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224集)


時間:2016/11/10 作者:果林果梅

學生:《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報告十七

尊敬慈悲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好!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

海賢老和尚親近弟子最近發心編輯《海賢老和尚懿行錄》即將付梓之際,囑咐弟子就這幾年學習海賢老和尚慈悲慧行提出心得報告,弟子不慧,敬謹接受邀請。謹就些微領悟心得,祈請師父上人慈悲教誨。

題目:《海賢老和尚跟六祖大師一樣的修行境界》

我們如何面對別人的毀謗跟侮辱呢?老法師說:娑婆世界是最好修行的地方,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問題點出來了,你要在哪裡修行,就是告訴你在毀謗中修行,這樣才修得了行,不然修不了行啊,德行出不來啊。

我們常講說,藉修德顯性德,那請問,性德怎麼顯?就是在毀謗裡面顯出來,古來大德都是這樣修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多人過不了這一關。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樣樣順心,樣樣如意,提升很困難。這個娑婆世界,苦樂夾雜、大起大落,要墮落很快,一下就掉到地獄去了,要往上升也很快。所以你能夠了解這個環境,抓住這個環境,大幅度提升自己,多好啊!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慈悲、就是愛心。你能夠把愛心擴充到虛空法界,至少也像《弟子規》那樣一個標準,「凡是人,皆須愛」。你能夠愛一切眾生,人之外所有動物也平等愛惜,甚至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你沒有一樣不是真誠愛心,那你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的品位就提升得很高很高了。

老法師,他面對很多毀謗,你看他仍每天講經不輟啊,一點都不受影響。老法師說,我們處在現在這個世間,要學這一招,學「化解所有的怨恨」。別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不但沒有怨恨,還有感恩的心,為什麼?消我的業障啊,順境裡面感恩,逆境裡面更感恩,這一生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多麼幸福。放下恩怨,全心全意尊重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要這樣去做才有真實的功德。

但是一般人都放不下恩怨,忘恩很容易、很快,記怨也很快。所以老法師說,住在這個世間,跟一切眾生往來,就學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念念想去幫助他們、成就他們。眾生造惡沒有關係,有緣,你慢慢去感化他;沒緣,我們先做一個好樣子來給他看,讓他慢慢覺悟,關鍵在這句話。俗話講,你不要跟他一般見識,他罵你、他毀謗你,結果你也毀謗他、你也罵他,你就不能夠做一個表法。

像海賢老和尚,那個電工要來收費,海賢老和尚說:為什麼這個月的電費這麼貴?那個電工二話不說,啪就打下去,就打海賢老和尚的臉,還向他吐口水。弟子抱不平,海賢老和尚說,沒關係,他打我的臉是搔我的癢,他吐我的口水是幫我洗臉。這就是這裡講的,海賢老和尚跟普賢菩薩一樣,恆順眾生。逆緣來,我更感恩你,因為你消我的業障。你看,海賢老和尚對一個電工,尊重他像佛一樣,眾生來考試。他沒有起瞋恨心,光憑這一點,我就認為,海賢老和尚已經做到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修行境界。

這個地方,我一定要把這個道理講出來。老法師說,海賢老和尚跟六祖大師一樣的境界,說他什麼都知道,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老法師說:如果海賢老和尚沒有證得,他講出來是大妄語,那是出家人的大忌諱。既然海賢老和尚已經講出來了,說我什麼都知道了,那就是一個「覺者」啊,過去、現在、未來,就是《金剛經》裡面講,「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海賢老和尚完全明白了,也就是他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覺悟什麼真相?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我們講的,他雖然是一個電工,但是他現在迷,他染貪瞋痴,他染五欲六塵,他染名聞利養,他染自私自利。但哪一天他覺悟了,他跟你一樣是佛,海賢老和尚體悟到這個道理。換句話說,當這個電工把海賢老和尚的臉打下去的時候、吐口水的時候,海賢老和尚已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不起啊!你要從這個地方去看、去領悟海賢老和尚修行證量。

我本來聽老法師說:海賢老和尚跟六祖大師一樣的時候,我還有點聽不懂,換成我們,面對電工這般侮辱,哎呀,我忍耐啊,我忍耐他給我吐口水、他幫我洗臉、他打我耳光、他幫我搔癢。我們說忍、忍,那個「忍、忍、忍」,還有個「我能忍」,還有「我所忍的打耳光跟吐口水」,那你還有「能所」,那哪是佛呢?真正到極樂世界,是絕待境界,它是「能所雙亡」,沒有能見的我、跟所見的境界,三輪體空。也就是說,沒有我能忍的海賢老和尚,跟所侮辱的電工。你要懂這個道理,才有辦法看透、看清楚海賢老和尚是「一尊佛示現」,我是從這個地方,去體悟出來啊!哇!海賢老和尚這個境界太高了,他只有念一句佛號就到這個實相境界。

那為什麼老法師說:海賢老和尚跟六祖大師同樣的境界?因為六祖大師悟到這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海賢老和尚如果沒悟到這個境界,他就會有我貪、我愛、我瞋、我痴。那為什麼我說他已經做到佛的境界呢?因為海賢老和尚跟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平等平等。我們看佛陀《本生經》因地的故事,或我們就看《金剛經》裡面講的,佛陀說他在因地作忍辱仙人的時候,他在山中修行。歌利王帶著嬪妃到山中去玩,歌利王翻成中文叫暴虐。那些嬪妃看到忍辱仙人法相莊嚴,聽忍辱仙人開示,忍辱仙人為她們開示說,應該遠離五欲六塵,應該尋求解脫的生活。這些嬪妃聽了非常感動,法喜充滿,樂此不疲。

歌利王醒過來以後,馬上起了個瞋恨心,為什麼我的嬪妃跑到你那邊去?馬上產生一個占有心、還有一個嫉妒心、還有一個瞋恨心出來。他就質問忍辱仙人說:為什麼你叫我的嬪妃到你旁邊去聽法?忍辱仙人說,是她們自己來聽我說法。歌利王說:你有沒有動「欲望之心」呢?我們凡夫見色會生心,見到美的東西會生貪心,我們會起欲望之心呢。忍辱仙人說:我沒有生起欲望之心。歌利王不相信,歌利王說:你沒有起欲望之心,五通仙人都有起欲望之心,你怎麼沒有欲望之心呢?五通仙人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是還沒有到斷煩惱的漏盡通,前面那五個都通了叫五通仙人。五通仙人有時候還會失去禪定,他會失去定功,就會起欲望之心。

歌利王就反問忍辱仙人,你真的沒有欲望之心嗎?忍辱仙人說,我真的沒有。歌利王就把刀拔出來割忍辱仙人的耳朵、手腳、皮膚。痛不痛?忍辱仙人說:我不起瞋恚之心,亦如我沒有欲望之心一樣啊,如果我有這個心,我就不能夠恢復被你割掉的這個耳朵、手腳。我就是沒有這個心,所以它立刻可以恢復。後來歌利王向忍辱仙人懺悔。忍辱仙人跟歌利王說,我將來成佛,我第一個度你。就是這一世在《無量壽經》中的憍陳如尊者。

這個告訴我們是什麼道理?佛陀在因地的時候,他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起瞋恨心,他也沒有起欲望之心。換句話說,佛陀在那個時候已經是法身大士,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沒有起心動念,哪來個我生氣呢。同樣道理,這個電工跟海賢老和尚打臉、吐口水,彷佛是現代的歌利王嘛。只不過他是用手打臉跟吐口水,代替那個小刀嘛,一樣的道理。

海賢老和尚說,他給我搔癢、他給我洗臉,跟佛陀講得一樣,我沒有起瞋恨心。也就是說,海賢老和尚當下不起心、不動念,他沒有起瞋恨心。他如果有起瞋恨心,他講不出這個話出來,他頂多不說話,對不對?或者說,哎呀,眾生業障重。他連說都不說,為什麼?他也做到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那誰做到清淨平等覺?佛,就是海賢老和尚,今天他要不是修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一定會起心動念。換句話說,會動怒。那動怒呢,粗的跟細的煩惱,細的你看不到;粗的,他可以用壓制的方式,可以用禪定壓制。那細的更不要講,那塵沙惑根本看不到了。菩薩破塵沙惑,阿羅漢破見思惑。所以阿羅漢破了貪瞋痴慢疑的時候,他就證阿羅漢。

海賢老和尚已經超越阿羅漢了,他也沒有塵沙惑,超越菩薩了。海賢老和尚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圓教初住位的菩薩,最少法身大士,也就是分證位。在天台宗的六即佛裡面,分證即佛,分證佛就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才有辦法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功夫非常了得,了不起。所以海賢老和尚才說,以後全世界都會知道他,他怎麼知道老法師會讚嘆他,全部淨宗學會同仁要跟他學習呢?因為海賢老和尚已經大開圓解,六通現前了,只是隱而不說,老佛爺不讓他說。

孝廉講堂每天播放《海賢老和尚》三次,最少兩次,我們每天都在看。我也常在看,所以我都在想,為什麼電工打耳光跟吐口水,海賢老和尚竟然不會起瞋心?不會起怨恨心?我今天講到這裡的時候,才有所領悟啊,我把我這個領悟講出來啊。否則,我一開始聽老法師說,海賢老和尚是六祖大師再來的,我實在聽不懂啊!他到底是不是六祖大師的化身,我們先不要去討論,為什麼?很簡單的道理,都是化身再來的,都是應化身再來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嘛。他也是釋迦牟尼佛再來,也是阿彌陀佛再來,也可以說是六祖大師再來,為什麼?「佛佛道同」嘛。佛佛道同是什麼意思?他們同諸佛都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佛佛道同。

我們應該向海賢老和尚學習這一點,為什麼他當生可以成就?為什麼我們六道輪迴不斷,無法出離呢?他只不過單提一句佛號,一個不認識字的鄉間老人,他做到了。今天我們研討海賢老和尚的這位聖賢菩薩足跡,我們必須要看透這一點,你才知道從哪裡下手。海賢老和尚入清淨、平等、覺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老法師有這個智慧眼,看出海賢老和尚已經是佛的境界了。

今天學人把海賢老和尚的精神講出來。海賢老和尚他就是在學習普賢菩薩,他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我們如果碰到這種情形,我們應該學普賢菩薩,幫助他們、成就他們。眾生造惡沒有關係,有緣,你再慢慢去感化他;沒有緣,做一個好樣子來給他看。海賢老和尚做到這一點。假如當時他教育這個電工,電工會接受嗎?不會的。可是電工回去一定會想,奇怪,我打他耳光,他怎麼沒有反應,為什麼吐他口水,他沒有反應,還說是搔癢跟洗臉。海賢老和尚做一個好樣子來給電工看。這裡面海賢老和尚真的明白事理因果,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天台宗裡面講的十如是。

所以海賢老和尚就做到一個好樣子,來給眾生看,讓他慢慢去覺悟。像《華嚴經》偈所說:「捨身無量等剎塵」。「捨身無量等剎塵」是什麼意思呢?等到你把這個身見破了,我執破了,你這個自性悟了,這個無量智慧流露出來,就入平等法界了,一剎一塵都是菩薩捨身的地方,就是「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這就是開悟的境界。「捨身無量等剎塵」,海賢老和尚做到了。菩薩做到這好樣子給我們看,我們應當學習。

自己覺悟了,幫助別人覺悟。一樣道理,現在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這樣,我們從他身上學習,他等於幫助我們覺悟啊。隨緣不攀緣,有這個機緣就做,沒有這個機緣不要做。對於這些世間的物質現象,緣聚緣散,聚的時候沒有歡喜心、沒有貪戀心;散的時候不生煩惱、沒有怨恨心。聚也好,散也好,總要心平氣和來對待,才能真正保持自己覺而不迷。這是我特地從淨空老法師給我們開示的,如何面對別人的毀謗侮辱,我們再來探討為什麼海賢老和尚是達到六祖大師的境界。

今天我們碰到別人毀謗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去自持,我們怎麼去反求諸己,怎麼去覺悟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必須要了解老法師開示這個道理,然後我們學習海賢老和尚。也就是娑婆世界是一個好修行的場合;換句話說,順境跟逆境都是好修行。但是老法師說,逆境要更加感恩,順境是感恩而已。所以一切的苦跟樂都是你修行的一個契機跟因緣,覺悟就在這一念間。惡也是修行的契機,善也是修行的契機。當你能夠覺悟契入的時候,你就跳脫善惡對待,那就恭喜你,你見到自性了,今生如海賢老和尚一樣,往生淨土,圓滿無上菩提。

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至此,祈請師父上人教誨,若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法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我們聽了黃居士這一篇學習報告,說得很好,把老和尚表法的意義都說出來了。老和尚是近代人,跟我們是同一個時代,他往生是二O一三年一月,今年是二O一六年,也就是三年前,很近。在這個時代這樣的一個環境,在這個地區,一般講空間、時間,他告訴我們,如何修行成就自己、利益大眾,主要是說這個。都是說法,說法沒中斷,說法不一定要口,沒有口也能說法。所以說法沒有間斷,不論開口、閉口都在說法,也叫做表法。

老和尚確實了不起,我看他的《永思集》,看他的光碟,我能夠想到他什麼時候得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他的師父知道,不是凡人,師父要不是法身菩薩,怎麼會知道他成就?從哪裡看?他二十歲出家,傳戒法師給他剃度,剃度完了之後,看到這人是法器。什麼叫法器?他會明心見性,他會大徹大悟,他能承傳如來大法。這個了不得!師父看出來了。所以教給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憑什麼?我們一般人比不上的,他憑他的老實、聽話、真乾,具足這六個字,就是法器,就能成就。我們不能成就,學了多少年的佛,有沒有老實?不老實,不聽話、不肯乾,都是在敷衍塞責,自己騙自己,還騙一切眾生,這怎麼能成就?

他是個農村長大的老實人,家教好,大概他的父母都是老實、聽話、真乾,所以從小他就養成這個好的理念,跟處世待人之道。所以師父教他這一句話,一直念下去,你看他念了九十二年。從二十歲剃度那天開始,到一百一十二歲他往生,一生沒有中斷,沒有違背老師的教誨,他所以能成功在此地。凡是這樣的老實人,老實念佛,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頭看到,《往生傳》裡面看到,大概都是三年,功夫成片就得到了。得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就是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除了這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成片。念三年,真念佛,不是真念佛,三十年你也得不到。

得到功夫成片的人,阿彌陀佛知道,阿彌陀佛一定會給信息給他,那就是定中見佛,打坐的時候,定中見佛,或者在睡覺的時候,夢中見佛。佛都來告訴你,你的陽壽還有多少年,等到你命終的時候,佛說我來接你。訊息告訴他,他心就踏實了,極樂世界我已經有名了,報名了,註冊了,將來決定往生。那麼沒去,還有壽命,可以提升自己,把自己的境界,這樣的老實念,再念個三年五載,念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同居土。前面那是同居土,事一心就是方便有餘土,相當於阿羅漢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再向上提升,我相信不會超過十年,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跟惠能大師平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禪宗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所以理一心不亂,跟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同一個層次,同等的境界。

成佛了,他怎麼會不知道?可是,他的老師在剃度的時候,末後說了一句話,「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他開悟之後怎麼樣?不講,你是細心人,真修行人,你能看得出來。他為什麼師父叫不能講?環境不許可,現在這個環境,真正成就別人的人很少,毀謗別人的、把別人拉到火坑的,這種人特別多,你要說了,別人會害你,不會幫助你。所以師父有這句話。有這句話,我們就相信他的師父是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的人,要不然他怎麼會知道?他什麼時候得理一心?我估計四十前後,他就會得理一心。

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我相信他這一生不止十次。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我們初祖慧遠大師,在東晉時代,他是第一個依《無量壽經》建立蓮社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在一起共修,個個都成就。遠公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過去見過三次,從來沒跟人說過。現在阿彌陀佛又來了,這第四次,要接引他往生,所以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這叫預知時至,把往生的日子說出來了。遠公三次,這個老和尚念佛念了九十二年,十次以上,跟極樂世界很熟了,跟阿彌陀佛很熟了。每次見佛,都向阿彌陀佛要求,接引他往生,帶他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告訴他,你修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所以他的壽命不是他的,阿彌陀佛給他的,叫他多住幾年。為什麼?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特別是給修淨土的人做個好榜樣。

所以,三轉法輪他是作證轉,這是最有效果的,來給我們做證明,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信願持名真能往生。往生是一點都不難,難在哪裡?難在你真信真願,有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決定相信,沒有懷疑。從哪裡看?萬緣放下。萬緣沒放下,你那個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願也不是真的,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對這個世間真的沒有留戀,徹底放下了,什麼時候走,高高興興、歡歡喜喜,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這才行。他真做到了,你看他走的時候,那天晚上走的,他把他衣服,不多,穿的就那麼幾件衣服,洗得乾淨,疊得整齊,放在那裡,一點都不亂。自己晚上念佛,一個人,沒告訴任何人。很多人都跟他講,什麼時候走,你老人家預知時至,告訴我們,我們來送你往生。他笑笑,助念不可靠,我自己念佛往生,不需要你們來幫我助念。他說到他做到了。

我們今天生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聽誰的?我勸大家,聽海賢老和尚的。你要怕痲煩,海賢老和尚一生一部經沒念過,他不認識字,一堂課他也沒聽過,我們講經,他一生沒有遇到這個緣。沒聽過經,沒有讀過一部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知道。在寺廟裡面跟大眾做早晚課,別人念咒念經,他就念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念到底。誰不能學?人人能學。他能夠遇到順境沒有貪戀,遇到逆境不生瞋恚,靠什麼?那告訴我們,真放下了,如果沒放下,他計較,他喊冤枉、委屈,他計較。他不計較,他沒事,若無其事。我們為什麼?我們有計較,我們不肯放下;他放下了,從這個地方來看,徹底放下了。所以一生圓滿成就,一定要學。

還有,黃念老老居士最後的一部著作,《淨修捷要報恩談》,一定要讀,這個可以做海賢老和尚《永思集》的同一類的書,有這兩樣就夠了。如果再多一樣,我勸你多念《無量壽經》,不要再貪了,什麼咒、經、道場都不必跑。跑道場,你的心不定,你心定,怎麼會跑道場?真正的法喜你沒有得到,你還是有憂慮,還是有煩惱。所以,海賢老和尚這個榜樣千萬不要疏忽,你依這個榜樣,祝福你,你一定會成功。

好,我們再看下一位。

學生:傳承家塾教育,收穫實際利益——心源教授家塾實踐參學報告

三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建築住宅,一入門就在東西兩邊設立房間,稱為「塾」。民間便將教授孩童的地點設立於此,稱為「家塾」,一邊教男孩子,另一邊教女孩子。

在住宅入門處設立求學的講堂,也是為了方便街坊鄰里的子弟前來就學——此為一個有能力的家庭惠利一方之舉。及至清代,富家延請先生教授子弟,常大開宴席,禮請親朋鄉黨,便是希望大家都能知道先生在此,求學者可以前來學習。

《禮記.學記》有「古之教者,家有塾」的記錄,說明了早在周代之前,家塾就已經是教育的主體。(圖一、圖為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早期民宅考古發現,左圖中的東、西門房,就是家塾所在地;右圖是依據考古成果進行3D還原的效果圖。)

千百年來,縱然朝代更迭,家塾的教育、家學的傳承一直得以延續,即便是外族入侵、胡人當政,家學依然延續著,家塾依舊承擔著培育人才的重任。這種情況從未曾改變,昭示著家塾教育的真實收益,為歷朝歷代所認可。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學校成為培育人才的主要機構,教育與家庭脫節,真正德學兼備的人才不易養成。面臨當前的教育困境,延續了數千年的家塾教育逐漸為許多有識之士所重視:如何將驗證有效的老傳統,加以繼承以服務新社會、解決新問題,這是擺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課題。

心源教授及其實踐

一九九九年,從事歷史文化教育的心源教授決心在家中教女兒和侄女,意在將傳統的家塾教學法,在新時代做一個積極的嘗試。心源教授所期待的,是將孩子們培養成溫和、善良、恭敬、勤儉、禮讓、快樂自在、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與所有人皆可和睦相處的新一代中國人,經過十七年不懈的努力,這個目標可以說是基本達成了。

心源教授是八十年代中山大學歷史系的畢業生,所以博文通史。對於家與國、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他總結說:功能齊全的家族、家庭從兩方面支撐國家:一是經濟方面,以參與建設、承擔納稅為國效力;二是人才方面,以培養出知恩報恩、品德高尚、歡喜付出的人才來延續文明。他指出:「一個家庭花二、三十年的時間,培養一個人才,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為國家效力,合理、簡單而且高效。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斷,活力無窮,這是重要的奧秘之一。」基於此,他提出「家學興、國運旺」的觀點,認為天下日趨太平盛世,首應恢復家塾的教學傳統。這一點,亦印證了湯恩比博士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預言:在二十一世紀,「舊傳統將成為新趨勢」。

家塾教育實踐

心源教授對於家塾教育,非常強調夫婦協同合作、琴瑟和諧地將子女培養成才,其宗旨便是俗話說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由於家塾教育不離開家庭,所以,比起學校教育,真誠恭敬、直面問題就成為實踐家塾教育的「入門必修課」。畢竟,人在家中便是撤去所有的偽裝與假面的時候,此時,所有的習氣、所要面臨的問題,都會無比真實、不可逃避地呈現在家長與子女面前。在與伴侶和子女乃至祖父母等一起生活的過程中,要想一起成長、共同提升心靈,必然來不得半點虛假,必定老實真乾地改過遷善、實實在在地解決各種問題。經過協同心源教授十七年的具體實踐,師母特彆強調用心,她指出:用心真誠,家教可成;機心用事,困難多事。

十七年來,心源教授的家塾教學,從一開始的三個學生,逐漸發展到了一百多個學生。多位夫婦也在家中實踐辦班教學,他們相聚而居,成為街坊鄰里,一同協作,將家學的傳統在當代社會的環境中,做出來、演出來、講出來。(圖二、每天都是師母主廚,為「一大家子」準備好豐盛的素食。用餐的時候她還為家塾的老師們夾菜,同學們因為有客人來到,紛紛讓位,站在那裡吃飯。每當用餐時,場面十分溫馨熱鬧,讓人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形。圖三、每周,心源教授及其他老師們的家塾都會上集體課。一百多位孩子們坐在小方凳上學習,簡陋的條件培養出吃苦耐勞的精神。)

學做真人

如何教人求真?如何學做真人?心源教授將多年的傳統文化教學經驗總結成為六點「真實」,在家塾、家學的舊傳統即將成為新趨勢之時,作為參考指導。(圖四、每天晚上,學生都會和老師們一起座談,有時談理想、談人生,有時則談某個學生成長時所遇到的困難,需要解決的問題,心源教授常常妙語連珠,舉坐開懷。圖五、一對老師夫婦帶著自己的孩子(穿紅色運動衫者)以及學生們一起讀書。)

首先,傳統家學的目標真實。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便是把「人人皆可成堯舜」做出來,有教無類地讓每位受教育者將本性本善彰顯出來,明其明德,從而轉迷為悟、離苦得樂。這個目標,超越時空,是真實中之真實。

其次是體制真實。要想幫助受教育者求真、做真人,需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教授將它總結成為兩點:父母責任制以及「一對一」的師徒制。

傳統文化教育是愛的教育,性德中真愛的流露首在「父子有親」。父母對於子女無條件、無保留的愛是慈悲心的源頭,所有解決問題的善巧和智慧皆由此而生。所以,心源教授指出:要讓天下父母承擔起教育天下子女的責任,因為最愛孩子的,莫過於他們的父母。而真正的教育,是用愛來澆灌、靠愛來成就的,所成就的,還是孩子的愛心得以彰顯、發光發熱,繼而推己及人,愛人如己;再進一步提升境界,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大同篇》的這段記錄,向世人證實,真正能夠將傳統文化的教育推行開來,大同世界便不是幻想,而是生活之具體實踐。

教授說:「親職教育是由孩子們的父母做主,也就是由最深厚的愛心做主。憑這一分愛心,親自施教,會最自覺地任勞任怨;憑這一分愛心聘請老師,會請到最相投、最敬業的老師;憑這一分愛心選擇教材,會使孩子們讀到最精闢的典籍;憑這一分愛心設計教案,會最大限度地精益求精。對孩子們的缺點,會最憂心地去糾正;對孩子們的長處,會最歡喜地去鼓勵;對孩子們的前途,會最深遠地去考慮;對孩子們的焦慮,會最耐心地去疏導;對其他人的教學經驗,會最虛心地去吸取;對教學中的一切問題,會最善巧地去解決;對孩子們的興趣特長,會最周到地去照顧;對人世間的美醜善惡,會最具體地去指明。最持久的恆心、最徹底的苦心、最精密的細心,最無我的道心……這一切,無不一一現成,來如泉涌。」(圖六、家塾中的孩子們在繪畫課上臨摹《芥子園畫譜》,此時,孩子則隨手將心目中的父親畫了下來,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的親情與生活的情趣。)

然而,在當前傳統文化教育斷層的歷史時期,要讓天下父母承擔教育天下子女的重任,還需要有明師的教導與指引。明師難遇,指引難尋。幾位志同道合的家長,便將孩子送到心源教授的家中,恭請教授夫婦予以父母般的愛護與教誨。教授夫婦亦不辱使命,拿出愛人如己的大愛,把每一位重託都變為成就人才的契機;又有父母,因自身失教而無法承擔教育子女的天職,孩子的行為已經嚴重失當之時,因緣殊勝遇到教授夫婦,孩子得以再獲新生。這些孩子們的轉變與成就,反過來又成就了他們的家庭,改變了他們的父母的人生觀,其家族的命運亦從此轉變。

曾經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孩子,出生之後就交給了養父母家庭。孩子長大之後,對生身父母以及養父養母都非常怨恨,少年時就加入了黑社會。當他到心源教授的家塾時,言行都十分偏頗,充滿殺氣,令周圍的同學十分畏懼不安。然而,經過數年的學習,孩子竟然脫胎換骨一般地改變了,成為一位可造之材。當他畢業回到家鄉,負責管理養父母家族的莊園,由於業績突出,老成可靠,周圍鄰居也將自家的莊園交給他管理,為當地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說文解字》對於「教」、「育」二字的定義是「長善救失」、「養子使其作善」;並且特別指出,育有令「不善使其作善」的含義。換言之,能夠把壞孩子教好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價值、切實可行的教化,這也是現代社會最為迫切需要的。

在心源教授的家塾中,老師的職責是夫婦共同承擔的。所以,許多發心辦學的有識之士,第一件事就是贏得另一半的支持,一同向教授學習,才能開班教學。教授說:「夫婦同心,孩子們才能安心。」這一對老師夫婦所收的學生,與自己的孩子性別一致,年齡相仿,從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地將孩子們都教起來,都成為老師夫婦的「獨生子女」。

因為是「獨生子」式的用心個別教授,所以一個班的人數,最多不超過十個,這是祖宗成法。畢竟,老師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要真正能夠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又要照顧到每個孩子身後的家庭背景。

對老師的親生子女而言,父母既是親人,又是老師;對其他孩子們而言,老師夫婦又變成了父母一樣的親人。亦親亦師的家,成就了孩子的道德學問、成就了孩子一生的為人處事。(圖七、男生班的孩子們一起用餐。年齡大的孩子都會負責帶領年齡小的孩子,手把手教他們讀書、做家務。)

第三點是教材真實。《朱子治家格言》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經書對於啟發孩子的心性、實現人格至關重要;史書對於開闊孩子的眼界,歷練孩子的見識也是必不可少。《三字經》對孩子們讀經學史的次第,就是成就一位有見識、有學問的知識分子:先成就德行與悟性,再成就哲學與修養,繼而讀史以成明鑑,成就做人做事大學問——「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

所以,在心源教授的家塾之中,首先在學習四書的同時,就要學習做家務、服務大家,在老師與學長的指導下,打開心扉、改過遷善;接下來,就要開始學史,以《史記》入門,以《資治通鑑》提升,而且《史記》需要讀十遍,此時家塾的孩子們,對於四書等經書,早已經讀過百遍乃至數百遍。孩子們一生的為人處事,此時已經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心源教授指出:孩子們要集中精力專攻經史,經史基礎牢固之後,再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這樣的學習,可以說做人能夠腳踏實地;學習知識亦可事半功倍。

真實的教材成就真實快樂的人生。一位十三歲的孩子,最初十分抗拒讀書,儘管將經書的內容讀了一百多遍,卻因為內心的抗拒而無法背誦。此時,老師和同學們一遍遍地和她開班會,幫助她找回誠意,幫助她打開心扉。兩、三年後,她逐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教授便指導她讀《史記》。她說:「第一遍讀下來,什麼感覺都沒有。因為看到老師讀《史記》如同看雜誌,十分享受,我很是羨慕,才又開始讀第二遍、第三遍。發現老師說得沒有錯:『頭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到現在,這位同學非常享受讀書,發現每當生活出了問題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古書、讀《史記》就能幫助解決問題、放開心境。她現在開始每天都抓緊時間好好讀書,讀書之樂,如今終於有所體會;讀經書之真實收益,現在算是得到一些了。

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教授對當前人才、學術都出現滑坡,社會風氣日益敗壞的情況,總結為「不讀書之過」。在過去的兩百年間,我國的知識分子,從無人不讀四書五經變成鮮有人能讀經閱史,這個轉變令許多有識之士扼腕嘆息。讀經閱史所培養出的智慧與見識,對一個孩子日後組建家庭、服務社會的人生之旅而言,都是一盞盞明燈、一座座燈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就一個個的孩子,一個個的家庭,就能成就一個社會的有條不紊和經濟的持久繁榮。恢復傳統經史的教育,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其意義之大,可謂唯有證者方知。(圖八、一位十歲的孩子的功課。)

第四點是師生真實。孩子與老師「一對一」的相處過程中,就會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因為是在同一屋檐下的朝夕相處,老師對於孩子的陪伴非常真實,關鍵時刻、細微的變化,都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智慧的支持。不但如此,孩子們之間互動互助,也成就了彼此的道德學問,這也是情同手足一般的真實。

曾經有一位班長,表面上做得很好,但是在內心深處卻在掩飾過錯,不想改掉毛病,一味姑息縱容自己的習氣。對此,老師帶領學生開班會,諄諄教誨,幫助孩子們直面錯誤,老實改過,彼此真誠相待,互相幫助,而不是一味討好對方。

心源教授對學生們開示道:「不要把說真話當成一種手段,反省之後不能立刻改。這是不對的,自欺必會欺人。如果大家都很真,你的假就會暴露出來。如果你還沒有下決心要改,沒暴露出來的還想繼續隱瞞的話,那麼暴露出來的部分對你來說也不會有什麼益處。關鍵在於你想不想改!自己不想改,固執己見,排斥掩飾才是最可怕的!」

教授還提醒同學們要互相督促,坦誠相待。他說:「等這位同學從家中回來,就要很直地對她。不要怕得罪人家。我們做人要磊落,平等愛人,只要你真心對一個人好,誰都親近你,用不著費力去討好每一個人,人心自然都感覺到。這樣才能真正幫到這位不能改過的同學。」

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幾番努力,這位同學終於能夠真誠地面對自己,從文過飾非、自欺欺人的心境中走出來了。我們見到她時,曾問她:「你如何徹底轉變自己,徹底擺脫負面作假的心態的?」她被我們問愣了,想了半天,也都不太記得清楚了。我們這才知道,幫助一個孩子放下一些負面的東西,一些心理的障礙,及至孩子真正放下了,就很難再想起來了。這才感到,真實的愛的教育可以令每一個孩子都能成就健康完整的人格,關鍵還是父母師長的嚴格提攜、絕不姑息縱容。這種老實真乾的態度一旦養成,對於孩子日後與人相處、學習深造、提升德行都是無比重要的助力。

反省我們自己,在接受聖賢教育方面,總感到進步有限;縱然想要精進改過,也往往力不從心。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在青少年成長階段,習慣了迴避問題、待己姑息縱容惡習、待人只做好好先生所致啊!(圖九、這種同學之間彼此坦誠相見,互相督促的風氣,實際是從老師開始的。老師們互相切磋、提升教學的時候,都是實話實說。)

第五點、教法真實。傳統文化的教學法,是啟發心性的心學,所以重在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寫、自己做、自己悟,如此才能有所得,而此時所得,亦是自己努力所致,不是老師機械的填鴨塞進來的。既然行道有得於心,每一位孩子都自自然然成為道德之人。心源教授說:「老師只是點撥、示範、啟發、印證。務必要以學生身心成長程度為目標。」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學習是主動的,孩子的悟處是能夠啟發利益他人的,孩子的身心成長是愛心愈來愈寬廣,智慧愈來愈高,辦事愈來愈穩健。這樣就產生了第六點,效果真實。孩子們真正發出了利益他人的真志願,養成利益他人的真習慣,也具備了利益他人的真能力。

前兩年,有四位接受心源教授家塾教育多年的青年人,走上了實習崗位。他們不約而同在工作中主動撿重活兒、累活兒乾,不但不求清閒,更不求地位,喜歡在基層做實事。經過了四個月,他們雖然沒有大學文憑,但卻幹得比工作了五、六年的大學畢業生還要好;他們雖然性格各異,但卻和每一位同事都能和諧相處,讓工作崗位的每個人都生歡喜。

古人云:作之親、作之君、作之師。這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想要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就要同時扮演好「君、親、師」的角色。為此,學,就要以德范天下自期;行,就要以為人師表自許。「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不是古聖先賢為世人提出的一項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而是家塾家學中的日常生活,是學成之後的真實行止。

心源教授夫婦通過多年嘔心瀝血的實踐,為世人演說,為世人做出證明。三千年前的家塾,在三千年後的今天,成為多個家庭合力教育子女與學生的實踐,幫助許多「問題兒童」「情緒少年」走上正路;更幫助許多有識之士的子女,走上了成聖成賢的大道。傳統社會天下父母承擔教育天下子女的經驗,如今成為二十一世紀全人類教育實踐的先驅。是故——

挽救天下、始於家庭。

喚醒父母、勇擔天職。

責任分擔、家家自立。

誠心養賢、利益千秋。

(圖十、心源教授家中的張載先生名言的墨寶,道出了老師的心聲與志向。近年來,上淨下空老法師亦常用張子之言,勉勵天下有志之士。兩人雖未溝通,但卻在不同的時空實踐著共同的志向,真的是「德不孤,必有鄰」。足見傳統文化能夠救世,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隨著習主席的大力提倡,現已是眾望所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世人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實有效的途徑,將這樣的教育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下真正做出樣板、取信於世。)

老法師:這一篇報告,我相信許多人看到了、聽到了,都會有很深的感想。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問題都在教育。中國歷史有五千年,改朝換代三十多次,每次改朝換代,都是時間很短,社會就上軌道,國家頒布禮樂,亂象的社會就終止了。如果能像過去這歷代的帝王,把政權鞏固之後,馬上就展開聖賢教育,記住,中國的教育是聖賢教育,目標是培養聖人、賢人。聖賢達不到的,後頭最低限度還有君子,就是聖賢君子教育,能救世。今天在大陸,習主席提倡,回頭把傳統的好東西找出來,再認真去研究,結合西洋的文化,創造成適應當前社會的一種新文化,來救國家,來救人類。這篇文章所說的,是真正提醒我們,我們要把它流通,把它翻成外國文,做成一個小冊子流通。西方人現在也是走投無路,不知道怎麼辦,這個對他會有幫助。

我們還有二十八分鐘,好,還有這篇,不長,這篇。

學生:眾神一體宗教一家

現今世界紛爭、戰事不斷,許多仁人志士努力促進世界和平,但成效似乎有限。世界和平似乎遙不可及。師父上人說:「和諧世界、太平天下要能出現…從宗教下手就有辦法。」為了促進宗教和諧,師父上人提出「眾神一體,宗教一家」的理念,並且不遺餘力地團結宗教,目的就是希望最終能達到世界和平。天主教神學家漢思.孔(HansKung)也說:「不同宗教信仰未能和平相處之前,世界和平是不可能的。」

一、眾神是一體

《金剛經》云:「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自性能生一切萬法,萬法不離於自性,所以萬法皆是同一自體,無有高下之分。《楞嚴經》云:「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應該以何種身得度,佛菩薩則現何種身來度化;應以「主耶穌」得度,則現「主耶穌」身;應以「真主」得度,則現「真主」身;皆是同一自體所化現,所以眾神是一體,無二無別。

師父上人說:「每個宗教都有神,(都)是一體;每個宗教都說,『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先知愛世人』、『天使愛世人』。所有宗教的核心思想,離不開四個字『仁慈博愛』…所以『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價值觀,宗教能團結,就靠這個價值觀。」

大衛.霍金斯博士(DavidR.Hawkins,M.D.)是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他以科學的方式,測定出各種精神能量的等級。這種能量等級,同時也是真理等級,真理性愈高,能量也愈高。能量最高測定值為一千,這被稱為是神的意志或精神,是絕對力量的頻率;測定值二百以上為正面能量,二百以下則為負面能量(見《心靈能量》一書)。在不同宗教中,不管是佛陀、耶穌基督、或印度教克里希納的最初教導,真理等級都是最高值一千。

另外,經過長期的臨床實驗,霍金斯博士發現能量值(振動頻率)低於二百者,就會生病,而這些病患的共同特徵,就是沒有愛,只有怨恨、痛苦、沮喪等負面意念。然而,具有慈悲、愛心等正面意念的人,不管是信仰何種宗教,都具有高能量值,且不會生病。信仰印度教的甘地與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都是具有高能量值七百的代表性人物。所以,「愛」不僅是宗教的核心,而且是宇宙能量的核心。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MasaruEmoto),透過高速攝影技術,觀察到水在接受外界訊息後,所產生的不同結晶,他將實驗結果發表在《水知道答案》一書,證明帶有「愛與感恩」等美好的訊息,會讓水結晶呈現美麗的圖形;相反地,若是帶有怨恨、指責等負面的訊息,則會出現破碎醜陋的結晶。華嚴實驗室曾進行讓水觀看十大宗教標誌的實驗,結果每一宗教標誌所呈現的水結晶,與觀看「愛」字的水結晶,同樣呈現美麗的圖形。由此可知,宗教所要傳達的核心訊息,就是同一自體的「愛」。

二、宗教不對立

在《優婆離經》(《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二)記載著一位大富長者,名叫優婆離,他是外道信徒。有一次見到教內弟子,向教主報告他與佛陀辯論的過程,優婆離長者就自告奮勇地說,他可以輕易地折伏佛陀的觀點,便請求前去拜訪佛陀,進行辯論。然而,就在一連串的問答之後,卻反為佛陀所折伏,並且心悅誠服地發願皈依三寶:「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鼓勵長者:「汝默然行,勿得宣言。」世尊希望他不要對外宣揚,自己已經成為佛弟子。長者聽了之後,非常歡喜,因為以他的身分地位,如果換成別的宗教師的話,這些宗教師必定要四處宣傳說:「優婆離居士為我做弟子。」相反地,佛陀不僅不自我宣傳,甚至還要他「默然為善」,不要對外宣揚,這令他由衷地佩服,生起大歡喜心。

長者接著說:「世尊!從今日始,不聽諸尼揵入我家門,唯聽世尊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入。」從今以後,不再讓以前的教友,進入家門,只讓佛陀的弟子進入。佛陀則說:「居士!彼尼揵等,汝家長夜所共尊敬,若其來者,汝當隨力供養於彼。」佛陀要長者應當隨力供養以前的宗教師們。長者聽了之後,倍加歡喜,因為他本來聽傳聞說,佛陀要人「當施與我,莫施與他。當施與我弟子,莫施與他弟子」,施與佛陀眾等,當得大福,施與其他宗教徒,則不得大福。沒想到佛陀竟然會要他繼續供養以前的宗教師們,他因此而更加歡喜讚嘆。

佛陀繼續回答說,他所說的並非如傳聞的那樣,他所說的是,「施與一切,隨心歡喜,但施與不精進者,不得大福,施與精進者,當得大福」。佛陀要人布施一切眾生,且心生歡喜,但布施不精進修行者,不能得大福,只有布施精進修行者,才能得大福。所以不論是何種宗教,只要能精進修行者,都是福田,當為人所敬仰。

佛陀善巧的開示,要長者「汝默然行,勿得宣言」,主要是希望長者低調行事,不要刺激其他宗教而造成對立。「隨力供養」則是不分宗教平等供養,促進宗教之間互助合作。因此,佛陀所教導我們的,正是師父上人所提倡的「宗教不對立」、「不拉信徒」、「宗教互助合作」的具體落實。

三、宗教是一家

古代印度的阿育王(約西元前304年至232年)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在即位之初,曾發動一系列領土擴張的戰爭,並以殘酷的方式統治國家,被認為是一位暴君。但在即位後的第七年,他開始皈依佛法,進而在之後的征服羯陵伽國戰役,徹底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在那場戰役中,他目睹了大規模的殺戮場面,而深有悔悟,從而決定遵循佛陀慈悲的教誨,以仁慈與寬容的方式治理國家,最終使他成為傳頌後世的轉輪聖王。

阿育王將他的教諭刻在岩石(圖一)或石柱(圖二)上,用來詔告人民,重大的決定與宣示。根據所蒐集的現存石誥中(見《TheEdictsofKingAshoka》一書),其內容主要都是關於所推動的行政改革和所建議的道德規範,以及希望建立一個具有公平與人性化的社會。他真誠地向人民宣告,人民就如同他的小孩,他們的福祉是他所最關心的。

身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阿育王除了大力宣揚與護持佛法外,他並未排斥其他宗教,反而真誠地鼓勵每個人依著自己的信仰,認真地學習與修行。為了管理不同宗教及推動宗教和諧,他成立了一個宗教部門,專門管理與協調不同的宗教,並派出專員(稱作DhammaMahamatras)到各地協助及鼓勵人民認真修行(見石誥第五篇)。

面對不同的宗教,宗教徒所應採取的態度,阿育王在第十二篇石誥中,作了具體的指示(見《佛陀的啟示》一書):「不可只尊敬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應如理尊重他教,這樣做,不但可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別的宗教盡了義務。反過來做,則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也傷害了別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難他教的人,當然是為了忠於自教,以為『我將光大自宗』,但是,相反的,他更嚴重地傷害了他自己的宗教。因此,和諧才是好的(《TheEdictsofKingAshoka》一書解釋為:宗教交流是好的),大家都應該諦聽,而且心甘情願地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阿育王對於其他宗教如婆羅門教和耆那教,都予以慷慨捐助,這種寬容的宗教政策,也成為了以後印度君主的傳統。

阿育王所說的「(不可)尊重自教而非難他教」、「應該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與師父上人提倡的「世界宗教是一家」若合符節。師父上人說:「我們跟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往來,那些宗教都是我們的堂兄弟、表兄弟,我們是一家人,彼此都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更應當「回歸(宗教)教育,互相學習,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共存共榮」。

四、結語

師父上人說:「世間所有一切神聖的教誨,其根本就是『仁慈博愛』,其目的在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不同的宗教具有相同的根本,亦具有共同的目標,充分體現了「一體」與「一家」的密切關聯性。國際知名的一行禪師在他的書中(《活的佛陀,活的基督》)提到:「我在法國的道場裡,聖壇上供著佛陀和耶穌的像。每一回點香,我便探觸這兩位我心靈上的先祖。」因此,仁慈博愛是沒有界限的,更是沒有宗教之分的。

慚愧弟子妙音至誠頂禮,二O一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老法師:好,很好,這些年來我們團結宗教,這篇文章是我們的總結,希望我們更努力,把這個事業發揚光大。宗教有一股非常偉大的潛勢力,如果能把它團結起來,對於化解社會衝突,促進世界安定和諧,會做出偉大的貢獻。我們應該要這樣做,自己以身作則。過去我們做,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這篇開示,今天我們看了,說明這是佛陀教我們做的,我們沒有做錯,我們做得很正確,我相信諸佛菩薩都歡喜,我們更應當認真努力。對於所有宗教一視同仁,我們跟宗教往來,都稱每個宗教都第一,沒有第二的;每一位神明,不管哪個宗教,也都第一,沒有第二的,都是第一。我們尊重,我們敬愛,我們學習,我們會依教奉行。

好,今天時間算得正好。這篇文章也應該普遍的流通,把它翻成英文,做小冊子流通。特別對於不同宗教信仰,我們要幫助他認識,幫助他回頭,幫助他學習他自己的宗教,尊重別人的宗教,真正做出化解衝突,促進人類安定和諧,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