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康熙教子庭訓格言,看看皇帝是如何教子的


時間:2016/4/1 作者:君合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修身、齊家、平天下都十分認真,可謂耗盡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國六十年建樹甚多,其創業、守成之功績舉世公認。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業,渴望能傳之千秋萬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體會對後人都有益處。

防微杜漸

訓曰:凡理大小事務,皆當一體留心。古人所謂防微杜漸者,以事雖小而不防之,則必漸大;漸而不止,必至於不可杜也。

治心之要先在克己

訓曰:順治元年五月己亥,諭內閣:前任太常寺少聊李棠階奏條陳時務一折。據稱:用人行政,先在治心,治心之要,先在克己。請於師傅匡弼之餘,豫杜左右近習之漸,並於暇時講解《御批通鑑輯覽》及《大學衍義》等書,以收格物意誠之效。

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

訓曰:吾人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朕自幼登極,凡祀壇廟神佛,必以誠敬存心。即理事務,對諸大臣,總以實心相待,不務虛名。故朕所行事,一出於真誠,無纖毫虛飾。

修德之功莫大於主敬

訓曰: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蓋明在禮樂,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為禍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氣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於主敬。內主於敬,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動,外主於敬,則惰慢之氣無自而生。念念敬斯念念,正時時敬斯時時,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無在而不敬,故無在而不正。《詩》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其斯之謂與?

求道之心乾乾不息

訓曰:孟子言:「良知良能。」蓋舉此心本然之善端,以明性之善也。又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謂自孩提以至終身,從吾心,縱吾知,任吾能,自莫非天理之流行也。即如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尚言於「志學」、「而立」、「不惑」、「知命」、「耳順」之後。故古人童蒙而教,八歲即入國小,十五而入大學,所以正其稟習之偏,防其物慾之誘,開擴其聰明,保全其忠信者,無所不至。即孔子之聖,其求道之心,乾乾不息,有不知老之將至。故凡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其擇善固之,克己復禮,循循勉勉,無有一毫忽易於其間,始能日進也。

至誠無息日積月累

訓曰:人之為聖賢者,非生而然也,蓋有積累之功焉。由有恆而至於善人,由善人而至於君子,由君子而至於聖人,階次之分,視乎學力之淺深。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積德累功者亦當求其熟也。是故有志為善者,始則充長之,繼則保全之,終身不敢退,然後有日增月益之效。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其功用豈可量哉!

修身治性謹於素日

訓曰:凡人修身治性,皆當謹於素日。朕於六月大暑之時,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縱而能者也。

慎獨為訓暗室不欺

訓曰:《大學》《中庸》俱以慎獨為訓,則為聖賢第一要節。後人廣其說曰:「暗室不欺。」所謂暗室有二義焉:一是私居獨處之時,一在心曲隱微則人不及知,惟君子謂此時指視必嚴也。戰戰慄栗,兢兢業業,不動而敬,不言而信,斯誠不愧於屋漏而為正人也夫!

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慾

訓曰: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慾。是故心存私便是放,不必逐物馳騖然後為放也。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縱情肆欲然後為私也。惟心不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以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體認世務據理審事

訓曰:道理之載於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變萬化,其端無窮。故世之苦讀書者,往往遇事有執泥處,而經歷世故多者,又每逐事圓融而無定見。此皆一偏之見。朕則謂當讀書時,須要體認世務;而應事時,又當據書理而審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平日誦讀及教子弟惟以經史為要

訓曰:古聖人所道之言即經,所行之事即史。開卷即有益於身。爾等平日誦讀及教子弟,惟以經史為要。夫吟詩作賦,雖文人之事,然熟讀經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學斷不可令看小說。小說之事,皆敷演而成,無實在之處,令人觀之,或信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說者譬喻、指點之本心哉!是皆訓子之道,爾等其切記之。

四書性理立命之道

訓曰:凡人養生之道,無過於聖賢所留之經書。惟朕惟訓汝等熟習五經四書性理,誠以其中凡存心養性立命之道,無以不具故也。看此等書,不勝於習各種雜學乎?

本文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康熙教子庭訓格言》唐漢譯註

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託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康熙教子的種種做法,法國傳教士白晉以親身見聞,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實報告。白晉在報告中說:中國皇上以父愛的模範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

教誨督促,嚴格訓飭。康熙身後的兒孫們,多數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後的兩個傑出帝王:雍正皇帝,功業顯赫,見識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儻,自號「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礎,奠定了滿清王朝二百多年的業績。所有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遺澤和他的《庭訓格言》——一本珍藏的皇家遺囑讀本的影響。

在此,特摘錄一些以饗讀者:

庭訓格言(一)

心欲小而膽欲大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訓曰:今天下承平,朕猶時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亂時,因朕主見專誠,以致成功。惟大兵永興被困之際,至信息不通,朕心憂之,現於詞色。一日,議政王大臣入內議軍旅事,奏畢僉出,有都統畢立克圖獨留,向朕云:「臣觀陛下近日天顏稍有憂色。上試思之,我朝滿洲兵將若五百人合隊,誰能抵敵?不日永興之師捷音必至。陛下獨不觀太祖、太宗乎?為軍旅之事,臣未見眉顰一次。皇上若如此,則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為憂也。」朕甚是之。不日,永興捷音果至。所以,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都統畢立克圖漢仗好,且極其誠實人也。

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朕則不然。於閒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審之又審方無遺慮

訓曰:凡人於事務之來,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方無遺慮。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誠至言也!

敬以直內謹終如始

訓曰:凡天下事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慎重者,敬也。當無事時,敬以自持;而有事時,即敬之以應事物;必謹終如始,慎修思永,習而安焉,自無廢事。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飭家務,此古人所謂敬以直內也。《禮記》篇首以「毋不敬」冠之,聖人一言,至理備焉。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訓曰:王師之平蜀也,大破逆賊王平藩於保寧,獲苗人三千,皆釋而歸之。及進兵滇中,吳世璠窮蹙,遣苗人濟師以拒我。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遺耶?」夫苗之獷猂,不可以禮義馴束,宜若天性然者。一旦感恩懷德,不忍輕倍主上,有內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顧能之,是可取之。子輿氏不云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寧謂苗異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

仁者以萬物為一體惻隱之心觸處發現

訓曰:仁者以萬物為一體,惻隱之心,觸處發現。故極其量,則民胞物與,無所不周。而語其心,則慈祥愷悌,隨感而應。凡有利於人者,則為之;凡有不利於人者,則去之。事無大小,心自無窮,盡我心力,隨分各得也。

歡喜善念吉動怒惡念凶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此誠至理也夫!

俯仰無愧防於念起

訓曰:人惟一心,起為念慮。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若一念不正,頃刻而知之,即從而正之,自不至離道之遠。《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一念之微,靜以存之,動則察之,必使俯仰無愧,方是實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於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本文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康熙教子庭訓格言》唐漢譯註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