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13集


時間:2016/9/7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二二頁:

鈔【善中善者,自有五義,以具智論五菩提心故。】

這是給我們說明善中之善有五個意思,這五個意思從哪裡來的?是《大智度論》裡面給我們說了五種菩提心,這是善中之善。「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菩提心,覺悟之心,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現在未來一切的事理,能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迷惑,這就叫做菩提心。為什麼有五種?這是講它有淺深次第不相同。有些人眼光看得很遠,當然他處理事務就比較適當,不會有過失。下面這是《智論》裡面講的五種菩提心。

鈔【一、發心菩提,謂於無量生死中,發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覺故。二、伏心菩提,謂斷諸煩惱,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則正念才彰,煩惱自滅故。】

這兩段前面已經介紹了。我們看第三:

鈔【三、明心菩提,謂了達諸法實相也。】

『了』是明了,『達』是通達,『諸法』是說世間一切法,乃至出世間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明了、都通達,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如果我們這個世間每個國家領導的人物都能有明心菩提的話,這世界就不會這麼亂了。今天我們看伊拉克的戰爭,冷靜去觀察,這非常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這都是對於一切法的真相迷惑顛倒,錯誤的想法、看法,錯誤的決定,才會引起這個大災難。當然誰都不願意發動這個災難,誰都不願意接受這個災難,這是眾生的共業,無可奈何!

鈔【而持名,正即此一心,明了一切諸法實相故。】

我們今天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一心一意老實念佛,對於我們自己決定有好處。

鈔【四、出到菩提。】

這個境界就更高了。

鈔【謂得無生忍,出三界,到薩婆若也。】

『出』,就是永遠超出三界、六道輪迴。『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一切種智,就是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到薩婆若』就是證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到達。

鈔【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

『一二三忍』是出在《無量壽經》上的,這是圓教初地以上菩薩所證得的。

鈔【捷超生死,趨一切智故。】

『捷』是快速,快捷就能夠『超生死』,能夠趨向如來果地上的智慧。這是十聖菩薩的境界,三賢十聖。前面從發心到明心,這是三賢位,十信、十住、十回向,「出到」是十地位。第五是這就是等覺、妙覺位:

鈔【五、無上菩提,謂坐道場,成最正覺也。】

像《普門品》、《楞嚴經》上所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這是現佛身,『成最正覺』。

鈔【而持名,則得不退轉地,直至成佛故。】

蓮池大師把《智論》裡面五種菩提心統統結歸到持名念佛。由此可知,『持名』的功德利益確實不可思議。這五種菩提心,如果你不知道,沒有關係,你只要老老實實念這句佛號,五種菩提心統統都在一句六字洪名之中。不曉得,念到熟透了,也能證得,這是淨宗之妙,不是其他法門可以比的。《演義》裡面對於這五項說得詳細:

演【善中善下。】

解釋『善中善』以下這段文。

演【是釋持名,乃善中善。】

就是解釋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所有世出世間一切善法裡面的第一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所以持名之人,是善中的善人,因此諸佛護念,龍天尊重,為什麼?你是世出世間第一善人,你修的是第一善法,幾個人知道?這個話絕對不是念佛人自己在誇耀自己,不是的,下面五種菩提心證明這個說法是決定正確。我們看底下的解釋:

演【發心菩提,即是圓教五品位,此所發之心,即是隨喜心,妙心體具如如意珠,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此心即空即假即中。初心知此慶己慶人,所謂於生死中發大菩提心也。】

『圓教五品位』,這是圓教,不是藏教、通教、別教。在隋朝,智者大師往生前,學生們問他:你老人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智者大師告訴大家:我因為領眾做住持,負責寺院行政事務,耽誤自己的修學,只證得五品位。這是大師謙虛的話,也是現身說法教給我們,換句話說,如果他不當住持、不領眾,那他就是上品上生,決定不會在五品位。這就是說明寺院裡面做住持、做當家、做執事,那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但是那個犧牲也有一個限度,如果犧牲到最後不能往生,甚至墮三途,那就錯誤了。人家這個犧牲,最低限度還能五品位往生,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就是自己決定有往生的把握,品位下一點沒有關係,這是值得的,幫助一切人修習淨土。五品位是個底限,這是生凡聖同居土。

「發心菩提」,發是啟發,發也是發現,也就是始覺,開始覺悟了。「此所發之心,即是隨喜心」,五品裡面有隨喜,就是十大願王裡面的隨喜功德,隨誰?隨諸佛菩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以持名念佛普度一切眾生當生圓滿無上菩提,真正覺悟的人,我們隨喜這個,這是上隨諸佛。下面,一切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怎麼成熟?他一聽到持名念佛這個法門,他就歡喜、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老實念佛。這是眾生機熟,根機熟了,值得我們隨喜。上隨喜諸佛,下隨喜根熟眾生,這很難得,很不容易的。我們想想,幾個人真正發心去做佛?現在我聽很多同學來告訴我,生活很苦,工作很辛苦,做哪一行都不好做。所以我就勸他,做佛這一行比哪一行都好,如果可能的話,改行做佛!做佛,要是真的在這一生成佛,那確實不要說世間行業,出世間行業也比不上,你總是選對了,你那個心真正發了。

『妙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們念佛的這個心就是妙心,念佛的心,心裏面只有一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之外,沒有第二個妄念,這個心就是妙心。妙心之體,六祖大師講「何期自性,本來具足」,自己的真如本性本來具足,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像如意珠一樣,隨心所欲,變化無窮。『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心是體,佛跟眾生都是本體裡面現的相,覺悟了,這個心所現出來的就是佛,佛境界;迷了自性,所現出來的就是眾生,眾生境界。所以眾生與佛統是自性變現的,問題就是你是覺還是迷?世間人迷的多,覺的少,不要說一般人迷而不覺,就是念佛的人、學佛的人,有幾個人真正覺悟了?我們想想自己就沒有覺悟。

覺悟有沒有標準?有標準。此地這就是列出五個標準,最低的一個標準,我在此地告訴諸位同修,覺悟的人沒有妄念,有妄念的人就是沒有覺悟。我還想自己、我還想我的家、我還想前想後,這是迷惑顛倒,這是沒有覺悟。覺悟的人心地永遠清淨,什麼念頭也沒有,現在過去未來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清淨心照外面的境界,見諸法實相。我們起心動念在胡思亂想,外面的真相完全見不到。你從這個標準上去覺察、去反省,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覺還是迷。我再說得明白一點,真正覺悟的人,你選行業一定做佛!可是今天發心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覺悟。真正覺悟的人一定出家,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覺悟,這兩句話的味道,諸位好好的去揣摩揣摩。

演【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空假中就是大乘佛法常講的體相用,天台家把它換個名詞叫空假中。「空」是說本體,本體確實是空,為什麼?你決定得不到,它有!有,你得不到,這一點諸位同修要覺悟。我們這世間哪一樣東西你能得到?你一樣都得不到。你要是說你有能得到的,那是愚痴,那是自欺欺人。不但身外之物你一樣得不到,身體也得不到,我們坐在這個地方,身體裡面的細胞剎那剎那在新陳代謝。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面,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得到的。你要是真正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這叫覺悟了,你不會再在事相上追求,不會了。世間所有一切法,縱然現在好像是得到,說老實話,你所暫時得到的是你支配的權力,不是所有權,你確實沒有所有權。譬如你現在得一筆財富,這財富你真得到嗎?死了,一樣也帶不去,不過給你現前看一下,現前的時候,你有權力支配,你支配得當是替自己修福積德,支配不得當是替自己造業,將來還有惡報。所以要記住,自己決定沒有!有這麼一個機會來支配,為什麼不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什麼叫善?利益一切眾生,尤其在這個時代要宣揚正法,這個你用得最妥當不過!如果自己求享受,說老實話,決定享受不到,造一身的罪業,這就看覺與不覺?所以,曉得一切萬法的本體是空的。

「假」是講相狀,我們得這個身,身是相狀,我們所依靠生存的環境是相狀,一切的物相,惡相是假相,為什麼是假相?剎那剎那在生滅,剎那剎那在變化,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中」是用,你用得非常恰當,這就中,既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用要用中。佛家講用中,中道第一義諦,用中;儒家也講用中,《中庸》就是教給我們要用中。佛教還沒到中國來,中國的聖人也曉得這個道理,教導我們要用中。我們用中,就是心之正用。知道體是空的,相是假的,用要中。

「初心知此」,初發心對於這個真相明白了,知道了,很慶幸,慶幸什麼?這一生決定不造業、這一生決定沒有過失、決定不迷。換句話說,心行純善,縱然不能往生西方世界,來生也是人天大福報,他怎麼不慶幸自己!把自己所認識的、所覺悟的,傳授給別人,看到別人也明白了,替他歡喜,「慶己慶人」。但是諸位要曉得,一切善業換得來生人天福報,還是愚痴之極,為什麼?不出輪迴就是大痲煩,不出輪迴必墮惡道,你來生不墮惡道,後生會墮惡道,你不能保證你生生世世覺而不迷,一投胎有隔陰之迷,前一生所覺悟的統統都忘掉,菩薩還有退轉,所以不出三界不是真正覺悟。真正覺悟,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超越生死輪迴,這才是真正覺悟。超越生死輪迴,確實是一些覺悟的眾生所希求的,希求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做到那又是一回事情。為什麼做不到?諸位要曉得,佛給我們講的無量法門,每個法門都是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決定不錯。但是如果我們的根性不契合這些法門,你修得會很辛苦,修得很累,得不到效果,你這一生又耽誤了,這一生耽誤,來生未必能得人身,縱然得人身未必能聞佛法,所以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再能遇到?這是個未知數,那就苦不堪言!因此,真正覺悟就要把握現前的機緣,決定不能放鬆,我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就要成就。

這一生要真正成就,說實實在在話,只有一個法門:「持名念佛」。《無量壽經》跟《彌陀經》所說的,決定不再懷疑,死心塌地去修學,那你真正就慶幸,你這一生決定成就。真正修學必須萬緣放下,一樣放不下就是一樣障礙,心裡有一條牽掛就等於六道輪迴里有一條繩索,這繩索綁住你,你不能把它斷除,將來往生就成障礙。必須把這些葛藤、繩索統統斷盡,使我們對這世界真正認識清楚,確實沒有一絲毫貪戀,這樣我們將來走得才自在,這就是『於生死中發大菩提心』。尤其現在這個時代,天災人禍!李老師往生之前講「這個劫難,諸佛菩薩神仙都救不了」,眾生業力所感。我們與眾生有共業,但是共業裡面有別業,別業是個別修行,個人認真修行,這是別業,可以免除災難。這是真正覺悟,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做發心菩提。

演【伏心菩提。】

發心之後要伏心,伏什麼?煩惱、習氣。發了心,你這妄想習氣伏不住,不能往生。伏心是修行,發心是覺悟,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覺悟了,覺悟要開始修,伏心就是修,先要伏煩惱。我們無始劫以來貪瞋痴慢,這個煩惱習氣很重,如何能把它伏住?你能把煩惱伏住,就能往生。煩惱伏不住,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那正是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枉然?你煩惱習氣伏不住,你還再造業,身沒有造業、口沒有造業,意在造業,這怎麼得了?必須把身語意三業惡習氣統統伏住,用什麼方法伏?一句阿彌陀佛把它伏住。能夠真正伏住,這就是淨宗所講的功夫成片,一直到事一心不亂都是伏。

演【即是圓教初信至七信位。以初信斷見惑,從二信至七信斷思惑盡,所謂斷諸煩惱降伏其心也。】

《金剛經》上講的「云何降伏其心」,煩惱習氣。一定要改過自新,不能再搞熱鬧了。虛雲老和尚一生,我們看他的《年譜》,建許多道場,修復許多道場,曾幾何時,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一生的辛苦,留下什麼?一個道場也沒留下來,但是他留下來的是精神,精神是建立佛法,正法久住。我們觀察現前時節因緣,適不適合建大道場?不適合。我在講席常常提醒諸位同學,現代是什麼時代?建大道場,那是在從前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休閒的時間長,秋收之後、春耕之前,至少有二、三個月休息時間可以到道場去修行。現代人一天到晚這麼忙碌,一個星期難得有一天的時間休息,哪有時間到道場修行!所以建大道場建得再大,變成觀光旅遊,我們出錢出力去建個觀光旅遊的道場,這個沒有意義。雖然美其名,這也是宣傳佛法,使他看看佛菩薩形像,阿賴耶識種一個種子,是有這麼一點影響,但是那太微弱了。在今天這個時代,真正的道場是廣播電台跟電視台,我們能利用這樣的道場弘揚正法,使大家對佛法真正能明了,真正能認識,不至於發生誤會,進一步他發心來修學,這個利益無量無邊。

我們今天台灣寺院多,財力雄厚,能夠把財力集合起來,我相信建三、五座電視公司不成問題,這是我們佛教道場。其次的,就是過去我們常想的「彌陀村」,退休的同修大家能在一起共修念佛,這個道場有價值,這絕對不是觀光的,專門提供老年人、退休的人在那邊念佛進修。不要蓋寺廟的形式,那要浪費很多錢財,建普通的房子,裡面建一個大的念佛堂、一個大型的活動中心就夠了,什麼都不要,老老實實念佛,降伏其心要緊,目的是斷見思煩惱的。

假如我們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思煩惱不斷就能成就,沒這回事情!這是諸位要覺悟。真正要求往生,見思煩惱要斷,斷不了也要伏,伏不住,你在阿賴耶裡面種個善根而已,決定不能往生。往生起碼的條件是要伏住,絕對沒有說是煩惱不伏就能往生的,沒這回事情,經裡面查不到,自古至今也沒有這個例子,無例可援。你現在就要仔細想想,你還是往生?還是搞六道輪迴?貪瞋痴慢、七情五欲要不能斷,天天念阿彌陀佛還搞六道輪迴,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決定要斷!這在淨宗法門講,就是事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是最淺的事一心;見惑斷了,這是中品的事一心;思惑也斷了,上品的事一心。

演【明心菩提,即是圓教十信滿心入初住位。此位證一心三智,以雙亡之力知寂滅相,以雙照之力知種種相貌,所謂了達諸法實相也。】

這個位次就高了,這是理一心不亂,圓教初住以上,超過阿羅漢多多了。念佛功深,念到見思、塵沙煩惱都斷掉,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這個地位。這個地位得到「一心三智」,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種智他統統得到。這個地位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唯識家所說的「同生性」,前面發心、伏心還是異生性。異生性是你跟佛用的心不是一個心,是兩個心,叫異生,為什麼?你是用八識心。到這個明心菩提,不用八識了,轉八識成四智,他跟諸佛如來用的是同一個心,所以叫同生性,用真心不用妄心。前面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到這個地方用真心了。真心決定沒有分別,真心決定沒有妄念,真心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我們心不清淨、不平等,那是妄心。到這個地方才用真心。真心裏面具足三種智,一切智知諸法本體,就是知空;道種智是知假,所有一切萬相是假的,是假相;一切種智是指作用,用中,中諦,天台家所講的「即空即假即中」,到這地方才能套用在生活上。

「雙亡」是二邊都不執著,二邊都捨棄,所以「知寂滅相」,寂滅相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一切諸法的真相,清淨寂滅相,他還沒證得,他知道了。我們現在是聽說,還不知道,不要以為自己知道了,不知道!只聽說過寂滅相這個名詞,寂滅相是什麼樣子沒有法子理解,到他能夠理解了,雖能理解,沒有證得。「以雙照之力」,雙照是慧,雙亡是定,定是心裡頭一念不生,雙照是覺察,沒有一樣不曉得,樣樣知道。雖然樣樣知道,他心是清淨的,寂照是同時的,清清楚楚如如不動,這個菩薩到這種地位了,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雖然一切通達,如如不動,於一切法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到這樣的境界。「所謂了達諸法實相」,這是理一心不亂,往上去全是理一心不亂。明心菩提,是三賢位,就是十住、十信、十回向,一共是三十個位次。

演【出到菩提,即是圓教初地至八地位。】

圓教的地上菩薩,初地到八地,八個位次。

演【以初地始得法忍光明,至八地方名真得無生法忍,為深行菩薩。】

以《仁王經》來講,「無生法忍」七地就證得,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與此地講的不同,此地所說的初地就證得,說實在話,初地證得的無生法忍是相似的無生法忍,不是真正的,真正的無生法忍是從七地菩薩才證得。這個地方講的,八地才是真正得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無生法忍,真正證得;七地是下品,七地以前,當然就更不必說了。「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法」是講一切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無生」是講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哪來的滅?有生才有滅,不生當然就不滅了。我們現在看一切法有生有滅,七地以上的菩薩看一切法不生不滅,跟我們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大惑不解,永遠沒辦法理解,我們看一切法明明有生有滅,哪有不生不滅的?這個事情只有自己證得八地菩薩才知道,不證得八地菩薩,怎麼講也不曉得,不是我們思惟想像能體會得到的,也不是言語能表達出來的,這是真實的功夫,真實的境界。「忍」是忍可的意思,就是認可、同意,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承認,為什麼同意承認?因為我也親眼見到,佛所說的話完全正確,一點錯誤都沒有。所以,忍是同意的意思、認可的意思。大乘經上常講的無生法忍的境界,你才曉得這是深位的菩薩,位次很高的菩薩。

演【難可知,無差別,離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

這話是真的,佛在此地跟我們說真實話,初地以上的菩薩知道這個真實的境界,知道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沒有差別,眾生跟佛沒有差別,完全是不生不滅,只是佛與大菩薩覺而不迷,他知道、清楚;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在不生不滅的境界裡以為有生有滅,哪裡曉得真相是不生不滅。所以有生有滅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對於一切事實的真相看錯了,不曉得一切法是不生不滅的。菩薩到這個境界才真正的「離一切相」,離是不執著,一切相決定不染,「一切想」,一切妄想沒有了,不會想自己,也不會想別人,所有一切想統統斷掉了,那不就變成無想了嗎?無想也斷掉了,不但有想沒有,無想也沒有,才叫真正離一切想。如果單單離一切有想,還有個無想,好了,那他就生無想天去了。所以,無想也要斷掉。這個事情很痲煩,有想斷掉,他無想,無想斷掉,不就有想嗎?這種事情痲煩了,不好懂了。有無二邊都不能落,你這個心才真正叫清淨,靈明覺知。如果墮在無想裡面,冥頑不靈。人要是墮無想,跟這桌椅板凳有什麼兩樣?他無想,磚頭、石頭都無想,這地方大家要細心體會。「一切執著」,一切執著都沒有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這是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它的原來品題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普賢菩薩行願」是能入,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能所不二。所以,離一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

演【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

當然比不上,『聲聞』是阿羅漢;『辟支佛』翻作緣覺,也翻作獨覺,比阿羅漢聰明,智慧比阿羅漢高。他們比不上這些菩薩。

演【離諸喧諍,寂滅現前,所謂出三界到薩婆若也。】

「喧」是喧譁,「諍」是爭論,這一句是講的世間法。離世間法怎麼離法?是不是真的離開六道輪迴?不是的,真的離開六道輪迴是聲聞、辟支佛,他們真的離開了;菩薩不離開,在世間而不被世間所染,即世間出世間,所以聲聞辟支佛比不上!他是染中不染,熱鬧當中他清淨,這就不是二乘人所能比得上的,這是佛與大菩薩的境界。

「寂滅現前,所謂出三界到薩婆若也」,到底有沒有出?有沒有入?沒有。把三界就轉變成薩婆若海,這個高!有出有入就不高,阿羅漢有出有入,辟支佛有出有入,權教菩薩有出有入;法身大士沒有出入。有出有入是二法,有出有入是二心,二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頭一念不生,有個出入就有念了。一念不生,哪來的出入?哪來的三界、薩婆若?三界、薩婆若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諸位從這個地方細細去體會。所以他的出與入是一樁事情,他講的三界跟薩婆若也是一樁事情。在他是薩婆若海,在我們是三界六道輪迴,我們同在一個地方,兩個人感受不一樣。我們看一切法有生有滅,他看一切法不生不滅;他所看到是事實真相,我們看到的是事實的妄相,用心不同。

演【無上菩提,是圓教妙覺位。】

妙覺是成佛了。由此可知,「出到」,這個地方講是初地至八地,實際上是到等覺位,因為後面是「無上菩提」。無上菩提裡面沒有包括九地,如果九地、十地、等覺、妙覺統統是無上菩提,這個出到菩提就到八地位。無上菩提只有一位,由此可知,等覺以下都是出到菩提。出到菩提有十一個位次,十地加上等覺。

演【永別無明父母,究竟登涅盤山頂。】

「無明」能生萬法,所以比喻為父母,父母是能生的意思。唯識經論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就叫做無明,無明生三細相,三細則生六粗相,這樣輾轉相生變成了世界,變成了宇宙、一切萬法。佛法裡面講生的程式,跟中國《易經》所講的很相似,《易經》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跟佛法講的非常接近。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生,程式沒有先後次第,可以說是同時的,它確實有次第,但是次第你沒有辦法把他它清。從一念不覺到變現一切萬象,一念之中,正如同我們做夢一樣,大家都有做夢的經驗,你們做夢當然在理論上講一定有過程的,你在做夢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過程?先變什麼再變什麼、再變什麼?變成夢境,有沒有發現過?理論上講,它一定有過程。可是做夢時候太快了,所以宇宙萬有變現出來是一變一切變,絕對沒有先後次第。現在什麼考古學家、人類學家都說人是從猿猴慢慢進化而來的,這在佛法里是不承認的,佛法里不說這些。佛法,像《楞嚴經》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講宇宙萬有怎麼來的,怎麼現前的,楞嚴會上真是斬釘斷鐵毫無懷疑的告訴我們這事實真相。絕對不是進化的,那都是人在那裡打妄想,對於現象在猜測,不是事實真相。

無明是一切萬事萬相的總根源,所以稱為父母。妙覺位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掉,所以永別無明父母。「生相無明」,所有宇宙萬相從哪裡來的?就是無明變現出來的,所以叫生相無明。無明斷掉,一切法沒有了,永嘉大師講的「覺後空空無大千」,才真正徹底明了一切法不生不滅。「究竟登涅盤山頂」,涅盤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不生不滅,山頂是最高峰,不生不滅這個境界達到究竟圓滿。

演【以虛空為座,成清淨法身,居常寂光土,為圓教佛相。】

這個東西到底有還是沒有?說有也可,說無也可,確實這是講的法身,法身有沒有相?沒有相。「座」是講安處,安立之處,安座,相既然沒有,哪裡來座?所以它座處就像虛空一樣。「清淨法身」,法身如來,梵文叫毗盧遮那,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遍一切處,是一切法的本體。天台家講的即空即假即中,這是即空。雖然它空,它能現相,它能變相,變的相就是假相、幻相,般若講的妙有,真空妙有,《心經》上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講的假色、妙色,跟真空是一不是二。雖然這個相在,了不可得,這叫清淨法身。身就是土,土就是身,所以我們叫「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清淨法身,清淨法身就是常寂光土,這才是自己本來面目。你如果能夠認知,盡虛空遍法界原來就是自己!我們迷得多可憐,把這個身當作自己,身外統統不曉得,哪裡曉得身外統統是自己。就好像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夢是自己心變現的。夢中所有一切境界,一切人物、山河大地、夢裡面的虛空,哪一樣不是自心變現的?哪一個不是自己?幾個人作夢醒了之後會覺悟一下,「剛才我夢的全是自己,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跟自己嘔氣」。我們眼前這個現象、虛空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除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個人,「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是能變,法是所變,能變所變是一不是二。這叫圓教佛相。

演【所謂坐道場成最正覺也。】

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決不是指示現的意思,示現的意思那講得太淺,講得太粗、太俗。給你講真話,往深處講,往究竟處講,是這個意思,這才叫做「坐道場」,才叫「成最正覺」。

從發心到成佛五個階段,心境上五個層次的變化叫做「五菩提心」。在淨宗,最妙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到最正覺就一個方法就完成了,真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淨宗的殊勝,淨宗之不可思議。其他宗派、其他法門不容易達到,尤其是在一生當中不可能達到,唯獨淨宗一生當中可以完成,這個法門我們要是把它放過,太可惜!真正是辜負了自己,這一生空過了。如果對這個法門真正認識,徹底明了,一下抓住,你這一生就成佛了。

所以經要聽,要細心的聽,要真正把它聽懂,利益在哪裡?破迷啟信。我們今天對這法門不相信!我說不相信,你不承認,現在有人說你今天晚上有一個機會馬上可以賺一百萬,你決定不來聽經了,你去了,你就不相信!今天晚上沒事情做,沒錢好賺,來聽聽,所以你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晚上可賺億萬黃金,我也不要,我來聽經,那才叫真信。在這種情形之下有幾個人?我在這裡講經,可能一個都沒有。所以信,太難太難了。人迷惑顛倒,無始劫以來就被外面誘惑,一引誘就跑掉了。經真正搞明白、真正搞通達,才曉得那些東西統統是假的,這才是真的。世間人認假不認真,給你講解、給你介紹,無非是叫你從今以後認真不認假,那你就真正得救,外道的話,你得救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