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八五頁:
鈔【常光放光者,常所顯光,無放不放,如圓光一尋等,是也。放光者,或於眉間、或於頂上,或口、或齒、或臍、或足之類,是也。今言光者,正意在常,而亦兼放,及與身智。如大本言:爾時阿彌陀佛,從其面門,放無量光。又云: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故。】
光明是表智慧。佛光有兩種,一種就是『常光』,常光也叫做身光,佛身上都有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這個世間所示現的是劣應身,就是丈六之身。他的常光『一尋』,一尋是度量的單位,中國稱八尺叫一尋;佛的常光有八尺,這是全身都有的。『放光』是有特別的因緣,佛會放光。由此可知,「常光」是從清淨心現出來的,他心地清淨,自然這光明不斷,所以他無所謂放與不放。「放光」是緣分,遇到機緣佛就放光。放光是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現最快速的無過於放光。放光不一定在什麼地方,大概每個地方都有他特殊表法的意義。《楞嚴經》佛是在頭頂上肉髻放光,代表這個法門是頂法。面門放光,這個地方講『或於眉間』,眉間是白毫放光,佛眉毛當中有兩根白毫,白毫旋轉在一起,像個珠子,這個地方放光,這是最普遍的。他遍身每個部位都能放光,這一類叫放光。
現在經上講的光,『正意在常』,阿彌陀佛常光。大經上常說,讚嘆阿彌陀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明,光明當中又化無量諸佛,普度十方眾生,多麼莊嚴!所以,正意是在常光,但是裡面也含攝放光,光就是智光與身光。蓮池大師引用《無量壽經》一段經文給我們證明,『爾時阿彌陀佛,從其面門,放無量光』,這是放光。又說:『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無央」是一個大的數字,通常講無量無邊,就是無央數,沒法子計算,就是遍照十方世界。
鈔【萬德所成者,華嚴賢首品,開四十四門光明,各出其因,或歸三寶,或發四弘,三學六度之所成就,一一結雲,是故得成此光明。】
智光與身光從哪裡來的?實在講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身都有光,只是我們的心不清淨,看不到。如果心地清淨,能看到每一個人的身光。佛的身光八尺,凡夫的光是只有幾寸,而且光的顏色都不相同,金色的光最好。練氣功的人,從你的光顏色大小,能看到你這個人的心思,同時也能看到你身體健康的狀況,就曉得你什麼地方有毛病。為什麼?光裡面有障礙,某一部分光透不出來,那地方就有病,就有障礙了。光與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有密切的關係,佛心純淨,大慈大悲,所以他的光明殊勝。
從《華嚴經》這點意思,我們就曉得,殊勝身光、智光是修得的;雖然是本性里本來具足,可是你要是不修,你的性德就不能現前。『萬德所成』,萬德當然包含性德與修德,但是偏重在修德上,性德是本來具足的。《賢首品》略說四十四種,『各出其因』,這四十四種光明是什麼因緣而有的,這些地方我們要注意。『或歸三寶』,你真正皈依三寶,鬼神看到你都對你恭敬,為什麼?鬼神能見到你身的光明,真正皈依三寶,身上放的是金色光明,金光這是光明裡面最為殊勝的,鬼神看到哪有不尊敬的道理?你的光勝過他,他對你恭敬。可是「皈依」兩個字不容易,我們今天講皈依,這是形式上的皈依,沒什麼大用處。要真正做到「翻邪三皈」,皈是真正回頭,斷惡修善,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覺而不迷,這是「皈依佛」;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是「皈依法」;從一切染污,什麼叫染污?感情,感情就是染污,貪瞋痴慢,從這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自性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皈依僧」。真正從迷邪染回過頭來依覺正淨,這叫做皈依三寶。你這個念頭一轉,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身光、智光也是依報,這個光大小不相同了,色彩也不一樣。一般心術不正,造作惡業的,他的光是灰色的、是黑色的,黑色是最不好的,災難差不多都來了。殊勝的光是黃色的光、金色的光,這個光明比較殊勝。
『或發四弘』,發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四弘是以度眾生為主,「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就是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只要他需要,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幫助他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明心見性,這是第一重要,因為開悟之後,一切的煩惱迷惑他都能夠斷除,智慧德能自然開顯,這是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裡面無比殊勝的;其餘「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是為了第一願。
我們要想普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度,就沒有法子度別人。度自己首先要斷煩惱,就像《了凡四訓》裡面講的次序完全相同,先要斷惡。「斷煩惱」就是斷惡,「學法門」就是修善,積善積德。唯有圓成佛道,我們幫助眾生才圓滿,不成佛,你的程度還是有限,你能夠幫助程度比你低的眾生;程度比你高的眾生,你就沒法子幫助他了。必須成了佛道才能幫助等覺菩薩,等覺以下當然就不必說了,所以才能夠普度眾生。你要是發真誠的大心,這是很難得的,非常希有。我們學佛雖然每天念這四句,嘴皮上念,沒起作用,沒有真正發這個心,怎麼曉得?如果真正發這個心,他就會認真的去斷煩惱,去改過修善。他有煩惱習氣,他還不能改,可見得他四弘誓願菩提心沒發,口頭上發的沒有用處,佛法是心地法門,一定要從內心生起,才能真正的變化氣質。『三學六度』,三學是二乘所修的,就是戒學、定學、慧學;六度是菩薩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這個地方是四十四門裡面略舉四科。每一門《華嚴經》上統統歸結到『是故得此光明』,我們從這個地方完全明了,佛的光明是無量劫當中修積而得到的。因為修積,破除煩惱、所知,性德里本具的光明才能開顯,我們每個人統統都有跟如來一樣的相好、光明。《華嚴・出現品》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見得光明也一樣,光明是德相之一,統統都有,「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為什麼光明顯不出來?你有煩惱,你有妄想,你有執著,所以性德不能現前。由此可知,修德修什麼?去妄想執著而已。妄想執著去掉,本性裡面的智慧光明自然就開顯。這個意思諸位同修要細細去體會,事實的真相搞清楚了,我們才會認真的努力去修學。
鈔【又般若經,佛言:我於一切法無所執,故得常光一尋,則知今佛光明,非一德所致也。】
演【我於一切無所執,得常光者,諸佛光明從智慧生,凡夫執重,智慧不生,智慧不生,光明何有,故盪盡一切執者,乃能發光明也。又有所執者識情,無所執者智慧。既有智光,豈無身光。】
這個注得好,把這樁事情的事與理都給我們解釋清楚了。這個地方還有一樁事情值得我們注意,一般凡夫看到佛的身光、智光,總覺得高不可攀,遠不可及,好像與自己沒什麼大關係,看過就算了。眼前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是什麼?我告訴諸位,身體健康。這個一提起來,大家都注意了,身光與放光與身體健康有密切的關係。可見得這個經文不是與我們無關,不是遠不可及,字字句句與我們現前的生活都有很大的關係。你要是會學,真正體會到這個意思,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健康長壽、青春不老,你要不要?你要要的話,這你不能不下功夫,確實有這個效果。所以不是一德能圓滿,要眾德身智才圓滿,但是眾德要從一德去修。
佛法常用「法輪」來表法,用它作標誌。「輪」代表空有不二,輪是圓,圓心是空的,圓周是有的,它代表空有不二,動靜一如。外面圓周是動的,圓心是不動;動中有不動,不動中有動,動靜不二,它代表這個。所以我們的心要空,心不能有東西,心要靜,心不能動,心清淨了。身要動,身是什麼?身是圓周,輪子不動,它就不起作用了。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追究其原因,全是輪子在那裡轉動;沒有輪子,世間的科技都得要停擺。所以身是輪,身要動,心要清淨,你才會健康。
現在人會生病,身要舒服不想動,心裡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恰恰顛倒了。身不動,這個身就生鏽,就長病;心在那裡動,心也生病了。心本來是清淨的、不動的,現在你偏偏叫它動,心生病了。心病了,身怎麼可能健康?諸位要知道,養心要靜,養身要動。佛門的禮拜,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五體投地在那裡做運動。拜佛的時候心地恭敬,這個恭敬心就是一念不生,這叫恭敬,心清淨,以清淨心來拜佛,這是最恭敬的。一面拜佛、一面心裡還在那裡禱告,「佛菩薩你要保佑我」,那就不靈了。為什麼?不恭敬,心不誠了。你是以妄想心在那裡拜佛,怎麼可能會有感應?也許有人問,我心裡有願有求,我不說出來,佛怎麼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會知道的。所以用不著去動念頭,用不著去禱告。你愈是動念頭、愈禱告就愈不靈。你不動念頭、不禱告,你去拜佛,那個佛就靈,因為誠則靈,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心裡動個念頭就不誠,不誠就不靈,沒有感應道交了。這些原理都應該要記住,要知道。
鈔【本願所致者。】
《疏》裡面說光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萬德所成,一種是『本願所致』。前面說的是修德,是萬德所成,現在再說「本願」。
鈔【大本法藏願云:我作佛時,頂中光明,勝於日月百千萬億倍。又願云:願我作佛時,光明照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及蜎蝡,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這兩段是四十八願願文當中的經文。
鈔【又願前偈云:能使無量剎,光明悉照耀,故今成佛,得如所願。】
這一段是解釋「本願所致」。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是一次就發的,四十八願是怎麼來的?世間自在王為他宣說十方諸佛剎土的依正莊嚴,經千億歲,這麼長的時間聞法,同時又得佛的加持,使他能親見二十一俱胝諸佛剎土(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億)。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般若與密宗都是以二百一十億代表究竟圓滿。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剎土,阿彌陀佛都參訪過,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他那個大願是從聞法參學當中陸續結成的。他看到十方世界有六道、有三惡道,他看到很難過,所以就發願,「我成佛之後,我這個世界裡沒有三惡道」,他是因為看到外面環境這才發的這個大願。
由此可知,這四十八願不可思議,是他在聞法修學圓滿的時候結的大願。結得大願之後,又有五劫修行,以行踐願,願願不空,他每一願真的都做到了,這樣才圓成佛道。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實,才恍然大悟,西方極樂是什麼世界?是集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不好的他統統不要,好的完全採取,是這樣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超出一切諸佛的世界,世界超過,阿彌陀佛當然超過,世界是依報,佛是正報。正報裡面,諸位想想,如果那個心要不超過,身也不能超過,就知道阿彌陀佛第一殊勝,發心殊勝。他發心不是要度一個世界眾生,一個世界是講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他不是的;他發心是要度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剎土一切眾生,他發的是這個願。所以阿彌陀佛的教區就不是一個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統統是彌陀的教區。所以彌陀的常光也就遍照法界,也就不可思議了。一尋,八尺,這是佛的應身之光,不是報身;佛的報身是光明遍照。
願文裡面有頂光,頂中的光明『勝於日月百千萬億倍』,一處光明尚且如此,何況全身常光。『又願雲』,他作佛的時候,『光明照無央數天下』,天下就是世界,這是遍照。『幽冥之處,皆當大明』,幽冥是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裡面業障最重的地方,阿彌陀佛的光明都照到了,『諸天人民』是講天道、人道,『蜎蝡』是畜生道,六道統統都說到了。六道眾生見到彌陀的光明,『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我們現在要問大家,你們有沒有見到過阿彌陀佛光明?有幾個人見到?實在講每一位同修都見到了,你自己不知道。怎麼曉得見到?你能見到這部經,這部經就是佛光;你能聽到這句阿彌陀佛名號,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光。你聽到了、見到了,心裡生歡喜,也肯念佛念經,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經上所說的「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所以這三句話,說的是我們自己,不是說別人。讀了這部經,心地就放光,你的念頭就轉了,逐漸與阿彌陀佛本願相應,與阿彌陀佛修持也相應,這就是接受佛光。
『能使無量剎,光明悉照耀』,這兩句偈是《無量壽經》經文。『故今成佛,得如所願』,阿彌陀佛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了,他的身光、智光、常光、放光,統統都是遍照法界,我們對這個一絲毫疑惑都沒有。
底下講「無量」,無量光,前面只給你介紹光,有身光、常光。阿彌陀佛的光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這兩句是本經的中心。
疏【無量者,言所照之廣也。十方者,不同他經照一方故。無障礙者,不同日光,猶有礙故。】
『無量』是遍照的意思,無所不照。『十方』是它所照的範圍。
鈔【不同他經者,如法華東照,則不說余方。】
只照一方。
鈔【萬八千,則不該余國。】
『萬八千』是一個不太大的數目字。可見得這個光不遍,它有範圍的。
鈔【義各有取故。今則四維上下,一切國土,無不照故。】
這個意思我要告訴諸位,為什麼彌陀的光明無所不照?我們在大小兩本裡面都看到,特別是小本的經題就非常的明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它原來的題目。誰稱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就是光明遍照。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說《阿彌陀經》,這部經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剎土不弘揚!你才知道這部經流傳之廣,其他經沒有這個現象。
佛應機說法,根機不對了,佛就不說。這部經沒有不對的根機,上到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沒有一個不契機的;除非你不信、不願、不肯念佛,這就沒法子。你只要肯信、肯願、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是這個法門的當機者。這一當機就了不起,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當生成佛的法門,一生成就。不管你是什麼身分,菩薩也好、聲聞也好、羅漢也好,人、天、鬼神乃至地獄統統都好,也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作善作惡,都不管,只要具足信願行,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你想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去?這是遍照。不像其他的經,其他的經譬如《華嚴》、《法華》,還有很多地方不開演的、不說的,它不廣。
鈔【不同日光者。】
這從比喻上說。
鈔【日雖有光,修羅掩之則礙,鐵圍兩間則礙,覆盆之下則礙。】
日光有障礙,佛光無障礙,佛光能透過一切物質,遮不住的。太陽的光,經上講的阿修羅這手把它遮住,這光就看不到了。印度人講,日蝕怎麼來的?是阿修羅的手遮住太陽。我們現在曉得,這是月球遮住太陽,不是阿修羅的手。古印度說是阿修羅的手遮住太陽,這事實的真相,釋迦牟尼佛曉不曉得?曉得。釋迦牟尼佛曉得星球的運行,月球走到這個地方產生這個現象。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什麼不說?諸位想想,說了有什麼用處?大家都這麼說,好,我就隨你的說法。因為佛的意思是叫你心清淨,叫你開悟,不是叫你知道這些常識,佛的教學宗旨在這個地方,與常識不相干。心真正清淨了、開悟了,這一切真相你自然就明了,何必要說?在那時候科技沒有發明,說也說不清楚,不說還沒事,愈說事愈多。一般人認為阿修羅手遮住,佛也說,你們說這個,我也就隨你說,隨俗說。世尊說法是隨真俗二諦,從佛自己,這是屬於真諦;隨順世間大家的說法,就是俗諦。你要是懂得佛為一切眾生說法的原則,佛所說義趣之所在我們才能體會得到。
『鐵圍兩間則礙』,這是兩座高山,太陽從東面升起的時候,東面的山擋住陽光,這個山谷裡頭看不見,只有太陽到當中的時候才照到地下,偏西一點,西面這個山又遮住太陽,它又看不見了,它有礙!「鐵圍」是指鐵圍山,鐵圍山的兩間則有礙。『覆盆之下則礙』,你用個盆蓋在那裡,太陽雖然照了,盆底下照不到,這有礙了。
鈔【又閻浮明,則單越礙;瞿耶明,則弗於礙。】
這是講東南西北四大部洲,『閻浮』是南閻浮洲,南方;『單越』是郁單越,就是北俱盧洲,在北方;『瞿耶』是西方;『弗於』是東方。南面光明,北面就黑暗,西面光明,東面就黑暗。像我們這個地球運行,太陽只能照一半,另一半照不到,就是這個意思,這都是說出日光它有障礙。
鈔【今則徹山透壁,通幽達冥,無能遮障,使光隱沒,無能隔礙,使光斷絕故。】
這是講佛光。佛光高山、牆壁不能障礙,它透過去了。現在這個意思我們能體會了,譬如X光、紫外光,我們肉眼看不見,它能透過牆壁。佛光,現在科學家還沒探測出來,像X光、紫外光這些東西還是有障礙的,在某一種金屬裡面它還是透不過的。可是佛光卻不一樣,沒有一樣東西會障礙住它。佛光雖然遍照,我們肉眼看不到。
再告訴諸位,如果我們肉眼真正能看到各種不同波度的光波,這世界馬上變了。我們現在能看的光波很短,比我這個波度長的看不到,比這個短的也看不到。我們眼睛的功能,在無限不同波度的光波裡面只能看一種。現在藉科學儀器的探測,波長到某一個限度我們可以看見,短波的也能見到;不用儀器,你就見不到。儀器還是有限制,知道還有極長的光波,儀器也沒辦法,再極短的光波,儀器也沒辦法。諸位要曉得,佛是「五眼圓明」,不需要藉任何儀器,所有一切的光波,沒有一樣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菩薩、聲聞、辟支佛他們眼睛當中的世界跟我們不一樣,完全不相同。
俗話常說,我們這個世間人鬼雜居,雖然雜居,因為感覺的光波不相同,所以彼此不相妨礙。一旦真的明了,也許這鬼就坐在我們旁邊,他見不到我,我們見不到他。我們這個房子跟鬼的那個房子重疊,不相妨礙。因為我們的色法對他是無礙的,他的色法對我們是無礙的,我們建築的牆,我們走不過去,他能走過去,為什麼?他心目當中沒有這個,所以他走得過去。鬼做的那個牆,他通不過,他有障礙,因為他感覺到他那個地方做了個牆,他通不過去;我們沒覺得它那是個牆,我們沒障礙。果然有這個能力,你就看到這個世間完全變了樣子。
這個世間的真相誰知道?佛知道。我們哪裡曉得,我們只曉得極小的一部分。光如此,音也是如此,我們這個耳朵作用,音波長的我們聽不到,音波短的也聽不到。現在用無線電,音波把它變長或者變短,能夠傳遞到遠方;再用機械使它恢復原狀,我們又聽得很清楚。如果我們這個耳朵靈光,各種不同的音波都聽到,十方一切諸佛說法,我們坐在這裡儘管聽就是了,沒有聽不到的。所以要曉得,我們眼睛壞了,有障礙;這收音機也壞了,也不靈,只能聽到極小的這麼一段音波,更長、更短的都聽不到。
佛法的教學就是恢復我們六根的本能,佛給我們說的,我們兩個眼睛無所不見,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樣東西我們見不到的。西方極樂世界雖然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如果你的眼睛恢復了本能,你看西方極樂世界「如對目前」,你看得清清楚楚。耳朵根的能力要恢復了,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我們聽得清清楚楚。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恢復六根的本能而已。所以說佛不度眾生,佛有什麼東西給我們?沒有,佛教我們恢復自己的本能。所以佛的教訓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佩服。
『無能遮障,使光隱沒』,佛光沒有障礙,『隱沒』就是中斷,佛的光明沒有中斷。譬如太陽的光在我們感覺當中有明有暗,暗的時候,明沒有了,就有中斷的現象,佛光沒有中斷。『無能隔礙,使光斷絕故』,佛光是永遠不斷的。特別是阿彌陀佛的光明,無論是身光、智光,常光、放光,都是遍照法界,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障礙、沒有斷絕的。
鈔【如大本云:彼佛光明,最為遠著,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這是引用《無量壽經》。
演【彼佛光明最為遠者,以與眾生緣深,被機普遍故。又經經必自贊,抑揚隨時亦無礙;或難,佛光既遠,今何不見?曰佛光本遍,眾生自迷,以煩惱心障智慧眼故。如日光遍照,盲者不見,是盲者過,非日月咎也。】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什麼這樣殊勝,遍照十方法界?這是彌陀與一切眾生的緣深;阿彌陀佛在因地上,他發的願是普度一切眾生,這個緣深。我們現在也發這個願,每天早晚課都念「眾生無邊誓願度」,雖然念了,怎麼樣?沒發。為什麼?那個眾生討厭他,我才不度他,可見得你發的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你真的發這個願,跟諸位說,你就不是凡夫,你從凡夫地一下就升到菩薩,什麼菩薩?大乘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從凡夫一下就到圓初住的菩薩。所以這個心不是容易發出來的。
四弘誓願一發,一定與《無量壽經》相應。《無量壽經》夏老居士所集的這個題目好,意思圓滿具足,《莊嚴清淨平等覺》,「莊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美,真善美,真善美都是莊嚴。「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也不覺,哪裡來的四弘誓願?天天念,希望把這個心念出來,可是念了一輩子,這心也沒念出來。好比一塊木頭丟在水裡面泡了幾千年,濕透了,現在撈起來,點一支洋火想把它點燃,每天點一次,點一輩子都沒點燃。我們的煩惱習氣,就像泡在水裡的木頭泡了幾千年。四弘誓願,念念有什麼用處?念一遍就好像拿洋火點一下,點不燃,沒用處。泡水千年的木材,什麼地方才能把它點燃?煉鋼爐,往那裡面一放,一下就燒掉了。
所以我們這樣小小的念頭不行,心發不出來。要真發,要發真誠之心。你要真發,必須有膽識,你有膽量、有認識,真正肯放下,有一絲毫放不下,你這個心就發不出來。要徹底放下,像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就行了。心地清淨,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生,「佛氏門中,不立一法」,立是建立,一法都不建立,這心多清淨,這就是清淨心。「佛氏門中,不捨一法」,這是慈悲心,清淨心是體,慈悲心是用。用的時候,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不用的時候,清淨不染,這叫做菩薩。成了佛,慈悲跟清淨是一,不但不用的時候不染,用的時候也不染,體用一如,那到純淨無障。
彌陀與眾生的緣真的深,彌陀的心清淨,彌陀的心平等,彌陀絕對對眾生沒有偏愛,他心是平等的。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這個不行,這是凡夫心,這不是佛心、不是菩薩心,這是迷心,不是覺心,是染心,不是清淨心,清淨心是平等的。所以佛的光明就遍照,最為殊勝。「被機普遍故」,十方無量無邊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大願接引教化的對象。機緣不成熟,是那些眾生不肯接受,不是佛不願意教他;你幾時想接受,佛菩薩就現在你面前。
「又經經必自贊」,這是一定道理,佛講一切經都說這部經好。假如他說這部經不好,佛何必要講它?佛就不需要講了。所以佛每說一部經都讚嘆這部經,每說一個法門都讚嘆這個法門,這是一定的道理。你要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看到佛這個經也讚嘆,那個經也讚嘆,你樣樣都想學,那就壞了。必須選擇一部經,一個法門,契合自己根性,一定要一門深入。不可以同時學兩部經,不可以同時學兩個法門,為什麼?修學佛法的目的是覺正淨,你學兩部經、學兩個法門,佛所講的兩個經不同的講法,怎麼不同?因為佛對不同的人所說的,那你就會搞迷糊了。
佛在這個經上說「有」,在那個經上說「空」,你這一看,到底是空是有?不但自己沒搞清楚,還毀謗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頭腦不太清楚,一下講有、一下講空」,他不怪自己沒有知道真相。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講有,是那個來向佛請教的人執著空,佛就說有,破他的空,破他這個執著;再來一個人,他執著有,佛就給他講「有」錯了,空是對的,用空破他的有。在佛說的時候,他說空說有都有道理,都把眾生的病治好了。我們現在沒這個病,看這個經都中了毒、都得了病,所以才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說法是有特定對象的。沒有特定對象的就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這是普為一切大眾說的。
我們不曉得自己的根性,那選擇這個法門第一殊勝,這個法門是普度的法門,這個法門才叫第一法門。黃念祖老居士常常拿照相機來做比喻,其他的經典好比一種特製的照相機,一般人都不會用的,或者光圈調不對,或者速度不對,或者色溫不對,照出來的總不如意。淨土彌陀法門,就是現在一般人所謂傻瓜照相機,它全自動的,不管什麼人按下去張張漂亮,沒有一張照得不好,他常用這個來做比喻。這是勸我們選擇這個法門,死心塌地去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經經自贊,要曉得佛所講經特定的對象,這個經對他有決定的利益,一定要讚嘆,他聽了才歡喜,才能依教奉行。
「抑揚隨時亦無礙」,「抑」是貶抑,那個法門不好,那個法門不適用,「揚」是讚嘆,貶抑這個、讚嘆那個,也沒有妨礙。為什麼?他在當時對他聽眾的話有決定的利益。禪家常說「念佛一聲要漱口三天」,這個話當時在禪堂里對那些人講有利益,為什麼?那些人用這個法門,功夫快要成就,如果一改念佛的話,他的功夫就退轉,所以用這一句話,叫他對念佛法門死了心,專心去參究,他馬上就開悟了,是這個意思。不是說參禪人不能念佛,你看禪門日誦裡面,晚課都念《彌陀經》,都念阿彌陀佛。所以要曉得祖師的話,也是你看他在什麼時候,他有特定的對象,你不能錯會他的意思。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他這個話是有特定對象,不是對我們說的。這個特定對象是誰?是跟那個參禪的人,他看清楚了,這個參禪的人不會成就,但是勸他念佛,他不會甘心的,他瞧不起淨土。所以說「有禪」再加上「淨土」,那了不起,叫「戴角虎」,老虎已經很兇猛,長兩個角還得了!這個話是什麼?是鼓勵他們,看他那一邊不能成功,叫他念佛,是勸他的。我們老實念佛,聽到這兩句話再去參禪,永明延壽大師要是知道,氣死了,流眼淚了,你把他的話全解錯了。所以要知道人家說話的對機,對哪個人說的。這就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應機說法,「機」是對象。講台所講的這個對象是聽眾,你要叫我把它寫成書去流通,很多對特定對象的這個東西統統都要刪掉,為什麼?免得人家看到都發生誤會。寫成書,那是普遍對象,不是一個特定的對象,講席是特定對象。
下面提出一個難題,或者有人問難,他說「佛光既遠」,既然是遠照,「今何不見」,為什麼我們現在看不見?「曰佛光本遍,眾生自迷,以煩惱心障智慧眼故」。下面是個比喻,好比「日光遍照,盲者不見」,過失是在盲,不是太陽有過失,這個比喻很好懂。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