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解卷三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薩不立不生宗之二  


第六章菩薩不立不生宗之二

第四節菩薩應說一切法如幻如夢

經文

大慧,然菩薩摩訶薩說一切法如幻如夢,現不現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除為愚夫離恐怖句故。

白話解

菩薩說法,說「一切法如幻如夢」。一切法都是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有時顯現,有時不顯現,有人見,有人不見,有人面對一切影像,都能自心清淨,有人面對如此影像,妄想不斷,在六道輪迴。所以應當說「一切都如夢如幻」。只有在為了避免愚夫會發生驚異懷疑的時候,才說「一切法不生」。

經文

大慧,愚夫墮有無見,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訶衍。

白話解

對那些還固執「有見」「無見」的愚夫說法,要隨順他們的希望心,一步步引導他們趣向大乘,不要讓他們因為驚異懷疑而遠離大乘。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自性無說,無事無相續,

彼愚夫妄想,如死屍惡覺。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

至竟無所生,性緣所成就。

白話解

世尊把這意義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有無自性有無說,有無相續有無事,

愚夫執著生妄想,猶如死屍惡覺知。

我說一切法不生,不同外道不生宗,

如來清淨無所生,離性離緣自宗通。

經文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覺者悉除滅。

譬如翳目視,想見垂髮相,

計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白話解

不說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有無想,

不生之宗因生立,覺者悉離生滅相。

譬如翳目見重影,妄想見有垂髮相,

執著有性或非性,愚夫邪見生妄想。

經文

施設於三有,無有事自性,

施設事自性,思維起妄想。

相事設言教,意亂極震掉,

佛子能超出,遠離諸妄想。

白話解

於三界有作施設,實無諸事自性相,

於施設事執有性,思維量度起妄想。

名相事相作言教,為除彼等惑亂想,

佛子智慧能超出,自覺遠離諸妄想。

經文

非水水想受,斯從渴愛生,

愚夫如是惑,聖見則不然。

聖人見清淨,三脫三昧生,

遠離於生滅,遊行無所有。

白話解

非水作水生想受,是從渴愛生妄想,

愚夫如是見惑亂,聖者無貪無惑想。

聖者離相見清淨,得三解脫三昧生,

遠離生滅二邊見,無所有地任遊行。

經文

修行無所有,亦無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從是生聖果。

遠何性非性?云何性平等?

謂彼心不知,內心極漂動,

若能壞彼者,心則平等見。

白話解

即相離相無所有,亦無所謂性非性,

性與非性平等觀,從是修入自覺聖。

為何愚執性非性?為何聖智見平等?

愚夫自心不自知,內外飄動亂翻騰。

若能破除彼妄識,亦能離執見平等。

白雲按

菩薩說法,應當說「一切法如幻如夢」。

要注意這裡說的都是如幻三昧中事。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明顯指出是有為法,是修習禪定中的有為法。

我們可不應該用如夢如幻的態度對待做人的基本原則。遵紀守法,涵養道德,認真工作,孝順父母,家庭和睦,都應當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不會做人,怎能作佛?

第五節智慧不觀察此無智非智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智慧不得。

白話解

大慧菩薩再提出疑問,對佛說:世尊!如世尊所說,如果執著三昧中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是實有其事,對此攀緣而生妄想,便得不到智慧。

經文

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非性,以無攝故。

白話解

因為所有影像都是施設有為法、心專一境、由此薰習而在心中留下的前塵影事的復現而已,所有名言也都是聖人方便施設進行言教而留下的話句而已。所攝受的相無實性,攝受本身也無實性,其實並沒有什麼是可以攝受的。

經文

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

白話解

智者對這些因方便施設而形成的影像和名言,不會生出妄想,自心寂靜,沒有什麼可得。

經文

云何?世尊!為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為自相共相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為山岩石壁、地水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為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為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白話解

是因為種種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隱蔽以至智者無所得嗎?是因為山岩石壁和地水火風的障礙以至智者無所得嗎?是因為極遠、極近以至智者無所得嗎?是因為老小盲冥諸根不具以至智者無所得嗎?

經文

世尊,若不覺自共相異不異智不得者,不應說智,應說無智,以有事不得故。

白話解

世尊!如果是不能分別種種自共相而說智者無所得,因為有事不可得,所以不能說他是智者,應是無智。

經文

若複種種自共相、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者,彼亦無智,非是智。

白話解

如果是因為種種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隱蔽以至智者無所得,亦無智,不是智者。

經文

世尊,有爾熖故,智生非無性,會爾焰故名為智。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風、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應是無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白話解

世尊!有能知之心和已知之境結合才是智,有事不得不是智。如果是因為山岩石壁,地水火風等障礙,或是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以至智者無所得,因為有事不可得,所以統統不是智者,應是無智。

經文

佛告大慧:不如是無智,應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隱覆說。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不像你說的無智。於攀緣事無所得,實實在在是智慧觀照的結果,不是無智,不是你所說的什麼隱蔽,什麼障礙、什麼諸根不具,也不是我作什麼隱覆說。

經文

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覺自心現量,有無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①。不得故,智於爾焰不生。

[注]

①知而事不得如來自覺境界清楚地覺知一切形相,但離心離想,自心清淨,不作攀緣;一切如幻之相,都無實性,知而不察,則無事可得。到達這種境界,就說是如來自覺境界。

白話解

我說攀緣事智慧不得,即是覺知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非有非無,離性非性。智者對現前的影像,不是不知,但是智者不生思量心,不生分別心,不去細察它是什麼東西,所以說知而不察,則無事可得。因為無所得,智者不會生所知障。

經文

順三解脫,智亦不得。

非妄想者無始性非性虛偽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於外事處所相性無性,妄想不斷。

白話解

直至入三解脫門,智者都知而不察,無事可得。

這是聖知聖見的智慧,不是計著有性無性妄想習氣的愚夫所能了解的。愚夫不如實知,執著名相事相,執著有事無事,有性無性,從而妄想不斷。

經文

自心現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攝受計著,不覺自心現量,於智爾焰而起妄想。

白話解

依於現前的境界建立,說有我我所。自心攝受,不明白這是自心現量,生起所知障,再因此而生起妄想。

經文

妄想故,外性非性,觀察不得,依於斷見。

白話解

因為是妄想,並無實性,觀察推尋不得,又反過來生起「一切法滅了」的斷滅見。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諸攀緣事,智慧不觀察,

此無智非智,是妄想者說。

於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

障礙及遠近,是名為邪智。

老小諸根冥,而智慧不生,

而實有爾焰,是亦說邪智。

白話解

世尊把這意義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三有諸般攀緣事,智慧無察則無事,

若謂無察是無智,則是愚夫說妄語。

性相非異非不異,智慧無察則無事,

若論障礙及遠近,則是愚夫說邪智。

若謂老小諸根冥,無察無事不是智,

所知境界執為實,亦是愚夫說邪智。

第六節再說宗通與說通

經文

複次,大慧,愚痴凡夫無始虛偽、惡邪妄想之所迴轉。迴轉時,自宗通及說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現外性故。著方便說,於自宗四句,清淨通相,不善分別。

白話解

再說,愚痴凡夫總跳不出長久以來薰習形成的邪惡妄想,在妄想中轉來轉去,執著自己心中所現影像的自性相,不能夠正確理解自宗通及說通。執著方便施設的言說相,所以無法了解離四句的自宗清淨通相。

經文

大慧白佛言:誠如尊教,惟願世尊為我分別說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薩摩訶薩善於二通,來世凡夫聲聞緣覺不得其短。

白話解

大慧菩薩插話說:誠如世尊教誨,還請世尊再為我們說清楚說通和宗通,我們掌握了二通,以後在辯說時,不讓凡夫和聲聞緣覺抓到我們論說的缺陷。

經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好啊,好啊!好好聽著,認真思考,隨時憶念。我現在對你們說。

大慧說:我用心聽著。

經文

佛告大慧:三世如來有二種法通,謂說通及自宗通。

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從前的、現在的、將來的如來說法,都通達兩種法,就是說通和自宗通。

說通,指隨應眾生心,為他們契經契理說種種方便法門,這就是說通。

經文

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

白話解

自宗通,指修行者離自心顯現的種種妄想相,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無、常無常,超度一切心意意識歸無所有,離因緣見相、入自覺聖境界。

經文

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

白話解

一切陷於執著二邊見的外道、聲聞、緣覺,都不能了解。這就是我說的自宗通。

經文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汝及余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白話解

這裡說的自宗通和說通的內容,你和諸位菩薩,應當好好修學。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謂二種通,宗通及言說,

說者授童蒙,宗為修行者。

白話解

世尊把宗通和說通相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我說如來二種通,自宗通和言說通,

宗通行者自通達,說通為了授童蒙。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