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宗舜法師:你知道正信佛教的3個條件嗎?


時間:2016/8/31 作者:如是

首先我們講什麼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的信仰佛教,它應該包含這樣的兩個內容在裡面。關於第一個什麼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東西肯定不是佛教。這是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必須要堅定的一個信念。

因為佛的教法是從大智慧海裡面流露出來的一種清涼,它能夠析出我們內心的煩惱,這種是充滿了大智慧和大慈悲的,所以佛陀所創立的佛教,或者說它實證到的境界是不可能出現,不可能存在所謂的迷信的佛教這麼一個概念。

之所以大家會說佛教迷信或者說有些人迷信佛教,不是因為佛教本身如何是迷信的,而且我們用了一個錯誤的方式。正和迷是相對而言的,佛教根本的目的是轉迷為覺,覺悟是我們追求的根本。所以一個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曾經給它做過一個這樣的定義,他說這是在我們的大家常常會讀到的《正信的佛教》這本書的開頭第一篇他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提出了這麼三個條件。

他說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條件,第一必須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第三必須是必然性。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到現在如此,將來必將如此。凡是對一種道理或一樁事務的信仰或依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麼它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這是聖嚴法師定義的什麼是正信的佛教。

我們更多的關注的就是我們是不是在正確的信仰佛教,因為我們可以覺得相信佛教是符合聖嚴法師剛才說的三個條件的,問題又是在於我們的行為,我們是不是在正信佛教,今天的信佛的方式以我個人的淺見歸結起來,我覺得是有幾個類別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第一種是商人型的信佛,這是和佛做生意,他的一切的信仰的目的的根本是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個人的利益。

求財、求名,乃至求一切其他的物質上的追求等等。他是完全是做生意,我們常常說的買了幾斤蘋果一點點心拿到廟裡供養一下,還要請佛加持以後,可能臨走還得帶回去給家裡人保個平安。這個要說錯也沒有錯,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其實是一個賄賂菩薩的做法。就是人們拿少量的東西去想跟菩薩行賄,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一個典型的商人型的佛教信仰,以交換獲得利益,這個是作為他的目的。

第二種類型,我把它稱為小資型,小資的信佛他們不在追求所謂的物質上的回報,這些人我相信他們說出一些話來是發自內心的。比如說在我的微博上也有博友,他就留言過,他說我去廟裡只是為了自己靜心,那麼既然如此的話我是不是可以不去講究繁瑣的佛教的禮儀什麼的。或者說我學佛我根據的目的就是為了陶冶我的情操,增加我的快樂,或者在哲學思想上有一個提高,他是在這樣。

這個就非常有點像我們大家喜歡到雕刻時光、星巴克去喝喝咖啡,然後在那兒翻閱一下時尚的雜誌,度過所謂比較浪漫或者說很閒適的一天。他把學佛當成是一個餐前的水果,或者飯後的甜點,是用來點綴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緻一些。他沒有想到說學佛對生命除了這種浪漫的寧靜這些東西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一些。

真正的正確對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其實它和前面這兩種是有著截然的區別的。比如說我們作一個菩薩,菩薩這個詞在今天我們都覺得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從佛教的詞語對它的解釋來說叫做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是一個覺悟了的有情,是一個發大心愿,發大願,為利眾生願成佛的這個大菩提心,這樣的一個大心眾生。

第一個是覺悟了的有情,就是你覺悟了的眾生,第二個是發大願的眾生。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覺悟,我們有沒有發大心愿,如果我們沒有這個的話,我們夠不夠稱得上稱自己是一個菩薩呢。所以說正確的信仰它更多的是要承擔,對內就是自我覺悟,對外令他人覺悟,最後達到覺行圓滿而成佛,他要追求的是這個內容。如果不是以這個作為自己最根本的信佛追求,我們可以說它都是迷信的。

如果我們是把利益眾生,為了令眾生解脫而我去學佛成佛作為目的,這個才能稱為是真正的正確的在追求佛教信仰。所以我覺得正信與否的檢測在於看看他是發什麼樣的心,也就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目的。一切的自私自利的目的都可以說是迷信的。而一切光明覺悟溫暖利益別人,慈悲救度眾生,發這樣心的人我們都可以稱為他是在踐行正信的佛教。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