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九0頁:
演【又應身者,應同萬物為身也,應同連持為壽也。智與體冥,能起大用,如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
主要是講佛的應身,應身是從法身變現出來的,《楞嚴》上對於這樁事情講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身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佛有意現這個身?統統都不是。應身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謂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這是有心,如來應現是無心的;像我們敲磬一樣,我們有意去敲它,它響是無意響的。我們敲得重,它響的聲音就亮,聲音就長;我們敲得輕,它響的也輕,時間也短。它是無心的,無心才能夠應。
由此可知,佛有無量無邊的應身,為什麼?法身無處而不在,應身就遍法界。實在講,沒有來去,正是《楞嚴》上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雖然是應身,也是不生不滅的。我們今天把應身看作生滅相,是我們凡夫用生滅心來看這個事實,實在講沒有生滅,應化身都沒有生滅。前面這一段,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實在講,哪有往?有往就有來,沒有往來。還是《楞嚴》講得真,講得究竟,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演【然此應身,有勝有劣,勝即他受用,是業識所見者,此依中理而住;劣即生身,事識所見者,此依真理而住。】
這個講法都是依天台的教義,天台講真、假、中,所謂三諦三觀。「應身」,這是應化身,應化身確實有很殊勝的,也有比較低劣的。譬如佛在九法界教化眾生,我們看到《法華經・普門品》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應以佛身得度就現佛身,這個應身就很殊勝;應以人身得度就現人身,人的身相比佛就差很遠,還算不錯;應以畜生身得度他就現畜生身,這個身相連人都不如了,甚至現草木之身。在佛法裡面講,你們念《地藏經》就曉得,花草樹木都有鬼神居住在那個地方,所以有樹神、花神,那個身分比一般畜生身又要下劣;乃至示現鬼王身,示現地獄身。地藏菩薩在地獄教化眾生,現的身是地獄身,不是我們現在看的,我們現在看的是菩薩身。菩薩身到地獄裡去,地獄眾生見不到他,一定要現同類身,才會使接受度化的眾生歡迎。這個身就有勝有劣。
這個地方所講的勝劣,還不是我剛才講的意思,比剛才講的意思還要殊勝。那就是勝應身,「勝即他受用身」,他受用身是指什麼人?是指十地菩薩。佛為了度地上菩薩,現的身相就非常莊嚴,這是度菩薩們的。三賢十聖所見到的佛是勝應,他受用。「業識所見者」,業識跟事識不一樣,業識有微細的分別,事識有很粗的分別。「事識」是什麼?在八識裡面講,前六識都是屬於事識,第七末那是轉識,阿賴耶才是業識。可見得,快要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了,這個時候所見到的是勝應身。假如阿賴耶已經轉成大圓鏡智,他所見的就不是應身佛,見的是報身佛,為什麼?他本人證得報身。所以應跟報還是有差別的。業識是依中道理而住的,事識是依真理而住的,這就天台家講的真、假、中,真諦。可是諸位要知道,這都是一般講法,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三身是一體,是法身,同時也就是報身、應身,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西方世界之殊勝不可思議。
演【一期報得百年不斷者。】
這是舉一個例子,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的例子。因為釋迦世尊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對他最熟悉,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這三身是哪一種身?是應身。佛當年在世,那個時候一般世間人平均年齡是一百歲。我們現在是減劫,每一百年減一歲,釋迦佛滅度到今天是三千零十七年,所以現在人壽平均年齡是七十歲。
佛並沒有住世一百歲,他在八十歲就示現圓寂,換句話說,他應當還可以住世二十年,他提前二十年走了。經上說得很明白,佛將這二十年的福報供養末世的出家弟子。你真正發心學佛,對於物質上的受用就不要去考慮,為什麼?佛有二十年的福報給你,這是遺產,你享受不盡!你要是不相信,另外去找人,那就是違背佛的意思,不是佛的學生。佛的學生應當對於物質生活決定不去考慮,為什麼?你接受如來二十年福報的遺產,必定有諸佛如來、護法神來照顧你,用不著自己操心,這要真正有信心才行。
演【如我世尊,王宮出家,苦行成道,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說法五旬。】
這是就整數說,實際上佛說法是四十九年,五旬是五十年。
演【住世八十。】
這是照整數來說,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是七十九歲圓寂的。
演【雙林樹下,乃入涅盤,此即劣應生身也。】
因為佛出現在我們世間,這個世間是末法,而且是濁世,五濁惡世,人壽只有百歲的時候。經上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間人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可見得那個時候人福報很大,壽命很長,心地也清淨。現在雖然醫藥比從前進步,有些人現在壽命長,好像佛經講的不對了,其實那是一種錯覺,你要是調查全世界人口的生死,就曉得佛說得很正確。他講的是平均年齡,二、三十歲死的人很多,並不一定是害病,天災人禍!像開心法師前年所講的,他說這世界有災難,會一堆一堆的人無緣無故就這麼死了,的確是有這個情形。你從這上面統計,人壽確實是七十歲。這一段敘說釋迦牟尼佛的故事很容易懂。
演【法身以如理三句,謂法身以理為身故即如理為命。】
底下是解釋法身、報身、應化身的壽命。法身沒有形相,它是一切形相的根源,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都是從法身變現出來的。法身是體,是能現、是能變,宇宙一切萬法是所變,這是本體的現相。所以它有體有相,既有相,當然它就有作用,體相用這是大別的三分;三分,諸位一定要記清楚,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獨立的。如果我們從這個地方領悟,才真正體會到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是一不是二。這個法界確實如佛所說是一真法界;說十法界、九法界,說六道,都是如來方便說,法界確實是一真。我們從法身義理可以很清晰的體會得到,所以它是『以理為身』。『如理為命』,那就是無量壽,真正無量,理是無量無邊。
演【報身以智慧為身故即智慧為命。】
怎麼曉得有個理?你能知道有這個理,體會到有個理,這知道、體會就是般若智慧。由此可知,「報身」是講智慧,是能知。法身是所知之理,報身是能知的智慧,能所不二,能知跟所知是一不是二;如果看作二,那就錯了,是一樁事情。由此可知,佛法裡面沒有能所對立的,自己知道自己,能所統統是自己。所以報身是有始無終,也是無量壽,法身是無始無終。
在你沒有開悟的時候,你迷失了自己,就是迷了自己的法身;現在我們覺悟了,把自己找到了。我們現在有沒有覺悟?有沒有找到?給諸位說,現在是聽說而已,沒找到,也沒覺悟,只是聽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還有這麼一樁事情。佛把訊息透給我們了,如何把自己找回來,那就是今後最重要的一樁大事。要把自己找回來,禪宗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講的法身。要用什麼東西才能把它找回來?要用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智慧禪定當中來,所以你沒有定,你就沒有智,你決定找不到自己。
所以學佛,諸位同修千萬要記住,要真正得受用,是要以定為樞紐。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修學是有次第的,不可以躐等,這個次第就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煩惱斷盡之後就開悟,開悟之後一切法門就通達了。所以學法門什麼時候學?《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一個最好的榜樣,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佛法怎麼學法。過去方東美先生對於佛法是讚嘆備至,尤其是《華嚴》。他是一個哲學家,他認為《華嚴經》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學概論,它有圓滿的理論,有精密的方法,後面還有表演,五十三參就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他說:世界上哪有這麼完備的教科書?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明白了,善財童子什麼時候去學無量法門?是在文殊菩薩座下大徹大悟之後,才有資格法門無量誓願學。他在文殊菩薩會下是煩惱無盡誓願斷,跟著老師,沒有別的,斷煩惱而已;煩惱斷盡,文殊菩薩請他出去參學,成就無量法門。我們中國古代的教學都是依據這個理論方法,沒有開悟之前,沒有資格參學,參學是開悟以後的事情。開悟是什麼境界?就是《華嚴經》圓初住菩薩的境界,超越阿羅漢太多了,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不夠資格去參學。
我們今天這一代的年輕人很了不起,一學佛就參學,「煩惱無盡誓願斷」那一條不要了,一開頭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決定不可能!你所學的那些法門,真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經題裡面所講的「邪知邪見」。所學的、所成就的是邪知邪見,你說糟糕不糟糕?那不是智慧。佛法裡面說得好聽一點,叫世智辯聰,就是邪知邪見。由此可知,斷煩惱是多麼重要!這是我們同修們一定要記住的。
我們今天用什麼方法來斷煩惱?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法。八萬四千法門把它歸類可以歸成四大類:第一種參禪,這是一個方法;第二種讀經,教下用讀經的方法,讀誦;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這四種方法統統是修定的,定而後能開慧;沒有說是心不定,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這個人能夠學法門,沒有這回事情。經本展開,字都認識,意思都不會!經裡面的意思從什麼地方流出來?從清淨心裡流出來。你才曉得,修清淨心是佛法教學的大根大本。心不清淨沒用處!
要想心得清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持戒,戒是手段,幫助我們到清淨的。心地清淨了,這有所謂道共戒、定共戒,清淨心怎麼會有過失?沒有過失!得禪定的人沒有過失,他心是定的,叫定共戒;智慧現前,叫道共戒。佛法講的道就是般若智慧,就是此地講的,這是「以智慧為身」,以「智慧為命」,戒定慧三學,他開慧了,開慧是道共戒。沒有開慧之前有定,在定這個地位叫定共戒;連定都沒有,那就是律儀戒。
由此可知,戒律,從初學一直到成佛都離不開。律儀戒是有事相的,定共戒跟道共戒有的時候是沒有事相。我們知道,戒律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得定,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開慧。佛法終極的目標是開慧,開智慧。智慧一開,就證得報身。所以在圓教講,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報身就現前了。初住就是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統統現前。我們學佛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曉得修學的方法,我們才會成就。
我們今天念經,念經的目的在哪裡?為什麼要念經?為什麼要念佛?一定要懂得。不念經、不念佛就打妄想,妄想是什麼?妄想就是業障。有人說:我業障很重!你問問他,什麼是業障?他也說不出來。罪業很重,什麼是罪業也搞不清楚。《地藏經》上講得清楚,「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打妄想。由此可知,學佛人他學什麼東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絕對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經、念了多少部論,我也會寫、我也會講,那沒有用處的,那些世間人都會!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學佛是要搞戒定慧,佛學是搞世智辯聰,完全是兩樁事情。學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學,成就是造業,它不是功德;不但功德沒有,說老實話,福德也沒有,真正講老實話,那是造業。我們自己,到底是在修積功德,還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搞清楚。
演【應身以應機赴感為身故以因緣為命。】
「應身」是用,法身是體,報身是相。應身是起用,從體起用,什麼作用?幫助別人開悟,幫助別人證得法身。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這是「應機赴感」。「機」就是指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想學了,只要你一動念頭想學,立刻感應道交,佛菩薩就現身了。同修們一定要知道一個道理,這是真理,佛菩薩能應機赴感,妖魔鬼怪也能應機赴感。你心裡一想鬼,鬼就來了,一想妖怪,妖怪就現前,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為什麼?因為法身就是自性,自性本來具足一切萬法。佛在自性裡面,菩薩也在自性裡面,妖魔鬼怪統統都在自性裡面。應機赴感是本性赴感,不是別的。現在人喜歡奇奇怪怪的,這個奇奇怪怪念頭一動,妖魔鬼怪都來了,佛菩薩都不見了,為什麼?佛菩薩沒有這個機緣,妖魔鬼怪有這個機緣。
這是什麼一種機緣?喜歡感應、喜歡神通、喜歡禪定,喜歡搞這些東西,喜歡見神見鬼,認為這是很了不起的,你只要一動這個念頭就有,你真的看到,真的接觸到,你會看到人放光,會看到人坐在那裡離地三尺。什麼樣的心,就會有什麼樣的感應。六祖在《壇經》上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本來具足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想佛就會見到佛,想菩薩就會見到菩薩。這是我想成佛,我想成菩薩,我並不是想要見佛、見菩薩。你想見,那個錯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佛在《金剛經》講得很清楚。是我們自己想成佛、想成菩薩,想明心見性,這就與諸佛菩薩起感應道交。
應身是有壽命的,壽命是「因緣為命」。有這個緣分,佛就住在這個世間;緣分沒有了,佛就滅度,佛也就不現形,正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個意思。學佛的人多,佛住世的時間就比較長一點;學佛的人少,他住世的時間就短一點。不是佛有意住世長短,不是的,他沒有意思;他要有意思,那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沒有意思,他住世的長短看眾生緣分,就是眾生修學的機緣。所以佛菩薩壽命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弟子們不知道求佛住世,把這個事情忘掉,疏忽了。魔王波旬看到佛天天在度眾生,把這些眾生教得個個都超越三界,他心裡很不安,沒有人請佛住世,他來了,他來幹什麼?請佛趕快入般涅盤,請佛趕快走,你在這裡度了不少人,也可以了,夠了,不要再度了。佛很慈悲就答應他,佛不妄語,答應決定要做到。所以釋迦牟尼佛提前二十年入般涅盤,是魔王波旬啟請的,是弟子一時迷糊,疏忽了。
演【因即眾生能感之因,緣即諸佛能應之緣,因緣時至,感應道交,因緣別離,感應斯泯。】
這是講應身。我們必須知道,與佛感應道交是怎麼感應法。我們今天求佛,所感應來的都是妖魔鬼怪,為什麼不能感應到真正佛菩薩現前?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去反省的,就是我們的心用錯了,我們不是用的真心,我們用的妄心,妄心跟佛菩薩不能起感應。不要說跟佛菩薩,阿羅漢以上的都沒辦法感應。妄心能感的是六道,因為六道凡夫,縱然到非想非非想天,還是用第六意識心。我們今天用第六意識心求佛菩薩,所感得來不是真佛。要想與佛菩薩感應道交,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那就行了,才能感應道交。用是非人我心、貪瞋痴慢心、嫉妒愚痴心,這怎麼可能跟聖人感應道交?這不可能的事情。不是說在這個時代佛菩薩不來,不是的,是我們無法跟他起感應。我們還是自以為聰明,這樣學佛,這一生還是會空過,很難成就。
修行,身口意三業最重要的是意業,也就是從心地修起,把這些錯誤的觀念、思想修正過來,心正了,言語、身體造作自然都正。所以會修的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修心地法門。小乘人是從事相上修,大乘人是從心地上修。戒律,小乘是論事不論心,大乘是論心不論事。所以泰國、錫蘭的小乘人瞧不起中國大乘佛教,為什麼?大乘佛教不持戒,他們那個戒持得很嚴,他是在事相上持,大乘戒是在心地上持,如果心地不清淨,說老實話,那真的不如他。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難得太多,大乘戒在起心動念之處。
這一段明白三身的道理,同時你就曉得怎樣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要知道,一切諸佛、一切菩薩無所不在,為什麼?法身遍滿法界。法身佛,在華嚴裡面稱「毗盧遮那」,翻成中文是「遍一切處」,法身遍一切處,哪有不在的地方。中國禪宗有個公案,是說有一個很頑皮的小沙彌,在大雄寶殿拉大便,這還得了嗎?不得了!維那師看到之後馬上報告住持,要處分他,這個對佛是大不敬。結果和尚出來,就問他:你這是太不恭敬了。小沙彌就回了一句話,他說:請和尚找一個沒有佛的地方,讓我去拉大便。一句話把和尚問倒了,找不到!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的化身,到哪裡去找。老和尚太著相了,一句話把他點醒,老和尚開悟了。這都是真正開悟的人,用這種非常的手段幫助別人開悟。
所以感應道交,千萬不要誤會只有佛才有感應道交,妖魔鬼怪統統都跟你感應道交,理是一個,所以心正、心清淨比什麼都重要。十法界依正莊嚴何嘗不是感應道交變現出來的?就看你念頭怎麼變法。正是大經裡面所講的,「唯心所現」,境界是心現的,「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現的是一真法界,這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怎麼變的?識所變的,識就是分別執著,《華嚴經》講妄想執著。如果沒有妄想執著,那就不變了,不變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一真。一有了妄想執著,就把一真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有勝有劣,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勝劣,是平等的。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學,學什麼?見怪不怪,我們的心就清淨了。不要被環境所動搖,不要被環境所染污,在環境裡面修清淨心、修平等心,這就對了。看到善人好事也好,惡人壞事也好,都把它看平等了,這叫真正修行。當然我們功夫還不夠,還沒有辦法在這兩個極端的境界裡面修清淨心跟平等心,這功夫不到家;不到家的時候,最好遠離它,我們心就清淨了。
心地真正清淨了,也不是故意要接近,為什麼?度化眾生。哪個地方眾生機緣成熟,請你去講經說法,請你住持道場,你就可以去了。住持道場在從前都是佛菩薩、再來人,為什麼?他在境界裡頭不動心,才有資格住持教化一方。還是會被外面境界所影響,只可以做學生,當清眾,不能管事。管事就要接觸人,接觸人就有煩惱,你煩惱天天增長,與道心就相違背。學道的人煩惱是要天天少,不可以天天增加,天天增加那是修六道輪迴,修三惡道,這就錯了,決定不能這個搞法。所以感應道交,我們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重視。
鈔【觀經疏云:示同生滅,有始有終者,應身壽也;一得永得,有始無終者,報身壽也;非壽非不壽,無始無終者,法身壽也。】
這是講無量壽,無量壽講這三身的意思。
演【觀經疏雲下十句。】
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一段。
演【六道有生滅,法身起應,亦示有生滅,王宮降跡,雙林涅盤,有始有終,應身壽也。】
舉佛做一個例子,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示現在六道。示現在六道,與六道相同;如果示現的不相同,這個教化就很難建立。如果佛示現在世間,一直到今天還存在,我們會不會去跟他學?你是佛!你看你活了三千多歲,我們不行,我們怎麼能學得到?學不到,大家都不肯跟他學了。一定要示現跟我們生活環境是相同的,然後跟他講:我能做到,你也可以做到。我們想想點點頭,不錯!你能做得到,我也可以做得到。這是教化攝客群生的方便。佛出現在人間跟人間的壽命相同,如果示現在天上跟天人的壽命相同,他在哪一道必定與哪一道的眾生情況都要求一致。這是講應身壽,是從感應當中而說的。
演【三隻行滿,無明斷盡,般若現前,從自受用,現他受用,於色究竟天現最高大身,盡未來際說法教化,有始無終者,報身壽也。】
「三隻」是三阿僧只劫。如來在一切經裡面常常跟我們講,從初發心修行到成佛要多少時間?要三阿僧只劫。初發心絕對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發心,我們現在說老實話,根本就沒發心,我們現在這個道心,在佛教有個術語叫露水道心。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露水道心,這個不能算發心。經上講初發心是什麼樣的初發心?你們去念念《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起是剛剛發心,你能入《大乘起信論》那個境界,那才算真正發心。從這一天開始起,三個阿僧只劫就成佛了。真正不容易!初發心最低的限度是要證得「位不退」,位不退是什麼地位?小乘初果。小乘初果是什麼境界?經上說得很好,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從這一天算起,這一天開始經過三大阿僧只劫就成佛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統統不算數的。我們過去生中,修行不止三個阿僧只劫,已經修了無量阿僧只劫,但是每一生每一世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所以在六道裡頭退轉!進進退退,不斷的退轉,沒有一次是達到位不退的標準。如果你達到這個標準,你決定不會來做凡夫,不退轉了。所以,三大阿僧只劫是從位不退算起。在圓教裡面講,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圓教菩薩果位有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這五十一個位次要修三個阿僧只劫才能修滿,叫行滿,這個時候「無明斷盡」,見思、塵沙、無明煩惱到這時候統統斷盡,這成佛了,「般若現前」。
「從自受用身,現他受用身」,他受用身就是教化地上菩薩,因為地上菩薩證得報身,身相都很大,贊佛偈裡面講「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佛這個身相在我們面前,見不到的,太大了,佛的頭比地球大得太多,佛兩個眼睛比太平洋還要大,你怎麼能看得出?根本看不到他。白毫是三十二相之一,就是眉毛當中有二根毫毛纏繞在一起像個珠子一樣,多大?五座須彌山那麼大。報身的菩薩也是這麼大身,你要教化他,你也現那麼大身,否則的話,你現的身相小,他看不到你,你也看不到他,一定要現同等的身相。所以現大身,這是他受用,也就是地上菩薩所感應的佛相就是這麼大的一個身相。「於色究竟天現最高大身」,色究竟天是四禪天頂,就是色界最高的,再往上去就是無色界,就沒有身相了,「盡未來際說法教化」。
諸位要知道,說法教化眾生是要自己智慧開了以後的事情,智慧沒有開,說法要謹慎。古人有例在先,所謂「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決定不能隨便說,更不能隨便寫。講經不能隨便講,經典當然更不可以隨便翻譯。現在有人要把佛經翻譯成英文,這問題太嚴重,自己智慧沒有現前,煩惱沒有斷盡,不可以造次。中國自古以來譯經的這些三藏法師,最低限度都是證到三果以上的聖人,人家的心多清淨!與佛才能起感應的作用。尤其是這部經,蕅益大師所說的,如果不是佛力加持,絕對不是九法界有情眾生憑自己的能力所能信解,不是簡單事情。一定要求感應,要求佛菩薩加持。求感應只有一個方法,真誠、清淨、平等、恭敬,才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心裏面有是非人我、有邪念、有名聞利養,決定得不到佛力加持,你所得到的是妖魔鬼怪來加持你。妖魔鬼怪要破壞正法,他利用你,你利用他,你們彼此結合來做滅佛法的工作,將來的果報在阿鼻地獄,非常之可怕。
所以要記住,般若現前。這個事情難!真難。但是在《無量壽經》裡面講,這個事情就不難,這個不難是真正有福的人才遇到,沒有緣、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為什麼?這部《無量壽經》,這部《阿彌陀經》,是真實慧!經上講「住真實慧」,住是心安住,安住在真實的智慧。真實的般若智慧是什麼?就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你能夠每天讀誦就是住真實慧,你受持這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住真實慧。你心裡頭不住真實慧,一定就打妄想,打妄想說老實話,就是修六道輪迴;不打妄想,念經念佛號就是修西方淨土。
每天你要冷靜去想一想,我今天修六道輪迴修了多少鐘點?修西方極樂世界修了幾個小時?如果六道輪迴時間修得長,西方世界修得少,還是要搞六道輪迴,還是去不了。如果一個是十二小時,另外一個也是十二小時,這還不太可靠。我跟大家講真話,我不欺騙你們,如果欺騙你,對不起你。所以心安住在大小二本、一句佛號上,決定要超過十二個小時,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真正有把握。而且這個把握是你自己會感覺到的,就是自己會預知的,為什麼?心清淨了,煩惱確實少了,妄念少了,不會再搞是非人我了,於一切法當中貪瞋痴念頭漸漸淡薄,所謂「看得破,放得下」,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真實利益,佛惠以眾生真實利益就是這個。其他法門,給諸位說,找不到!唯獨這個法門有。
真實之際就是前面講的法、報、應三身,三身是真實之際。大小二本就是《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真實之慧。我們能夠認真受持,那就是真實的利益。到這個時候,智慧開了,這才是「盡未來際說法教化,有始無終」,這是無量壽,這是報身壽量。報身既然是有始無終,給諸位說,應化身還是有始無終。
演【報應即法,故非壽。】
報身、應身都是從法身變化出來的,本體就是清淨法身,法身說不上壽與無壽。
演【法即報應,故非不壽。】
從體上講,壽命說不上;從相、從作用上來說,勉強可以說個壽量。
演【豎窮三際,無始無終者,法身壽也。】
賢首國師講《華嚴》的時候,做了一個比喻,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什麼?法身;器是報身、應身,都是法身變化出來。法身無始無終,說老實話,應化也是無始無終!這是跟諸位說真相,這是諸法實相。這個話乍聽起來好像是很難懂,但是現代人受過科學的知識,不難懂。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實了,物質不滅。應身是物質,物質不滅,那就是無量壽,那就是無始無終。又說精神不滅,精神就是智慧,就是報身,報身也是無量壽,也是不生不滅,為什麼?體是不生不滅的。這三身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把它分做三身。
諸位如果從這個地方契入,我們就很開心,為什麼?我們現在這個身不生不滅。我們這個身是業報而來的,是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得的這個身相。但是從今天起,我們要把業報身轉變成清淨報身。這個身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轉;自己造的,別人沒有辦法代我們轉。所以大家頭腦要清醒,不要被人騙了,命是自己造的,決定是自己轉。如果別人可以代我們轉,那佛菩薩大慈大悲,應當代我們轉,我們都不要修行了,個個都成佛了。佛菩薩不能代我們轉!佛菩薩對你再好,再喜歡你,沒有辦法替你轉業。所以改造命運,轉變果報,統統要靠自己。
今天我們講的是原理,理懂得了,事當然就可能,所以我們在事相上要認真努力來修學,這個修學關鍵就是決定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什麼是善惡?佛給我們講了一個很低的標準,凡是對自己有利益的都是惡,凡是對大眾有利益的都是善。這個話我們聽起來有的時候很難接受,對我有利益的,怎麼都是惡?你要認真想一想,是真的。因為佛法自始至終破執著,破我執就證阿羅漢果,破法執就成為法身大士,就成佛了。念念都是我的利益,我執是念念在增長,你永遠不能破,換句話說,我執不能破就不能出三界,這是不是惡?念念想到自己,三界出不去,所以佛說這是惡。念念為眾生,把自己忘掉了,起心動念都想大眾、想一切眾生,不要想自己,把自己慢慢就忘掉了,不斷我執,自然我執就沒有了,這是大善,這是應當要學習的。所以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在斷惡修善裡面,口業是最重的。《地藏經》上講墮地獄,地獄有三重:身造的罪業少,墮的是小地獄;口造的罪業重,口業很重,常常說人的過失,妄語、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說話不負責任,這不得了,口業是墮十八地獄,這是墮大地獄;念頭那就更重,所謂意業是墮無間地獄。所以我們說話要小心謹慎,不要說人過失。中國古人所謂「君子絕交,不出惡言」,這是對的,你跟人鬧不好了,說人家壞話,別人聽了有警覺,為什麼?你會說他的壞話,將來會說我的壞話,我跟你敬而遠之。所以頭腦稍微清醒一點的人,決定不敢跟你做朋友,為什麼?曉得將來必定要受你害。從前參學到外面去掛單,他從那個寺廟離開之後,有人問:那個寺廟怎麼樣?他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個人聽到之後,頂多招待你一餐飯,請你走路,我這裡不敢留你。為什麼?你在這裡住幾天到別的地方,又說我這裡怎麼不好。沒有人敢留你!所以吃虧的還是自己,不是別人,給別人提高了警覺心。所以決定不說別人過失,這樣的人,沒有一個不尊重你,沒有一個不歡喜你,願意跟你做朋友。常常說人家過失的,這個自己吃虧太大了。
過失、毛病你知道了,這叫覺悟;能夠改過來,這叫修行。修行不是每天拜佛、念佛,搞這些形式樣子,沒有用處,那都搞外表,外表沒有真實的利益。要認真修行!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