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08集


時間:2016/8/28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一六頁:

鈔【若知本體不離當處,則非生彼國,乃生此國耳。】

這一段經文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決定不能把意思錯會了,錯會了意思,那個過失就太大了。錯會了意思,把淨土就破掉,那就不得了。『本體』是講自性,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性變現之物,十方諸佛剎土,包括極樂世界,沒有一樣是例外的,統統是在自性之中。所以大師在此地說『若知』,假使你真正明了。本體就是自性,『不離當處』,現前當處是自性變的,十方法界也是自性變的,西方淨土還是自性變的。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心性是一不是二,統統是心性變現之物。從自性上說,有沒有往生?我們舉個例子,我們把講堂做為自性的範圍,你現在從這個桌子到那個桌子,我問你:你有沒有往生?沒離開自性!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要曉得,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大經上常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給我們講事實真相。

所以真正見性、真正覺悟的人,他不會有相對的觀念。什麼叫相對?彼此就是相對。我們這是娑婆世界,此土,彼土是極樂世界。「彼此」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什麼叫不是佛法?佛法是徹底覺悟明了之法,不是佛法,那就是你還沒有明了,你還沒有覺悟,你還是迷惑顛倒之法,只有在迷惑顛倒裡面才有二三,真正覺悟了,決定不落二三。法界是一真,心性是一如,這是事實真相。明心見性之後,哪有彼此?沒有彼此的觀念,沒有娑婆、極樂世界的分別執著。

我們問:這些明心見性的人,他還是不是有往生?還是去,文殊、普賢都發願往生,所以才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像你在這講堂,從這個桌子到那個桌子,你到那裡去,從這裡滅,從那裡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沒有離開這個房間,你還在此地!別說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沒有離開心性,盡虛空遍法界也沒有離開自性!所以禪宗才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寸土是什麼?是你的分別、是你的執著。無寸土就是沒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是說這個意思,而不是講一寸土都沒有了。

這個地方不可以誤會,不要看文字表面,『則非生彼國,乃生此國』,搞了半天,我們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在娑婆世界裡,這就產生很大的誤會,對往生的信心就動搖,那就成大過失。這一句底下有註解:

演【不離當處者,古云: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這句很難懂,為什麼難懂?這個實實在在是佛知佛見,《般若經》裡面講「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經上形容真相的句子很多,譬如《心經》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形容真相,這就是『不離當處常湛然』,說法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境界是一樣的;《楞嚴經》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也是這個意思;又說「當體即空」,還是這個意思;《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是這個意思。你參透了,確實當處湛然。佛在哪裡?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在哪裡?也是當下就是。華藏世界在哪裡?也是當下就是。可是底下說『覓即知君不可見』,你要想找,你決定找不到,為什麼?找是你起心動念!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起心動念,你到哪裡去找?起心動念是把你的真心變成妄心。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真心,真心就見到真的境界;妄心所見的是妄境,就不是真實的境界。所以佛法,說老實話,摻不得一絲毫的妄。

一般修行人真正用功到某一個階段,出了問題,痲煩來了,問題的癥結在哪裡?說老實話,還是妄心執著。從前沒有學佛的時候,執著一切法是真有的;現在學了佛,萬法皆空,統統都丟掉了,好像自己很自在!自在一會兒,忽然覺得又不自在了,問題又出來了。其實他真的是不自在,為什麼?他又執著空,又執著有個自在,總是分別執著!自在也不能執著,動一個念頭,有一個執著,那就是病根,病根並沒有除去。這是錯誤的根源,我們要曉得。所以學佛要用平常心去學,要保持平常,實在講《無量壽經》經題上說得很好,「清淨平等」。心裡起個念頭就是波浪,就是不清淨、不平等,他有個妄念,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染污,就是不清淨,就是不平等。到清淨平等是一念不生,說老實話,一念不生也是染污,也是不平等,為什麼?他有個「一念不生」,這個也痲煩!我的話只說到此地,諸位細細去體會,有個一念不生也不行。我現在很清淨,好了,你執著清淨,掉在清淨里,那清淨就是不清淨了,也不行。

大乘法裡面常常發明這個道理,你們看《六祖壇經》,臥輪禪師掉到那裡面去了,六祖趕快把他救出來。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能斷是什麼?他執著,他還有個能斷,還有個所斷,這已經是不清淨、不平等;能大師反過來,「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這個偈就是救臥輪禪師的,他有這個病,拿這個來救他的,那是個錯誤的。如果不談臥輪那邊,單就惠能,惠能又錯了,真是「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就叫做「覓即知君不可見」。所以,不可起心動念。在一切萬法上不起心不動念,眼看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清清楚楚,這裡頭沒有分別執著,就是現量境界;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這叫明心見性。一動念頭就把心變成識,把境界變成六塵,那個轉變太快了,比電光的速度不曉得快多少。你把真境變成妄境,把一心變成妄識,這是造業。

演【又云:漚生漚滅無非水,雲來雲去不離空。】

這兩句都是比喻。『漚』是水泡,一個池塘裡面,水泡生起來,水泡滅掉,水泡生,它還是水;滅了,還是水,沒有離開!生跟滅是一不是二。『雲來雲去』,沒有離開虛空。此土、西方,沒有離開本體,沒有離開心性。

演【若能了此,則生彼國者,非生彼國,生此自性安樂國也。】

這句話說的是真話,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現的,不是生在別人的西方淨土,是生在自性淨土。聽了自性淨土,也許又懷疑,西方到底有沒有淨土?自性彌陀,那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個彌陀?我們還要不要拜西方阿彌陀佛?還要不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從前倓虛老法師有個學生,聽倓老法師講西方極樂世界,講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他聽了之後睡不著覺,想了好幾天去問老和尚:既然都是自性的,我們還要不要再求生西方淨土?老和尚答覆得很妙,反問他:自性淨土跟西方淨土的邊界在哪裡?他聽了之後想半天,他說:找不到邊界!找不到邊界,不就是一如!像這些地方最容易產生誤會,所以這一段不好講,要是講得叫你產生誤會,你連淨土都不相信。

鈔【雖雲十萬億程。】

這是講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當中距離是十萬億個佛國土,所以叫『十萬億程』。

鈔【何曾咫尺動步,故謂不勞彈指到西方也。】

有些人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勸人不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西方世界太遠,十萬億佛國土,什麼時候才能到?而勸你求生彌勒淨土,彌勒淨土近,就在欲界第四天,還呵斥你捨近求遠,愚痴!他說的話沒錯,怎麼沒錯?它有遠近,遠近是二法,他落在二法裡頭。我們求生西方淨土沒有遠近,沒有遠近是不二法,此界、他方是一不是二!所以,『何曾咫尺動步』,「咫」是近,換句話說,你還沒動步,一彈指就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境界的轉變,立刻就到了。如果不是自性無方的妙用,怎會一念就到?

不但一念能到西方,一念周遍法界!這個事實知道的人很少。如果這一念不能周遍法界,那遍法界的佛菩薩怎麼會曉得我們起心動念?可見得我們這一念就像電波一樣,馬上傳遍法界,所以法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佛菩薩他都接收到這個電波,他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無量壽經》上講的,他們那邊的人,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你問:他為什麼知道?就是我們每個心念都是周遍法界,就像電波一樣周遍法界。他們起心動念也周遍法界,我們現在不知道,是因為我們這個接收的機器產生故障,不靈光了。這個故障是什麼?故障是染污,佛給我們講的妄想執著,我們因為有妄想、執著,所以六根產生故障。稍微遠方一點的不知道,接收不到;近的也接收不到,你坐在我面前,你心裡想什麼,我都不知道,這個故障多嚴重!去掉妄想執著,故障就沒有了,能力就恢復了,十方世界一點點東西,我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鈔【如其真如不守自性,五道隨緣,則是窮子旅泊他鄉,應歸故里。】

這句話是不可以沒有的。沒有這句話,蓮池大師講這一段開示就有過失。前面這兩句是講事實真相,是覺悟人的境界,雖然給我們講了,我們沒悟,沒悟的人怎樣?沒悟的人要老老實實念佛求生西方世界。我們今天雖然明白一點道理,但是要曉得只不過是一點點知解而已,功夫、地位沒達到,這是真的。所以,決定不能稍稍有一點我慢之心。『真如不守自性』,這就是迷惑顛到,也是《起信論》講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真如不守自性。

演【如其下結勸。】

「如其真如不守自性」以下這段話,是結勸。

演【若果能了知本體不離當處,則高山平地總西方,何須願生彼國。如古云:正念阿彌陀佛時,寶池樹影日遲遲,更馳心念生西土,又是重栽眼上眉,是也。】

這些話是講真正明心見性的人,明心見性的人也像我們初學人這樣做法,那叫頭上再安頭,這段話就是這個意思。可是明心見性的那些人,大菩薩,像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還要發願求生淨土,那他是不是『重栽眼上眉』?是不是頭上安頭、畫蛇添足?這叫多事!是不是多事?不是的。他是大慈大悲,給沒覺悟的人做一個樣子。真正徹悟的人又何必到世間來示現?釋迦牟尼佛來示現成佛,有什麼意思?何況不斷的來示現?他老人家《梵網經》上講,這一次示現成佛,到娑婆世界是第八千次,這樣重覆的來示現,有什麼意思?是不是多餘的?不是的,是接引眾生,啟發眾生。他自己有沒有作?他自己實在沒作。這是我們要曉得的,這才叫真正的真相。佛菩薩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他是來表演給我們看的,西方世界是佛菩薩表演的,華藏世界又何嘗不是表演?統統是表演。所以,悟了之後,心裡再也沒有分別執著。離分別執著,哪有什麼此土他方?此土他方是分別、執著才有的。此地講『高山平地總是西方』,就是這個道理。真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境界是清淨平等一如,是說這個意思,這就是自性淨土現前。自性淨土現前,還要念佛求生西方,那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

演【如其真如不守自性,五道隨緣。】

「不守自性」,簡單的講,就是沒有開悟,沒有見性。給諸位說,解悟不中用的,解悟是我對這個了解得很清楚,也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可是煩惱沒斷,情執沒忘,這不是真斷。信解行證,我只做到解,沒有行,行是什麼?行是真正斷煩惱,行是真正修清淨心、平等心。我沒有去用這個功夫,清淨、平等沒有能夠得到,沒有行!沒有行,哪來的證?換句話說,你解得再多,你還是六道凡夫,你決定不能出三界,這是我們自己要明白。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懂得一點經教,會講一些東西,「我是菩薩再來的」,「我是什麼羅漢再來的」,這個不得了!這個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但我們自己不能說,對於祖師大德都不能恭維過度!過度的恭維,那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不是給他擦粉,是拿大糞往他頭上栽。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即使是菩薩來了,你也不要說他是菩薩再來,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冒充佛菩薩的人太多,真的菩薩再來,你一說,「他還不是一樣冒充的」,沒人相信!何必讓人家造業?凡夫就凡夫,就好像唱戲一樣,他在舞台上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後台則不要問他,就事論事,這就對了,這樣就把過失減少到最低。

迷惑顛倒,那就「五道隨緣」,五道就是六道。講五道就不說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屬於那一道。通常講六道,是把天阿修羅也算一道;講五道,天阿修羅就包括在諸天裡面。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也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很可憐!

演【則是窮子舍父逃逝,流落他鄉。】

這兩句比喻出在《法華經》。「父」是比喻真如自性,你現在迷失了自性,就好比小孩迷失了家庭,走到外面去了,你要想得安穩、得平安,你還是趕快乖乖回家,要把回家那條路找到!這就是迷失了自性,流轉在六道。只有一個方法你才能回歸到自性,什麼方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演【則應厭此五濁,欣彼西方,發願往生不可緩也。】

再不能遲緩,遲緩一次,下次再遇到這個機緣不知到哪一生哪一劫?這太可怕!大師末後這個結勸好,結勸所說的都是我們現在的狀況,我們應當要體會蓮池大師開導的深意。『應歸故里』,故里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

◎【二出其所以】

說明我們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雖然迷惑顛倒,十方諸佛世界很多,為什麼不求生其他的諸佛淨土,偏偏求生西方淨土,這是什麼理由?可見得這段文重要,這段文就是答覆這個疑問的。

經【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道理在此地,連文殊、普賢你問他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理由。他方諸佛剎土是好,但是沒有這麼多上善之人。『上善』是什麼?等覺菩薩。他方世界諸佛剎土等覺菩薩太少,希有!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太多,到處都是!跟這些人在一起,我們才會不退轉,才會進步,這是修學最好的環境,就這麼個道理。

疏【此躡前徵起,何故教人發願生彼,以彼國是諸上善人同會之處,得生彼國,則入如是勝會,故當求生。】

這個道理統統給我們說出來了。《演義》裡面有註解,註解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參與諸上善人他們這一會,我們要加入做這個會的會員,跟他們在一起同修。所以,末後這一句是最重要的。

演【上乃詳陳依正種種莊嚴。】

這是接前面經文上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演【故勸發願求生。】

這是勸我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演【今出其所以中。】

前面是勸我們去往生,這個地方是要給我們說明往生所以然的道理。你要是明了,這是非往生不可。依正莊嚴雖然好,我住小草篷也心安理得,我不願意往生!這種人也很多。你有好的富麗堂皇的大廈讓他住,他不願意住,你給我一個大房子,我不願意住,為什麼?打掃太痲煩,我不願意住。所以,那個不能動心!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七寶宮殿,有很多人看到,不動心,還不想去。現在看到這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不能不去了。

演【但云得與諸上善人,同會一處,不言得受種種妙樂,唯舉正而不及依者,以樂事非珍,善友為珍。】

這剛才說的,雖然快樂,有很多人還不願意,講享受,我看那個沒什麼了不起,並不喜歡。珍寶、樂事並不是每個人看得很重的,「珍」就是看得很重!有很多人沒看在眼裡。「善友為珍」,這是真的。一個人在世間,說老實話,一生當中能遇到一個知己、知心,這一生沒有白活。一生當中一個知交都沒有,這一生空過了,這是真的。可見得善友為珍,這是一點都不假,這是可遇不可求。下面舉一個古書裡面的公案:

演【大學云:楚國無以為寶,世人尚不寶珠玉,而寶善人,何況出世之教,故舉正而不及依也。】

世間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把世間珍寶看得很平淡,絕無貪戀之心,見了面不動心。你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好,「我不願意享受」,沒有把這個東西看在眼裡。但是講到善人,他就喜歡,而寶善人。世法尚且如此,何況出世法?所以這個地方的勸,是以善人多來勸勉我們,不談其他的。前面說依正莊嚴,貪圖享受的人動心了,「這麼好,我們趕快去」。德行高的,心地清淨的,不貪圖珍寶的,說前面那個他沒動心,說「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他動心了,他也要求生西方世界。這才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統統都勸了。

鈔【徵有二義。】

『徵』是徵起,「所以者何」?就是問這句話。為什麼要勸你往生,這個疑問裡面有兩個意思:

鈔【一者娑婆亦是佛邦,何必遠離故國。】

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彌勒菩薩內院距離我們不遠,為什麼不求生本國而到極樂世界去?這是一個疑問。

鈔【二者十方無盡佛剎,若為偏向西方?故徵其繇。】

別的淨土,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為什麼不求生東方藥師佛的世界?何必一定要求生西方?這兩個疑問,底下大師給我們解答:

鈔【今融而答之,復有三義。】

把兩個問題融合起來給我們解釋,這個解釋裡面有三個意思。

鈔【一者,或有國土,人畜鬼獄之所共居,未必皆人故。】

就像我們娑婆世界,六道眾生雜居在這裡面,六道輪轉苦不堪言,你喜歡這個世界嗎?這是事實。

鈔【二者,或有國土,雖純人所居,未必皆善故。】

確實有佛的剎土統統是人道,沒有三惡道,也沒有諸天,但是這些人未必都是善人。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社會上,處處覺得沒有安全感,原因在哪裡?不見得都是善人!到處都有搶劫的、竊盜的,有危及我們生命財產的。中國社會有惡人,外國社會也有惡人。現在出去旅行,防不勝防,我們每次在機場裡面丟行李、丟證件、丟錢的,哪一天沒有?天天都有,一天不知道看到多少次!未必皆善,這是一個原因。

鈔【三者,或有國土,雖純善人所居,未必皆上善故。】

『上善』,沒有比他更高的,上善是指等覺菩薩,不是指普通人。到哪個地方去找一個世界統統是等覺菩薩俱會之處?找不到!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後補佛的俱樂部,他們都到那邊去了。你要是到這個地方,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那些等覺菩薩你就統統見到,我們本國的彌勒菩薩也不例外,也在那裡。

鈔【今曰諸上善人,則不獨為人中之善,亦復善中之善也。】

這是說明什麼叫做上善,上善乃善中之善。

鈔【如上所列聲聞菩薩,乃至補處。】

這些都是修行證果之人,這叫上善。

鈔【此等諸上善人,今得往生,即與俱會一處。】

你現在也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跟他們在一起。底下這個話是真的,不是稱讚的。

鈔【所謂觀音勢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賢,親為勝友。】

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看到觀音像給他頂禮,到那邊跟觀音菩薩手牽手一路去玩去了。觀音菩薩是等覺菩薩,我們到那個地方去,下下品往生還是人天,人天能跟菩薩手拉手一道去玩,其他世界不可能的,唯獨西方世界行,這個要不要去?這就不能不去了。這些菩薩許許多多是古佛再來,早都成佛了。我們天天能跟他俱會一處,天天能跟這些人形影不離,你想想看你怎麼會退轉?你怎麼不一生成佛?底下舉個比喻:

鈔【喻如登龍與瀛,世所希故。】

這是兩樁故事。

演【登龍者,東漢李膺。】

東漢時候的人,這是位高士,讀書人。

演【尚氣節孤高峻白,少所交遊。】

有學問、有道德,不輕易接納人的,很少跟人交朋友。跟他交上朋友,人家就佩服了。

演【人被其容接者,以為登龍門雲。】

這多麼難,他能看上你,那個不容易。這是舉這麼一個例子。

演【與瀛者,唐太宗開宏文館。】

唐太宗開宏文館,這是唐太宗的一個事業,純粹在文學上的,就像現在的中央研究院一樣,像以後的翰林院一樣,邀集天下的文人。

演【以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

宏文館的學士。

演【人羨其榮,以為瀛州之選。】

都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們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如同俗家所稱「登龍門」、「瀛州之選」,被選中了,這樣的榮耀,這是『世所希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整個虛空法界裡面是希有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的人雖然多,幾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少數之少數!這不是阿彌陀佛、西方諸上善人一定要抬高自己身分,不是的,所以他畢竟跟李膺、唐太宗不是一樣的人。阿彌陀佛張開雙臂歡迎你們來,你自己不來有什麼辦法?選擇是在我們自己,不是在阿彌陀佛。龍門、瀛州那個選擇權不在我們自己,是在別人;西方世界是在我們自己,不在佛菩薩,就看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去。

鈔【是以大士求登蓮錄,況復凡夫。】

這也是一樁公案。

演【長蘆賾禪師建蓮社。】

這是有禪宗大徹大悟之後,回過頭來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禪宗裡面許許多多的大德們,末後歸淨土的人很多。像永明延壽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這都是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回歸淨土的。那麼,他辦蓮社邀集同志念佛求生淨土修這個法門。

演【一夕夢一人烏巾白衣。】

「巾」是帽子,戴著黑色的帽子,穿著白衣。他晚上做這麼一個夢。

演【風貌清美。】

風是風度,容貌非常清秀,夢到這麼一個人。

演【揖而曰。】

給他行禮作揖,跟他講:

演【願入蓮社乞書一名。】

他要到蓮社來報名,想參加蓮社來念佛。

演【賾問何名?曰普慧。】

禪師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告訴禪師,他叫普慧。

演【又雲家兄普賢,亦乞書名。】

他來了,還代他哥哥報名。他說:哥哥叫普賢,我叫普慧。

演【覺而思華嚴有二菩薩名。】

他一覺睡醒了想想,《華嚴經》上有這兩個菩薩名,這兩個菩薩都來報名了。

演【遂以為蓮錄之首。】

那個蓮社的名單,開頭普賢菩薩、普慧菩薩。菩薩都來報名,可見得這個蓮社將來往生的人必定多,這是真正的道場。如果這個道場裡面勾心鬥角,打著佛的招牌,在這裡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來報名的是妖魔鬼怪,會搞得你一塌糊塗!人家只是以至誠心真正想求生淨土,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鈔【卜居猶擇里仁,矧雲學道,如斯勝會,可勿願歟。】

卜,絕對不是去問卦占卜、看風水,「卜居」是選擇居住的地方,當作選擇講。選擇居住地方,要選擇這附近有沒有善人,我們要跟善人住在一起。有善人居住的就是好風水,沒有善人居住地方,還談什麼風水?『卜居猶擇里仁』,里就是鄰里,鄰里裡面有沒有仁人君子,有沒有這樣的人?我們要跟仁人君子作鄰居。古人選擇居處,他是以這個為目的。現在要找看風水的搞羅盤,那個東西搞來搞去,說老實話,道德仁人未見得有,妖魔鬼怪很多,妖魔鬼怪相信這些東西。人想避凶趨吉,想消災免難,不向德行操守上去求,去求助於鬼神,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占卜自古以來有,是提供我們作參考的,如果占的卦是凶卦,怎麼樣?自己深深去反省,我有哪些過失,改過自新就是避凶趨吉。所以,不是在外面改,是在內心裏面改!《了凡四訓》對於這個事理講得很清楚。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完全在外面形式上改,改了之後還是不行,還是沒用處,該敗的還是敗,該亡的還是亡。這些事情我們也看了很多,應當要知道反省。再看底下這段文,這是大師假設一個問答,也是斷除我們疑問的。

疏【問:生極樂者,其類不一,何得概稱上善。】

這的確也是個疑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很多,善惡都不一定,有善人往生的,也有惡人臨終十念往生的,往生的人既然善惡都有,尤其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面阿羅漢、菩薩往生,下面餓鬼地獄也往生,怎能統統稱為上善?這個提出來我們聽聽也滿有道理。蓮池大師答得好:

疏【答:以皆得不退轉故。】

『不退轉』是他的善行不退轉,那當然就可以稱之為上善。

鈔【類不一者。】

這是先解釋種類不一。

鈔【謂有聖有凡,有大有小。】

有大乘、有小乘。

鈔【上中下品,分位秩然。】

分位秩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當作清楚講,當作明了講。

鈔【乃略其中下,概曰上善,故為此難。】

來問難,你那箇中下都不講,統統講上善,難道統統都是上善?

鈔【今明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這一句不但小本《彌陀經》上有,大本《無量壽經》上也有,許多本子裡面都有。這決定不是翻譯有錯誤,多種本子上都看到,可見得這個話是真的,絕對不是錯誤。既然是『阿鞞跋致』,那當然是上善。「阿鞞跋致」是梵語,我們一般翻作七地以上,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四土,確實有九品,品位確實有高下,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等於七地以上的菩薩,這個是希有!這是不可思議。明明是凡夫,為什麼他的能力跟七地以上相同?若不是七地以上,天眼怎能洞視?天耳怎能徹聽?阿羅漢的宿命通只知道五百世,五百世是一個界線,五百世前他就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這個能力都沒有限制,超過阿羅漢太多了,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事實。

鈔【則究竟皆成無上正覺,是佛境界,故無別也。】

這個結論就更好了。凡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一生圓滿成佛。既然一生圓滿成佛,當然可以稱為上善。儒家所講「止於至善」,實在講,儒家這個止於至善,只有淨土法門裡面才是名符其實的止於至善;如果不求生淨土,止於至善是只有其名並無其實,做不到!是儒家的一個理想,不是事實。但是在淨土宗,他把它變成事實,確確實實是止於至善。一切經裡面,經都是最善的,《無量壽經》、《彌陀經》是止於至善,到這裡止了,沒有比這更高的。所有法門裡面,一句彌陀佛是止於至善。所有一切成就裡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成就止於至善之善。念佛的人很多,對於這個事情知道得清楚明白的人並不多,所以念佛才會有退心,才會有轉變。是非、真妄、邪正,俗話說,好歹都分不清,那有什麼法子?世間人眼光短淺,只看表面,不知道內里。

昨天晚上,簡豐文居士跟我談話,他現在修行又往上提升,提升一次總遇到一些困難,來找我給他解答。談話當中他說,有許多人想跟我學,不敢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不常在國內,一個是有些人不願意到圖書館來。我就告訴他:這些人想來,我也不要他。為什麼不要他?修行就是受折磨,把你的煩惱習氣磨得光光的,你就成功,你不願意受折磨,你還談什麼修行?你去找個舒服的地方,我這裡不要你!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給你浪費。

古人教學,你們看看《禪林寶訓》就曉得。古人要是看重這個學生,想盡方法去折磨他、打擊他,看他能受得了受不了。受不了,走了,走的時候,這個老師絕對不會痛心。為什麼?不成器!一定是百折不回的人,這人成就了。所以現在人愚痴,沒有眼光,沒有智慧!他能學什麼道?他會有什麼成就?拿到錄音帶去聽,以為那就學成功了。演培法師講那是哪一派?錄派,錄音帶的錄派。錄派能學得會?不可能的,沒有師承,決定學不會的。甚至還有很多偷偷拿錄音帶去,那就變成盜法;不但是錄派還盜錄,不能成就的。簡居士他了解,他知道。我們今天這個圖書館確實是個好道場,是個很理想的道場,在這裡面要能禁得起考驗的話,會很有成就;禁不起考驗,決定不能成就。我們如果對同修的人,你來了,我就歡喜,你去了,我就不高興,那我就墮落,我又變成凡夫了。你來也好、去也好,我決不動心。你來,我照顧你,這是我的責任。你能不能成就,說老實話,三寶加持!

今天在這樣的社會,這麼複雜的社會,誘惑力量這麼強大的社會,他要不被誘惑能禁得起考驗,說老實話,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不是一個再來人的話,在這個社會要想成就比登天還難!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能不動心?稍稍的一勾引心就動了,什麼都不要談!有什麼好談的?一般人眼光裡面搞大道場蓋大廟,我昨天給簡居士分析,我說那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弘法人才。能培養幾個?三個、五個,就不得了!你還指望能培養很多,那就是打妄想了。李老師在台中四十年,培養學生就三個人!可遇不可求,不容易!我們希望這個道場能成就三個人,我們就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歷代祖師。

黃老居士一再勉勵我,他都叫我少講經,要想辦法教學,培養繼起的人才。目標宗說俱通,說通的人很多,會講的人很多,真正修行的人沒有!修行證果的人沒有!修行證果是宗通。試問問,你今天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那就不行了。你今天會講,你所講的你做到幾成?沒做到,這枉然。經典裡面的教訓句句做到,這是宗通。我們今天求的是這個,絕對不求形式,絕對不求外表。禁不起誘惑的是凡夫,不足以為奇,是很正常的現象。能夠在誘惑當中不動搖的,我們知道這是真正可貴,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這是我們要珍惜的,我們要護持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