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禪師解讀《楞伽經》第十講
我們上回說到「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我們看待一些問題,能否進入它的真實境界,這是關鍵。如果你不能進入它真實的境界和受用,那不是我們所努力的方向。因為我們做任何事都希望獲得究竟的利益。究竟的利益在一切法意當中,可以稱之為如來地,就是所謂佛性,也稱為如來藏地。但是我們通過我們現在的認識和行為很難達到這樣的一種效果,所以這裡所講的妙慧轉所依識,能舍一切我見執著,以妙慧來轉所依識,這樣才能體證究竟的利益。這是這麼一個相續的過程。
我們應該「如是勤加修學」,哪個如是呢?就是依這種真實的義理來真正地去實踐它,修學的意思是實踐嘛。「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可見而知,解脫的聖境並非是說我們常理所認為的,好多人都認為人修行解脫以後沒什麼事可乾,有人問過「他們都成佛以後再幹嘛?」認為成佛以後就坐到極樂世界去,沒事可幹了,這就是一種妄想猜測。他覺著佛總說一切法不可得,就是一切境界不要貪執,讓你放下,清淨,我們理解清淨好像什麼都沒有。
我們這樣理解是不對的,為什麼?你從這段話可以看得到,修行證解脫的境界並不是我們想像的什麼都沒有,一切現象都不存在了,不是那樣。是轉變的更加清淨,清淨是什麼意思?條理清楚,脈絡很清楚的意思。所以並不是證解脫以後就沒有事可乾,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並不是什麼事都沒了,而是對一切他所處的生活境界更清楚了。更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該做什麼他很清楚了。
「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我們應該把這個真理實踐到更深的地步,哪個真理呢?如是之真理,我們切實應該通過各種現象去看到一切事情的本質這個道理。它的本質就是空性,我們要去實踐這種道理。而這種道理目的是什麼?能令所得法轉更清淨。所得法是什麼?就是我們所處的身心世界。在我們的身心世界當中的一切感受變得更加清晰。清淨是互不干擾,你能夠很順理成章地看待一切問題的成就,來龍去脈,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解脫境界。
並非我們想像的證解脫以後什麼都沒有,不是那樣的,反而更加清淨,「令所得法轉更清淨」是這麼個意思,轉變得更加能讓你看得清楚。
聖者智慧以什麼來對待他的身心世界呢?「善修三昧三摩缽底」,三摩缽底是什麼?是如幻之力,這是他看待身心世界現象的標準。三昧叫正受,什麼叫正受?我們正確地看待身心世界的任何現象應該怎麼看?它是如幻的。我們這樣去看待身心世界,不管它是什麼樣的現象都是究竟不可實的,這樣的話,你不會貪執,不會生出業力種性,沒有業力種性生成,哪有業力的困擾呀?不會有業力的困擾,所以從這句話根本上就解決了我們業力纏繞的問題。
我們為什麼墮到業力網相牽當中不得解脫?就是因為我們業力種性的成熟,而業力種性成熟的唯一的一個條件就是我們所得法不清淨。什麼叫所得法?就是在我們的一切身心世界相續過程當中發生的力量是混擾的,是互相牽扯的,為什麼?不清淨嘛。
就說我們的六根作用就知道,眼根只管見色,但是眼見色以後意生貪。因為你見的色是分別執著,你以分別跟執著見,自然生成業力種性,這種境界在相續不斷的過程之中,你肯定就纏繞不得解脫。那你順應一切法不可得正覺智慧呢?你能夠去觀察它的本質呢?就沒有什麼可得的,稱為清淨之道,眼見色只是見色,沒有生成業力種性。以如幻的理性看待它,幻而不實。
就像咱們看魔術表演一樣,看上去好像有實際上是如幻的,是假的。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種種境界就像變魔術一樣,都是幻而不實的。以這種理性去理解看待它,你就不會墮到業力種性範疇之內,自然就解脫業力。什麼叫業力?善、惡、無記憶。就沒有好壞也就不存在這種作用了。這是我們應該持的觀點。
「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這裡講的二乘也是外道,外道就是除佛法以外的所持的的理性,都叫外道。二乘以證人我解脫為聖樂,何為人我解脫?他告訴你一切諸法中無我境界存在,但是他承認法的存在,不認為法是假的,認為我是假的。這個比外道稍微進了一步,但是也是相對說,不是究竟義,是方便講,無我可解脫。所以他修習無我定,修學無我想,他念的是一念空,修習一念所執皆空。但是他承認法的存在,承認所對境是真實的。所以他是有餘涅槃,還不究竟,不是最殊勝的法樂。
「如凡修者之所分別」我們應該這麼去認識到這個問題。「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外道執一個所謂的我的存在。別管是中國的道教也好,外國的洋教,都是認為真的有個我存在,包括印度的婆羅門教,婆羅門教就特別講究有個大我。中國的道教樸素的觀點也是講有個我的存在。只不過把我理解成為所謂的道的觀念,可以名狀也可以不名狀,可以形容出來也可以形容不出來。那就是你的假我意識,若有若無。
你用心去思維一下《道德經》的頭幾句,是形容的你的假我意識的一種狀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感性的狀態,名是理性的狀態,感性出現的時候也不一定常出現,叫非常之道。理性出現的時候也不一定要常出現的。但是後邊又講「有名外物之母,無名天地之始」,實際是告訴你,你的理性的開始是你生活空間的一種開始,你的感性是什麼?是你心靈空間的一種感受,老子講的就是你的假我意識若有若存的那種感覺。實際上真真實實就是那樣子,他給你弄什麼「玄之又玄,天地之門」講的就是這個,但是他並不如佛講的徹底也就在於此。
他還不如二乘講得徹底,二乘還告訴你假我是不存在的,但是外道是執我的。「外道執我見有我相」,所以他還見有一個所謂的道可得,這個東西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我強之名為道,他還有個我可得。他還不是聖人,頂多算個賢者吧,他在冥想之中發現了這個世界是假我在作用,他換了一個名詞相給你描述了一番。為啥他還沒有擺脫我呢?因為後面有句證明,吾之所以有苦,因為吾有身焉,你看他身見未除,證明有我、有我所存在。我一看到這就知道是徹底的外道種子,根本不是解脫的道,你有智慧去升華的時候,你就很容易看到這些現象。
「及實求那而生取著」求是所謂的求生,認為有個真實可得,所以就生一種見取心。外道執著有我就見有我相,必須得有一個真實我存在的一種感覺。「二乘見有無明緣行」,認為這一切現象都是一念無明的發生,所以「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本來實質的東西是空的,他就給你亂想分別一個無我而有法的一種認識,這是二乘。
「楞伽王,此法殊勝是大乘道」佛給楞伽王開示說,這個道理太殊勝了,是成就法身的道理。「能令成就自證聖智」能夠讓我們成就自性當中的聖性智慧。自證聖智性是什麼?我們自性當中證明的聖性智慧。自性是什麼?是我們自發性、具足的,我們用心去觀察留意我們自性的真實功德的時候,我們自然不著於法、不著於相的。你用心去觀察一切法不可得,怎麼去觀察?你去觀察你的身心世界實際上是了無可得,你就這麼如是觀察,你沒有一相可執,你掛礙不住的。這就是自性的功用,「自證聖智」。
「於諸有中受上妙生」,你能夠有這樣的聖性智慧發生,自然在一切所謂有的緣起法裡頭,你就會獲得殊勝的,最上的一種「妙生」——微妙智慧的發生,妙德智慧的發生。我們現在叫五濁惡世,你那昏沉,五濁相的發生。何為五濁相?我們的智慧是昏沉的,心是渾濁的,我們就不稱為上妙發生。前面有個條件,你必須得成就自證聖智,才能夠獲得上妙發生,這是一個道理。
「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這樣的行為是破無明的根本,滅去我們分別的根本,是「不墮外道諸邪行中」他不會成就外道那樣的行為,一切都符合中道思想。「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外道行者在我見之中堅固而取著不可舍。「作諸異論」作各種各樣的異論邪說,但是終有一個觀點他不能演說,什麼呢?「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他認為必須得有一個遵循的道理。
你去看吧,外道一切所謂的觀點,他必定要有一個所依的東西,所謂的行持相。道人也有,他講究大道自然、天人合一,我們聽著好像是挺有道理,實際上他還是有個執著的東西,他講究一個在合乎一個,這裡是有分別的。認為人是假的,但是他認為天是真的,這就是另一個假我的生成。他在演說執著,總認為我去順乎天之道,就認為他永恆了。就像外道要服從上帝的召喚,聖靈、聖父和聖子,聖靈充滿,還是認為有個實我存在,這就是分別外道跟佛法的一個根本。
外道叫執著見,一定要有一個執著的認識在那放著,尤其道士講究行三千善,要想成仙得修滿三千功德,還是以所謂的善為主的。打坐的時候講究單盤,單盤叫做一善壓百惡。道士想成仙還有一種修行,必須得除魔衛道。所以你看道士要去驅鬼,他認為鬼是邪的,這都不是真實的,這叫執著見。實性是分別,分別就執著嘛。前面的執著是從後面的分別出發的。分別有無和好壞,天和人分別,認為人是無常的,人是不可得的,苦的;認為天是好的,永恆的。《道德經》裡講天地之間一切皆壞,唯獨天地不壞,天地之間生萬物,而天地無生,天是永恆的,所以,以人來順應天。
由這個認識發生作用,產生前面的執著,執著就是我要順應天之道,大道無為,實際上又一個假的東西存在了。佛告訴你不是那樣的,你自己身心世界當中蘊藏一切,就給你說明白了。佛是進行自我的變化的過程,並不是從外來的。並不是把自己寄生於某一個外在的環境,這就是內道和外道的差異。為什麼稱為內道?道不是外求的。
「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惟此義」什麼叫先見佛,在這裡還有先後嗎?剛開始認識佛法的時候要這麼思維沒有問題,「如是思惟乃是見佛」你這麼思維就叫見佛。我們對佛法的認識就是這樣,然後你就這麼思維那是真正地見佛,就是認識到佛。前面你只是見識到,有這麼個初步的觀念,你順著這個觀念去思維,然後才是真正地感受到、認識到佛,認識到你自性當中的佛。
爾時,羅婆那王復作是念:「願我更得奉見如來!如來世尊於觀自在,離外道法,能說自證聖智境界,超諸應化所應作事,住如來定,入三昧樂。是故說名大觀行師,亦復名為大哀愍者,能燒煩惱分別薪盡,諸佛子眾所共圍繞,普入一切眾生心中,遍一切處,具一切智,永離一切分別事相。我今願得重見如來大神通力,以得見故,未得者得,已得不退,離諸分別,住三昧樂,增長滿足如來智地。」
「爾時,羅婆那王復作是念:『願我更得奉見如來!」佛已經說他已經見佛了,為什麼他又發願「願我更得奉見如來」呢?見的所謂化身、報身、法身,他深入見的話是法身之理,「奉見如來」,前邊是見佛,後邊是見如來。如來是究竟法身義理的發生,清淨法身嘛。
「如來世尊於觀自在」什麼叫「於觀自在」?在他智慧當中是自在的,釋迦世尊因為實證真如之理所以說他一切是自在的。觀,是自在,觀智自在,他能夠觀察了知自性的一種真實的作用。「離外道法」離去一切外道法,就是在一切現象當中的纏縛是不存在的。「能說自證聖智境界」能夠演說自覺性當中的聖性智慧,那種實在的境界。「超諸應化所應作事」超越一切應化身所應做事,我們往淺表理解就是釋迦牟尼佛自證聖智是自在的,他的智慧是自在的,超越一切現象的束縛。我們往深處理解,真實法身的作用,是不受應化身的作用約束的,圓滿真實法身的生命現象作用不受任何現象(應化身就是現象)約束。說白了就是我們現在能不能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呢?我們現在肯定感覺不到他的應化身,因為2500年前他的應化身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能不能感受到他的法身呢?他的法身是超越應化身的,「超諸應化所應作事」所以說肯定可以。
怎麼去感受到呢?觀經上說得很明白,諸佛如來乃法性身,隨想而生成。你是什麼想?你是煩惱想,你就是煩惱生;你是解脫想,你是清淨想,你就是佛的法身。關鍵你是什麼想,你是業力種性煩惱想,那你就是凡夫眾生,你是清淨想、解脫想、正覺想,那你是諸佛如來同一法身。你直接進入他的法身,而不去管他的應化身,這是絕對的道理。
你能超越這一切應化事情「住如來定,入三昧樂」你就自然安住理性絕對的力量,我們不要去理會變化的現象,我們直接去觀察理性根本的本質存在的作用,那樣的話你的力量的發生就是絕對的現象會發生。絕對的正受就稱為三昧樂。有句話說人都能自得其樂,他怎麼就能自得其樂?按照他的人生軌跡去行為才能自得其樂。我們也叫自得其樂,我們去行佛之理,你就得到佛的樂。你行凡夫理,你就得凡夫樂,就那麼簡單。也叫樂(yao),好樂,也叫樂(yue),禪樂。
由念而生成的那種力量稱為想,我們看到一件事情,你執不平等念,生的就是不平等想,就是分別和執著的業力種性的形成,這就是凡夫想。我們執的是平等法性念,見一切都平等,沒有分別和執著,這叫諸佛的正覺想,那你就跟諸佛如來同一法身。你處處如是觀,處處如是想,薰染薰染諸佛法身的生命就會在你的身心世界裡一點一點圓融起來。
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你就這麼去觀行,你這個(身體)就可以不壞了。因為你觀的是佛的法身,所以你這個就可以不壞了,它可以常住不滅的。所有一切所謂的舍利留下來就是因為會這個就留下來了。這是個大的秘密,為啥說《楞伽經》是佛的最高法要?佛的所有的修行的秘密都在這裡。人要是看不到這一點,總覺得留下舍利很難,見佛法身就留舍利,知道吧。見佛法身是什麼意思?見佛法身,你這個就叫應化身,應化身當然有舍利了嘛。
「是故說名大觀行師」這麼樣行持的人叫大觀行師。為什麼稱為大呢?行為不一樣了,這叫懂道理了,所以叫大。你懂得的是宇宙人生的道理,你是一切眾生的長者,稱為大。這叫大觀行師,就是成佛了。
「亦復名為大哀愍者」你對一切眾生的慈哀憐憫自然就升起來了,是無偽的、是最真實的。這是利他的智慧,自利呢?「能燒煩惱分別薪盡」能把所有的分別煩惱這個現象都燒盡了,沒了。這叫自利圓滿了,自利利他統統圓滿了。
「諸佛子眾所共圍繞」一切佛子都會聚到你的身邊。「普入一切眾生心中,遍一切處,具一切智,永離一切分別事相」這是成佛。一切諸尚善人會聚到你的身邊來,「普入一切眾生心中」,有緣的都能見得到。我們沒有見過釋迦牟尼佛但是我們對佛都有一種信心,這叫普入一切眾生心。什麼時候天下人都對你有一種信心的話,那叫事相性的入眾生心,還有一種法身性的,是什麼呢?他跟你有緣的,你能在他所有生活過程之中去影響他。無論是在夢境,無論是在清醒的時候,他都能想得起來你,那也叫入眾生心。真真實實是那樣的,原來我家人不信佛,現在都念佛了,天天念大悲咒。這就是入眾生心,因緣成熟了就進去了。只有你越來越符合佛祖的事相分別了,越來越像他的時候,你就能夠有這些現象。
「遍一切處」,你的心能遍一切處,你在任何地方祈禱,包括你自己去祈禱也管用,不光祈禱觀音菩薩,祈禱你自己也好使。你試試,一下你就有感覺了。你祈禱誰也沒感覺,你祈禱你自己可有感覺吶,你害怕的時候想誰呀?想你自己一下就不害怕了。「具一切智」,你的心本來是具足一切智慧的。「永離一切分別事相」對一切外面的變化的東西你就不會很在意了。
「我今願得重見如來大神通力」雖說已經見到應化身了,還要發願見法身,大神通力是圓滿法界的一切無礙的力量就存在了,你要得的神通是這個神通。啥叫大神通?你的一念的變化不是某一個現象的變化,一點一點現象的變化,是一個區域,一個時間空間,一個段落都發生變化,這叫大神通。像人家佛祖那樣,你能影響一個大時空內,把人都影響得信佛了,那就叫真正的大神通力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力量,這種力量從哪來?就從我們剛才講的那一堆里來。
「以得見故」因為你得到這種認識了,「未得者得,已得不退」你能讓沒有得到智慧受用的人開始有智慧了,已經得到智慧受用的人會穩定不會退轉,這就是法身的力量。「離諸分別,住三昧樂」離開一切外向分別的干擾,住到正受歡喜當中去。「增長滿足如來智地」為了成就究竟法身堅固受用,這叫如來智地,法身堅固的相的受用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終目的。
爾時,世尊知楞伽王即當證悟無生法忍,為哀愍故便現其身,令所化事還復如本。時十頭王見所曾睹,無量山城悉寶莊嚴;一一城中皆有如來應正等覺,三十二相以嚴其身;自見其身遍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圍繞說自證智所行之法;亦見十方諸佛國土,如是等事悉無有別。
「爾時,世尊知楞伽王即當證悟無生法忍」釋迦牟尼佛知道楞伽王很快就證到無生法忍了,這無生法忍就是法身大士,菩薩的大智慧力量,最少是七地的大菩薩。他只是思維佛的法身就能證到七地,只是用心去想佛的法身那種功德,他就證到七地,你就知道佛有多厲害。證到七地就是無生法忍,什麼叫無生法忍?你對一切法就不分別了,沒有所對境,所有你一切惡性種子全部熄滅,成熟的都是純善種性的東西,這就叫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從哪去證得?按淨土法門裡講的,你必須得往生見佛以後才能證無生法忍,花開見佛悟無生嘛。這裡告訴你,在這兒思維不分別智,在這兒就證得,而且你在這兒證得比在極樂世界還快、還容易,極樂世界那個地兒,不好弄。人家講話那「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不好弄。全是好的,沒有所對境呀,在那不容易證到無生法忍。但是你一下往生到上品上生行,舍這個報身才行,這裡你修不分別智,你當下就證得。就修不分別智慧,住三昧樂,你就證到無生法忍了。
你一發這個願佛就給你現身了,你證無生法忍的時候有什麼現象知道嗎?釋迦牟尼佛就現身了。因為這個世界是他的教化區域,他是你老師,你這個學生快畢業了,他必須得現身給你做個指導了。楞伽王思維得很純熟了,快證無生法忍了,老師得出來證明一下,現身了。心花開放,見佛了,才能悟無生。
啥叫無生法忍?佛經上的話你聽得不太明白,用現代話告訴你叫死心塌地,那就叫無生法忍。啥叫死心塌地?老話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老鼠跟著走」,你一心一意跟著佛去追隨真理,沒有二意了,就叫無生了,不去想了,沒有說再懷疑懷疑什麼,沒有了,沒有二心,就是無生。不生心了,就沒有緣起法再生了,你也無需去忍,自然順應一切了,這稱為無生法忍。說白了就是你對佛死心塌地不?你死心塌地的話就行,心存異想就不行,不是有還俗的嘛,那是心存異想。你想得到堅固這個力量就是無生法忍。
「為哀愍故便現其身」,為了哀愍楞伽王,佛就現身給他說法了嘛。「令所化事還復如本」,能夠令他變化他眼前的事相,又像從前那樣的清淨莊嚴。「時十頭王見所曾睹,無量山城悉寶莊嚴」楞伽王有十個腦袋,他曾經看到他的宮殿有無量寶在莊嚴,又比原來那種莊嚴更清淨了。「一一城中皆有如來應正等覺,三十二相以嚴其身」,他為什麼這麼見佛呢?因為他證無生法忍了。
「自見其身遍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圍繞說自證智所行之法」都在演說佛的自證智所行之法,所應該行為的軌跡。「亦見十方諸佛國土」,證入法身一是無量,無量是一,在他那不離當下見十方國土。你證無生法忍了,你不用離開你的家,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天天給你說法。所有的法都給你講,這是真實受用。
「如是等事悉無有別」,這麼多莊嚴的事相都跟剛見佛的時候,佛力加持的現象是一樣的,這是他的自證所得。前面的境界是佛力加持的。這個不一樣的,前邊是人家的,後邊是他自己的。我們看到這些經文上的都是人家的,什麼時候你把經文上的變成自己的,那就是證得了。
爾時,世尊普觀眾會,以慧眼觀,非肉眼觀,如師子王奮迅回盻欣然大笑。於其眉間、髀脅腰頸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無量妙色光明,如虹拖暉,如日舒光,亦如劫火猛焰熾然。時虛空中梵、釋、四天,遙見如來坐如須彌楞伽山頂欣然大笑。爾時,諸菩薩及諸天眾鹹作是念:「如來世尊於法自在,何因緣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動,住自證境入三昧樂,如師子王周回顧視,觀羅婆那,念如實法?」
「爾時,世尊普觀眾會,以慧眼觀,非肉眼觀」慧眼是智慧的那種力量。比如你們在我眼前,我不是每天這兩個眼睛都光看你們呀,但是你們心裡頭各種感覺我曉得,為什麼?用智慧的眼光去觀察的,並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老百姓講話用心眼兒。你的心眼兒看多少都看得到,你用心眼兒掃一掃,你周圍的人你全都知道他想幹啥。
「如師子王奮迅回盻欣然大笑」,佛看到這種現象是最高興的了,看到楞伽王成就聖果了高興呀,就像大師子回頭哈哈大笑起來了,你什麼時候見過佛笑啊?佛笑了就會有現象發生了。
「於其眉間、髀脅腰頸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無量妙色光明」有人成道了他最高興了,他高興的表現就是放光,這人一樣,人一笑,臉就放光。但是佛祖是一一毛孔都放光,無量秒色光明。「如虹拖暉」,就像彩虹拖著太陽,你想想那個境界,好看呀,「如日舒光」就像大太陽放光。
「亦如劫火猛焰熾然」他那光一放出來就像天地之間都著大火一樣。「時虛空中梵、釋、四天」虛空中大梵天還有帝釋天、四天王天。「遙見如來坐如須彌楞伽山頂欣然大笑」他在天上看見釋迦牟尼佛坐在就像很高的須彌山頂(楞伽山就像須彌山一樣)上坐著,欣然大笑高興啊,楞伽王成道了嘛。「爾時,諸菩薩及諸天眾鹹作是念」這時菩薩天眾都在想.「如來世尊於法自在」釋迦牟尼佛在諸法緣起中是自在的呀,「何因緣故欣然大笑」佛那麼自在怎麼還會笑嗎?還有什麼事讓他喜的嗎?意思是說佛自在了應該無喜無憂啊。「身放光明」,笑得連身上都放光。有人成道了究竟成就了,他最高興了。「默然不動,住自證境入三昧樂」,佛是成就圓滿的功德的,「如師子王周回顧視,觀羅婆那,念如實法」,繼續再看就看到佛就像獅子王,獅子王就是無畏呀,「周回顧視」看待一切問題都是平等如是的,他看到羅婆那王能夠念如實法,真如實理,看到這個所以他高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