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三二頁:
鈔【寶積十心者,一、於眾生起大慈,無損害心;二、於眾生起大悲,無逼惱心;三、於佛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
《疏鈔演義》從這一段起進入全經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修行所依靠的幾乎都在這一大段,這一大段就是後面講到「一心不亂」。蓮池大師這一段的註解,占全部《疏鈔》的七分之一,所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寶積十心』是《大寶積經》裡面所說的。
演【起大慈無損害心者,謂於法界眾生,與自性眾生,鹹欲與無上菩提覺法樂、無上涅盤寂靜樂,是無損害心。】
從註解來看,「大慈無損害」的標準是絕對的,不是普通的標準。「法界眾生」是說別人,「自性眾生」是說自己。換句話說,對自對他都要有慈心,都不能損害。也許我們聽了會奇怪,人還有會害自己的嗎?哪有這麼愚痴的人?實在講,害自己的人太多了,可能你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後面提出一個絕對的標準,如果你自己是迷而不覺,豈不是害自己?你自己還在六道裡面做生死凡夫,是你自己害自己。「大涅盤」就是不生不滅,我們還在六道里搞輪迴,這是害自己。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自己造業受報,怎麼不害自己!誰不害自己?給諸位說,阿羅漢以上的,真正覺悟了,不害自己。六道凡夫以及權教菩薩多半是害人害己,誰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今天要想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以慈心幫助一切眾生,要教眾生得無上菩提,要教眾生永脫輪迴,不退成佛,我們能辦得到嗎?這樁事情,說老實話,等覺菩薩都感覺得為難,我們能辦到嗎?其實我們確實可以辦到,用什麼方法辦到?這一句彌陀念到底,自己能夠老實念佛。經典裡面的教訓,所以我特別提醒諸位同修從這個地方起,一直往下去,大概有相當長的一段經文,字字句句都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自己修行的標準,用念佛的方法救自己,以念佛的方法救度一切眾生,所以這個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不讚嘆的、沒有不宣揚的,道理就在此地,這才叫真正大慈,真正無損害。老實念佛人才能成就,如果一面念佛一面還打妄想,換句話說,還是不免自害害他。我們有很多同學說「念佛功夫不得力」,佛號念不好,為什麼念不好?有原因的。
第二,『於眾生起大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
演【起大悲無逼惱心者,謂於有情世間及五陰世間。】
「有情世間」是對他講的,「五陰世間」是對自己講的。「五陰世間」就是自性眾生,「有情世間」就是法界眾生。
演【皆欲拔境界逼迫之苦,煩惱纏縛之苦,是無逼惱心。】
這一句就是四弘誓願的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知道自己有煩惱、有業障、有習氣,為什麼不肯拔除?不肯拔除就是沒有悲心。佛法,我們把它歸納起來講,不外乎清淨、平等、慈悲,這三句把整個佛法包括盡了。我們沒有慈悲,不但對法界眾生沒有慈悲,對自己都沒有慈悲。大家要問:怎樣對自己才慈悲?還是一句老話:老實念佛。你能老實念佛,就是對自己慈悲、對法界一切眾生慈悲,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一定要念到「清淨平等覺」。念佛的目的何在?念到自己心清淨、心平等,自然就覺而不迷。如果用三無漏學來說,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定慧三無漏學,這一句佛號是手段,念念都與三學相應。這樣念佛,功夫才能得力;這樣念佛,聲聲佛號具足清淨平等覺,自然是大慈大悲了。
人不肯自度,還能度人嗎?對自己不慈悲,對別人可能慈悲嗎?沒有這個道理的。今天說是害人不足以為怪,為什麼?他害自己,他能不害人?學佛的同修,一定要對於自身以及環境的事實真相要清楚明了。學佛就是對治、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把它改正過來,這叫修行。從前對自己不慈悲,從今天起對自己慈悲;過去對別人不慈悲,從今天起對人要慈悲。認真念佛,一心一意的念佛,老實念佛,就統統做到了。
說實在話,這一段裡面,大師舉了許多經論,這裡面說了種種菩薩行願法門,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包括,這是實在不可思議。你才曉得,這個名號功德之殊勝!第三:
演【不惜身命樂守護者。】
我們講護法,實在說,先要護自己的法,然後才能護諸佛之法,才能護法界眾生之法。這裡面有從理、從事上說。
演【約理則備修德而圓性德。】
這是從理上講。「備」是具備。六祖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就是性德;沒有修德,性德不能現前。譬如大經經題,「無量壽」是性德,是我們所求的,我們希望得到的。性德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性德是以無量壽為主要的,沒有壽命,其他都落空!所以壽命是第一德。無量壽就是外教講的永生,他那個永生是假的,我們這個是真的。「莊嚴」,莊嚴是性德的起用。莊嚴,我們今天講美好到極處,一絲毫欠缺都找不出來。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任何一尊佛的剎土都還有一些缺陷,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缺陷,莊嚴。「清淨平等覺」屬於修德,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這是修德。每天念這一句佛號絕對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千萬不要以為我今天念了三萬聲、五萬聲,阿彌陀佛一定很歡喜,那就錯了!一面念佛,一面想到佛喜歡我,佛不喜歡那個人,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怎能成就?所以,這句佛號要恢復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佛號只是手段而已,要認真去念,所謂認真就是決定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佛、念經都要本著這個原則,這才是備修德而圓性德。性德就是覺,覺就是禪家講的大徹大悟。心地清淨、平等就徹悟,大徹大悟了,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統統都現前。這是從理上說的。
事上,從哪裡下手?我現在知道要修清淨平等覺,從哪裡下手?
演【約事則求半偈而舍全身。】
這是大師在此地舉例子跟我們講,要像過去這些菩薩們捨身為法的精神,犧牲身命在所不惜。佛法重要,法身慧命決定重於身命,現在人知道這個事實的人不多。失去法身慧命,不但自己苦,眾生也苦。為什麼眾生苦?眾生必定是愈迷愈深,迷惑他就造業,造業他就受果報。愈迷愈深,業就愈造愈重,果報是愈來愈殘酷。法身慧命多麼重要!
世尊的法身慧命,在事相上來講就是三藏經典。中國古代高僧到印度不惜身命去取經、去求法,那時交通不方便,從中國到印度走路要走三年,當中要過大戈壁沙漠。世間典籍,中國的《四庫全書》,這是法身慧命,要認真的去求法。《四庫全書》分量等於十五部《大藏經》,我們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些書要讀。浩如煙海,從哪裡下手?有方法,方法在哪裡?就是清淨平等覺。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清淨心、平等心學起。心地真正清淨平等,這些書只要表里看一下都通達了,一本經書看前面幾行,後頭不要看,都知道了,就有這個本事。你看《六祖壇經》,六祖沒有讀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向他請教,他說:把你念的經念給我聽。法達是念了三千部《法華經》的人,《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好了,不要念了,我統統知道了。六祖有這個能力。諸位真正要是到達清淨平等的時候,智慧開了,《大藏經》你一天看一本決定沒有問題,全部通達,全部《大藏經》一百天就修完,就畢業了。哪要費那麼大的精神!一部《四庫全書》,雖然是一千五百冊,一天看五、六冊,不要一年都看完了。
我們今天迷而不覺,所以困難。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經,決定是閻浮提眾生有能力受持的;沒有能力受持,佛是決定不會說的。佛說法應機施教,換句話說,我們一定要恢復自己的根性,要遵照佛指導修學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四弘誓願」。第一要發心,此地「寶積十心」、後頭「華嚴十願」都是叫我們發心。發心之後,從哪裡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先斷煩惱,煩惱斷盡這才學法門。真正學法門是什麼時候?是圓教初住開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榜樣,他在文殊菩薩,文殊是他的老師。文殊會下他所修的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斷盡,智慧開了,這才出去參學。參學,五十三參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他自己本身證得圓教初住,換句話說,見思煩惱斷盡,心清淨了,塵沙煩惱斷盡,心平等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覺了,這才有資格「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前面這個功夫沒有做好,就開始學法門,沒有這個道理!清涼大師講「有解無行,增長邪見」,你所學的那些東西是邪知邪見,不是智慧,哪裡是佛法!把邪知邪見當作佛法,你說糟不糟糕?這就是自己害自己,又害眾生,天天在造業,還以為自己有無量功德,你這不叫顛倒嗎?所以同學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用功,用什麼功?斷煩惱、改習氣,要在這上下功夫,老實念佛。這是講捨身求法。下面再從自利利他上來說:
演【自利則如善財不避火坑。】
善財童子去參訪勝熱婆羅門,勝熱婆羅門叫他跳火坑,刀山、火坑,叫善財:「你想向我求法嗎?跳火坑」,善財想了想,還是跳,為求法!哪曉得一跳下去之後全身清涼自在。看到是一片火海,跳下去清涼自在,他真正得到法益。我們如果跳那個火坑準被燒死。他為什麼跳火坑會得清涼?他心裏面瞋恨、嫉妒的念頭沒有了,所以火不能燒。這個事情,諸位《普門品》念多了就曉得,外面火為什麼會燒我們?我們有瞋恚心、嫉妒心這種火,外面火把裡面再引燃,這事情痲煩大了。外面有,裡面沒有,燒不到的,決定安全的。這是舉的一個例子,捨身求法。
演【利他則如不輕甘受打擲。】
「不輕」是常不輕菩薩。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修普賢行,普賢行心量廣大無比,對法界任何一個眾生都存恭敬心,決定沒有傲慢的。常不輕菩薩對任何一個人都頂禮膜拜、都稱讚,把無始劫以來貢高我慢斷得乾乾淨淨。常不輕菩薩常常挨打,有沒有怨恨心?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我們現在人受不了,稍稍有一點態度不大對,就退心了,這種人怎能成功?不能忍!菩薩修行原則裡面有忍辱波羅蜜,《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你不能忍,還會有什麼成就?我們看《禪林寶訓》,看古人的榜樣,某個道場裡面真正有法,那就甘心忍受一切侮辱,我也不走,我是來學法的,這樣才能成就。
《禪林寶訓》裡面,有一個老和尚看中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是個法器,但是要鍛鍊他,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他從來沒有好臉色,總是找痲煩,要想趕他走,大眾、同學看到師父對他印象不好,所以別人也加倍侮辱他、欺負他,他能忍受。有一次老和尚把洗腳水倒在他身上,潑到他頭上,他也能忍受,他還不走。不走,老和尚就不客氣了,遷單,把他趕走。遷單不能不走,走到哪裡?就走到門外。老和尚講經說法,他在外頭視窗底下聽,還是不走。老和尚曉不曉得?曉得!知道這個人有成就。有一天老和尚要傳法,大家都不曉得老和尚傳給哪一個,老和尚說:門外那個還沒走的,把他找來。原來是傳給他的!才知道老和尚的用心,成就他忍辱波羅蜜,有忍而後才有定,有定才有慧,這才是真正的法器,國之寶。給你一點小小難堪就走了,不成材,留他沒用,那是真的,那樣的人是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的。
天台家講,「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可以做國家老師來教導大家,他說的是正法,見解沒錯,他做不到是另外一回事情,他沒有講錯,這是佛門講的破戒沒有破見,做國師。「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能行不能說,國之賢人」。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世間法不忍,尚且不能成就,何況佛法?佛法是世出世間無上的大法,不忍,怎能成就?
例舉的三條,古德法師給我們做了註解。另外大師沒有引的,我們也要說,第四:
【四、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發最殊勝的耐心、無比的耐心去修學,雖然修學,於一切法不執著,這才能真正通達一切法。為什麼?法一執著就是病,執著變成什麼?變成成見,不是見取見就是戒取見,就變成邪見。無論於世間法、出世間法,無論於理、於事,於因、於果,我樣樣通達,是樣樣不執著。為什麼不執著?因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執著是慧,執著是病。善學的人,六根觸處都是智慧,都是智慧現前;不會學的人,六根所接觸的,觸處都是障礙。學佛法死在佛經裡面。古德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佛都喊冤枉,佛不是這麼說的,佛所講的意在言外,你統統把它當真,統統執著,這佛就冤枉!好在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好,「佛無有定法可說」,最後「佛無法可說」,你什麼時候聞了佛法?誰要說佛說了法,這叫謗佛,佛沒說過法。這話說得好!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完全否定,佛沒說過一句話,沒說過一個字,你們要說我說過話,那就是謗佛。這好!這個意思就是叫你一切不要執著。不要執著,佛所說的一切法與我們自性就相應。展開佛經,聽到佛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這就對了,這才是佛的真實義。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樣才是佛的真實義。
這個是要『勝忍』,特別是在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所求的是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先要耐心求無知,無知而後才無所不知。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在「入法界品」本會,本會是文殊菩薩這一會,善財所學的是無知,換句話說,就是修清淨心、平等心,就修這個。不求知,成就根本智,成就無知!然後出去參學,從德雲比丘一直到普賢菩薩,五十三位善知識,這是無所不知,那叫後得智。所以說《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他是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要有耐心、要忍。我們現在人所犯的毛病就是把這個顛倒,一開頭就要無所不知,學到最後是一樣也不知,這是犯了大病,完全違背佛陀的教導,學東西不知道從根本學。
根本學,佛經常用樹木來做比喻,你要種樹,先把樹的種子埋在地下,什麼都看不到,很久才發芽長小樹苗,要好幾年,樹才能長大開花結果。現在人是樹根、樹苗都不要,就要花果。花果能不能得到?能得到。花瓶裡面花果很多,沒有根,死的!從無知到無所不知,是活的。一開頭就學無所不知,樣樣都學是死的,什麼是死的?沒有智慧。確實完全是無明、是妄想、是邪見,不是活的,活的是智慧。在這裡我們一定要認清楚佛的教法高明,幾千年來,在中國、外國,出家、在家這些大德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都成就了。我們這一代為什麼沒有高僧大德出來?方法錯誤了。絕對不是我們的聰明智慧不如古人,而是方法錯誤,標新立異,不知道遵守過去的方法,自己創一套方法來,這個問題就大了。
【五、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這一條也是學佛很大的障礙,名聞利養!尤其現在這個時代,五花八門,連六根所接觸的可以說是都是最高度的誘惑。古時候沒有這麼多誘惑,現在這個誘惑實在講太多了,幾乎你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全是誘惑,你能夠不動心嗎?我在講席里也常常勸勉同學,我說:我們今天學佛,我們在魔掌之中,四大魔王張開魔掌,我們沒有辦法超越他的掌心,還會有什麼成就?我講的不是《八大人覺經》上講的四大魔王,我講的是「財色名利」這四大魔王,幾個人能跳出它的掌心?你跳不出它的掌心,還談什麼成就?往生不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要心清淨才能往生,心淨則土淨。心裏面還有這些東西,外面是財色名利,裡面是貪瞋痴慢,不墮阿鼻地獄已經很僥倖,還有什麼成就?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有高度的警覺心,時時刻刻警惕。
印光法師紀念冊上面題「生、死」這幾個字,我把它放大,印了很多張,希望同修們請回去貼在自己家裡常常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這個重要!常常想到人生在世一場空,就像做夢一樣,也像唱戲一樣,假的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造業是真的。佛門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將不去就是一樣你都得不到,一樣你也拿不去,你能拿得去是什麼?業。業障是你可以拿去的,除此之外,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一樣你都得不到,全是假的。你在這個世間有什麼好爭的?起心動念爭名奪利,造業!明眼人看到,可憐!這種人是最可憐的。什麼都不要,一天到晚老實念阿彌陀佛的,這個人有福,真正了不起!可是世間人看到是:這個人沒用,消極!世間人看那種人消極,佛菩薩看那種人真正有福。天天爭名奪利的,世間人看:這個人很了不起,很有辦法。佛看到,好可憐!現在造業,再過幾年就受報,果報就來了。這是事實,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才真正能把財色名利看淡,知道這個東西是有害沒有利益。真正講,有百害而無一利,一點利益都沒有,我們生生世世學佛都沒有成就,就是被這個害了。這一生還要被這個害了,那又完了,要提醒自己!
【六、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前面講的是斷煩惱,煩惱斷盡了,要求智慧。佛法是智慧之法,佛教是智慧的教育,唯有智慧才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看清楚;唯有智慧,才知道在世出世間我們自己應該要怎麼做法,這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就離苦得樂,苦是從迷惑顛倒來的,樂是從開悟得到的。從今天以後,再不造業了,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可是諸位要明了,佛法不是常常教我們修十善業道嗎?怎麼善業也不造?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如果你著相,是世間有漏的果報;斷惡修善不著相,那就不叫善惡業,就叫做淨業。「淨業」,諸位想想這個名詞名副其實,它的目標是修清淨心的,斷惡,我修清淨心,修善,還是修清淨心,目的只是修清淨平等而已,這叫淨業。西方淨土是要淨業才能成就,這個不能忘記。
【七、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這一句實在講就是常不輕菩薩所修,決定不能夠輕視一切眾生,輕視一切眾生,錯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怎麼可以輕視?常不輕菩薩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所以他才真正徹底做到禮敬諸佛。
【八、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著」是執著,執著世間一些言論批評,世間人的看法,你要是執著那些,佛法就不能修了。佛在《寶積經》告訴我們,世間人不管他們怎麼評論,不必去理會,為什麼?世間人世智辯聰,說老實話,他的能力連阿羅漢都比不上。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世間這些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見思煩惱沒斷,他還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不但世人如是,天人也不例外,即使到色界天、無色界天,煩惱還是沒斷。沒有斷煩惱,他的知見就叫情見,感情的知見,不是正知正見,他批評,我們怎麼能算數?可是在這個世間,他們人多,我們人少,我們說不過他,我們說一句,他說十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他說他的,我做我的,你說得再多也不影響我,我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說我消極,我也阿彌陀佛;你說我迷信,我還是一句阿彌陀佛,絕不動搖。
尤其是末法時期,《楞嚴經》說我們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到底聽誰的?就在佛門裡面說,這個法師說這個法門好、這部經好;那個法師說那部經好、那個法門好,多接觸幾個法師不知道學哪一門好。我常常遇到!遇到人來跟我說,他親近某個法師教他什麼法門,那個法師也有法門。我說:阿彌陀佛,你看哪個法師好,最好跟一個法師學,這才能成就。門門都好,沒有一個法門不好,但是只要學一門就好,學二門、三門就不好。像我們這個講堂一樣,很多門,每一個門進來都好,你同時想從兩個門進來、從三個門進來就不好,為什麼?你進不來!一定要一門深入。
一門深入,我們為什麼選擇淨土法門?這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應該怎麼選擇,這個法門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給我們這些糊塗人選擇的。我承認我自己不行,佛替我選擇的,我就依教奉行,這就對了。自己有能力,不必佛給我選擇,我自己選擇;我自己沒有能力,佛替我選擇的,我當然接受。這是法門應當如何來抉擇,決定之後,就再不改念頭,一心一意的修學,決定有成就。
【九、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善根」,《無量壽經》講的善根就直指「一向專念」。什麼叫種善根?你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種善根。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古來的祖師大德異口同音的來告訴我們,這句佛號是善中之善,這句佛號總持無量法門,一切諸佛都是念佛成佛的,沒有比這個更善。所以信願持名是圓滿種植最勝第一善根,這是一點都不假。
【十、於諸佛舍離諸相起隨念心。】
我們看《演義》的註解:
演【舍離諸相者,是念諸佛實相身,即所謂色身非是佛,音聲亦復然,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
「於諸佛舍離諸相」,這樣的念佛,給諸位說,就是四種念法裡面的「實相念佛」,我們初學的人做不到;初學的人要著相念佛,要從有相念到無相。假如我們著相念佛都念不好了,要學離相念佛是決定做不到的。但是要知道這個事實是確實存在的,這是高級的念佛法門。從「色身非是佛」,一直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金剛經》的經文,這幾句經文的意思很深。什麼時候才能見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這個境界。這個時候要往生西方淨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凡聖同居土了。心地真正到清淨平等覺,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一律平等,為什麼?他已經沒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妄想統統都斷了,萬法一如,性相不二,入這個境界,這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性就是平等法,性就是諸相非相。這見性了。「起隨念心」,隨念心怎麼講?隨是隨順,實在講就是普賢菩薩十願裡面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可見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是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大士才可以做得到,我們做不到。
演【隨,順也,謂順理之念,即天台所謂安住中道,不為二邊所動,名之為念也。】
天台家講得很正確,但是我們不容易體會他的意思。我剛才舉《普賢行願品》裡面的兩願,大概容易懂一點,就是天台大師的意思。真正能做到遊戲神通,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真是得大自在,這叫「起隨念心」。也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諸佛舍離諸相」就是「應無所住」,「起隨念心」就是「而生其心」,說法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
鈔【具此十心,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也不簡單。『十心』,我跟諸位略略介紹過,後後深於前前,前面的淺,後面的深。怎麼往生?實在講概括四土三輩九品。末後這條所講的是生實報莊嚴土,第一條、第二條所講的是凡聖同居土,這樣一看,我們心裡又踏實一點,後面的做不到,前面兩條也許可以做到,實報土沒分,同居土還是有分的。前面這三條,大家要特別注意,為什麼?是生凡聖同居土的條件。雖然一天到晚念佛,這不具足不行。可是我跟諸位講,果然老實念佛,這一句佛號這個統統都具足,決定得生,我們不要懷疑。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知道這個原則,要記住佛這些開示。實在佛所講的這些理論、方法、教訓,可以說《無量壽經》裡面統統具足,確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鈔【華嚴十願者,一者禮敬諸佛,乃至十普皆回向,亦以此十生彼國土。】
《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我們同修們都知道的,可是這裡面的意義之深廣,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華嚴》大家都知道,在整個佛法裡面,它代表的是圓滿法輪,在一切經裡面號稱為經中之王,所謂「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華嚴》像一棵樹一樣,它是根本,一切經都是枝枝葉葉,你就曉得《華嚴經》的重要了。
世尊跟我們講一生成佛,唯獨《華嚴》講得究竟圓滿,講一生成佛。可是它真正達到究竟圓滿,就是末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換句話說,如果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它就不能圓滿。古德看到這一點,才說《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導引。果然深入大乘,對於古德這種說法,你會相信,能接受它。然後才能體會到《無量壽經》在整個佛法裡面所占的地位與價值。
《華嚴經》是導引,引到哪裡去?引到《無量壽經》裡面去。本經是小本《無量壽經》,《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部,只是廣說、略說而已。《阿彌陀經》雖然是略說,加上蓮池大師的《疏鈔》再加上《演義》,比《無量壽經》講的還廣,還要清楚、還要明白。如果看到《疏鈔演義》這麼一大本,念起來很困難,你就去念《無量壽經》,念簡單的本子,這就變成複雜了,小本變成大本,大本又變小本了。可見大小沒有一定,它會變化的。認清了《無量壽經》,認清了這個法門,我們才會下定決心,這一生再不改了,認真的修學,自己充滿了信心,這一生決定成就,功德利益無比的殊勝。
看起來容易,實在不容易,我們讀大經讀多了都曉得,這要不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這一世成熟,做不到。這個經典你遇不到,遇到了,你也不相信;相信了,你也不肯認真去修行。一個人能信、能願、能行,那就是過去無量劫中的善根今天成熟,同時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這是因緣聚會,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永脫輪迴,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因緣遇不到!彭際清所講的「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這話講的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怎能輕易放棄?一定要珍惜。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