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94集


時間:2016/8/5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九五頁:

鈔【靈明洞徹,光絕涯涘,湛寂常恆,壽何籌算,常恆而復洞徹,故即壽而光,洞徹而亦常恆,故即光而壽。如是,則阿彌陀佛,雖過十萬億剎之外,而實於此娑婆世界眾生心中,結跏趺坐,儼然不動。】

這一段是蓮池大師補充前面《疏》文未盡之意。前面三句都是說性德的大用,也就是大乘經典常說的稱性起用。在修學裡面所謂「稱性起修,全修即性」,這個地方這幾句都是說明這個意思。我們現在迷就是迷失這些,諸佛菩薩悟就是悟的這樁事情。

本性,也就是真心,原本就是『靈明洞徹』的,所以它是性德不是修德,就是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靈」是不昧的意思,「明」是明了,本性的德用對於宇宙之間一切事物沒有一樣不明了的;不但明了,而且洞徹,這就是不僅是形相上明了。我們常講,明了其當然,不明其所以然,那就是只明了它的外表,沒有明了它的究理。「洞徹」,它的根源、現象、變化、歸宿,沒有一樣不知道。這一句就是一般宗教徒讚美上帝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是這四個字的意思。上帝實在講並不是全能,也不是全知,他也是凡夫,他也跟我們一樣迷惑顛倒,可能在有些地方比我們迷得輕一點,我們比他迷得重,所以他顯示得很有智慧,並不是全知全能的。全知全能是真有,佛給我們講,我們每個人都具足,一點都不希奇,就是自己的本能。我們今天講迷,實在講迷失了自己的本能,經上說「可憐憫者」,這真的是可憐!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圓滿智慧德能。『光絕涯涘』,涯涘是邊際,智慧德能沒有邊際,真的是全知全能。

『湛寂常恆』,前面所講是本能的德用,湛寂常恆是講體性,這一句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句,前面的德能就顯不出來。「湛」,像水一樣非常的清淨,一塵不染,水再深,從水面上可以看到水底,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形容它的乾淨,沒有染污。「寂」是寂靜、不動搖,這都是比喻我們的真心,心就像水一樣,所以心不能動,動就不寂;心不能染污,染污,湛就失掉了。「湛」是不染,「寂」是不動,修行秘訣就在此地。「常恆」是功夫。在凡夫,湛與寂很短暫的時間可以有,但是長時間就沒有了。即使是很短暫的時間也要訓練,不經過訓練,就是極短暫的時間也不可能出現。

《了凡四訓》註解裡面講畫符,他在畫符那一剎那,那個短的時間當中,他心裏面一念不生,也就是他有湛寂的功夫,他那個符咒就靈,畫符要這樣畫法。念咒也要這個念法,有的人念咒很靈,有的人念咒不靈,什麼原因?不管咒的長短,念下來之後,他心裏面不起一個雜念,他是以湛寂心來念這個咒,這個咒就靈。因此咒愈長愈不容易靈驗,為什麼?會打妄想。咒愈短愈容易靈,很短的時間可以叫自己一念不生。實在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的神咒,是最短的神咒,經上教我們要「一心稱念」,一心就是湛寂,湛寂就是一心。心裏面沒有染污、沒有雜念、沒有動搖,這個叫一心。心裏面動個妄念、起個念頭,這個心就不是真心。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他有感應。我們念這句佛號,佛號裡面摻雜著妄想,念佛的時候心還為外境所動,這就不相應;不相應,念得再多也沒用處。像寒山、拾得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就是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原因在哪裡?沒有一念他是用湛寂的功夫。用湛寂,才有感應,才有效果。

到湛寂常恆,有了「常恆」這兩個字,這就是一心不亂,最低限度也是事一心不亂。實在講,事一心不亂已經得念佛三昧,說老實話,在這個境界裡面,壽命就沒有了。壽命從哪裡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因為執著有過去、現在、未來才有壽命。壽命是時間,心定的時候,這界限沒有了,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沒有執著了;執著沒有了,壽命就沒有了,就不生不滅。得到念佛三昧,說長壽、短壽都沒有意義了,那是對眾生方便說,不是真實語,真實語裡面沒有壽命這個概念。今方便為一切眾生說,說無量壽。『壽何籌算』,壽命沒有法子計算,他已經不起心、不動念,還算什麼?只有起心動念才可以計算。

由此可知,「湛寂常恆」,這是體,就是定、就是一心不亂。「靈明洞徹」是起用,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體跟用是可以互相融通的,「靈明洞徹」是體,「湛寂常恆」就是用;「湛寂常恆」是體,「靈明洞徹」就是用,可以互為體用;這就是定慧均等,定是體,慧是用,慧是體,定是用,可以互為體用,於是定慧就轉深了,定愈來愈深,慧愈來愈廣。

『常恆而復洞徹,故即壽而光』,他的無量壽、無量光也是一樁事情,無量壽就是無量光,為什麼?定就是慧,常恆是定,洞徹是慧。『洞徹而亦常恆,故即光而壽』,光就是壽、壽就是光,是一不是二,這個是事實。從這個事實上去觀察,阿彌陀佛的壽命真的是無量,不是有量之無量,而是無量之無量,它是本性的性德,哪有量?

『如是,則阿彌陀佛,雖過十萬億剎之外』,凡夫都著相,從事相上看,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十萬億佛剎之外。一個佛剎到底有多大?在從前,我們一般認為一個銀河系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佛剎。黃念祖老居士說,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小世界,那就不可思議!這大千世界恐怕我們現在科學還沒發現。這是說明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從跡象上來說,是相當遙遠的距離,是很大的距離。距離雖然這麼大,諸位要曉得,都是在我們一心之內,不是在心外,再大的距離都沒有離開我們一心。好像我們晚上作夢一樣,作夢,我們乘飛機飛到外國,不管飛到哪裡都沒離開這張床鋪,虛空再大,沒有離開能作夢那個心,統統是心變的。同樣的一個道理,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統統是一心所現。因此,你那個心要是清淨、要是不動,確實是靈明洞徹,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樣你不知道的,樣樣清楚。

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你念頭一動想去就到了;再遠的距離,一念就到了,為什麼?在清淨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的時候,給諸位說,沒有距離,空間跟時間都沒有了,都是假的。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是四方四維上下,佛在唯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這些東西都不是真的,「方分」是空間,「時分」是時間,歸納排列在二十四個不相應裡面,它是屬於不相應行法。它不是心法,與心法不相應;它也不是色法,與色法也不相應。它與心心所、色法統統不相應,拿現代話來說,純屬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你迷的時候,心裡有分別執著,確實有三世、十方這個事情;如果心地清淨,離開一切分別執著,決定沒有這個事情。心心所法、色法是依他起性,種種緣成就的,許多條件當中生出這個法;不相應行法沒有,純屬抽象的概念,用佛法來講,就是迷,是錯覺,從錯覺裡面產生的。

你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那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一念就到。我們今天用光的速度來說,光的速度很快,一秒鐘三十萬公里,用光速從娑婆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恐怕也要幾億萬年!你才曉得光的速度不大,太小了,沒有心的力量大。所以佛法的修學,最重要的修心,修清淨心,不許可心裏面有一個妄念存在,功夫就成就了。應當怎麼修行?老實念佛。老實就是念佛的時候不摻雜妄念,摻雜妄念就不老實。老實念佛目的在哪裡?目的就是恢復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的性德,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本能失掉了,說實在話,這是奇恥大辱!我們跟十方諸佛原來是一樣的,現在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人家是在虛空法界裡面得大自在,一切法隨心所欲,我們現在在這裡搞六道輪迴,還要搞三惡道,這個不得了!

今天下午有一位台中的年輕法師來看我,他現在想做很多事業,來問我,他聽了錄音帶很喜歡學淨土,我就勸他,把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統統放下。我問他:你生死有沒有把握?生死事大!生死沒有把握,搞什麼?搞得再多、搞得再好,三界有漏的福報而已,你修的是福報。今天我們在這社會上,看到做大官、發大財的,過去世就是修福的。你今天要是這個修學法,來生去做大官、發大財,這官做大了,財發多了,又迷了,迷了造罪業!罪業造多了,死了之後必然墮三惡道。佛門裡講「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三世怨,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古德常說:好事不如無事!

說度眾生,自己還沒度得了,怎麼度別人?我今天告訴他,四弘誓願修學的次第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確實要有度眾生的大願,願後要起行,要真正修行,修行第一個要斷煩惱。煩惱斷了之後,才可以學法門。他也要辦佛學院,這很了不起!我就告訴他:也有很多人勸我辦佛學院,我不能辦。他說:為什麼?我說:我找不到學生。他說:學生不是很多嗎?法師,你一辦佛學院,學生一定很多。我說:那些學生是別的佛學院收的,我這佛學院不收這些學生。他說:為什麼?煩惱未斷!煩惱未斷,所修的一切法門,清涼大師說得好,增長邪見。我們辦佛學院,成績在哪裡?成績是幫助學生增長邪見,這個問題可嚴重,我得背因果責任,所以不可以。

為什麼我勸大家把《無量壽經》老老實實念三年,不要求解?目的就是修清淨心,讓心定三年,定下來以後再學東西,效果完全不一樣。你以清淨心面對一切法,給諸位說,增長智慧,智慧才能現前;煩惱沒有斷,不可能有智慧。所學的東西學得再好,連儒家也說,記問之學!儒家沒有說是邪知邪見,只說是記問之學,我記得很多、聽得很多,「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不可以做人老師、不可以教人。所以佛法要我們心地清淨能生智慧,一定要從清淨心裏面去開悟!講求的是體悟,不重視記問。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的時代,李老師就不贊成記問,聽就用心聽。我那時聽經寫筆記,他不許可,他說:你記這個幹什麼?貴的是能領悟、能體悟,不貴記這些名詞術語。你能夠領悟,確實是自己的東西。所以用恭敬心聽、用清淨心聽,聽經是入定!聽一個半小時,這一個半小時是入定,心地清淨,一念不生,這樣聽經容易開悟,他有悟處。聽懂也好,不懂也好,懂是悟處;不懂,不懂自己是在定中,這個定沒起作用。所以說定慧俱得,兩個都得到!打妄想是定慧俱失,兩個都失掉,變成世間一般學校上課一樣。

換句話說,現在學佛的人多半是態度錯誤,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實在講,是跟現代的世間法不一樣,跟中國古時候的世間法還是一樣的。中國古時候,儒家、道家也講開悟,老師教學重視學生的悟性,訓練學生的手法也都是背誦。小孩念書,尤其是中國過去的國小,完全背誦,老師不講書、不講解,督促小朋友,他會背了,叫他繼續背一百遍、背二百遍。會背了,為什麼還要背這麼多?實在講就是叫他不要打妄想。他要不背書,他就胡思亂想,想去玩去了。從小就是訓練他妄想要減少,儘量幫助他減少,使他恢復他的本性。唐大圓居士在唯識著作里,很感慨的說:民國以來這個教學法錯誤,定慧統統沒有了。

這一段講的是定慧圓滿的境界,定就是慧、慧就是定,所以時空完全突破,整個法界變成一體,這叫一真法界,這是諸佛如來所證的境界。佛法的修學就是希望我們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這才叫真正學佛。自己學佛有受用了,我們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大眾的信心,是幫助他有一個正確修學的態度,再能貢獻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他能接受,成就就快了,這是教學。但是這個法門,實在講是難信當中的難信法,極難信法,我們今天把這個方法態度告訴人,人家未必相信!他為什麼不相信?他看到每個人走的路都跟你講的不一樣!一開頭下手都是博學多聞,你叫我什麼都不要看,這太危險了,恐怕我將來什麼都不能成就。所以跟他講真的,他不相信,講假的,一拍即合,他就信假不信真。所以現在人難度!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這很難了。對於真的東西能聽得進去,這個人實在是大善根大福德,確實不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確實非常難以接受的。所以在這個境界裡面,時空突破,所謂時空突破就是分別執著沒有了。

『而實於此娑婆世界眾生心中,結跏趺坐,儼然不動』,這個意思諸位能不能體會?阿彌陀佛在我們自性當中,「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他不在眾生心中,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從哪裡來?是眾生心中變現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體,識是作用。不但阿彌陀佛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又何嘗不是?沒有一個例外!

諸佛菩薩是我們本性覺的那一部分的作用,六道凡夫是我們自性當中迷的那一部分在起作用,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性變現的。如果我們一念覺,你就會看到十法界依正莊嚴如如不動。佛沒動,我們現在何嘗動?佛是在結跏趺坐,儼然不動,我們六道眾生乃至地獄眾生也是結跏趺坐,儼然不動,沒有例外的。當我們迷的時候,看到諸佛如來都在動。迷了,一動是一切動;不動是一切都不動。不動從哪裡看?不動從性德上看,性德不動。動在哪裡看?動在迷失性德之後,看起來好像是有動,其實還是不動。佛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成佛就是從性德上去看,性德確確實實本來清淨,本無動搖,本來具足,能生萬法,是真的,它本來是如此,絕對不是迷的時候就失掉,迷也不失,才叫做本性,永遠是這樣的。

我們縱然是墮在三惡道,本性還是清淨的,本性還是不動的,三惡道是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他的本體還是真如本性。惡道裡面,尤其《地藏經》講受苦受難,那麼大的苦看到都害怕,毛骨悚然,那是回什麼事情?妄識,就是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不是真心,是妄心!真心本來不動,妄心動;不動的是真的,動的是妄的。妄當然可以離開,當然可以舍掉;不動的、真的,當然可以恢復。馬鳴菩薩《起信論》裡講很很好,「本覺本有」,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這是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就是妄心,起心動念這是本無,本來沒有的。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斷掉;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復。這幾句話,使我們學佛的人建立真正的信心。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信願行,講信,第一個信自己,這是幫助我們建立信心,信自己本來成佛,信自己這一生決定可以斷煩惱,決定可以成佛道,我們這些妄念確實可以放下的。為什麼我們放不下?就是這個妄想用的時間用得太久,用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想放下也放不下,原因在此地。佛有方便,方便當中第一個方便就是教我們念佛,所以念佛在八萬四千方便法門裡面是第一法門,用這個方法就能把妄念斷得乾乾淨淨。怎麼用法?念佛,「憶佛念佛,淨念相繼」,就是《楞嚴經》上八個字!憶是想,我天天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我們這一尊阿彌陀佛這塑的像的確塑得莊嚴,我們現在把它印出來之後,比原來這個像還要莊嚴、還好看。所以有同修發心印成小張像照片一樣,大家帶在身上,沒有事多看看,就想阿彌陀佛,不要想別人!想別的人、想別的事,你都是造六道輪迴,都是打妄想。

我就想阿彌陀佛,我就念阿彌陀佛,心裡頭一切牽腸掛肚的事情統統放下,把它換過來,換成什麼?就是牽掛阿彌陀佛。你能這樣去修,給諸位說,不要多,六個月就成功了。你所有的妄念至少可以去掉百分之八十,你心就得清淨了。換句話說,你念佛功夫成片就可以做到,不要很久,半年時間就可以到功夫成片,三年就可以到一心不亂。問題是你不肯乾,偏偏還去想人想事,這個是痲煩大了!這個一定要提高警覺。想一切人一切事,要記住,都是搞六道輪迴。無始劫以來就是被這些事情害了,害得搞生死輪迴,永遠不能出離,還不覺悟,還要搞這個,錯了!

所以大家一心一意去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相片多印,大量的去印,常常帶在身上,還可以多帶幾張隨時送人。人家要有想你的,你告訴他,不要想我,想這個、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將來我們同往西方,這才永遠能在一起!除此之外,要想永遠在一起,給諸位說,根本就不可能。生離死別決定免不了,死了之後,個人被業力所牽去輪迴,下一次再碰到,那真是無量劫之後!縱然碰到了,也不認識。所以,哪有想佛好?真正想我們不要分開,永遠在一起,大家都想阿彌陀佛就對了。八萬四千法門,憶佛念佛是第一法門,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就變什麼。下面這幾句話意思就非常的圓滿、非常的真實:

鈔【何乃佩長生之訣,枉自殤亡。】

這是講無量壽。我們每個人本來是無量壽,無量壽不是修來的,無量壽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本來是無量壽,現在搞成短命,太冤枉!為什麼會短命?就是成天打妄想,妄想愈多,壽命就愈短。實在講,我們這業報身也如此,妄想少壽命就長,就不容易衰老。古人常講:憂能使人老!一個人常常憂慮,他老化得很快,沒有憂慮的人是不容易老。我們把一切憂慮、把一切煩惱、把一切妄念、把一切牽掛統統舍掉,妄想執著舍掉,那就恢復性德,性德本來就是無量壽。

對於西方世界講的壽命,大家決定不要懷疑。有人說到底這壽命恐怕還是有量的,不過就是很長而已,我們沒法子計算。你在這一段看的,真的是無量壽!這不是假的。這兩句是講長壽,也就是我們講不生不滅,確實是不生不滅,法身常住!法報應三身一體,法身不生不滅,報身、應身也是不生不滅,貪生怕死的念頭就沒有了。貪生怕死是妄念、妄想,六道凡夫活在妄想當中,這是很苦的事情。

鈔【負杲日之明,翻成黑暗。】

這一句是講光明。光明也是本有的,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無量光、就是無量智慧。現在智慧沒有了,變成無明,『黑暗』就是無明,把無量的光明現在變成無明,怎麼變的?不是別人給你變的,是你自己變的,還是妄想執著變出來的。有了妄想執著,無量的智慧光明就失掉,顯現出來的是無明、是邪見。由此可知,妄想執著要是去掉,無明就變成光明,邪見就變成智慧。

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無量光,德相就是無量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把病根給我們點出來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諸位去想一想,這麼多法門裡面,哪一個法門非常有效果,能把妄想執著打破,這個法門就是最殊勝的法門。古德一般修學體驗得到一個結論: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經太長,咒比經短,但是比佛號還是長,一句阿彌陀佛簡單容易,憶念方便。

所以這莊嚴的佛像,我建議同修們家裡多請幾張回去,家裡每個房間顯著的地方都掛上,不管走到哪裡,我眼睛都看到佛像,常常跟佛在一起,時時刻刻不離佛,這樣就對了。真正做到「憶佛念佛」,真正做到「淨念相繼」,這就是在轉無明為本明,轉邪見為智慧,恢復我們本有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不是外頭來的,也不是修來的,修來的,說老實話可能還有長短,還不見得是真的;它是性德本來具足的,所以說不上長短!

鈔【心本是佛,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自迷自佛。】

這兩句話真是說透了,說到了極處。凡夫之所以變成凡夫,是『自昧自心』、『自迷自佛』。所以,佛法教給我們的是破迷開悟。迷的是心,所以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不能在文字上下功夫,不能在心外下功夫,心外下功夫永遠不得力,換句話說,心外下功夫是永遠不相干,古人比喻「隔靴搔癢」,搔不到!一定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求心不昧、求心不迷。憶佛念佛就是其心不昧、不迷,這個多重要。我們也學了不少年,所有法門裡面我們實驗,確實是念佛法門容易得力,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提倡這個法門是有道理的。說別的法門,那是對特別機緣說的;提倡念佛法門,可以說是十方諸佛菩薩不遺餘力,盡心盡力,大力的在提倡,這是我們應當要體會得到的。無量壽跟無量光就講到這個地方告一段落。再看底下經文:

◎【二道成遠劫】

經【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我們看蓮池大師的註解:

疏【已知彼佛得名之義。】

這名號的意思就是無量,無量當中特別以無量壽跟無量光來表示,這是阿彌陀佛名號裡面的含義。

疏【未審彼佛成佛至今。】

再進一步,不知道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有多久?我們凡夫妄想分別執著,總是要問一問。

疏【經幾何時。】

經過多久?

疏【劫者,具雲劫波。】

『劫波』是梵語,中國人喜歡簡單,往往把尾音省掉。中國自古以來,無論是言語、寫文章,要求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明白。

疏【此雲時分。】

『時分』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時間。

疏【十劫者。】

劫波是時間的單位,是一個很大數目字的單位,我們講日、月、年,這個劫比年還要大。劫在印度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這到底是大劫還是小劫?經文上沒說明。

疏【一雲大劫,一雲小劫。】

有人說大劫,也有人說小劫。

疏【今謂明遠,應是大劫。】

這是蓮池大師的意思,應當是大劫才合理。佛成佛,距離我們現在是相當遙遠的一個時候。劫怎麼計算法?

鈔【一大劫者,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八十劫終,方成大劫。】

一個大劫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一大劫總共是八十個小劫。

鈔【雲十大劫,是八百小劫也。經意為明成佛久遠,而曰小劫未見其遠。】

如果是小劫的話,阿彌陀佛成佛距離我們現在不算很遠;大劫,那就相當遠了。

鈔【今依唐譯,雲十大劫。】

唐譯就是玄奘大師的譯本。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直譯,照著原文直接翻譯,比較可靠。他所翻譯的是『十大劫』,羅什大師翻譯的只是用十劫,沒有說大小。蓮池大師認為是十大劫也有根據,玄奘大師的譯本是這樣寫的。

一個小劫是多長?佛經有好幾種說法,最常講的就是「增減劫」,佛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就是人壽命最短的時候;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的時候,人壽一百歲,這是在減劫的時候,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現在三千年,所以減了三十歲,現在世間人平均壽命七十歲。

其餘還有幾種說法都是形容很長,也不太容易體會。過去李老師在佛學講座的時候,他給我們說了一個數字,當然他也有根據。可以查《法苑珠林》、《經律異相》,這是佛門的百科全書。他有一個很簡單的算法,依中國的算數用「兆」為單位,萬萬為億,萬億為兆。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這個數字才是一個阿僧只。我們講成佛是阿僧只劫,就算小劫,時間也不可思議,如果算大劫,那更不可思議,要加八十倍。可見得,修學時間非常的長遠。

西方極樂世界壽命是無量劫,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以無量劫來看十劫,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壽百歲,他現在成立才多久?大概不過十分鐘。可以說,極樂世界才開幕沒幾天!佛在此地勸勉我們,我們現在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好的時光,為什麼?他開張才沒幾天,我們就去了,將來到極樂世界都是元老的身分。阿彌陀佛成佛十劫,我們就來了,這個機緣多難得。所以千萬不可以錯過,一錯過,來生再遇到這個法門,不曉得經過多少劫,那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很多很多劫了,不是十劫,這個不一樣。後面這一段說得好:

疏【又十大劫,亦是一期赴機之說。究極而言,成佛以來,亦應無量,如法華中說。】

『一期』之說是怎麼回事情?譬如我們現在學校每年都要招生,每年都有學生畢業,這是一屆一屆的,「一期」就是說這一屆,不是說學校從成立以來。如果說是西方極樂世界創辦以來,那世界就久了,那是無量無量劫。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是講現前這一劫,是這麼一個意思。在過去無量劫,在未來還是無量劫,只是眼前這個階段來講是十劫。這時間不長,《法華經》有證據。

鈔【如法華中,眾疑世尊成佛未久,云何曠劫菩薩是所教化。】

法華會上有人懷疑,有很多的菩薩,大菩薩從十方世界來的,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成佛沒多久,他三十歲示現成道,說法四十九年,成佛不久,為什麼那麼多大菩薩是他的學生?佛在這個時候才說出真話:

鈔【佛言: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劫。】

這是《法華經・壽量品》所說的,釋迦牟尼佛也是久遠劫就成佛,這是一期示現而已。

鈔【則阿彌陀佛,其可量乎。】

由此可知,阿彌陀佛又何嘗不是久遠劫就成佛了,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期示現,所以同樣的意思,壽命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