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
我們要是對一個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嚮往,一定會發起歸命與行持。若是一般一請一問,沒有答覆,就作放舍,在末法時代這樣的因緣還是比較多一些。現在人多生驕慢,輕法重機,一般地就是問一問,不作答覆也就算了。我們知道臨濟祖師去見黃檗祖師,三次都是棒,迎頭一捧,別無他物!不得饒益,種下一個虔淨真實學法的種子。現在人學法,為法捐軀、為法捨身的意識比較弱一些。
終而復始
就是一次一次地這麼做,一次一次這麼地祈請,一次一次地這麼地為我們末世眾生啟發教義,使我們有所法的依祜。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
佛所發出來的任何言辭皆從光明藏中流出,非是過分之語。如是善哉善哉,就是自利利他的因緣,鹹因此問而得成就;如是善哉善哉,就是所謂地一切凡夫、一切賢聖皆因此法而成圓覺;如是善哉善哉,能使一切未來、現在眾生得以饒益;如是善哉善哉,能接度正定聚與邪定、不定聚眾生;如是善哉善哉,若有正見,若有種種差別之見,皆作真實回施;是為善哉,善哉!。
善男子!
丈夫爾!我們人人本丈夫,所謂頂天立地者是,出離生死大願者是,所謂欲作世間眼目,欲饒益有情者是,所謂善男子是歸依三寶者是,所謂善男子是能成就圓覺真實教化利益者是。
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
如是者,傳法清淨,不相隔離,如一器傾一器。方便者,是諸佛親教,給予成就。
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大饒益是施於眾生,決非眾生自我能產生、發明。這個概念,我們能從四相上把它轉變過來,那就會走出自我、人我與法我的執著,歸向於佛道,歸依於佛道,隨順教誨,成就法益;而不會作自己的、妄想的、所謂的自以為是的修法。
佛法之所以末世,多不知佛力,但知自力,不得諸佛菩薩的加被、給予,法的真實饒益之處不能得顯,多雖有相似修行,多增驕慢,多增四病。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聽者,聽許,隨順之意;聽者聽聞,承受之意。在佛教這個聽,有順忍之意,有歸命之意,有讚許之意。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
可能說的現在這個時代吧!佛住世可能說的是正法,佛滅度像法,法末世就是現在這個時代吧!我們要審視,事實為定,共業所定,這不是死的;正法、像法、末法也不是死的,若能得正見、正知見、正修行之人,佛滅後末法之時,亦可以行正法。釋迦佛告訴我們:此閻浮提若有五持律比丘住世,就是正法住世。
有諸眾生具大乘性
大乘性最主要是為了別於所謂地自力心、人天福報心。大乘者就是無上乘,但看發心,發心就是所謂地得見大乘心,或者二乘根性,或者說眾生心性——就是六道輪迴,這個地方依發心而表現的。
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
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圓覺菩薩最主要就是啟問修行的方法。
若在伽藍
寺院,就叫伽藍。
安處徒眾
修法者多有比較堅固的道心,或者說穩固的發願,所以稱為安處徒眾。
有緣事故
假如是操勞大眾、攝護大眾、住持寺院,這說的是有緣事故。
隨分思察
這個地方可隨自己的這種攝眾、建設寺院、或者護持寺院的因緣,來隨分思察。
如我已說
前面這十種菩薩的啟問,都可以來隨分、隨緣的行持與觀察、思惟、運用。如我已說,即如上所說。
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
這又是一種因緣。假設自己所應做的事情已經圓滿,就可以發生這種另外的因緣:建立道場、立期限,就是現在所謂地閉關之說。
我現在遇到許多一發心就要閉關的學佛者。因為自己沒有這種基礎——對法的認識基礎、眾緣和合的基礎、人份的基礎、地緣的基礎、福慧的基礎,就要閉關,基本上是自殺性的學佛,下面就是煩惱、或者是捨棄佛法,就是越次第的修持,往往不能建立真正的法益。這基本上是驕狂心,特別地普遍。
學法要有次第,就象現在我們國家法定二十幾歲能成家了,可以做父母了,你才七、八歲,就想作父母,就想做大人的事情,看著挺好的,實際做不來,做不來就會產生懊惱,或者是詆毀,或者懷疑佛法對你無益、無緣。這個時代的人不知先後,不知自己。這個因緣特別的普遍。一般的沒有吃過虧,沒有跌過跟頭,八歲就想做父母,做不來,自己生活也都不能自理。
所以前面那個說法——安處徒眾,乃至說在伽藍的種種這種建設運用,下面才有這樣的因緣。過去寺院的閉關者,多是方丈、住持、當家,這些大執事,做到某種狀態以後,有個歇心、調養、運用的因緣,才可以說這個事情;或者說某一法師到了某種特定的境界,一些特殊的因緣處理不乾淨,也可以閉關。
所以,閉關一定要因緣成熟,決不能仗自己的一時的勇氣、勇猛,發生這種虛狂的嚮往與作業,多受傷害。現在住山的有許多這樣的,跳崖的、瘋掉的、自殺的、還俗誹謗佛法的,都是比較勇猛的人。主要是基礎,對佛法尚無一個清晰的認識,自以為自己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就去做這些事情,反遭其害。
所以學法、行持要有這種次第是比較安穩的。但是除大根性人、極特別的人那又是另外一個因緣,這樣的人比較少一些,尤其是末法時代更為稀有。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做成一個普通的因緣,就會踏踏實實地遵循這種法度,不越次第,就不會受過分的傷害!
若立長期百二十日
釋迦佛是對這些菩薩乃至說我們末世眾生提醒一個修持的方法,長期是一百二十日,也就是四個月的期限。從《梵網經》上看,印度每年分成三個季節,每一個季節四個月,即春、夏、冬季,無秋季之說;每個月又分黑白二月,為二十四個月,從初一到十五稱為白月,從十五到三十稱為黑月。
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靜居
安置靜室,把房間整理得條條理理,打掃得乾乾淨淨。這個乾淨不是說其它的乾淨,最主要地是於法發起修法的因緣要乾淨。
若佛現在
就象佛如對目前。
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
亦如佛在世,如對目前。
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旛華
旛華的供養是表彰自己嚮往法益的一種表法正相。就象我們過去的人要做一個什麼事情,就要有一個標誌,打一個旗幟,立一個東西來標顯自己的心意與作為。過去農民起義叫揭竿而起,揭竿二字就是樹立一個旗幟,使大家明確他要幹什麼,本身有一個召喚之力,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懸諸旛華,你要是一個動態的在外面的行持,比如部隊行軍,有軍旗作為標誌。你這個安居、閉關的因緣,不管是一百二十日、百日或者八十日這三個期,以哪一個限,你要有一個穩定的環所。這個穩定的環所,它就以旛華為標誌,以一個穩定的懸諸旛華這種因緣作個標誌,使一切神靈、一切諸佛菩薩、一切護法,有個得見攝護的因緣,要不然你不能得見。
你好比說我們打五彩的旛子,有神通的人都能看得到,他都能攝護這個地方,我這麼講,不是洩漏天機,是大家的法緣。旛子的用處特別地大,象我們這個地方,他要沒有特殊的神通,就不能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特殊的神通或者有與法相應的因緣,可以坐在很遠的地方聽我們這樣的宣化。
有人有這樣的境界:在打坐的時候,聽到講經、讀經,或者是看到一個什麼環境,有幾個人在學習什麼,他也可以加入學習,就是這麼個事情。時空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們心靜不來時間,或者說心胸狹隘時間,福德不具時間,那麼我們就被這色身所局限。這一個幡、蓋、花,就可以超越打破這些東西,主動地使這些東西舍裂。
一般有禪定功夫的人,經常坐在自己不動的本位上,可以到種種道場參加種種法會,或者說目睹種種法會。因為法會都有幡蓋之類,都有這種明顯的標誌,象燈塔一樣,大家可以看見光明的標誌,幡蓋也是在這個世間的一種光明形象的標誌。一些有這個方便的因緣,可以透過這個標誌知道這個地方在做什麼,會加持攝護這個地方。
象很多經典的修持,都有無量的菩薩、無量的護法發過願:若有人建這樣的道場,我們就會去不分晝夜地攝護這個道場,成就利益這個修道之人。如果我們要真正知道有這樣的加持力情況下,會於法益迅速得不退轉的這種利益。現在人一般都相信自己,不相信這樣的事情。
所謂說你就是一塊金礦,如果沒有熔爐,你也很難把自己溶化,成為純金。我們就是有佛性,我們也象一塊礦石一樣,善惡雜織在一起,不能運用,就要通過「法」這個大火,固定的因緣這個熔爐能把我們熔化掉,提純出來,使我們可以方便的運用。
人往往相信自己這個妄想執著,不相信道場的加持、護法的給予、佛菩薩的提攜,只相信自己,這是末法時代修法的一大障礙,也是最大障礙,就是因為驕慢而成就的因緣。有的人相信上師、佛的加持,反而墮入迷信,何以故?不相信自己有這種本質。
經三七日
那麼二十一天或者是七天,這種懺悔是個約說,是根據自己的因緣一個大概的說,比較根利的人一般三七日都能見到瑞相——見佛、見菩薩、見種種聖相;比較弱一些,可能要長久一些。
稽首十方諸佛名字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顯、密的修持,拜懺多是拜千佛萬佛,或者說三十五佛,或者是八十八佛,以祈求佛力的加被。佛不加被你,你沒法改變自己,現在許多懺悔的人一張嘴,「我懺悔」,多是誹謗,多是自害,不知道什麼叫懺悔。諸佛菩薩不憶念我們,為我們作證來加持我們,使我們善法增上,我們沒法懺悔。懺悔了繼續做,不叫懺悔,那叫後悔,那叫欺騙對方,為了一時的安穩,以委曲心欺騙對方罷了。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懺悔的詞說:「我懺悔,以後不再做了」,第二天會做得比這個還要兇猛!為啥呢?因為沒有善知識的提攜,沒有諸佛菩薩的護念,沒有增上的接度,這個業力他根本超越不了的。這種習慣的慣性第二天自然而然的又浮現出來了,又重複,如是重複無窮無盡,所以不知懺悔。
我們持念佛菩薩的名號這種懺悔,這些佛菩薩會通過種種因緣,就會來憶念我們、提攜我們,通過種種的力,使我們超越自己的習性與慣性、或者說這種過失,使我們逐步地能得到改變,或者說迅速得到改變,或者說當下一次性得到改變。現在哀求懺悔的人太少了,哀求懺悔的利益可以使我們迅速得安樂,迅速出離這種錯誤的傷害、或者是過失的傷害。
現在人一般後悔起來還是要命的,還是痛哭流涕,那叫後悔,沒有人為你作證,不發生功用。所以要是諸佛菩薩不存念我們,我們一切善根都會散壞,這是決定無疑的,這沒有什麼質疑的話。你也不要徘徊,也不要彷徨,你說我自有善根,自然會引發,沒有用。諸佛菩薩不存念我們,我們的善根沒法成熟,決定會散壞,這是決定說,沒有什麼可疑的,也沒有什麼遲疑的地方。
存念和不存念,差別大得很。這個存念的因緣特別重要。
那麼為什麼要稽首十方諸佛的名字?就是強的生命狀態、強的智慧狀態可以提示加被弱者,這是決定無疑的。哪天我們做父母了,你就會有這樣的體會。就象小孩子,父母要是多一分身心照顧自己的孩子,孩子身心特別穩定、健康;要是不管他,放逸、過失迅速都會出現。出家人亦復如是。
這個地方,驕慢是要不得的。的確我們這些薄地凡夫眾生,若沒有諸佛菩薩的存念與加持,我們是不能成就法益的。所以在密教中,誹謗上師,法益當下就散壞,徹底散壞,一切福德散壞,這是決定的。很多人不信,不信?因果上看!
我這個地方是深信不疑的,我也希望大家能深信這個地方,深信這個地方就會有法益,就會把佛作為我們的父母一樣看待,把師長、善知識當我們的父母一樣看待,不會誹謗輕慢,也不會產生其它的怨恨,法益就會迅速的成就。若不如是,就會迅速傷害自己的善根,以至善根的散壞,出現種種業障、磨難。
善知識非哪一人,但是如法者、順法者。所以觀察善知識可以依經教,依經、律、論來審視,依了義來審視,如法、非法,決非哪一人,哪一事。
我們都知道近代的弘一法師,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給他寫一封信,老人家就閉關了。這個孩子就是善知識!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善知識,如果我們發菩提心,周圍的一切眾生都是善知識,包括貽害你的人也是善知識,這是決定無疑的。
我經常遇到別人這麼問,說你看看你周圍的這些因緣,我說是啊!大家都是善知識,從正反兩方面來提攜我們罷了。是不是這樣呢?如果我們能發菩提心,於無上道業作歸命,其它因緣皆是善知識的相,這是決定無疑的。
在這個地方,《大方廣佛華嚴經》善財童子就給我們末世眾生作了一個參學的方便的標誌、榜樣。他五十三參,參的什麼樣的人都有,但都是善知識,有時他也生退墮心,認為這樣的人可能是外道,或者說是這麼殘酷,或者說是罪惡之人,那麼佛菩薩就呵護他,說:善男子,莫作此想,就來勸化他,去隨順這樣的善知識,依止這樣的善知識,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現在人往往認為這個是惡知識,那個是罪人,或者以自己的分別心,隨順我的人是善知識,逆著我的人我就誹謗,這樣的人不得善知識,不得佛法利益,這樣的人不過是世間的占有者罷了,世間的貪嗔痴慢疑的行持者罷了,這樣的人沒有佛法。所以我們學習佛法與世間法的差別極大、極大的。雖然佛法不離世間法,在沒有究竟成就之前與世間法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那完成真正的法益之後,一真皆真,處處是菩提,處處是道場,處處是菩薩,處處是佛!
稽首十方諸佛名字
就象叫爸爸、媽媽、哥哥、妹妹一樣,叫師長一樣,這個呼喚之力量是最直接的,我們大家都能體會到。諸佛如來是一切學佛者的父母、善知識、導師,若呼喚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加持必然現前。你能真誠不疑的相信,那就是真誠不疑的加持;你要以疑心,將信將疑之心,或者以輕慢誹謗之心,你就是呼喚,多不起作用,雖不起作用,也起個遙遠的因緣,但現前的作用不能發起。
求哀懺悔,遇善境界
因這我們經常呼喚佛菩薩的名字,懺悔自己無始以來的種種過失作業,就會遇到善境界。比如過去的夢是一種境界,多是種種過失或恐怖;而現在就會夢到種種稀有的形象、聖相、光明相,見種種七彩,見琉璃寶地,見種種帶光相的這種人相、菩薩相,或者種種大威德,或者種種經書、種種文字來作提攜。這些所謂地善境界,是不能重述的,任何人都不能重述。
許多人問說你拜懺後的境界,不要說!沒有啥意思,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境界;凡夫心多生驕慢,若遇善境界與別人說,多是驕慢因緣。有時候驕慢特別地細微,有一說十,下面多受虛假的果報。現在有一說十的人比較多一些,誇張,我們經常瞪著眼看的事情,他還給你誇張,誇張自己的善業,危害很大。
所以一般拜懺時候的一些善境界,不是同志者、不是同法者、不是師長,一般不能說。同志者,就是大家在一起修持;是同意者,大家不管怎麼說,對方也不會產生疑問、或者說誹謗、或者說輕慢,就是你再好,他不會有什麼感覺到對你嚮往,你再劣他也不會產生誹謗,這樣的同志者、同意者,都是可以相互交流的。這個交流是在一個平等的因緣上建立的。
或者是師長,自己遇到一些境相,不明確,可以去問一下,這個問,沒有驕慢的因緣,所以不會帶來傷害,因為善知識會打脫你的相,說如是境象,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什麼壞事,但可作個標誌,這是個階段;就象我們要到西安,已經走到鹹陽了,但你不留步,還要往前走。他會打脫你這個因緣,不會讓你留步的。
要是不是善知識,或者有過失的人,他說,哎呀,了不起!這一讚嘆,一生驕慢,就把人給害了。許多人害人根本是不知道因緣的。我們經常看見到有些出家人、有些居士問他說我有這樣境界、那樣境界,他一聽,說:「哎呀,你真了不起,我們修行多少年都沒有遇到這樣的境界」,對方驕慢心就生起來了,以後就會出現瘋掉、顛狂掉、或者說誰也看不起的驕慢之態。這把人給害了。
所以說境界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知道對方的因緣,若不如是,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就象一個人說我有錢,到處張揚,被強盜搶了。有些有境界的人就到處炫耀自己的境界,多被一些魔、被一些鬼神所戲弄,就象有一點財產被強盜搶了是一樣的,被鬼神利用了,特別地可憐,被壞法因緣利用了,不能得增上的利益。這樣的人是很幼稚、很可憐的人。
所以遇善境界一定要謹慎,要密護於三業,要密護。過去一百二十日,或者百日、八十日,這個期限,就是在關內基本上是沒有說的因緣,因此不會受傷害,所以閉關有這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