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0六頁:
疏【承上不獨見在彼國,無非賢聖,但有生者,悉皆不退也。】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現在我們接著看:
疏【眾生者,統攝一切。】
這是解釋經文裡面「眾生生者」。『一切』,上從等覺菩薩,下至惡道眾生,統統包括了。『眾生』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就叫做眾生。由此可知,眾生的範圍非常廣大,不但一切有情的動物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我們不能細說,就粗說,這有情眾生,像人是四大五蘊和合而生;植物、礦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可以說一切有為法都是眾緣和合。因此「眾生」這兩個字範圍非常廣大。但是在此地是專指有情眾生而說的,有情就是有情識的眾生,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動物;但是這個地方動物,比動物包括的還廣。因為我們講動物只限於我們這個地球;此地講的眾生,包括諸天,包括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菩薩當中,從初發心到等覺都是眾生。成佛就不叫眾生,沒有成佛都叫做眾生。下面乃至於畜生、餓鬼、地獄都是眾生,所以此地講「眾生生者」是指九法界有情眾生。
九界有情眾生,不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九法界眾生,這一句全都包括,所以這個範圍很大。通常一尊佛的教化區是一個大千世界,唯獨阿彌陀佛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剎土都是彌陀的教區,這是不可思議。九法界有情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這個不可思議。九界裡面,菩薩跟阿羅漢不平等,阿羅漢跟諸天不平等,天跟人也不平等,人跟三惡道也不平等,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平等,都是阿鞞跋致,所以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
疏【阿鞞跋致者,此雲不退轉地,如大本及論所明。】
『大本』是《無量壽經》,因為《彌陀經》上講得簡單,《無量壽經》講得詳細。『論』是《往生論》,天親菩薩《往生論》裡面也說得很明白。
疏【復有多種因緣,故得不退。】
多種因緣,就是佛在《無量壽經》、在天親菩薩《往生論》裡面所講的。下面略舉一種:
疏【如十疑五種,通贊十勝,群疑三十益等。】
這是略說。『十疑』是《十疑論》,『通贊』就是窺基大師的《通贊疏》。『群疑』也是一個小冊子,叫《群疑論》,後面都有簡單的介紹。
鈔【五種者,十疑論雲。】
《十疑論》收在《淨土十要》裡面。《十疑論》講:
鈔【有五因緣,故得不退:一者彌陀大悲願力攝持,故不退。】
這句是《十疑論》原文。下面是解釋:
鈔【今釋,謂如大本法藏願云:我作佛時,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譬如涉海,得乘巨航,不沈溺故。】
從這些文字我們可以體會到,四十八願是淨宗理論修學根本的依據。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淨土三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非是四十八願詳細的說明而已,字字句句都不離四十八願,也決定不違背四十八願;如果違背四十八願,那就不是佛說。由此可知,古德稱讚《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這個話有道理。
《十疑論》裡面,,不退的第一個因緣,就是四十八願說的「聞名得忍願」。如果講到果位,這是地上菩薩的境界,第一忍是「音響忍」,初地、二地、三地;第二忍是「柔順忍」,四、五、六地;第三忍是「無生法忍」,七、八、九地,這當然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也就是第三忍,他一定是從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統統獲得。這是彌陀威神加持,使每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都能得到。
得到看起來好像很輕易,有許多人對這個法門不能夠接受,原因是:你是個博地凡夫,業障這麼重,才念幾天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居然就七地菩薩,怎麼能相信?通常一般人要修到七地菩薩,是證得別教初住之後,要修兩個阿僧只劫才能證得;你這才用幾年的工夫就證得,一品惑也沒斷,這個東西實在是叫人難以相信。這些人善根少、知識淺薄,他不曉得這些造最極重罪業的眾生往生到西方世界,他是看他這一生造罪業,沒有看到這個人的前生前世,人家前生前世種很大的善根,這一生是糊塗顛倒造了罪業,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不能說不算。佛說得很清楚,這個法門聽到能信,是你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想想看這善根多大!這種善根幾個人知道?只有佛才知道一切眾生過去世的因緣,所以肉眼凡夫他只看到眼前,他沒有知道你過去。
一個人在這個法門能信、能願、能行,是過去無量劫來善根,今天成熟,所以現前造惡業也不怕;是過去生中善根成熟,十方三寶加持,你聽了這個經才會生歡喜心,才會發願依教奉行,這是跟諸位講真話,絕對不是偶然的;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怎麼能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神力一加持,你就到七地以上的地位。阿彌陀佛加持也是有條件的,你過去生中沒有這個善根,阿彌陀佛想加也加不上;十方諸佛冥冥當中保佑你,佛心是平等的,哪個不保佑?還有很多人不相信,還有很多人信了也不願意往生,那就是過去生中修的善根少。這些話不是我說的,統統是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講的,你們不相信去查經,我跟大家講的話是真話。
下面有一個比喻『譬如涉海』,航海,我們有一艘大船就不會沈溺。阿彌陀佛的願行就是一艘大船,我們乘阿彌陀佛的願力威神,所以不會退轉(沈溺就是退轉)。這是第一個不退轉的原因。
鈔【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增進不退。】
這是第二個原因。前面這個原因是兩個,一個是彌陀願力,一個是自己善根,兩者集合為不退轉的因。第二,這是講外緣,二以下都是講外緣,外面的緣殊勝,所以你不會退轉,佛的智慧光明你常常接觸。佛光,諸位要知道,我們常常看到佛光就想到光明;也有人見到佛光、見到舍利放光,他見到了,問問他退不退?還是退轉。不是說佛光給你照一下,你智慧就開、就不退轉;如果這麼容易的話,佛何必要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這麼樣的辛苦呢?放個光照一下,不就行了!不但照,把你用火燒掉,你也不會開悟,是不是?照,哪裡會開悟呢?所以這個地方這個佛光要知道,不是光明,是佛為我們講經說法,佛的智慧啟發我們自性光明,是這個意思。
現在這個時代,妖魔鬼怪的事情很多,見光、見離地三尺,真有!我這一次到北京,跟黃老居士在一起,老居士告訴我,說我們台灣有一位居士專門研究舍利的,他到每個地方去看舍利,照的很多舍利照片裡現佛相、也現光,他自己本身也看到舍利放光,有的時候他一個人看到,同伴沒有看到,有的時候同行的人都看到。他去給黃老居士報告,黃老居士一概不聽;他要拿照片給他看,我不要看。即使是真的,也不足為奇,《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值得炫耀、不值得一提。所以真正高人聽都不要聽。
老居士對於邪正辨別得很清楚;他告訴我,現在在海外有一位法師,知名度很高,這個法師跟他是同學,同一個師父學佛的;他說這個人過分偏重在神通,所以他跟他不往來;這個東西令一切眾生得不到真實利益。另外還有一位密宗的上師,已經往生了,死的樣子很不好;也是他的同學,跟一個師父學的,已經走到邪法去,不是正法,所以跟他不往來。
不但跟他不往來,而且他告訴我,在洛杉磯周宣德老居士;周老居士對黃念祖居士非常的景仰,給他寫了很多信,希望他能到洛杉磯弘法;他連信都不回,什麼原因?因為他知道周宣德居士有一個慧炬出版社,曾經給這個人出版一部書。他說:周居士這麼大年齡,連邪正都不能辨別,這個我不要理他。你就知道一個真正修行人有慧眼,邪正辨別得清清楚楚。這些都是非常有聲望,在國際上都有地位的,黃老居士不理;他教給我們的是老老實實、腳踏實地認真去修學。
所以佛的光明就是聖教,經典是佛的光明,我們讀誦經典就是佛光注照;經典在那裡,不念,雖有佛光,不照我們。依教修行是佛光注照,諸位要懂這個意思;不是見光、見蓮花,見什麼奇奇怪怪的,那都沒用處。啟發我們心地光明,使我們能夠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真妄,這就是佛光常照。在西方極樂世界,佛光常照就是阿彌陀佛為我們說法沒有中斷;佛說法,我們聽法,這是佛光常照義。常常聽佛說法,破迷開悟,所以『菩提心增進不退』;菩提心是覺心,他心念念覺悟,他不迷了,覺心增上,所以不退。
鈔【今釋,謂如大本言,見佛光明,而生慈心。又念佛之人,佛放光明,攝受此人。】
這是講冥顯加持。冥是暗中佛加持你,所以念經、念佛,佛威神會加持你的。下面是比喻:
鈔【譬如日月,照燭暗途,不墮坑塹故。】
在黑暗中我們有燈照明,就不會走錯路,也不會遇到危險,取這個意思。
鈔【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法僧之心,故不退。】
西方世界一切所為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換句話說,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連風聲、鳥聲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六塵都宣說妙法,你想聽什麼法門,它就給你說什麼法門。此地是舉一個例子,這是對於凡聖同居土,人天帶業往生而說的。『皆說苦空』,這給我們講苦空無常,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常起念三寶之心,三寶就是六祖大師所解釋的: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覺、念正、念淨,就是覺正淨,這個要知道。覺正淨是自性三寶,自性三寶才是真正皈依處,才不退。如果念外面的三寶沒用處,不能保證你不退;念自性三寶就決定不退轉。
鈔【今釋,謂如此經,及二部中說。】
『此經』是《阿彌陀經》,淨土有三經,除此經之外還有兩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二部中說』就是這兩部當中講的。
鈔【譬之亡者,聞鐘磬聲,增其正念故。】
這是講人在臨終的時候,他已經斷氣,在一般情形之下,八個小時他的神識沒離開,這個時候你敲鐘磬,他雖然說不出來,他聽得到;給他助念、跟他說法,勸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也能聽得到。如果他聽到,他接受了,一念回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確實能往生,所以助念的好處非常多。這是比喻可以幫助他的正念,何況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念念當中都沒有邪思,哪裡會退轉!這是第三個原因,就是物質環境好,我們不會退轉。
鈔【四者純諸菩薩,以為勝友,外無魔邪,內無煩惱。故不退。】
這是人事環境殊勝。我們這個世間人事環境非常複雜,尤其是我們這一代;這一代的人特別苦,原因在什麼地方?這一代的人把聖賢的書丟掉,不念聖賢書,這個不得了!聖賢的書好處在哪裡?聖賢書的好處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不但佛書是如此,孔孟、老莊都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的,使我們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我們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自己知道應該怎樣去做,有一個準則。這個準則以佛經來講就是順性,順著真如本性,所以這個標準是善的。我們自己在一生當中得到快樂幸福,社會、國家乃至世界能得到安和樂利,這是聖賢書的利益。我們今天捨棄不要了,一切人的思想沒有標準,胡思亂想,所以思想、見解統統錯了,行為哪有不錯呢?這種過失所得的結果就是災難、就是痛苦。你要問:這個世界到哪一天才有和平,哪一天社會才有祥和,我們才能過好日子?就看哪一天再恢復去念聖賢書。
過去于斌主教提倡祭祖,我們都覺得很奇怪,因為天主教是不要祖先的,他提倡祭祖,我們是大惑不解。陸老居士把這個事情給我說明,我才恍然大悟。他說:有一年于斌主教參加歐洲一個國際會議,在日內瓦召開的,當時大會請到英國一個歷史哲學家,這是世界知名的學者湯恩比去演說,湯恩比在演說裡面告訴大家,世界要想得到真正的和平,唯有中國孔孟的思想才能挽救世界;于斌主教聽了這個,回來才提倡祭祖。世界上真正有學問的人,知道中國文化之可貴,知道孔孟學說可以救天下人,我們自己不曉得。四書、五經在從前是中國人必讀之書,只要是中國人,沒有不讀四書五經的。現在我們把這些東西捨棄,這才遭這樣大的苦難,這真是愚痴顛倒。
西方世界不但沒有六道,再告訴諸位,也沒有十法界,是一真法界,是『純諸菩薩以為勝友』,勝是殊勝,最好的朋友。我們在大經上看過,菩薩還不是普通菩薩,統統是普賢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皆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統統是普賢菩薩。《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要想成圓教佛、無上正等正覺,一定要修普賢行。西方極樂世界從初發心的菩薩到等覺菩薩統統修普賢行,這個不可思議。『外無魔邪』,外面沒有天魔、沒有邪知邪見;『內無煩惱』,每個往生的人心地都清淨,心淨則土淨。
所以,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才有資格往生,不是說我念了就能往生,這個靠不住,念的要得力、要有功夫才能往生。功夫成片怎麼說法?我們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任何雜念,就叫一片。也就是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口裡念阿彌陀佛、心裡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念,這個要緊!一面念佛,一面還在打妄想,這個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對於社會的安定、對於災難的消除,確實是有決定的因素,有利益好處;至於念佛人能不能往生,那就不敢說了。往生的條件,最低的條件是功夫成片,再往上一層是事一心不亂,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不能念到功夫成片,不能往生。
我們同修當中,念佛人常常還念鈔票、念股票,這個東西怎麼能往生?你念得再好,這個東西沒有放下,不能往生,要徹底放下。你說放下,放下我這個日子怎麼過法?你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問日子怎麼過?想到我這個日子還要過下去,換句話說,你根本沒有意思求往生!真有意思求往生,明天不要管它,明天往生!這樣功夫才能成片,你念佛才能真正得受用,你心地才會清淨、才會消業障,增長智慧、開智慧。這是很要緊很要緊。我們今天煩惱不斷,依舊增長是非人我、貢高我慢、貪瞋痴,還搞這一套,這就沒法子,這樣念佛只能種個善根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
鈔【今釋,謂如此經言:諸上善人,同會一處。譬之置子莊岳,不復楚語故。】
正如同本經所說,到西方極樂是『諸上善人同會一處』。上善是指等覺菩薩,菩薩當中沒有比等覺更高,所以等覺是上善。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太多了,跟這些人在一起,怎麼可能退轉?不可能。天天跟等覺菩薩在一塊,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一起,你怎麼會退轉?不可能的。底下舉一個比喻,『譬如置子莊岳』,置是放,把小孩子放在莊岳,莊岳是齊街里名,就是齊國一個地名。『不復楚語』,楚是現在的湖南。每個地方都有方言,你把小孩放在齊國,他將來講話自然就是齊國的話,他就不會講楚國話。這是說明環境影響一個人。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好,你跟菩薩在一起,自自然然你也成了菩薩,不知不覺的變成菩薩,取這個意思。
鈔【五者壽命永劫,與佛齊等,故不退。】
第五個因素是壽命長,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無量壽,雖然說無量,是個有量的無量,但是也可以說它是無量的無量,為什麼?雖然有數字,那個數字沒有人能計算出來,諸位看《無量壽經》就知道。不但我們世間人沒有辦法計算,經上有譬喻,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證得辟支佛的果位,神通都像大目犍連,共同計算都算不出來。所以在事上講,阿彌陀佛入滅的時候,觀音菩薩繼承佛位;觀音菩薩將來入滅,大勢至菩薩繼承佛位,這就是它是有量。雖然是有量,時劫太長,沒有法子計算,絕對不是印度十大數裡面的無量,所以我們也可以稱它叫真正無量。
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跟佛都相等、齊等;諸位想想看,哪一個不成佛呢?成佛要三個阿僧只劫,三個阿僧只劫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人壽命而言實在太短。所以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不要等來世。成佛之後,那個壽命就是真正的無量。這是他不退的一個因素。
為什麼說這一條?這一條很重要。我們也是無量劫以前就發心修行,修無量劫,在這當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現在還是這個樣子,原因在哪裡?就是因為壽命短,死了之後,隔陰之迷,再投胎就退轉了,又要從頭學起,學沒多少又要死,生生死死,使我們這個修行永遠不能成就,這是退轉的因素。西方極樂世界壽命長,他不退轉,他可以一直修行到成佛,他壽命不僅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他決定成佛。
我們看到這一條,西方極樂世界不去不行,十方諸佛剎土沒有這一條,換句話說,生到其他諸佛剎土,你的壽命不長,不長的時候,到命終,死了之後再投胎,這當中就有隔陰之迷、就有退轉,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過去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還是隔陰之迷、還是退轉;那一段經文看了,實在是非常恐怖,看了之後,你就知道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跟他們一樣。實在說他們就跟我們現在一樣,這是不能成就的原因。
鈔【今釋,謂如經言,佛及人民,壽命無邊,譬之涉萬理途,假以時日,終至寶所故。】
這是比喻,你時間長,雖然路遠,不怕,為什麼?決定可以到達。如果路很長,壽命短促,走不到那個地方就死了,那你就不能成就。這是壽命長不怕,就是佛在經上講的三大阿僧只劫,或者像《華嚴》講的無量阿僧只劫才能證得圓教佛果;無量阿僧只劫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怕,一生當中還是決定可以證得,這是好處。實在講,我們在大經上常常提醒同修們,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的莊嚴,其中最重要就是無量壽。諸位想想,沒有壽命,一切再莊嚴你都沒有分去享受,所以壽命第一重要。我有壽命,所以一切種種莊嚴我才能享受;沒有壽命就不行。阿彌陀佛翻成無量壽,就是翻它最重要的一個意思,無量義裡面這一義是最重要。
鈔【十勝三十益,大約同此,恐繁不引。】
這一句就是略說,《通贊疏》講『十勝』,《群疑論》講三十種利益,大致都是像這樣,所以就不必再多說。曉得西方極樂世界它不退轉,確實有很多的因素。
疏【又不退三義,大乘不退,已得不退,未得不退,例如彌勒問經說。】
這三不退跟平常講的不一樣,大乘不退、已得的不退,未得也不退,這個很奇妙。下面《鈔》裡面給我們解釋,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真正認識、真正理解,我們念佛求生西方的信心才能生得起來,才能歡喜接受,踴躍去念佛,才能體會到這個法門的殊勝。
鈔【大乘不退者,往生彼國,趨入大乘,更不退轉,復作二乘故。】
演【大乘不退等者,謂既往生,已親大乘人,聞大乘法,發大心,修大行,趣大果,不同此土,六心墮落,塵劫聲聞故。】
『往生』,這是講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這個樣子;除非不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上所講的種種功德、莊嚴、果報,你統統有分。你所親近的是圓教大乘菩薩,西方極樂世界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樣的菩薩多得很!我們對於這些等覺菩薩就只知道這麼幾個人而已,其實和他們地位相等的不曉得有多少。《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講十六正士,那十六統統是等覺菩薩,我們知道的少,不知道的太多了。跟這些人在一起,你所聽的、六根接觸的是大乘法,這些人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典型榜樣。
跟他們在一起,那個心怎麼不大呢?心要大,要『發大心』。大心的標準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為什麼要天天去念四十八願?我們專修淨宗的人,我們的早晚課跟一般寺院不一樣,我們早課念四十八願,念《無量壽經》第六章,晚課念三十三到三十七章。黃念祖老居士也是著重這個經上這兩部分。我這一次到北京,他特別提出來,而且三十三到三十七章這一段經文,他有錄音帶,這個錄音帶我們帶回來了。這個無非是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四十八願,我們的心愿完全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跟我們是同心同願,那怎麼能不往生?決定往生。念念要度一切眾生,菩薩不能為自己;念念要為自身著想,念念為自己家庭著想,你決定不能超越輪迴,為什麼?這是造輪迴事,你怎麼能出輪迴?要想出輪迴,那個心量要放大,念念念佛法,念念念眾生,就與佛菩薩的心愿相應。這是發大心。
『修大行』,一切行門當中,念佛最大,這個知道的人不多。《觀經》三種淨業,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這一次跟黃老居士見了兩次面,談了七、八個小時,最後的結論,黃老居士說:我們講的這些話都是廢話。什麼是真話?那一句阿彌陀佛是真話,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統統叫廢話。你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正念;想其他的都叫做胡思亂想,都是邪念,都不是正念。這是真正念佛人的標準,這個標準是佛在經上給我們建立的。
我在此地向大家鄭重宣布,大家不要給我寫信,為什麼?我不看,信來了就丟到字紙簍;當然我更不會回信,為什麼?廢話,胡思亂想!為什麼不老實念佛?這個重要。你來問問題,說實在話,都叫廢話,都是胡思亂想;回家老實念佛,什麼事也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這一定要知道。真修,我們這一生才有指望。如果不認真修、不老實修,這一生又要空過。空過,這一生修得好,來生再得人身,得人身怎麼樣?還跟這一生一樣,甚至還不如這一生,那就苦死了。所以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就是一切放下,這是希望諸位同修要記住的,要發大心、修大行。念《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是大行。
『趣大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證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普賢還要求生西方淨土,一切諸佛如來都念阿彌陀佛,這還有什麼話說?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所以他那一天的精神飽滿、光彩無比,阿難看到稱為希有,什麼原因?原來是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你才曉得阿彌陀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議。這趣大果。
『不同此土,六心墮落』,六心就是第六意識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塵劫聲聞故』,塵劫是塵點劫,講時間之長,得不到結果。這是講大乘不退。因為阿羅漢還是用第六意識心,這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得很清楚;阿羅漢、辟支佛都是用八識心,用八識心就決定不能證得大乘。轉八識成四智,這是大乘菩薩。這是講大乘不退,所以他是『往生彼國,趨入大乘』,絕對不會再墮入作二乘人。
鈔【已得不退者,但生彼國,凡所已得,更不退轉,喪失本有故。】
演【已得不退者,凡所已得神通、三昧、智慧、辯才,更不喪失。】
這個句子應該是兩個字一句,因為神通是一樁事情,三昧是一樁事情,智慧是一樁事情,辯才又是一樁事情,這裡是舉四個例子。我們在大經上看到,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所得到的「神通」,譬如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六通可以說跟佛差不多,這是彌陀威神加持,一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會不會退轉?不會退轉,永不退轉,這個難得,太希有。「三昧」是正受,三昧是梵語,也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就是三昧,這講念佛三昧,清淨平等覺絕對不會退轉。
清淨心起的作用就是「智慧」,無量的智慧。學佛不能不開智慧!我再跟諸位同修說,凡是往生的人,戒定慧三學具足,他要不具足他不能往生。你看他,他平常沒修,就念這句阿彌陀佛,一點也沒錯,他念到往生的時候三學具足。他心裏面沒有惡念,就是戒具足,小乘戒具足;念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沒有比這個更善的,菩薩戒具足了。菩薩戒是眾善奉行,比丘戒是諸惡莫作,所以一句佛號具足了。定,他專心念,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心裡沒有第二念,這是定具足;這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慧具足。所以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三學具足,不可以輕視;這就是三昧具足,智慧具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智慧、辯才,四十八願講得清楚。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性德、修德無量無邊,統統不退,此地不過是舉出四樁事情,實在講那一邊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樣樣都不退轉。
演【不同此土,神仙遭跨下,羅漢墜雲端,一動欲塵,皆喪失故。】
這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地方稍微動一念,心就退轉。『神仙』是講天人,走過我們凡夫跨下就墮落,他再也飛不上去。『羅漢』動了一念欲望,馬上就退墮。『一動欲塵』,欲是五欲財色名食睡,塵是六塵。對於五欲六塵起一念貪心、起一念瞋恚心就墮落。所以這個事情不是容易事情。
發心出來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最容易墮落的。我那時候跟李老師學佛,李老師說:四十歲以前決定不可以出去講經,要講在自己家裡練習講。台中蓮社,還有一個靈山寺,這都是李老師教學的道場,在這裡面講可以,決定不準出去。原因在哪裡?防止墮落。你出去講經,居士們會供養,財供養多了,對財起了貪心,就墮落。女眾同修接觸多了,也容易墮落;你看很多年輕法師還俗了,他沒有去度眾生,結果被眾生度去了。非常可怕!這是不可以不防止。
不是說年輕不能講經,沒有定力!你有定慧,像《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人家有定力,有定有慧!試問問我們怎麼樣?幾句不好聽的話,聽到了,心裡要難過幾天,這還能成就嗎?這不能成就!給你恭維讚嘆,好幾天都睡不好覺,興奮得不得了,這怎麼行?這不行。外面八風輕輕吹一下就動搖了,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
有許多地方到此地來請我們這邊同修們去講經說法,不管是出家是在家的;李老師一生在世,不敢私心自居。現在怎麼樣?一出去,我是法師,出家是法師,在家是老師,這不得了!真正修道人決定避免、不敢。黃念祖老居士在大陸上,這樣的身分地位,這樣的修持,你看他自己沒有敢稱老師,他都叫人稱他黃老居士,學生都稱他老居士,沒有稱他老師的,他不準人叫他老師。
夏蓮居,那還得了,不得了的人,佛菩薩再來的;他的著作,我們很恭敬的寫「夏蓮居大士」,黃老居士把大士圈掉,改成居士。對的,是正確的,為什麼?對待人過分狂妄。治理狂妄怎麼樣?就是謙虛。我們要做出個樣子給人看,這是正確的。眾生無知,他認為這是恭敬,不知道恭敬過分是有害的、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要把它糾正過來,這是慈悲。
現在我們看到佛門,現在連國外也是如此,我這次香港看到,新加坡也是如此。佛門辦些什麼?搞佛教運動,現在時髦的話叫「佛教秀」,去搞這個東西;搞大場面,搞幾千幾萬人在那裡表演,法師上台去表演,這成什麼話!我們對治的方法,我這次到國外,我穿的衣服沒穿黃衣服,我穿灰衣服,人家看不出來的,我一個人,我一個都不帶;你們去的是帶一大堆一大堆,惹人注目,我一個人去。穿的衣服跟大陸上衣服顏色一樣的,可是人家對我也滿客氣、也很恭敬、也很禮遇。
黃老居士說得好,學佛的人要重實質,不要重形相,這個外表是形相,這個不必重視,重視實際。真正同修是貴精不貴多,多了不能成就,有什麼用處?人少,個個都有成就。十個人在一塊共修,十個人將來都往生,就十尊佛出世,還得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了。
鈔【未得不退者,但生彼國,凡所未得,更不退轉,阻其前進故。】
前面兩種不退好懂,這一類未得的,未得怎麼會不退?我們再看註解:
演【未得不退者,凡所未得之神通三昧等。】
前面是已得的神通三昧,已得的跟諸位說,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已得的差不多是七地菩薩,七地以上,七、八、九地這些菩薩的神通三昧。未得的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神通三昧還沒得到,未得的。如果那個都已經得到,那又何必求往生?那不用求往生。等覺菩薩求往生,就是因為還有未得的,這個諸位要明了。
演【種種功德。】
就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功德,雖然沒有得到,在西方極樂世界也不退轉,我們漸漸會證得。也就是說在西方世界修行沒有障礙,你決定會得到。
演【更無阻滯,任運能得,不同此土,魔障現前,不能前進故。】
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我們這世間未得,你想求怎麼樣?障礙太多,有魔障、有業障障礙住你,你想得,得不到。
說老實話,現在修行人是出家不如在家,這個出家人聽到就很不高興,好像我過分了,捧在家人。從前出家人比在家人的環境好,現在出家人的環境不如在家人,原因在什麼地方?現在道場的本質跟從前不相同,以前的道場不靠信徒;大陸上道場,自己有山有田租給農夫耕種,他收租;以這個租來作道糧,養活大眾。所以他的生活清苦一點,他不求人。不求人,就不要看信徒的臉色,自己認真可以辦道。
現在道場沒有財產,要靠信徒;要靠信徒,就不敢得罪信徒,要常常去巴結信徒,有這種心多難過。你在家修行,頂多應付你家親眷屬,家親眷屬五、六十個人不得了;你在道場裡,愈是廟大信徒愈多,你要應付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苦死了。這都是障礙,這都是不能成就的原因。
有很多人發心出家,你為什麼要出家?你出家幹什麼?你在家覺得苦,你出家之後會更苦,會後悔。這是我們自己要認清現在環境跟從前環境不一樣,真正自己要找一個安身立命之處,現在是亂世,說老實話找不到,到哪去找?那是要大福報,我們自己看看像不像有福的人?有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沒有那個福報,就是有那個場所,你在那裡也住不住。福地福人居,我沒福,住在那裡也住不安。由此可知,安心立命要修福修慧,有福有慧,哪個地方都是道場,哪個地方都是好地方。要講風水的話,處處都是好風水,日日都是吉祥日,時時都是好時,有福有慧!這才是重要的。
這是說明未得者不退,『但生彼國,凡所未得,更不退轉,阻其前進故』。底下還有一段,我們現在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