當下現量地,觀察到這個無相的圓滿覺性,就叫做開悟覺性,也叫做明心見性。從此以後哇,這個人,就從本質上超越了生死輪迴。當然,幻化習氣還需要不斷地消磨,修行還需要逐漸圓滿。但是,他已經認清了一切的真相,不會再痴迷於其中了。所謂的輪迴,已經束縛不住他啦。

既然眾生本來是佛,那為啥又有了無明呢?

——嘿嘿,還是要借用比喻,‘幻翳\’本來就不曾有過,它是幻覺呀!哎,無明也是一樣的,本來就不曾產生過,只是幻覺而已。乃至於,一切生死輪迴,一切所謂的涅槃,等等,都是幻覺假相,本來就不曾產生過呀。只是,咱把它們錯認為是實有的罷了。

既然是幻覺,就根本不曾產生過,再去探討它是啥時候產生的,哎,這就叫做顛倒,沒有意義呀!

本經的第一章,文殊菩薩所問章當中,對此,世尊也說得非常清楚:“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哎,咱大家呢,要反覆地仔細體會呀。

關於後面兩個問題,咱看世尊的進一步解答: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世尊繼續借用比喻,同時來回答前兩個問題,這樣說道:

“也就好比呀,人們由於幻覺而看到了虛空花,當這些空花隨著幻覺的醒悟,而從虛空當中消失了以後,不應當這樣說:在這虛空裡面,到底是啥時候生起來的空花呢?”

“為什麼呢?因為呀,在虛空當中,根本就不曾有過虛空花,也就根本不存在生起和消滅的問題呀!”

好,這段經文等於是把第一個問題又解答了一遍,同時,也和上文一起,解答了金剛藏菩薩所問的第二個問題,即: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很清楚,借用前面經文的比喻,所謂的‘幻翳\’,以及虛空花,它們根本就是幻覺,並不是實有的。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無明,以及生死輪迴,乃至於涅槃,等等,根本就是幻覺,並不是實有的呀。因此,這個問題所說的‘若諸無明,眾生本有’,根本就不成立。

而“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呢?嘿嘿,也不需要任何因緣,此乃實際狀況啊!就如同比喻當中的,那個虛空一樣,無論‘幻翳\’和虛空花如何幻起幻滅,虛空本來就如此。同理,無論幻化的無明和生死輪迴,等等,如何地幻起幻滅,一切眾生所本有的圓滿覺性,本來就如此,方便地,把它叫做佛陀。

關於後面第三個問題,咱看世尊的進一步解答: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世尊繼續借用比喻,進行了小結,同時,把金剛藏菩薩的第三個問題,也解答了。世尊說道:

“因此啊,所謂的生死輪迴,乃至於涅槃彼岸,等等,它們都和虛空花一樣,是圓滿覺性當中幻起幻滅的幻覺。可是,無論它們如何幻起幻滅,妙覺性從來都是圓滿覺照的,它就是圓滿覺性,它絲毫不受幻覺的影響,沒有任何生死變動。它,就是本來佛。”

這也就回答了,金剛藏菩薩的第三個問題: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很清楚,‘十方異生本成佛道\’沒問題,十方世界的各類眾生,本來就是佛,因為‘妙覺圓照,離於華翳’呀。說它們是佛,也是語言文字的方便表達而已,咱大家呢,千萬不要執著在‘佛\’或者‘圓滿覺性\’等等,這些名詞上面呀。哎,‘十方異生本成佛道\’,這本身就是無上秘密之法,是眾生難信難解之法呀!整部《圓覺經》,都是在反覆開示這個法門。

而所謂的‘後起無明\’呢?嘿嘿,這就是最典型的‘錯認\’啊!提問者呀,把無明,乃至於生死輪迴,等等,都當做實有的啦!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都是虛空花,都是幻覺呀。

有人問了,難道這些不是實有的嗎?我咋看得清清楚楚呢?

——嘿嘿,咋說您呢?從電影到電視劇,乃至於照片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哇,難道,它們是實有的嗎?

哎,那就太好咧!嘿嘿,俺要是看誰不順眼吶,俺就偷偷地把他拍到照片上面,然後,嘿嘿,拿回來慢慢收拾他!

——您真收拾得了人家嗎?哎,看得雖然很清楚,畢竟是假的呀。

電視劇也一樣,比方說,您看到裡面那個主角很氣憤,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拿起大錘,掄起來——直接把他砸扁了!請問,人家,有事兒嗎?嘿嘿,人家是決定不會有事的,您哪,不光賠了一台電視機,說不定啊,還得觸電呢。

所以,即使看得很清楚,即使聽得很明白,即使聞得到、嘗得到、接觸得到,乃至於想得到,等等,都不能夠證明它是實有的。恰恰相反,見聞覺知,都是幻覺。都是感覺而已嘛,咋能當真呢!

好,咱再繼續看金剛藏菩薩的第三個問題。

所謂的‘後起無明\’,完全是錯覺,無明並非實有,也根本就沒有生滅,沒有生起和消滅啊。

至於‘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嘿嘿,就更加虛妄了,一切煩惱本來就是虛空花,本來就沒有生滅,完全是幻覺而已呀。

即便是所謂的‘一切如來\’,也是語言文字的方便說法,圓滿覺性超越生死變動,它本來沒有名字,人人從來就具備,永遠也不會失去,所以,把一切眾生,方便地叫做‘一切如來\’。

到這裡,世尊已經大體把金剛藏菩薩的三個問題,回答清楚了。但是,由於其中的妙法太深奧啦,為了方便咱大家進一步學習,世尊呢,繼續對其進行講說,繼續慈悲地詳加開解。咱哪,洗耳恭聽。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世尊繼續發揮上文的比喻,用虛空來比喻如來的圓滿覺性,哎,當然,咱人人都有份兒,圓滿覺性可不光屬於如來呀!旨在說明,虛空尚且不會隨著‘幻翳\’和空花,而幻起幻滅;咱的圓滿覺性,又咋會隨著無明和生死輪迴,乃至於涅槃彼岸,等等,這些生滅法相,而幻起幻滅呢!

所以,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這個虛空啊,不是某種暫時的存在,也不是某種暫時的虛無。它呢,從來就如此,無邊無際,無形無質,廣闊無垠呀。”

“更何況,如來順應一切的圓滿覺性呢!它呀,其實就是廣大虛空的那個內在的平等性呀!所謂的虛空,就是圓滿覺性顯現的呀。”

——啥叫做“如來圓覺隨順”呢?

——就是如來的圓滿覺性,其特色呢?它能夠自然平等地順應於一切因緣,乃至於順應於一切法呀!

哎,在《圓覺經》後面第六章,清淨慧菩薩所問章當中,世尊會給咱們詳細講解,其中說到如來的覺悟境界,是這樣的:

“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啥叫做大覺世尊的覺悟呢?哎,那就是在佛陀看來呀,一切都圓滿了,本來就圓滿了,不需要再做啥改動。啥叫做佛眼呢?嘿嘿,那就是一雙不再挑刺兒的眼睛啊!無比地明白,無比地包容,那,就是大覺世尊。

正因為如此,佛陀,他不是改造世界的天神,也不是創造宇宙的造物主,他是本來的覺悟者,平等於所有眾生的本來覺悟者。所以,佛陀能夠自然地順應於一切因緣,自然地順應於一切法。

——這,是否太簡單了呢?是的,同時,也太不可思議了。這是那些整天胡思亂想而自以為聰明的人們,做夢都想不到的,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的呀。

佛心,像啥呢?它猶如一條小溪,沿著山勢順流而下,不用選擇路徑,也不需要考查前程,只是自然自在地流淌。其實,連流淌都不需要,那只是順勢而行罷了。

它,無比地柔軟,無比地晶瑩透亮。它,因為柔軟而無比地堅固,猶如金剛寶一樣,既不會被破壞,也能夠無堅不摧呀!

——啊?您說自相矛盾啦?

——嘿嘿,佛心哪裡會矛盾呀!是您的思維心自相矛盾啦。您看,這溪水雖然是最柔軟的,但是,因為無形,所以呀,它也是不會被破壞的,是最堅固的呀!不信,您拿把鋼刀,砍砍試試,哎,‘抽刀斷水水更流\’嘛!它絲毫也不會被破壞。反過來呢,就是最堅硬的石頭,也會‘水滴石穿\’呀!所以說,它,又是無堅不摧的。

佛心,依照經文所說,乃是“柔軟而正直”的,的確如此。

所謂的“而為虛空平等本性”呢,就是說呀,如來和咱共有的圓滿覺性,它也是虛空的本性,虛空,是由圓滿覺性所化現的。前文已經說明過,此略。

因此,虛空,尚且不會被‘幻翳\’和虛空花所破壞;更為本質的圓滿覺性,又咋會被虛假的無明和生死輪迴,乃至於涅槃彼岸等等,所破壞呢!根本就不會呀。

下面,世尊運用比喻,來進一步說明如此妙法: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就如同提鍊金礦一樣,黃金並不是因為提煉才有的,而是在礦石裡面本來就有。那么,既然已經從礦石裡面,提煉出了黃金,它呀,就不會再變成礦石了。即使經過了無窮的時間,黃金的本性,也是不會被破壞的。所以,不應當說,礦石本來不是黃金。”

“如來的圓滿覺性呢,也是同樣的道理。”

——啥道理呢?咱一起來看看。

在這裡,世尊用金礦,來比喻一切眾生;用黃金,來比喻圓滿覺性,也就是本來佛陀;用提煉,來比喻學佛修行。哎,這其中的道理呀,就清楚了。

黃金不是因為提煉才有的,而是在礦石裡面本來就有;就如同,佛性不是因為修行才有的,而是一切眾生本來就具有。黃金提煉出來以後,就不會再變成礦石了,即使經過了無窮的時間,黃金的本性,也不會被破壞;就如同,成佛了以後,也不會再變成眾生了,即使經過了無窮的時間,佛性,也不會被破壞。

所以呀,不應當說,礦石本來不是黃金;就如同,不應當說,一切眾生本來不是佛陀,一樣的道理啊!

通過比喻,世尊清晰地告訴了咱們,根本就不需要產生像金剛藏菩薩那樣的疑問,不用懷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是,就如同黃金需要提煉一樣,成佛也是需要修行過程的,因為,金礦裡面有雜質,而眾生心中呢?有錯認和幻覺呀!所以,本來是佛和修行成佛,這兩者並不矛盾。

——不過,比喻總是有缺陷的。

對於金礦來說,裡面的確有雜質,必須要通過提煉,去除雜質以後,才是黃金。哎,雜質和黃金,是兩個東西。

可是,對於眾生來說,並不存在什麼實有的無明和煩惱習氣,乃至於生死業力,等等,它們都是虛幻的。它們都是錯認和幻覺,它們,本來就是圓滿覺性的顯現,本來就是佛陀法身。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需要剔除什麼,也不需要改造什麼,而只是需要不斷地覺醒和明了。這,就是學佛,就是修行。這,也就是本經,偉大的《圓覺經》所詮釋的,不可思議的如幻三昧。

——在一場夢裡面,生死著,煩惱著,追求著,痛苦著,無聊著,糾結著,該咋辦呢?

——嘿嘿,無論您咋辦,終歸是一場夢啊!何如醒來呢!

——根據已經醒來的人,哎,就是佛陀,所免費提供的經驗來看,告訴咱哪,醒來以後,就不會再有生死輪迴和煩惱了。覺醒的方法呢,就記載在佛經當中。信不信呢,嘿嘿,隨您自願。

下面,世尊將為咱大家,進一步開示圓滿覺性,或者說妙圓覺心的情形: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如來的妙圓覺心當中,本來就沒有某個東西叫做菩提,或者叫做涅槃;也不存在成佛,或者不成佛的問題;本來就沒有虛妄的生死輪迴,也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非輪迴。”

所謂的“一切如來”,咱前面說過,包括三世與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毫無疑問,咱們大家,都在其中,咱都是未來佛啊!

這段經文告訴咱,咱的圓滿覺性當中,沒有任何實有之法,既沒有實有的菩提和涅槃,也沒有實有的佛和非佛,更沒有實有的生死輪迴,以及非生死輪迴。

——那么,圓滿覺性,裡面到底有啥呢?

——嘿嘿,本來呀,連圓滿覺性都沒有。

雖然如此,其中深意,需要明白。啥深意呢?您看,咱的圓滿覺性當中,只是“本無”,而不是一潭死水的空無啊!啥叫“本無”呢?嘿嘿,就是說,看起來有,聽起來有,聞起來有,嘗起來有,摸起來有,想起來也有,不過呢?只是本來沒有而已。換句話說,一切的一切,都是幻有啊!

一切幻有,不是沒有,只是“本無”,本來沒有而已。並不是不能有,而是呢?可以幻化出無窮無盡的妙有呀!哎,那就叫做諸佛的無量功德與妙用也,乃至於一切生死輪迴,菩提涅槃,等等,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可以隨緣幻有啊!

——此乃佛境,不可思議。

——咱凡夫差在哪兒了呢?

嘿嘿,咱哪,把啥東西,都當做是‘實有\’的了。差就差在這“一念之差”啦。

哎,佛陀是一念無念,明明了了,清清白白,咱呢?是念念攀緣,念念分別,念念執著啊!所以,一切“本無”的幻有們,就隨著咱的攀緣、分別與執著,而被‘實有\’了。

哎,人家本來是幻有,是通達而自在的;被咱給‘實有\’了以後呢?那就處處不通了,心境角立,矛盾重重啊。結果呢?咱不反省自己,反倒使勁地責備人家:哎,這老天爺不公平啊!我咋就發不了財呢?人家咋就億萬富翁了呢?我咋就這么累呢?人家咋就清閒呢?我咋就沒生在某某國度呢?人家咋就那么民主與幸福呢?

——您這樣在夢裡斤斤計較,有何意義呢!窮夢、富夢,平常夢、風光夢,不都是夢嘛。

哎,這個‘計較\’,就是問題的根本,就是它,把人家一切幻有之妙法,給變成‘實有\’了。要想明白,並且看破、放下這個‘計較\’,咱哪,就繼續學修《圓覺經》吧。繼續聆聽,世尊的諄諄教誨。

下面兩段經文,乃世尊對於本章內容的小結。因為,金剛藏菩薩的三個問題,世尊已經解答清楚了。不過,對於那些疑問的來源,也就是咱的思維分別心,世尊繼續予以破斥。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就算是那些聲聞聖者,也就是阿羅漢所圓滿證入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即使有人,能夠做到徹底斷除並消滅,自己身心和語言的種種造作,也終究沒有辦法到達,那些聲聞聖者,通過親證所顯現的涅槃。”

“更何況,怎么能夠用有思維的分別心,來揣測如來妙圓覺心的境界呢!”

“這就好像,拿了一個螢火蟲來,準備用它去燒毀須彌山一樣,終究是做不到的啊!”

“像你們所問的這三個問題,表明了,你們是在用輪迴分別之心,來發起輪迴分別之見解。像這樣,想要悟入如來廣大寂滅的智慧海洋,終究是無法到達的。”

“因此啊,我告訴一切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首先要斷除無始以來的生死輪迴之根本,也就是思維分別心,然後,才有可能悟入妙圓覺心。”

關於“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這句經文,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法義都可以貫通。

前文是第一種,這裡面還有一個常見的疑問:

——有人說啦,為啥“身心語言皆悉斷滅”了,這相當了不起啦,咋還沒有辦法到達,那些聲聞聖者,通過親證所顯現的涅槃呢?

——嘿嘿,您要知道啊,所謂的“身心語言皆悉斷滅”,指的是斷除了第六意識的妄想分別心,哎,也就是啥都不想的無念境界呀!那些無想外道們,就是這樣修行的呀。他們成功之後呢,就做到了“身心語言皆悉斷滅”,這就是無想定啊!將來離世以後,就會投生到無想天。但是,終究不是解脫。

這些外道的問題在於,只是斷滅了第六意識妄想心,而沒有覺悟到更加細微的第七識,其中具有不停的相續思量,這個相續思量,把第八識認做了自我,這就是俱生我執啊。哎,我執還在,細微地流淌著,就還沒有到達二乘人的涅槃境界,天台宗所說的‘偏真涅槃\’啊。

第二種理解呢?依據憨山大師《圓覺經直解》所說,是這樣的意思:

“就算是那些聲聞聖者,所圓滿證得的境界,其中啊,他們身心和語言的造作都已經斷滅了,但是,終究也沒有辦法到達自證的涅槃境界。”

憨山大師的原話是:“且二乘身心已滅,尚不能至自證涅槃。”為啥呢?大師又補充道:

“二乘身心語言皆滅者,以斷六識分別之心,七識已伏不行,故無覺觀語言。但所證涅槃,乃第八識全體無明,認為涅槃。以二乘人無明,名字不知故,不能至親證所現涅槃。”

——這些供大家參考。如何抉擇,嘿嘿,您自定吧。

總之,即使是二乘聖者,阿羅漢的涅槃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用思維分別心,根本就無法企及。甚至,即使斷除了思維心之後,也還是無法企及。為啥呢?

嘿嘿,因為:“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呀!哎,這是宋代張拙大居士《悟道偈》里說的,相當中肯。後面還有兩句:“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哎,這就是妙用了。看來呀,這位張拙大居士,是仔細研讀過《圓覺經》的,怪不得能夠悟道呀!

所以,用思維分別心,就更加沒有辦法,契入妙圓覺心了。因此,世尊說,它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首先要斷除它,然後,再來求證妙圓覺心。

——哎,此處相當微妙,一方面要斷除思維分別心,另一方面,世尊在後文就會說到,還需要“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啊!

哎,放下了思維心以後,不是啥也不乾,而是要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提心,這裡面,少不了要適當地運用思維心呀。嘿嘿,您先放下它,然後呢?再不加造作地運用它,那時呀,即使分別,也沒有了分別之相,就是無分別了。

——不懂?嗨,不懂好啊!因為不懂,正好用功。那些明明不懂,還自以為懂的人,嘿嘿,生死路險,您多保重啊。

下面,世尊繼續破斥思維心的過患,咱仔細聽,仔細學習。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那些有所分別取捨的思維念頭,都是從幻有之心所發起的,它們呀,也就是咱們前文所說的六塵緣影之心,只是虛妄攀緣六塵境界所落下的影子而已。”

“這個分別取捨的思維心,並不是真實心體,不是妙圓覺心,而是虛妄心,已經猶如虛空花了。”

“如果你們,運用這個思維分別心,去辨別觀察佛陀妙圓覺心的境界,就好比呀,請求虛空花,給自己結出些果子來,一樣地虛妄啊。”

“像這樣,輾轉往復地陷入於分別妄想當中,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啊。”

哎,這段話,可謂是語重心長,意思並不難理解。

——各位兄弟姐妹,咱哪,盡力地要減少分別心的使用,逐漸學習直覺觀察,心行爽直,內外一致,學佛修行,才比較容易入門啊!

其實,減少思維分別心,並不會讓人變得愚笨,恰恰相反,爽直的心靈,其中充滿了靈感和智慧。到那時,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或者是藝術創作,乃至於待人處事,等等,都會變得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無不是智慧的流露啊!

最後,世尊對於本章內容進行小結: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針對金剛藏菩薩所問的三個問題,裡面充斥著思維分別,因此,世尊在詳盡解答以後,再次予以破斥,旨在引導咱們大家,徹底放下這個分別取捨的思維心。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像這樣的虛妄分別心,它極其浮躁,裡面充滿了投機取巧的見解,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契入妙圓覺心的修行方便啊。”

“像這樣對於如來圓覺境界的虛妄分別,不是問法的正確方式。”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看看,世尊說得太妙了,“虛妄浮心,多諸巧見”——這不就是咱這個時代,芸芸眾生的基本特色嘛!哎,踏實修學的人很少見,到處尋找竅門與捷徑的人,遍滿天下呀。

咱哪,千萬要依教奉行,放下咱的虛妄分別之心,再來專注地,用爽直心,老老實實地依止經教,依止佛陀,依止常住三寶,依止善知識,本本分分地學習與修行。

——其實,這樣的心境,距離咱本有的覺性,就不遠了。哎,如是心,方能夠契入如是法門啊。心與法相應,才能夠開悟覺性;把所悟的妙理,落實到日常修行當中,所行與悟境相應,也就是所謂的“行解相應”,才能夠得證三昧,乃至於得證聖果呀。

所以呀,達摩祖師就曾經說過,啥叫做祖師呢?嘿嘿:“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後面還有一句:“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用解釋,觀者自明。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本章行將圓滿之際,全面解答了金剛藏菩薩的三個問題以後,這時啊,按照慣例,世尊準備用偈語,把長行當中的法義重述一遍,於是,這樣說道: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始終。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這個偈語的大意是:

“金剛藏菩薩啊,你要知道,如來寂滅無相的圓滿覺性,它是沒有生滅,無始無終的。”

“可是,如果有人,用輪迴分別之心,去思維觀察如來寂滅的圓滿覺性,結果呢?圓滿覺性似乎就隨著思維心,而變成生滅迴旋的了。像這樣觀察,只能到達輪迴境界,而不可能契入佛陀的圓滿覺性大海。”

“就好比提鍊金礦的道理一樣,黃金呢,並不是因為提煉才有的,而是金礦裡面本來就有。雖說提煉出來的,是本來黃金,但是,終究還必須通過提煉,才能成功。”

“一旦提煉成為純真的黃金,就不會再重新變成金礦了。”

“在圓滿覺性當中啊,所謂的生死輪迴,以及涅槃彼岸;所謂的凡夫,以及諸佛,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空花相。”

“眾生的思維分別心,本來就如同幻化,本來就虛妄,再用它來反覆推測,乃至於提出了三個問題,等等,就更加虛妄啦。”

“如果你們能夠了結這個思維分別心,然後呢,就可以求證圓滿覺性了。”

為啥思維分別心一起,就無法契入圓滿覺性了呢?

——嘿嘿,這就好比呀,水波起來以後,有人呢,非要在裡面尋找清淨的水面一樣,依您看,能找到嗎?

哎,倓虛大師說得好:“魚鱉興波尋靜水,蛟龍乘霧覓晴天”哪,嘿嘿,把這種情形給說絕了,太形象啦,太生動啦!

各位兄弟姐妹,其中的關鍵在於,咱呢?只有一個心,就這一個呢?也是無形無相,無名無字呀。哎,究其本源,咱就方便地把它叫做圓覺妙心,就是本來佛呀。

於是,當咱發起思維分別心以後,圓覺妙心哪兒去了呢?嘿嘿,它隨緣幻化成為您的思維分別心了。它倆,不二呀。同時,圓覺妙心猶如虛空一樣,它可以幻化顯現,顯現成為思維心,但是,它不會被思維所破壞。就如同,水本身,不會被自己的水波所破壞一樣。

不過,平靜的水面,隨著水波的興起,就不見了,明照的功能呢,也就隨之暫時失去了。哎,同樣,咱的思維心發起以後,咱的圓覺妙心不曾被破壞,但是,圓滿覺照的功能呢,也就隨之暫時失去了。所以啊,咱呢,暫時還沒有佛菩薩的不思議智慧呀!

——那該咋辦呢?

——嘿嘿,進一步修學呀!逐漸消融如幻的分別心呀。

好,關於咱如何進一步修學如幻三昧,如何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下面,由本經的第五位大菩薩,即將成佛的彌勒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問上乘妙法。咱哪,繼續洗耳恭聽。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