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看看葉曼大德是如何改命的?


時間:2010/9/30 作者:性空

走近智者 聆聽慧音——訪葉曼老師

晌午時分,與同行念慈居士來到葉曼老師搬家前的望京住所,對其進行採訪。說是採訪,卻實為兩個對佛法懷有虔誠之心的學生來向老師求疑解惑。葉老的房子布置清雅。紅木的家具,兩把藤椅,藤質的桌子、椅子茶杯墊子儀亦是藤質的。午後的陽光朗朗地照在落地窗前的幾盆植物上,一派生機盎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天能聽到葉老講經說法,想必這些植物也是幸福的。葉曼這個名字於我最早是在三毛《送你一匹馬》中見到,三毛簡短提到她和葉曼老師的三次談話。隻言片語,給我的印象卻很深刻。那時,我還是個國中生,在不上課的日子裡,母親去寺廟燒香拜佛總要帶著我,對於佛教的認知只停留在祈福平安的層面。而今日裡能有幸跟葉老面對面坐著,近距離聆聽她的開示,實為與佛法的因緣。可是無量無邊的佛法精深奧妙,究竟要如何參、如何學,如何將信仰落實於當下,葉老告訴我:修心便是關鍵。人的心由於阿賴耶識的作用,堆滿了妄想雜念;可是人的真如本性、般若智慧同樣是這顆心在起作用,所以這就需要你轉識的功夫!煩惱即菩提,但煩惱一起,心性就會被遮掩,離智慧、覺悟就遠了。因此修心養性就不僅要放下妄念,而且要轉妄成真、轉識成智,惟有如此才能顯現如如真性,才會步入般若的勝境。這些道理或許我能看懂,可是修行、修心不能光憑理入,最最對機的應當是契理的行入啊!當年佛祖在29歲辭別父母、妻兒離開皇宮,歷經磨難最後在菩提樹下證得人生無常,世間萬事萬物本性自空,皆因各種因緣聚合而成,實在是不必執著。不執著生、不執著樂、不執著法、亦不執著我。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無常,人生無常,情感無常,甚至連人的念頭都在剎那變化。人一旦覺悟了就會放下欲望雜念,放下一切分別妄想。難捨能舍、難行能行,這是佛祖的偉大之處,葉老常說學佛就得有學佛的行動,得遵照佛的精神,要捨得放下。如來佛祖貴為王子,說放棄就放棄了,絲毫沒有退轉之心。世事無常,富貴也好、名譽地位也好,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人生亦是無常,生命寶貴,當好好珍惜。葉老說她不知道她的形壽哪一天會盡,因為她今年已經93歲了,她的兄弟姊妹都走在了她的前頭,惟有她很樂觀地活在當下,她說只要有一口氣,她就要為大家講課。願力真大,我感覺她就是活菩薩!要不何能以93歲的高齡,離開丈夫、兒女,離開舒適溫暖的家,從美國來到大陸,為眾生傳道布說呢?如果說修行需要取捨,淡化得失,需要一份大無畏的勇氣和一份為社會擔當的信念,那麼葉老是做到了。在她身上,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至真、至性的品質,一種純粹的精神力量。儒、道是中華文明的根,佛家文化從印度傳入中原大地以後,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融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儒、釋、道三家文化互為融和、浸潤,構築了多元化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眼下稱之為國學。其實國學一詞早就存在,只是在那場文化浩劫中被人為割裂,弄得支離破碎,以至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心靈太缺乏國學的薰染、滋養。葉老太了解當前大陸的社會現狀了,所以她在居士林不單單是開示《法華經》、《維摩詰經》、還有《道德經》,而且還準備講授《四書》。葉老早年是北大的文學才子,胡適校長親自點名將她留了下來,學成以後又遍游西方各國,學貫中西。她精通儒釋道三學,是國學大師。她講的課、開示的佛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每次她在居士林講課的時候,能容納300多人的維摩講堂是座無虛席;甚至講堂外面的走廊上、院子裡都擠滿了人。如果沒有經年累月的積澱,是萬萬不可能有今天這般的生動、活潑。她要將她一肚子的學問、知識、人生經驗在她有生之年,毫無保留地義務奉獻給社會,奉獻給眾生,讓更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多一份了解,對修行多一份認知。當我們向葉老請教: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嗎?她是這樣回答我們: 「命是我們的本命,運是時運。命和運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決定。所以我講生與死、苦與樂、命與運,命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命。」人們常說「萬般皆有命,半點不由人」實為宿命論的觀點,「業由心造」講的是業的作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因果法則是亙古不變的,善的因獲得的是善的果,甚至一念善良的願望都會令你心地清淨、歡喜無比。葉老說佛法里從來不叫人去算命,算命問什麼,問過去?過去已經知道了,未來?未來在自己手中,就看你怎麼去做。曾經有人說我只能活到70歲,但你們看我已活到了今天。《了凡四訓》裡的丁老爺,努力積善行德,三年之中,與夫人一起做了一萬件善事,後來不也改變了自己的時運嗎?算命先生說他命里沒有兒子,但到了五十歲那一年,他不但得了兒子,還進官加爵了呢!所以 「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佛經里的一些思想,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和感悟,提升和淨化了我們的心智。佛教更是一種關於道德的完美教育,能使我們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更加和諧。葉老淡定告訴我們:人生就好像一個原野,雖然有過紅花綠葉般春天的繁榮,可也會有肅殺凋零的殘冬。世事無常,勿論富貴也好,貧賤也好,都要看得清楚明白,要永遠抱定、行持一顆如如不動的真心。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西下,看到葉老沒有停歇地講了近四個小時,我和念慈都有點不忍,趕緊告辭,葉老堅持把我們送到門口。幾次想問葉老如此高齡,可皮膚為何還能這麼白皙、乾淨?葉老笑著告訴我,她從8歲就開始吃素,一直到現在。真是一位活菩薩啊,熱愛一切有情眾生。我記得葉老曾告訴三毛「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學裡看到的是紅紅的太陽從海里升起,而不是退隱山林,你才了解什麼是佛學。」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這句話,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佛法的清涼、佛法的入世、以及佛法的慈悲。文以究理,賢以成事;有智無行說食不飽;有行無智,歧途亡羊。文賢書院恰恰印證了葉老積聚文殊菩薩的智慧及普賢菩薩的行願;有如一盞明燈,照耀於滾滾紅塵,勸化、度脫無數有緣之人!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我們感念葉老的慈悲濟世,簡直就是一位示現的活菩薩!在此我們深深頂禮,並深情祝願老先生身體健康,平安吉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