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三三頁:
鈔【華嚴十願者,一者禮敬諸佛,乃至十普皆回向,亦以此十生彼國土。】
這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這些菩薩不是普通菩薩,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生到西方淨土都是生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這十個條件是實報莊嚴土的條件,跟前面《寶積經》上說的十個條件不一樣,《寶積經》是四土九品都包括,它是由淺而深。華嚴會上,其實它是淺深一味,這是上上品往生的條件,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一定要曉得。如果能努力向這個標準去修學,必然提升自己往生的品位。第一個是『禮敬諸佛』:
演【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我悉以清淨三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微塵數佛。】
註解裡面有理有事,前面一半講的是理,他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十方三世諸佛』,這三世,過去世的佛,世尊給我們講過;現代諸佛,我們也聽說過;未來世諸佛,那是誰?三世包括未來世,未來世諸佛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必當作佛,這是將來的佛。把禮敬的範圍全部包括盡了,對一個眾生不尊重,你禮敬諸佛的功德就不圓滿,就欠缺。所以實報莊嚴土不容易生,實報莊嚴土裡面的大眾一絲毫的缺點都找不出來,它的功德的確是究竟圓滿的。我們今天看人,有很多看不順眼,看事有很多看不慣的,這怎麼行?這不是普賢行,修得再好都不是普賢行。由此可知,普賢行是以清淨心修的、平等心修的。『清淨三業』:清淨身、清淨語、清淨意,身口意三業清淨才能修普賢行。換句話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之類,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時候你修的禮敬是普賢行。你在佛像面前對佛拜一拜,就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拜到,為什麼?因為你心裏面沒有界限,沒有界限的心,這個心跟虛空法界一樣大,所以一禮一切禮。我們凡夫的心就是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心量非常小,所修的功德也一點點,隨著你心量,沒有辦法向外擴大,怎麼修也不行,心量還是很窄小。這是從境界上、從理上來說的,悉以清淨三業。
『常修禮敬』,著重在「常」字,「常」是不間斷,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沒有間斷過,那就是恭敬心。說得粗淺一點,就是對人、對事、對物始終是一個恭敬心。如果以「寶積十心」所講的境界,法界眾生,自性眾生,對人、對事、對物的恭敬就是對自己自性恭敬;對人、對事、對物不恭敬,就是對不起自性眾生,對不起自己!為什麼?禮敬是性德,你的性德不能流露,性德上有障礙,那就是過失,叫業障!業障去除了,如同諸佛與大菩薩們,他們性德上沒障礙,所以他們對人、對事、對物是平等的恭敬。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每一位菩薩都是這種修法。
下面二句是從事上說。事不可思議,事是華嚴境界,事事無礙的境界。『一一佛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們的所在,他們的面前,『皆現不可說微塵數身』。西方世界的人,他的化身能化多少?《梵網經》上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千百億這數字很小,一算就算出來了。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化身的能力就跟《華嚴經》一樣,無量無邊的化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證得。
今天下午悟空法師到我這裡來,他在外面搞得很熱鬧,我就告訴他:什麼都是假的,一場空!《金剛經》上說得沒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心地清淨是真的。他今天來給我講,說要打佛七,大概那規模很可觀。我告訴他:佛七最好不要超過十個人。這十個人要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十尊佛,不得了!你幾千、幾萬,是餓鬼、畜生、地獄,那沒意思。七天七夜一句佛號不間斷、不夾雜,這叫做佛七。初學的人大概七天受不了,先開始一天一夜,再增加二天二夜、三天三夜,慢慢的增加。老是這十個人,不要去換人,這叫真正成就人。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出家人要小心謹慎,我今天提醒他。祥雲法師告訴我,出家人死相都不好,沒有在家人好。一定要小心謹慎,要真正發道心,不要搞名聞利養,沾都沾不得。
唯獨西方真實!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無量,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一切都是假的?因為壽命太短,死了以後一樣也帶不去,沒有一樣是你自己的。生命很脆弱,隨時就沒有!不要以為我將來還有多少年好活,沒那回事情。佛在經裡面常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所以,沒有一樣是真的,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能得到的。你就曉得,無量壽是真實。
西方世界彌陀名號稱為無量,無量當中為什麼單單翻個無量壽?壽命是第一德,沒有壽命,什麼無量都枉然,都是空的;唯獨壽命無量,其他一切無量就變成真實的。所以壽命擺在第一,第一德。其次是無量光,光是智慧。雖有壽命,糊裡糊塗的,那也沒意思,也得造業受報。有壽命還得要有智慧,決定不迷惑顛倒,那才是真正的福報。沒有智慧,哪來的福報?所以無量當中,只用壽命、光明來代表就行了。
此地顯示出無量的神通,神通裡面舉一個「化身」。他能變化無量無邊身,所以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面前都有他自己,化身去禮拜、恭敬、供養、聞法,這是顯示多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微塵數佛』,這是講的一個化身,化身又有這麼大的神通,一個化身就能遍禮無量無邊一切諸佛。諸位如果把這個事實想明白了,西方世界要不要去?其他的好處不談,單單這一條,我們就要去!不到西方世界,這種能力得不到。《華嚴經》上講,八地菩薩才有這個能力。西方世界之殊勝,就是我們博地凡夫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能力幾乎跟八地以上的菩薩相等。這是難信之法,真正不可思議。當中蓮池大師省略,我們還是要講。
第二願是「稱讚如來」。十願每一願的境界都是相同的,都是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境界相同,心態也相同,都是以清淨三業。第一願是常修禮敬,第二願是常修稱讚,心態相同。稱讚,此地不用諸佛,換成如來。如來跟諸佛有什麼差別?《金剛經》有的時候講諸佛、有的時候講如來,凡是講到諸佛,是從事相上說的;凡是講到如來,是從性德上講的,這就不一樣。禮敬要一律平等,對於一切眾生真的是平等,沒有親疏遠近、善惡邪正,自己以極清淨的心來修禮敬,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稱讚就不一樣,這裡面就要有差別,與性德相應的要稱讚,與性德相違背的不稱讚。
禮敬不稱讚,這就是孔老夫子講的「敬而遠之」,遠是什麼?不是跟他距離遠遠的,是不讚嘆,敬而遠之。《四十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三個人代表違背性德的。第一位是勝熱婆羅門,代表三毒煩惱裡面的愚痴,善財去參訪,禮敬沒有讚嘆。第二位是甘露火王,代表瞋恚。他覺得不如意,馬上就用非常殘酷的刑罰來對治你,善財童子參訪他,有禮敬沒有讚嘆。第三位是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愛,善財童子去參訪也是有禮敬沒有讚嘆。與貪瞋痴相應的不讚嘆,但是有禮敬。此地不用諸佛,換個如來,這是大慈大悲,苦口婆心!菩薩在世間給一個眾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念念成就一切眾生,這叫慈悲,成就眾生就是成就自己。能為別人想,這是佛法;為自己想,那是迷惑顛倒,必定是起惑造業。所以稱讚,什麼人能稱讚?一定要這稱讚對他不起煩惱的作用,這個人就可以稱讚。
我當年跟李老師求學,才親近他一個星期,他就告訴我:「不要毀謗人」,這個我懂,「不要稱讚人」,這我就不懂了。稱讚是好事情,中國人講「隱惡揚善」,他又不給我解釋,我想了一、二個星期也想不通,為什麼老師不準我們稱讚人?有一天他就告訴我,「稱讚人這個害人比毀謗人還厲害」,為什麼?你一稱讚,他就覺得很了不起,很有一點成就了,不會再精進,到這裡就夠了、就行了,把人家前進的路打斷了。我才明了,那真正害人!尤其是過分的稱讚,更害人,讓人得意忘形,退失菩薩道,起惑造業。
什麼時候可以讚嘆?要八風吹不動,你毀謗他,他不會生氣,讚嘆他,他並不歡喜,如如不動,這種人可以讚嘆。換句話說,一稱讚還有歡喜心,不能稱讚。恰如其分偶爾的讚嘆是一種鼓勵,這是可以的,這是一種手段。佛弟子讚嘆佛菩薩,目的是勸導那些對佛法不認識的眾生,使他生恭敬心,誘導他來親近佛菩薩,是這個意思,絕不是佛菩薩歡喜讚嘆。讚嘆是接引眾生的,目的在此地,這個用心非常好。所以「稱讚如來」,這裡面是有高度的智慧。
第三願「廣修供養」。諸位要記住,境界、心態完全相同,供養的境界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情與無情統統包括在其中。有情的眾生我們盡心盡力供養,無情也是盡心盡力供養。桌子把它擦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是對它的供養、對它的禮敬;我們東西隨便亂丟,這不行,這叫大不敬!凡是還有這些行為的,我們就曉得他念佛念得再好,他往生絕對不是實報莊嚴土。凡是往生實報莊嚴土的,他的一舉一動與十大願王一定相應,十大願王是生實報莊嚴土的條件。我們自己念佛有沒有念到理一心?十大願王統統做到了,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的人做不到,理一心就自然做到了,為什麼?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供養,台灣佛弟子對於修供養的確是世界第一,是不是有福?不見得!台灣這個地區,是富而沒福。居住的環境不如外國人,穿著也很邋遢,也不如外國人,飲食三餐都服毒,也不如外國人,有一個同修告訴我,只有蕃薯葉沒有農藥,其他青菜都有農藥,都不能吃。學佛的人雖然很多,是迷而不覺,他是迷信,不是正信,這很可憐。由此可知,供養也要有智慧,也要有福報,沒有福的人想修福也修不到,沒有智慧的人想修福修不到。真正修福的那個人是有福有慧,當然與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有關係。所以供養絕對不是容易事情。
到底要怎樣修供養才是真正的福田?其實要辨別不難,看結果就曉得。我們供養是建一個寺院道場,這寺院道場建成之後,天天弘法利生、講經說法、領眾修行,真是福田。道場建好之後,住眾爭名奪利,天天打架爭奪廟產,那就造罪業了。不供養沒罪業,一供養,罪業都來了。供養出家人,這齣家人真正在那裡精進用功,這供養有福。供養這齣家人,出家人有錢了,銀行存幾百萬、幾千萬,洋洋得意,那你的罪過就大,為什麼?他道心沒有了。沒有錢的時候有道心,沒想頭,就想佛菩薩;有了錢,天天想錢,佛菩薩忘掉了,這不得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滅度之前勉勵我們「以苦為師」。修道人以苦為師,苦一點好!苦一點,對這世界沒有留戀;太富足、太樂,不好,對這世界起貪心,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求往生也求不成。只要勉強能過得去,不要跟人爭,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避風雨,足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實念佛,這個人是第一有福報,真有福報。供養這種人才真的有福,這才叫真正福田。
今天我們這地方很小,為什麼不再蓋大一點?再大一點就沒福了。幾個人住在這裡,恰到好處;再大了,大了沒那麼多人,福地福人居,沒有那麼多有福的人來住,那不就痲煩了!道場不在乎大小,在乎裡頭有沒有道、有沒有修道之人。場地小,人少開銷小,生活容易簡單,大家心都在道上。地方小,住在這裡面不爭,沒什麼好爭的;寺廟大,裡面就分黨分派抓權、爭名奪利,那就造業。所以要很冷靜的觀察清楚,怎樣修供養。
我從學佛以來,沒有勸人建過道場,我勸人印經、放生、救濟貧苦,我覺得這是真實的功德。我要建道場也沒有錢,這因果報應,我也不敢化緣,為什麼?我曉得化不到緣,因為我不贊成建道場,哪來的緣?沒有緣。所以道場是佛菩薩建的,與我不相干!佛菩薩為什麼建?大概看到有幾個真正要修道的人。因為人就得有場,所以佛菩薩場就送來了。沒有人,場也沒有了。這個好,省心省事,到時候它就來了。看看目前這個道場很順利的成就,看得到底下一代的眾生有福,會有一批真正發道心的在那裡苦學的人,將來弘法利生,教化下一代眾生,他們有福,我們看到很歡喜。簡豐文居士給我講,他說真的是有福。我說:我們造福,他們享福。我們買一部《四庫全書》,很快可以運到美國,美國將來那個圖書館非常完備。我給簡居士說:三藏十二部這東西讓給他們悟,我們年老了,也交棒了,我們老實念佛,底下這一代年輕人他們有福,他們要肩負下一代復興佛教的使命,我們盡心盡力替他準備資糧,提供他一個修學環境,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廣修供養!
不要認為這道場這麼一點點大,一五0坪,怎麼廣修供養?我裡面培養的人才將來到全世界弘法,怎麼不廣?當然廣了。這裡面出來的學生,將來都是對全世界弘法的。所以我要求的是大家在一塊住要真正修三福六和。不修三福六和,那個道場住不住,為什麼?佛菩薩護法神在這個道場裡,你不是真正修行人,護法神會在那邊作祟,把你趕走,不走也生病,叫你活不了也死不了,叫你有罪受的。所以真正要發道心,大家在一塊共修,因為這是真實的道場,這不是兒戲的,不是真正有道心的人住不下去,一定會出痲煩,會出亂的。我們對任何人恭敬、禮拜,他行為不端,我們也不要趕他走,佛菩薩趕他走。我們趕他又得罪人了,跟他兩個結了冤讎,佛菩薩護法神趕他,我們不趕。這是我教給簡居士的。從前基金會有幾個住進去之後,簡居士很頭痛,來跟我講,我說:不要緊,這道場是佛菩薩建的,佛菩薩負責任,我們睜個眼閉個眼。沒多久,他就出了問題,他自己走了,這多好,再見面我們很歡喜,點點頭,好!佛菩薩負責任,我們不要去得罪人,不要管這個閒事,心要清淨就好。這是一切事理你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事會處理得很如法,恰到好處。
第四條是「懺悔業障」,懺悔這兩個字在佛經翻譯體例是梵華合譯,懺是梵語音譯,懺摩,悔是中國字。梵文「懺摩」跟中國「悔改」的意思很接近,所以把兩個合起來,梵華合譯。業障,我們每個人都曉得,「我業障很重」,再問你,什麼叫業障?不曉得!業障都搞不清楚,還業障很重,很奇怪!業障是什麼?業障要是沒搞清楚,諸位想想,你怎麼能懺得掉?好比抓小偷,你要知道那是小偷,才可以把他抓到,抓小偷,小偷是誰?不曉得,到哪裡抓?吃盡苦頭費盡力氣也沒抓到。你先要曉得!在台灣拜懺的人很多!天天在求懺悔,業障沒懺掉,為什麼沒懺掉?不曉得什麼叫業障,怎麼懺也懺不掉。如果曉得什麼叫業障,懺悔就不難,真有效果!
「業」是活動,這種活動足以造成障礙,障礙自性的智慧德能,這種業產生的障礙就叫做「業障」。活動當然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身、語、意,所以叫三業,三大類的活動。身體是造作,一舉一動是造作,語業是言語,意業是思想、念頭、見解,只要一有動作就叫做業。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這三大類,善業,於一切眾生有利益的;惡業,於自己有利益的,不利於眾生的;無記業是談不上善與惡,非善非惡這一類的。這三類都產生障礙。善業跟惡業產生什麼障礙?煩惱障,所有一切煩惱從這裡發生的。無記業產生什麼障礙?無明的障礙,什麼都搞不清楚,就是三毒裡面的愚痴。所以,三毒就從業障裡面來的。善業起貪愛,惡業瞋恚,無記業愚痴。一天到晚都在造作,天天製造貪瞋痴,業障怎麼能消得掉?甚至我還聽說,念佛都起貪瞋痴。怎麼念佛起貪瞋痴?他一天念一萬聲,我念二萬聲,要超過他!這是貪心、傲慢心、嫉妒心,這樣念佛能往生西方嗎?寺廟燒香也要搶著燒第一炷香,那法師也高明,要信徒拿十萬塊錢燒第一炷,拿八萬塊錢燒第二炷,大家來比賽,愚痴!實在講,所作所為增長貪瞋痴,業障怎能消得了?
業障搞清楚了,我們的心清淨,於一切境界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於一切境界當中如如不動,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有定有慧,業障就沒有了。念佛、誦經是手段,這個手段產生戒定慧的效果。持戒是守法,三福六和是根本法。念這句佛號,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就是真正的消除業障,真正的懺悔業障。所以念《無量壽經》,我勸同修念經,一天念的遍數愈多愈好,每天遍數要念足,不能中斷,慢慢業障就消除;每天正念多、妄念少,就消除了,妄念就是業障。念經是正念,正念的時間愈長,妄念的時間就愈短,這叫消業障。所以一切要從效果上去觀察,才知道是不是真正有效,是不是真正達到修學的目標。絕對不是說我今天拜了八十八佛,我今天拜了《梁皇懺》,打過水陸,我的業障就消除了,沒這回事情。我冷眼旁觀,不但沒消除,還增加不少。怎麼說沒消除?貪瞋痴慢增長,增長這個東西。
第五願是「隨喜功德」。這是說大菩薩、法身大士他們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怎麼度?隨喜功德。什麼叫隨喜?不攀緣叫隨喜。有心去做就不是隨喜,有心去做,心就不清淨;無意去做,心才清淨,一切事順其自然。世界為什麼會這麼亂?眾生為什麼會這麼苦?諸位想想看,根源從哪裡來的?就是有一些聰明人,替我們想了主意,應該這樣做,那個人是那樣做,出主意的人太多,想做的人太多,這就打架,誰受罪?老百姓受罪。
諸佛菩薩,諸位你細細看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各行各業都有,沒有一個人是主動出來,我要做個什麼事情,沒有,都是隨喜。你們喜歡怎麼做,你們愛怎麼做,我覺得你做的不是壞事情,我盡心盡力幫助你做,隨喜功德。換句話說,隨喜功德不但不妨礙戒定慧三學,反而能增長戒定慧的修養,這就對了。如果破壞三學,與三學相違背,那就大錯特錯。這就是諸佛菩薩、歷代祖師為什麼時常教誡我們隨緣不要攀緣,攀緣是很勉強,不好!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天下就太平,老百姓才能過真正幸福的日子。有一天李老師給我們上課,他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大字「好人好事」,告訴我們正在選舉,選拔好人好事,他把好人好事圈了一個圈,好人好(ㄏㄠˋ)事,好事的人多了就得打架,社會問題都來了。這是佛法裡面決定不容許的,不要多事,隨緣而不攀緣。隨緣當中法喜充滿,功德是什麼?就是戒定慧三學的增上,這是功德。不但沒有破壞戒定慧,戒定慧反而成長。隨是隨緣,喜是法喜,唯有隨緣才能得到法喜,才能增上戒定慧三學。
第六「請轉法輪」,請轉法輪實在講就是請佛菩薩講經說法,佛菩薩的智慧德能,一般眾生不知道,也不會啟請!知道的人,有這個機緣的人,應當要代一切眾生請佛說法。轉法輪就是說法,唯有佛法能覺悟一切眾生,而不是迷惑一切眾生。
佛法是破迷開悟的,我們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人是迷而不悟,這我們看到了很痛心,看到很難過,正法急待宣揚。真正發心,發清淨心、無上心來從事於這個工作,十方諸佛護念,龍天護法擁護,這個一點不假。所以我們修供養,我們提供他修學環境,這麼樣的順利,想像不到的順利,是佛菩薩、護法龍天在冥冥當中加持,這些人是真發道心。十個人裡面只要有一、二個人真正發道心,佛菩薩就照顧,其餘的人都沾光,都有福。
請佛菩薩,佛菩薩現在不住世了,有真正善知識,有修有學的人,請他出來講經說法利益眾生。前天美國打電話給我,說附近有幾個大學要請我們派人去講經,來問我好不好?我說:好!我們同學到學校去練講,去教他。
因緣實在是非常殊勝,我們遇到真正有修有學的大德,要請法。現在這個世界,由於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已經不限於一個地區,可以說已經普遍到全世界,到處都來請就分身無術了,所以真正善知識不一定能請得到。但是有辦法,現在有錄音帶,我們把錄音帶請回去,大家一起聽、一起學,好!我上一次在香港遇到北方兩位比丘尼,告訴我,我有一套《無量壽經》的錄音帶在哈爾濱般若寺(倓虛老法師的道場)。她說:有兩百多人聽,來聽的人就跟見法師一樣,錄音機放在講台上,大家坐在下面聽,恭恭敬敬兩百多人,非常殊勝莊嚴。
我們今天讀請轉法輪,也不能死在這字句之下,要能夠聯想到,凡是能夠叫眾生有聞法的機緣,都在這一條當中,我們應當盡心盡力協助。
第七「請佛住世」。眾生根性都劣,哪有眾生是聽一次經、聽一部經就開悟證果?絕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是不斷的薰習,天天聽、天天學,不斷的薰習才能成就。偶爾請一個法師來講經,講完就走了,沒用處,只可以收到宣傳佛教的效果,成就眾生的效果決定收不到。要想眾生真正的成就,只有一個方法,請善知識長住我們這個地方,不要走,要請佛住世。李炳南老居士如果不在台中蓮社住四十年,他不可能有成就。像我這樣子講經三十三年了,沒有成就,為什麼?不能住在這一個地方,到處跑!對自己是有一點成就,對大家沒有成就。自己薰習沒有中斷,可是同修們的薰習就中斷,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就難了。
普賢十願,實在講只有七個誓願,從禮敬到請佛住世這七條,後面三條是屬於回向。回向裡面第一個是「常隨佛學」,這一條就是回向菩提;「恆順眾生」,這是回向眾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實際,實際就是法界,就是真如本性。
學佛,佛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模範,我們學得要像佛。怎樣把我們學得像一尊佛?這個地方大家不要搞錯了,不要以為佛像一天到晚坐在那裡讓人家去拜,這個佛學了有什麼用處?那就錯了。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法,佛是怎麼看法?佛是怎麼想法?佛是怎麼做法?我們學這個。一切經裡面講得最詳細、最完備的是《華嚴經》。《華嚴經》太大了,念前面不曉得後面,念到後面,前面忘光了,這沒有用處的。很難得,我們找到一個略本的《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中本《華嚴》分量很適中,小本《華嚴》太簡單了,得不到受用,《彌陀經》我們念了很難得受用。《無量壽經》分量恰好,不多也不少,依教奉行。你看看阿彌陀佛,他對宇宙人生是怎麼看法?怎麼想法?怎樣做法?
讀經要把經典裡面的這些教訓統統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那我跟阿彌陀佛就沒有兩樣,這叫做學佛。不是每天念多少經、拜多少拜、念多少句阿彌陀佛這叫學佛,這他完全沒有學佛!學是效法,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叫學佛。所以你讀經,你研究經典,你一天學一句,一天學一樁事情,一年就學三百六十條,三年就像佛了。雖然沒成佛,相似佛,跟佛就差不多!學佛有什麼困難?真做!一條一條的去做,你能把《無量壽經》統統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
「恆順眾生」,唯有恆順眾生,心裡才不起煩惱,心才會平靜。眾生惡,旁敲側擊誘導他,實在不能的,隨他去!幾時回心轉意,幾時再來度他。度眾生不是這一生的,生生世世;這一生不回頭,來生來世他會回頭;來生來世不回頭,再過一劫、二劫、無量阿僧大劫以後,他還是會回頭的,不要著急!諸佛菩薩都不著急,我們乾著急,不但度不了眾生,自己也被拖下水,這個問題就嚴重了。所以要恆順眾生,自己的心地清涼自在,一點都不受干擾。
在生活上,家庭里,鄉里鄰居、親戚朋友要恆順。恆順是有智慧的,是有善巧方便的,真正自利利他,使一切眾生覺悟佛法,不致於誤會佛法。有些人不相信佛法,以為是迷信,我們對他說「佛法不迷信」,有些人說佛法有執著,我們對他說「佛法不執著」。對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學佛的人是圓融自在,見人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話。總而言之,人也好、鬼也好,他都相信佛法了,都讚嘆佛法了,目的就達到,這就是正法,破迷開悟。要恆順眾生!
有許多同修平常跟家裡老人不聚會,過年時在一起,吃長素,家裡人一看就討厭,說是迷信。老人對小孩都很愛護,吃長素營養不良!在這種情形之下,他要你吃肉,你也就可以吃幾塊。「你學佛吃長素的,也能吃肉?」「是能吃,怎麼不能吃?」你講一篇大道理給他。「這樣學佛不難,我也可以學」,他就學佛了。素食,若斷絕好多人不敢學佛,這是錯誤的。勸他吃三淨肉,不要殺生,這個他可以接受!一定說非吃素不可,查遍《大藏經》也沒有。全世界吃素只有中國人,外國出家人看到中國吃素很奇怪,中國人看到外國出家人不吃素也感覺到很奇怪。佛在《戒經》裡面跟比丘講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因為佛的制度是托缽,人家家裡吃什麼就供養什麼,不必單獨給出家人做東西。這是慈悲!不要找人痲煩。素食當然好,特別是中老年人素食對身體健康決定有好處,減少許多疾病。你能說出一番道理,他講「這佛教是有道理」,他就相信了,他就能接受。所以佛法的興衰,我們每個人有責任,我們這三業造作要負起重大的責任。
第十個是「普皆回向」,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這樣的功德才是圓滿功德。這是說明《華嚴》會上法身大士念佛往生要修這十種心,這是實報莊嚴土的條件。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