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54集


時間:2016/5/14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三0頁:

鈔【止觀雙成定慧,則玉振金聲。】

這是解釋性德的第三句。註解裡面說得很詳細,值得我們留意。『止觀』是因,『定慧』是果,佛法廣義的來說,無論是大乘小乘統統是以戒定慧三學做為修學的宗旨。三學,小乘與大乘只是功夫淺深上有差別,其他的並無二致。所以三學增上是我們學佛同修要努力爭取的。現在這個世間國內外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是三毒增上,這個痲煩大了。三毒是貪瞋痴,這是一年比一年嚴重,這就是世界上動亂不安、災難的根源,絕對不是好事情。佛在許多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雖然在這個世間我們大家有共業,共業裡面還有別業、有不共業。因此,我們努力在三學上下功夫,就能消災免難,就能得到幸福圓滿。

戒定慧從哪裡修?從止觀,所以「止觀是因」。止是止什麼?這個上面講「止其散」。這散到底是什麼?就是妄念,胡思亂想。這個散就是指胡思亂想。你要把你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把它止住,這個是功夫,止久了就得定。由此可知,妄想分別執著如果不把它止住,你修什麼樣的法門都不能成就。念佛,古德講的,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是枉然,「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你的妄想雜念止不住!為什麼他不說止身與語?給諸位說,念清淨了,身口自然清淨了。所以這個功夫是用在意地上、用在心地上。心清淨了,給諸位說,言語自然就少了,自然就沒有過失,這個是一定的道理,為什麼?念頭正了。

我們念佛想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一心不亂做不到,想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是定;換句話說,都要從止觀你才能得到。所以妄念要消除,不是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所以我勸同修們少看報紙、少看電視,最好能夠不看,天天心裡頭沒有事,天下太平。少與一切人接觸,因為你一接觸就雜心閒話,張家長李家短,接觸人總有是非,古德所謂「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知道的事少,你煩惱就少,認識的人少,你是非就少,你這個心才能清淨,這才止得住。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怎麼止法?最好不要到外頭亂跑,少接觸外面這些環境,我們這個心就止住了。想修清淨心,想修一心不亂,想修功夫成片,還要到處去攀緣,那怎麼能成功?那不可能成功的,你的做法與這個恰恰相反了。所以古德的教訓,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那的確是很有道理。所以止久就成定,功夫就成片,功夫成片久了就得一心不亂。

「觀」是什麼?觀是心裡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觀。不是糊塗,不是迷惑顛倒,而是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又沒有妄念,才叫觀;如果有妄念,就不叫觀。我們開始下手修觀應該從哪裡做起?給諸位說,從執持名號做起。心裏面一個妄念、一個雜念沒有,是止;這一句佛號字字分明,一句接一句,一天到晚都不中斷,這就叫觀。你有止就不落在有邊,你有觀就不落在空邊。空有二邊都不落,這就是大乘佛法常講的中道第一義。

所以念佛就是修中道第一義,這叫「止觀雙運,定慧等學」,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們仔細去想一想,比其他法門裡面,那個方法實在是簡單多了、容易多了。其他法門裡面這個止觀的方法的確很難學,不容易學;念佛法門這個止觀的方法很容易學,人人都能學,人人都會學。所以『止觀雙成定慧』。這兩樣不能說我修一樣,修一樣不行,修一樣就偏在一邊,這一邊你也得不到,必須止觀等學,定慧才統統成就。

末後這一句是比喻,『玉振金聲』,金跟玉都指樂器。「金」是鍾,古時候奏樂之前先敲鐘,現在國樂、交響樂裡面有的時候敲鑼,鑼也是屬於金。我們講「開鑼」,在戲還沒有開演的時候先開鑼,音樂在沒有演奏的時候先敲鐘。鍾是引子,「八音未作,則先擊鎛鍾,以宣其聲」。「玉」是磬,磬是古代用玉石製成的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是一個九十度的直角,當中有一個洞,可掛在架上。這個磬,一排有大小不一樣,敲的聲音也就不相同。音樂奏完之後,敲磬,磬就是結束了,這一曲奏完,「後集特磬,以收其韻」。這兩個字擺在此地,就是自始至終。始就是止觀,終就是定慧,取這個意思。

天台家講止觀,我們念佛人不講究這個,那就錯了。念佛人這一句佛號這是止觀完全都用上,所以這句佛號不可思議,的確把整個佛法無量的法門都含攝在其中。所以止觀我們要特別重視。我再講得簡單一點,「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煩惱習氣伏下去;「觀」,保持頭腦清清醒醒,不要把阿彌陀佛忘掉,這就是觀。這個講法大家好懂。

鈔【慈悲,則哀矣不傷;喜舍,則樂而不泆。】

『慈悲喜舍』,這叫四無量心。心體是無量的,《楞嚴》裡面所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是無量的。慈悲喜舍是心的作用,體無量,用也是廣大無量。我們現在這個心的作用很小,自私自利,心量很小,與自己的心體相違背,迷失了自性,這叫做凡夫。

「慈」是與一切眾生樂。我們看到眾生苦,怎樣能叫一切眾生快樂,這是慈;「悲」是拔眾生苦,眾生有苦,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解決,這個心叫慈悲心。這個慈悲心,跟諸位說,是真心正常的套用;慈悲失掉的時候,這個心就變質,不正常。正常的作用一定是慈悲,而且是大慈大悲,大是什麼意思?大是清淨平等。慈悲對一切眾生起用決定沒有分別,這個慈就是大慈。如果我們對一切眾生還有分別,跟我親近一點的,我對他就特別好一點,疏遠一點,稍微差一點,這樣的慈悲不能叫大慈悲。大慈悲沒有這個界限,沒有這些分別執著,那才叫大慈大悲。所以慈悲心要培養。

慈悲心是本有的,我們自己無始劫以來迷失了,不曉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雖然我們接觸到佛法,讀誦大乘經典,聽佛給我們說「自他一體,生佛不二」,我們聽得很耳熟,可是做不到,親還是親,疏還是疏。為什麼做不到?迷得太深,執著太重了。佛雖然這樣說,我們也常聽,真正的真相我們還是沒能夠明了。如果你真正明了了,給諸位說,放下是太容易了,真正難是看破難,放下很容易!看不破,實在講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因為看不破。真看破了,立刻就放下,為什麼?事實真相他徹底明了了,決定不會有分別執著妄想,不可能有的。如果還有這個,換句話說,他還是沒看破,佛所講這個理,他沒有真正體會到。雖然他也能說,他說的是聽佛這麼說,不是從他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真實語。真正看破了,他這個言語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那個不一樣,那是一絲毫的情執都沒有。情就是妄想,執就是執著,沒有情執,不帶情執的。

真正曉得眾生與自己是一體,念念都為眾生苦樂著想,他不想自己。為什麼不想自己?眾生就是自己,自他是一體!你要是觀念轉成這個樣子,那你就成菩薩了。念念想到還有「我」,決定是凡夫。凡夫有我,阿羅漢以上沒有我,我執破掉了。所以念念還有「我」,自己就要覺悟到,我決定沒證阿羅漢。阿羅漢沒有我了,我現在還有「我」,要拿《金剛經》上那個標準來說,我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些分別執著牢牢的堅持不捨,那你是凡夫,不是菩薩。真正菩薩,這四相破掉了;你還有四相這個執著,你不是菩薩,《金剛經》上說「即非菩薩」。受了菩薩戒還不是菩薩,不是說我受了菩薩戒就是菩薩;這四相如果沒有了,不受菩薩戒也是菩薩,你是真菩薩。可見得如果要想把這個執著打破,四相打破,用什麼方法?用慈悲喜舍,把你關心自己的這個心轉變關心一切眾生。

「喜」,這個字很重要,它是破嫉妒障礙的煩惱。六道凡夫,說實在話,嫉妒心很重,看到別人有好處,自己心裡就很難過。喜是破嫉妒心,看到別人好,自己歡喜,「喜眾生離苦得樂」,自己吃苦不怕,不要叫眾生吃苦頭,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

「舍」就是放下,「一法不著,萬緣皆舍」。不但世間法不著,佛法也不著。如果世法我不著,佛法著,你那個著沒有兩樣,只不過是換個對象而已,那個沒用處。所以真正要放下,放下你就得自在,你就得安樂。所以說,把你的憂慮、牽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必須要真正覺悟到,他才肯這樣做。真正覺悟什麼?覺悟生死輪迴的可怕。你要不放下,換句話說,你就永遠搞生死輪迴。

搞生死輪迴,我特別提醒諸位同修,來生決定不如這一生,我們這一生在六道的人道,來生到哪裡去?必定墮三惡道。不要說是學佛,學佛墮惡道的人更多,出家人也不例外。你們看看古人傳記裡面,國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智者大師的道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菩薩化身,豐乾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他們三個人在世的時候,在國清寺住過。那個時候國清寺有個放生園,寒山拾得常常逗著放生園裡的畜生,餵它們,他們的工作是廚房裡打雜的,吃剩的東西拿來餵畜生。他餵畜生時,叫那個畜生都叫名字,叫一個名字一個跑來了。所叫的名字,大家聽聽,統統是國清寺從前死掉的那些出家人。這在國清寺的寺志裡面有記載。前一世是出家人,這一世是畜生,還好畜生被人放生了。出家人尚且如此,在家人也沒有例外,這是我們要真正覺悟的。

我們的生路只有一條,求生西方。這一條路是決定可以走得通的,問題就是你肯不肯走。你要是肯走,淨土五經裡面這些教訓要記住,要努力把它做到,決定不能違犯,這樣老實念佛才能保證往生。如果我們的心行與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你怎麼念佛也枉然,你所念的是口善心不善。佛法是心法,成佛是心成佛,不是口成佛,口成不了佛的,心清淨才能成佛。所以「舍」很重要,要萬緣皆舍,從心地上舍掉。這一點,我們也要把它認識清楚,不是叫你從今以後什麼事都不要做了,不是的。你在這個世間,你有家庭,你有義務,你有責任,這是業,這是你沒辦法舍的,必須負責任,要盡職,換句話說,除此以外要儘量舍,要守本分。

學佛也是如此,我既然選擇淨土,既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只取這一部經,或者頂多取《淨土五經》,五經之外,我要舍,這樣才符合《無量壽經》所說的「一向專念」。專念才能成就,前面講的止觀,專才能止得住;你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止不住!你經看多了,佛在那個經上是這麼說的,這個經上又這樣說法,你就起了分別,你就起了疑惑、起了妄想,這個對你就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學東西一定要一門深入。

慈悲喜舍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但是性德流露還要靠修德的幫助。修德功夫不到家,性德不會現前!性德流露了,當然就是此地所說的『哀矣不傷,樂而不泆』。這兩句都是講慈悲喜捨得其正,不會產生流弊,不會產生副作用。這兩句話在此地用意很深,也非常的重要。我們佛門常講,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佛門也盛傳,「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有很多人他學佛法學呆了、學死了,佛法教他要大慈大悲,他很好,一天到晚都慈悲,惹了一身的痲煩。

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不擇手段的去欺騙人,那個慈悲的人就太好騙了。你已經被人家騙了,自己還以為自己在修慈悲,這個冤枉!所以慈悲喜舍要建立在定慧的基礎上。這兩句順序不能顛倒,為什麼先要講止觀雙成定慧,然後才講慈悲喜舍?你沒有定慧的基礎,那個慈悲喜舍痲煩就大了。你明白這個道理,修學的次第就知道了,我現在是先修止觀要緊。我定慧沒有成就,我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後,這個慈悲就變成大慈大悲,為什麼?你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你把這個世間一切人與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誰也騙不了你,誰也瞞不了你,這個時候才能行大慈悲、大喜舍。

我們看到的確在現在這個時代也有一些好心人,可惜沒有福報,沒有智慧,聽到一點佛法,要喜舍,把他的錢財都舍了,都送給別人,送給別人幹的什麼事情不曉得。如果那個人是個邪門歪道,換句話說,你這個舍財幫助他造惡。他沒有財,他造惡有限,他財多了,造的業更重,將來他是禍首,你是從犯。這個舍就舍壞了,就舍錯了。

我從學佛以來,不少同修都勸我「法師,你要蓋個道場」,我從來沒有起這個念頭,為什麼?蓋個道場容易,道場蓋成是什麼性質?因為我看了看天下道場,十之八九都是鬥爭道場。拿著十方信眾這個善財去搞鬥爭道場,這個罪過是免不了的。你要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了,這個事情不能做!還是定慧要緊,定慧是決定可以往生。慈悲喜舍不能往生,那是你修福。真正成就定慧之後,慈悲喜舍就不一樣了,那是性德流露。

鈔【如斯天樂,非唯不鼓,兼復無聲,羽寂宮沉,響天震地。】

大師這一段的開示是稱性而談,是講自性裡面的真樂,像前面所說定慧、慈悲喜舍這是本性的性德,這是天然之樂,不須要樂器。『非唯不鼓』,「鼓」是鼓動樂器,樂器我們要不把它鼓動,它不會發聲音的;不需要,不需要你動這些樂器。最微妙的『天樂』,跟諸位說,沒有音聲,這真正是不可思議。我們今天聽音樂一定要有音聲,沒有音聲哪來的樂?不曉得大樂無聲!你只能欣賞凡間的樂章,你不能夠欣賞諸佛菩薩這大樂章,諸佛菩薩的大樂章沒有音聲。雖沒有音聲,的確『響天震地』,這是怎麼回事情?這個話講的句句都是真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色相音聲統統屬於自性的天樂,你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全都是。色相從哪裡來的?色相從振動裡面產生的,振動就有音就有色。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自性的天樂。《講義》:「非唯不鼓兼復無聲者,觀經云:如天寶幢,不鼓自鳴,今乃非唯不鼓自鳴,兼復無聲可聽,自性之樂,非五眼能窺,二聽所聞故」,都是說明這個意思。這一段意義非常之深,完全是心性的流露,完全是消歸自性。《疏鈔》最珍貴的就是每一段後面這一段的文字,這是蓮池大師修學心得的報告,自性的流露,跟前面那個解釋不同,那是解釋文字,這是自性的流露。我們再看下面第二科:

◎【二、金地】

經文只有一句:

經【黃金為地。】

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

疏【此躡前起後,謂極樂世界,上則樂作於天,下則金嚴其地。而居此黃金地上,不獨耳聞天樂,亦且眼見天華也。黃金者,謂琉璃地上,間以黃金,然亦眾寶無定。】

西方極樂世界空中有天樂,這是講天,往上面看,往下面看就是黃金為地。『嚴』是莊嚴,地面上的莊嚴是黃金。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用大理石鋪的地面就相當莊嚴。實際上,大理石鋪的地面少,不多,最普通的地面是柏油馬路。柏油路是我們這邊的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道路是鋪黃金。我們把黃金看得很珍貴,大家做成首飾戴在身上都很美,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看,很土,怎麼把鋪馬路的東西放在身上!我們的地面是泥沙,西方極樂世界的地面是琉璃,黃金鋪在上面是道路。『居此黃金地上,不獨耳聞天樂,亦且眼見天華』,而且你看到空中莊嚴,空中有天花,從天上降下花,花慢慢落下來,什麼樣的花?你喜歡什麼樣的花,就落什麼樣的花,這個就太美了。所以花叫「適意花」,適意花就是適合我自己意思,我喜歡的。

『黃金者,謂琉璃地上,間以黃金』,就是琉璃地上黃金鋪成的路面,這在極樂世界是最普遍的,就像我們這個世間鋪柏油馬路一樣。『然亦眾寶無定』,也有的路面不是用黃金,是用其他珍寶鋪的。像我們這個世間也一樣,全世界最普遍的道路是柏油,但是也有水泥的,也有用石塊鋪成的。所以,黃金在那邊是鋪路面的。

鈔【間以黃金者,如觀經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

《觀無量壽佛經》講得詳細,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地』,琉璃是透明的,琉璃就是綠色的玉,翡翠。西方極樂世界翡翠太多了,整個大地都是翡翠,透明的,從地面上能看到地底下。那個世界的確是寶物太多。我們這個世間翡翠是非常希有的寶石,西方極樂世界很普遍,整個大地都是的。

鈔【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棱,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放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

我們這個地球是星球,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個星球。我們這個星球土石它有障礙,不透明,我們看不下去,地球的中心究竟是什麼,我們看不出來。西方極樂世界地是琉璃透明的,所以一看看到地心,那個地心太美了。地球內部是火,西方極樂世界地心是光明的,不是烈焰。

你從琉璃往下面看,下面有『七寶金幢』,幢是圓形的,像柱子一樣。由此我們也能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像我們地球有南北極,它當中好像有一條柱子一樣,這個圓形的柱子叫做幢。『其幢八棱』,它不是圓的,是八角形,這是『百寶所成』。寶都有光,所以地底下放光。每一樣寶都有光,一一光又有『八萬四千色』。這光色之微妙,『如億千日』,日是太陽,一個太陽光明就不得了,億萬千的太陽一樣!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放光,地都放光,地裡面有光明往外透!這些地方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不能輕易把它看過,為什麼?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這樣的莊嚴,我們才曉得那個地方的人福報之大,心地清淨;心不清淨,依報不會有光明。我們要選擇一個好地方去住,盡虛空遍法界最好的地方無過於極樂世界,想到那邊去,那邊阿彌陀佛歡迎,不會拒絕,所以移民很容易,除非你自己不願意去。你要願意去的話,沒有一個是辦不成功的。

鈔【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齊分明。】

琉璃地上用黃金鋪在路面,就好像有界線一樣,一條一條的馬路。

鈔【據此,則地本琉璃。】

西方極樂世界地是琉璃地。

鈔【而黃金者,又地面之莊嚴也。】

黃金鋪成道路,這是地面的莊嚴。

鈔【大本云:彼剎自然七寶,體性溫柔,相間為地,或純一寶,光色晃耀,超越十方,恢廓曠盪,不可窮盡,地皆平正,無有須彌及諸山海坑坎井谷幽暗之所。】

這一段是《無量壽經》上的經文,給我們敘說西方極樂世界地理的狀況。

鈔【據此,則亦可專以黃金為地。】

從《無量壽經》這一段來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地雖然是琉璃,也有其他的七寶;並不是純粹琉璃的星球,也有其餘的寶摻雜在裡面。這樣說,也可以稱之為『黃金為地』。那個世界的黃金產量豐富,在地質裡面占的分量也相當廣大,所以也可以稱之為黃金為地。這是兩部經比較上來看。

鈔【黃金琉璃,且以一寶二寶言之,眾寶為之,當亦無盡。】

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人是無量壽,佛菩薩是無量光,所有的物產都是無量的,沒有一個人能把西方極樂世界的物產名稱一一說出來,不但名稱說不出來,數量也說不出來,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的,經上講的比喻很好,十方世界的眾生統統成了辟支佛,智慧神通都像目犍連一樣,共同來計算,壽命千億歲也算不出來,他們的資源之豐富,那是沒法子想像的,不可思議!所以這個地方,蓮池大師結論,『且以一寶二寶言之,眾寶為之,當亦無盡』。這是真實話,《無量壽經》跟我們講得很清楚,確確實實是無盡的。

疏【稱理,則自性真如平等,是金地義。】

七寶裡面,第一個我們講『金』,為什麼把金擺在第一?黃金為一般人所重視,金有一個最難得的特性,就是它的色澤光彩不會變,所以佛法取它來表法,用它來表真如,真如永遠不變的,就像金一樣。金地表法表性德,『自性真如平等』,真就是不假,如就是不變。

鈔【真如,則無雜無穢,無變無遷,歷萬劫而常新。】

這是金的意思,這是形容我們的真性,形容我們的真心。真心沒有念,我們現在一般凡夫用的心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真心也叫做真性,也叫做本性。不但六道凡夫迷失了自己的真心,佛給我們說,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有見性;換句話說,都不會用真心自性。《楞嚴》上說得很透徹,說得很清楚,權教以下用什麼心?用八識心,我們都是用八識。唯有那些真正明心見性的大菩薩,轉八識成四智!他們所用的叫四智,我們所用的叫八識。我們迷染非常重,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迷的就比較輕,這統統沒見性的。所以真性是永遠不變的,永遠常新。

如果諸位同修會用這個心,你們就年年十八,永遠不衰不老。為什麼會老?世間人常說:憂能使人老!你天天憂慮,你就天天老,你用妄心會老,用真心不老!阿羅漢、辟支佛會老,菩薩不老,菩薩會用真心,阿羅漢、辟支佛還不會用真心。你就想到用真心的重要。我們希望自己不老,希望自己青春常駐,那你要學會用真心。真心裏面什麼都沒有,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是真心,有一個念頭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

可是諸位要曉得,「什麼念頭都沒有了」,你還是有一念,有一個「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那個痲煩大!有「有念」是錯了,有「無念」還是錯了,還是妄心。真心裏面無有念、也無無念,有念無念統統都沒有,這才是真心。這個事情搞得我們很糊塗,有念錯了,無念也錯了,到底怎麼辦?很難,真正是難!所以回到念佛法門來,念佛法門容易,為什麼?你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有念沒有了,無念也沒有了。我一切妄念都沒有,這是無有念!我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我並不是一念都沒有,我無無念!無念、有念二邊都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性德,就是自性本體的音聲。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真如本性,就是念自性平等,所以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是希望諸位用真心,真心就是平等心。

鈔【平等,則不增不減,不高不下,為千聖所共履。】

『千聖』在此地是講我們賢劫裡面千佛出世,這一千尊佛怎麼修成的?就是修「自性真如平等」,所以他才能圓成佛道。所以,平等性要現前。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面有一絲毫的執著就不平等,分別還沒有關係,決定不能執著,一有執著就不平等。平等就是真性、就是真心,不平等就是妄心。再說得淺一點,平等就是一心不亂,一心就平等,二心就不平等。這個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裡面,跟生活打成一片,這叫修行,這叫真正念佛!如何融化在生活當中成一片?我們從早到晚,穿衣吃飯、待人接物,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這是慧,這是觀,對一切人與事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平等。

怎麼能做得到?你要想到佛跟我們說的這些事實真相,《金剛經》上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平等了。好的相是虛妄,壞的相也是虛妄;善的相是虛妄,惡的相也是虛妄;稱心如意的是虛妄,不稱心如意的還是虛妄,這就平等了。要知道一切相都是假相,都不是真實的,不要在這些妄相裡面去起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心才能夠平等,平等就止了,前面講止觀,就止了!止不住就是因為不平等。

必須心在境界裡頭起平等,這個時候你修行的功夫才得力,才真正有受用。這個受用,淺而言之,你得自在,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法身、般若、解脫。你首先所得到的是自在,自在就是解脫,你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恐怖了,你首先得到這個。逐漸的智慧開了,一切事理、一切因果,過去、未來,你逐漸明了通達了。身心世界融合成一體,那是「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法身現前了。所以一切諸佛都是從這個門路而證得、而成就,沒有例外。我們想修學,我們想成就,也得走這個路子。

佛法特別著重用金來表法,佛像塑金身,甚至古時候講求居住的宮殿統統是金色的,表真、表平等,表真實平等。

鈔【毗舍如來,謂當平心地,則世界平;如舍利弗,心有高下,乃見丘陵坑坎是也。是故人人行處是黃金,何待如來以足指按地。】

這段文字統統都是有來歷的,《演義》裡面都說明了,『毗舍如來』說的這一段話在《楞嚴經》上,「楞嚴經云:持地菩薩,於普光佛時,為比丘」,這是講菩薩在因地時候修行,初出家的時候作比丘;「平填道路」,他很發心,天天去修橋鋪路,做好事!這一天知道毗舍佛要從這裡過,所以他特別賣力把這個道路鋪得很平,讓佛走。佛看到他,摸摸他的頭告訴他:「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這也就是說明依報隨著正報轉。

諸位同修,我們今天每個人都有很大的責任,什麼責任?台灣在全世界都知道,這是個福地,這是個寶島!現在全世界人對我們都羨慕,台灣的財富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在外國也聽人說:台灣人的福報快享完了。這是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如果要保持繁榮安定、康和樂利的生活,一定要修平等心,換句話說,要修這個平心地。

心要怎樣才平?諸位想想,你要是有貪瞋痴慢,你這個心就不平。學佛的人要覺悟、要明理。我還聽說許多學佛的同修從前常常來聽經,現在看不到了,哪裡去了?聽說搞股票去了,那個誘惑力量很大!西方極樂世界不要了,要去搞六道輪迴去!搞那個東西,諸位仔細想想,就是搞貪瞋痴慢疑!這樣搞下去,我們的福報就差不多快報完了。大家都能把這些煩惱舍掉,恢復到自性清淨心,我們這個福報才能永遠保持,才不會失掉。

所以要想天下太平,從哪裡做起?從心地平等做起。所以學佛,我勸同修,你們先用三個月的時間試試看,不要太長,三個月不看報紙、不聽廣播、不去串門子,把心定下來,老老實實念這句佛號,讀這卷《無量壽經》,你試三個月看看!三個月你的心必定是清淨多了,你才能體會到佛法真實的受用。聽經念佛,每天還到處亂跑,這沒用處,這個跑三十年還是枉然,你的境界跟今天不相上下,沒用處的。一定要把一切萬緣舍掉,讓你的心清淨下來、平等下來,你的智慧、福德真正現前。『是故人人行處是黃金』,你所行處永遠是平等,永遠不變,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這個重要!決定不能被外面境界誘惑,尤其是學佛的人。

所以我過去常常提醒同修,你們學佛最初一定要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你果然三百遍念下去之後,你才真正相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那你貪什麼?命裡面有財富,不必貪自然就來了。命裡面有的,決定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不要強求!心自然就安定,自然就不會造罪業了,享福不造罪業。現在人享福裡頭造嚴重的罪業,就是不知道因果報應,不曉得造業受報的可怕。所以《了凡四訓》提供我們很好的開導。念一、二遍沒有用處的,十遍、二十遍起不了作用,至少要念三百遍,那他真的會起作用,真的會有所體悟,讀經也是如此。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