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解卷四 一切佛語心品第四 第六章 細說五法三自性  


第六章細說五法三自性

本章有三節一愚痴凡夫隨名相流則生妄想二正智者名相不生是名如如三三種自性及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

第一節愚痴凡夫隨名相流則生妄想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我及余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地次第相續分別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來自覺地。

白話解

大慧菩薩請佛開示:「世尊!請再為我們分別詳細解說五法、三自性、八識和二種無我的究竟分別相,使我和所有修習批示行的人在所有修行地中次第相續能正確分別,正確理解其真實義,並融會於一切佛法之中。入一切佛法,直至融入自覺聖智的如來地。

經文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好好聽著,認真思考,隨時憶念。

大慧說:我用心聽著。

經文

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分別趣相者,謂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現在給你們說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的分別趣相。所謂五法,指名、相、妄想、正智、如如。這五法中包含了三自性,涉及八識和二種無我。

經文

若修行者修行,入如來自覺聖趣,離於斷常、有無等見,現法樂正受住,現在前。

白話解

如果修行者修入如來自覺聖智境界,離斷常、有無等二邊見,對當前顯現的一切法都得正覺正受樂,便住於如如。

經文

大慧,不覺彼五法自性識、二無我,自心現外性。凡夫妄想,非諸聖賢。

白話解

凡夫不懂五法、三自性,不懂八識的虛妄,不懂人法二無我,便對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生種種妄想。聖賢不會因此生妄想。

經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諸聖賢?

白話解

大慧插話問佛:世尊!為什麼愚夫不能像聖賢一樣得正覺正受,而會生出妄想?

經文

佛告大慧:愚夫計著俗數名相,墮心流散。流散已,種種相像貌,墮我我所見,希望計著妙色。計著已,無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已,貪恚痴所生業積集。積集已,妄想自纏,如蠶作繭,墮生死海,諸趣曠野,如汲井輪。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愚夫執著世俗名相,有一種形象,便設立一個名字,聽到一個名字,心中便生起一種與這名字相關的形象。執著自心所現種種景象,心生希望,貪愛妙色。因執著妙色,便被無知覆障而受污染。既受污染,便積集貪恚痴諸惡業。惡業積集,便生種種妄想,像蠶蟲一樣,作繭自縛。陷於生死海中,胡思亂想,像汲水輪那樣不斷輪轉。

經文

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馬、水月,自性離我我所,起於一切不實妄想。

白話解

愚夫愚痴,不知所見影像,如幻如夢,如天邊煙霞,如水中月影,沒有確定的自性,離我我所,其成因是虛妄不實的妄想。

經文

離相所相,及生住滅從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時節、微塵、勝妙生。

白話解

一切影像離相所相,生住滅現象都從自心不實妄想生。不是外道所說的從什麼自在天、勝妙天生,也不是從時節生,也不是從微塵生。

經文

愚痴凡夫,隨名相流。

大慧,彼相者,眼識所照,名為色;耳鼻舌身意意識所照,名為聲香味觸法,是名為相。

白話解

愚痴凡夫的心意識,隨名相流轉。

這裡說的相,指色、聲、香、味、觸、法。眼識所照叫做色,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照,依次叫做聲、香、味、觸、法。所有種種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相。

經文

大慧,彼妄想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如此不異象馬車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

白話解

給各種相一一起個名字,以這些名字顯示種種相。像象、馬、車、步、男、女等名,顯示色相,愚痴凡夫就是這樣依相立名,依名著相,因此產生妄想。

第二節正智者名相不生是名如如

經文

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猶如過客。諸識不生,不斷不常,不墮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之地。

白話解

名相猶如心中過客,稍縱即逝。已得正智的人,不執著於名相,種種妄識不生,不起斷見,不起常見,不囿於一切外道、聲聞、緣覺的境界。

經文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離二見建立及誹謗。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①。

[注]

①如如在世間智的範疇內,全面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如如。但是,科學沒有終極,誰也不能說自己已站在真理的終點,只有無知的狂人才會說這等痴話。在自覺聖智範疇內,「如」離心離想,想,即是主觀意識。凡帶有少分想,都不是「如」。怎樣才算如如?無法用語言文字說得清。例如,在如幻三昧中,見到妖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瞬間即逝;見到神佛,知其是妄,不愛不受,轉眼亦亡。寂而照之,自心清淨,才有可能見如如。

白話解

菩薩獲得如此正智,不執著名相,則不落於有邊,又不是不取名相,則不落於無邊,舍離有無二邊見,不生誹謗相。知名相虛妄,即此名相不生妄想,便說是如如。

經文

大慧,菩薩摩訶薩住如如者,得無所有境界故,得菩薩歡喜地。得菩薩歡喜地已,永離一切外道惡趣。正住出世間趣,法相成熟,分別幻等一切法,自覺法趣相。離諸妄想見性異相,次第乃至法雲地。

白話解

修入如如地的菩薩行者,因為已得無所有境界,便到了菩薩歡喜地。到達菩薩歡喜地,永遠舍離一切外道邪見,正住出世間境界,熟識一切法相,善入如幻三昧,證德如幻三昧身,趣向自覺聖智境界。舍離一切妄想,舍離一切有性無性、自相共相等錯誤知見,地地升進,直至證入法雲地。

經文

於其中間,三昧力自在神通開敷。得如來地已,種種變化,圓照示現,成熟眾生,如水中月。

白話解

在諸地中,以三昧力得神通自在。到達如來地後,圓照示現種種變化的玄妙境界,善度如水中月的自心眾生。

經文

善究竟滿足十無盡句,為種種意解眾生,分別說法。

白話解

善究竟滿足十無盡句,以神通力化度世間有情眾生,根據眾生領悟程度的深淺,分別施設方便法門而為說法。

經文

法身離意所作,是名菩薩入如如所得

白話解

這神通自在的法身,離意所作。無意或刻意都不得神通自在。這叫做菩薩入如如所得境界。

第三節三種自性及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為三種自性入於五法為各有自相宗?

白話解

大慧菩薩再請佛開示:世尊!三種自性,八種識相,二種無我與五法有何關係?抑或它們與五法各有不同自相?

經文

佛告大慧:三種自性及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三種自性、八種識相、二種無我都與五法密切相關。執著名相即生妄想,這稱為妄想自性。

經文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種相各別,分別持,是名緣起自性。

白話解

名相和妄想不可分,猶如太陽與陽光不可分。妄想緣名相生起,緣六根六塵及專管思維的末那識分別生起種種心法,這稱為緣起自性。

經文

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成自性。

白話解

正智如如沒有生滅相,不可壞滅,這稱為成自性。

經文

複次,大慧,自心現妄想八種,分別謂識藏、意、意識及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攝受滅,二無我生。

白話解

藏識、末那識、意識以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合稱八識,是自心不實妄想的八種識相,並無實性。若不執著我我所,不攝受妄想識相,便知人無我、法無我兩種觀點。

經文

是故大慧,此五法者,聲聞、緣覺、菩薩如來自覺聖智,諸地相續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白話解

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來乘、自覺聖智等一切修行地,一切相續次第等佛法,無一不與五法相關。

經文

複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白話解

再深入看看五法。五法指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經文

大慧,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

白話解

舉眼識所見相為例。相,就是顯現出來的位置、形狀、顏色等等自心所見的一切影像。

經文

若彼有如是相,名為瓶等,即此非余。是說為名。

白話解

名,因相而立,有一種相,就有一個名。比如瓶、衣服等,就說是名。

經文

施設眾名,顯示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

白話解

施設種種名,顯示種種相,所有心法心所法,都說是妄想。

經文

始終無覺,於諸法無展轉,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

白話解

始終不攝受眼耳鼻舌身的感覺,離不實妄想,無思無慮,自性清淨,就說是如如境界。

經文

真實決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諸佛,隨順入處,普為眾生如實演說,施設顯示於彼,隨入正覺,不斷不常,妄想不起,隨順自覺聖趣。一切外道聲聞緣覺所不得相,是名正智。

白話解

說到底,如如的自性也不可得。也是我和諸佛順眾生心施設的名相,以此引導眾生得正覺正受,不斷不常,妄想不起,隨順自覺聖智境界。能了知如如的真實義,得自覺聖智,就說是正智。外道、聲聞、緣覺達不到這個境界。

經文

大慧,是名五法三種自性、八識、二種無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是故大慧,當自方便學,亦教他人,勿隨於他。

白話解

上面說的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基本包含了全部佛法的精要。

你應當好好掌握這些觀點,善巧方便,教化眾生。切勿依隨外道邪法。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與八種識,

二種無有我,悉攝摩訶衍。

名相虛妄想,自性二種相。

正智及如如,是則為成相。

白話解

世尊把這些意義再宣示一遍,說偈言:

名相妄想如如智,緣起妄想成自性,

八識人法二無我,統攝諸乘各行相。

緣名緣相起妄想,緣起妄想自性相,

正智如如離妄想,真實不壞為成相。

白雲按

這裡說的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即是唯識學說的遍計所執自性、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