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維摩詰跟富樓那說樣觀他心而後隨機說法
原文
佛告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肇曰:富樓那,弟子中辯才第一也。)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於大林中在一樹下,為諸新學比丘說法。
(什曰:近毗耶離有園林,林中有水,水名彌猴池,園林中有僧房,是毗耶離三精舍之一也。富樓那於此林中為新學說法也。)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富樓那,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
(肇曰:大乘法身得無礙真心,心智寂然,未嘗不定。以心常定,故能萬事普照,不假推求然後知也。小乘心有限礙,又不能常定,凡所觀察,在定則見,出定不見。且聲聞定甚深者,見眾生根極八萬劫耳。定力淺者身數而已。大士所見,見及無窮。此新學比丘根在大乘,應聞大道而為說小法,故誨其入定也。)
無以穢食置於寶器。
(穢食充飢,小乘法也。盛無上寶,大乘器也。)
白話解
佛對弟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說:你去探望維摩詰的病,向他問候。
富樓那回佛的話:世尊!我不夠格去向維摩詰問疾哩!
怎說呢?回想以前我在大林中一棵樹下為新來學習的比丘說法。
當時,維摩詰來對我說:喏,富樓那,應當先入定觀察這些人的心智根基,然後說法。
不要將污穢的食物往寶器里裝啊!
原文
當知是比丘心之所念,無以琉璃同彼水精。
(肇曰:當識其心念之根本,無令真偽不辨也。)
汝不能知眾生根源,無得發起以小乘法。彼自無瘡,勿傷之也。
(肇曰:彼大乘之體,自無瘡疣,無以小乘之刺損傷之也。)
欲行大道,莫示小徑。無以大海內於牛跡。
(肇曰:大物當置於大處,曷為廻龍象於兔徑、注大海於牛跡乎?)
無以日光等彼螢火。
(明昧之殊,其喻如此,而欲等之者,何耶?)
富樓那,此比丘久發大乘心,中忘此意。
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導之?我觀小乘智慧微淺,猶如盲人不能分別一切眾生根之利鈍。
白話解
應當知道這些比丘的心念,不要把琉璃當做水晶。
你不能知道眾生的根智,便不應對大乘根講小乘法。他們本來沒有瘡疣,不得用小乘之刺來傷他們啊!
人家要行大道,就不要指小路給人行。不要把大海往牛腳跡里裝。
日光光明,熒火暗昧,不要拿熒火代替日光。
富樓那,這些比丘發大乘心,已無小乘之縛。
為什麼還對他們教導小乘法呢?我看小乘法所得的智慧甚為微淺,猶如盲人一樣,不能分別一切眾生的根智利鈍。
原文
時,維摩詰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識宿命,曾於五百佛所植眾德本,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肇曰:淨名將開其宿心,成其本意,故以定力令諸比丘暫識宿命,自知曾於五百佛所植眾德本,曾以此功德回向無上道,此其本也。)
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於是諸比丘稽首禮維摩詰足。
時,維摩詰因為說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
我念聲聞不觀人根,不應說法。
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白話解
這時,維摩詰即進入三昧境界,引導這些比丘認識自己從前所做過的修行。自知曾經在五百佛處種下福德和功德,曾以此福德和功德回向無上正等正覺。
他們即時豁然開覺悟,得了本來清淨的自心。
於是,這些比丘向維摩詰足行稽首大禮。
這時,維摩詰因為說法,在無上正等正覺路上不復退轉。
我考慮聲聞乘不善觀察人的根智,不能應機隨宜說法。
所以,我不夠格去向他問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