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72集


時間:2017/1/10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六七頁:

疏【又信即心淨,如唯識說。】

鈔【成唯識論云:信者,謂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又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渾濁,復能渾濁余心心所,如極穢物,自穢穢他。信正翻彼,故淨為相。今修淨土,主乎心淨。信為急務,明亦甚矣。】

這是大師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引經據典,為我們說明信的重要。念佛的同修有很多人常常說,「我念了很久,這個心還不清淨,還沒有能夠得到效果」,今天我們讀這一段經文,答案應該就明白了。念佛得不到實效,還是信心不足,我們通常講功夫不夠,什麼叫功夫?信願行都叫功夫。這三者缺一樣,實際上的效果就很不容易成就,要能夠在短時間得到最殊勝的效果,只有一個方法,依教奉行。佛在這個經上給我們講的這些方法,我們要認真去把它做到。大師在此地說得好,『信即心淨』,信就是心地清淨。「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是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可見得信心確實如《華嚴經》所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這話是真的。大師引用《成唯識論》的一段話,來說明他這句話是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成唯識論》上說,『信者,於實德能』,於這三樁事情,實德能。『深忍樂欲』,深忍、深樂、深欲。實、德,能、忍、樂、欲,明白這六個字的意思,這一段論文自然就知道了。

演【於實德能,深忍樂欲者,謂於實則深忍,於德則深樂,於能則深欲也。】

『深』字貫下面三個字。

演【八識規矩云:深忍者,於諸法實事實理,深信冥契,忍可於心,不為虛妄事理之所轉故。】

這是《八識規矩頌》裡面說的深忍。忍,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肯定」。深忍,深深的相信,完全肯定,對什麼?對一切諸法,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實之事,真實之理,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宇宙人生確實是真相真理,我們深深的相信。深信不是茫然的,不是迷信,也不是「佛所說的我們都相信」,這個信是屬於迷信;必須我們要證入這個境界,佛所說的,我們親自證明,佛講的沒錯,這個信才叫真信。我們沒有見到,聽佛這麼說,我們也就這麼信,這種信是勉強的相信。當然佛不騙我們,我們相信佛所說的話,這叫「聖言量」,佛是聖人,不會欺騙人的。雖然對這個事理我們不清楚,佛講的我們也能相信,這種信叫「正信」;正信是相信佛的德行,佛的人格不會欺騙人。比這個信心更深一層的,我們完全理解,道理都明白,那個信心就深,這是深信,為什麼?不是聽佛隨便說我就相信,確實有理論依據,有理,當然這個事就有可能。更深一層,那叫「真信」,入佛的境界,佛所見到的那些境界我們自己也見到,那個信叫真信。此地這個「深信」,三層的意思都有,只要我們對於聖言量深信不疑,我們現前就得利益。要達到更高的層次,要靠自己修證的功夫。「忍可於心」,心裏面承認、肯定,沒有一絲毫懷疑。「不為虛妄事理之所轉」,什麼是虛妄的事理?我們用一個最淺的標準來說,他所講的跟佛說的不相應,這就是虛妄的,就不是真實的。為什麼原因?諸位一定要曉得,佛所說出來的是現量境界,親眼看見的,親耳聽的,這個東西還能錯得了?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地方十萬億佛國土,佛的眼睛比我們厲害,佛坐在此地,西方極樂世界他看得清楚,阿彌陀佛在那裡講經說法,他也聽得清楚,這叫現量境界。他不是憑空想像的,不是推測的,他是現量境界。沒有這個能力的人,充其量是比量境界,比量裡面還可能有錯誤,唯獨現量沒有錯誤。所以一定要用佛所說的為標準,佛是五眼圓明,親自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更重要的,佛法有大小乘,佛法有許多宗派,佛所說的法有了義、有不了義,為什麼佛要這樣說法?一個業障重的人,煩惱習氣深的人,佛給他說事實真相,他不能接受,他堅決的不接受。譬如講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世間一般人很多人不接受,學佛同修當中也不能接受,這個很多!學其他宗派的,他就不能接受。佛家講「六道輪迴」,現在這些高等知識分子,接受過科學洗禮的,他不能同意,他說這是無稽荒誕之說,對這種人講不通,於是佛應機說法,你不相信輪迴,不給你談輪迴,只給你談眼前的事情,你能見得到的,你能夠思惟想像得到的,跟你談這個;你見不到的、你想不到的,決定不談。能信佛語的,佛才給他說真實話,那叫機緣成熟,佛給他說真法,他在這一生當中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永脫生死輪迴;不是人人都有這個福分,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緣。「深忍」是對於佛所講的事實真相,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事實,六道輪迴也是事實,絕對不是假的。

演【深樂者。】

深樂是非常喜歡。喜歡的是什麼?

演【於三寶清淨法身般若解脫。】

我們通常講三寶,三寶是佛法僧,這是大家觀念當中有的,那只是三寶的外表,形式的三寶,沒有什麼太大作用;你要會用,對你有幫助,你不會用,實在講並沒有好處。真正的三寶就是此地講的「法身般若解脫」,法身是佛寶,般若是法寶,解脫是僧寶,這個三寶清淨!三寶在哪裡?三寶在一心之中,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形式三寶,佛法僧,學佛的人會套用它的時候,這形式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見到佛像就想到法身,看到經本就想到般若,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解脫,那就對了。形式上的三寶,最大的作用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警覺我們,我們不能把三寶忘掉。在三皈裡面就是覺正淨,法身是覺,本覺,般若是正,解脫是清淨,這是一而三、三而一。

演【真淨德中,深信好樂,不為妄染邪德之所惑故。】

這句話它的意思雖然不太深,還是不容易體會,三皈依裡面說的「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對於覺正淨非常的喜歡,這就對了,這是德。覺正淨是德,般若、法身、解脫叫三德,這是自性本具的三德,我們要常覺、要常正、要常清淨。

演【深欲者。】

欲是希望,我們的期待,我們的希望,最深的期望。

演【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善報,能成道果,起希望心,求必得故。】

佛家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絕對不是欺人的,有求必應。雲谷禪師對袁了凡先生講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很透徹,在《了凡四訓》之中,諸位如果細讀深思,你就能夠明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了凡先生所求的不多,他的心量不大,所以他求的很有限。他命里沒有功名,功名在從前就是舉人、進士,這個他命里沒有,他求功名得到了,他中舉人以後又中進士;他命里沒有兒女,他依照這個方法去求,他得兩個好兒子。他沒有求長壽,他也得到長壽,他的壽命是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心量大的,我們要求什麼?我們要求成佛,這個人間福報太小,微不足道,一定要成圓滿之佛;成菩薩還不夠,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還沒有看在眼裡,一定要求成佛,那個求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能不能求得到?決定可以求到,成佛都求到,其他的還有哪一樣求不到?世出世間法裡頭最難的就是成佛;超越六道輪迴不難,阿羅漢就辦到了。所以我們要求圓滿、究竟,一定要求圓成佛道。怎麼求法?依照世尊、諸佛在本經教給我們的這些道理與方法,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得到,這是真實不可思議。世出世間善,這是第一善,究竟圓滿的大善就是圓成佛道。「深信有力」,對於自己要有信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六個信,第一個相信自己,就是此地所說的。第一就是相信自己,我這一生決定能成佛,這是果。為什麼這麼肯定、這麼有把握?前面有因,我相信佛所講的這些方法我都能做到,這是因;相信自己能做到佛所說的這些方法,將來果報當然就成就,因果一定是相應的。佛在這段經文裡面苦口婆心勸勉我們,就是要建立最深的信心。「能得善報,能成道果」,世出世間一切災難障礙,我們遇到自然都能化解,都能消除,所謂「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是善報。道果就是證果,第一個證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第二次證果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圓滿菩提成等正覺,成佛。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道果,相信自己一定得善報。這兩種都是屬於果,在果之前要修因,如果沒有因行,這個果報是假的,不是真的。因一定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老實念佛,那就行了,善報導果你就一定有希望,「起希望心,求必得故」。

演【於中忍可是信因。】

對佛所講的宇宙人生真相,我們相信。

演【樂欲是信果。】

深樂、深欲是相信果。

演【知之必好之也。】

換句話說,你對於這個還沒有生起愛好的心,沒有生起希望的心,換句話說,你對於事實真相沒有了解。有些同修念佛念了一段時期來給我講,他念不下去了,來問我怎麼辦?你們想想,念不下去怎麼辦?為什麼有些人念得很好?實在說,淨土五經念得這麼熟,那個答案應該是隨口就脫出。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念佛念得沒有障礙的,念得很有感應、很有受用的,兩種人:一種對於佛在經上所講的深信不疑,這是善根福德深厚,他沒有障礙了,愈念愈歡喜;另外一種人對於佛所講這些道理,他清楚明白,他知道如何選擇。在無量法門裡面,他都認識清楚明白了,他當然選他最需要的法門。就像《觀經》,韋提希夫人遭難,求佛幫助她,她對這個世間感到很大的失望,問佛:有沒有其他世界是清淨的世界,我可不可以離開這個五濁惡世,去往生一個清淨的佛國?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把十方諸佛的世界都變現在她面前,像我們看電視一樣,畫面都看到了。她統統都看了之後,她選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世尊介紹給韋提希夫人,是韋提希夫人自己選擇的。這兩種人念佛不退心,愈念愈歡喜,他念得相應。如果不是這兩種人,念不下去,退心,這是必然的現象。對於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不甚了解,還懷疑、還不能完全相信,這才會退心。真正知道,一定愛好。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知太難,行容易。特別是淨土法門,難信之法,難信易行,它修行確實非常容易,非常方便。在現前這個社會,大家沒有辦法擺脫現實的生活,雖然時代似乎是天天在進步,科技日新月異,人民的生活好像一天比一天富足,我用的這個語句是「似乎」,不是肯定的。為什麼不是肯定的?如果我們跟古人比一比,我們今天這樣的生活付出的代價太多了,換句話說,得不償失,不如古人。古人雖然沒有電燈、冷氣,出門沒有汽車,古人的心是清淨的、悠閒的、自在的。我們今天是什麼心情?多麼重的代價換取這一點物質的享受,細細算這個帳,划不來!這是真的。古人過的是人道的生活,我們現在過的這個不是人道,有一點像妖魔鬼怪。這是說明信心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我們回過頭來看《鈔》,『心淨為性』,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真心理體,真心是什麼?本性是什麼?心淨就是自性;換句話說,清淨心就是真如本性。大乘經論裡面,佛菩薩對清淨心這樣重視,這個有道理,淨宗法門就是從清淨心下手。佛法圓成道果只有三個門:覺、正、淨。禪宗、性宗是從「覺門」證道的,禪宗裡面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宗以外的,教下,像賢首、天台、三論、法相唯識都屬於教下,他們從「正門」成就的,正知正見,大開圓解,這樣子成就無上菩提。我們淨土宗不走這兩門,走「淨門」。「覺門」要上根利智才有分,像六祖所說的,他接引的對象上上乘人,才有希望,上上乘以下的,大乘根性都不行,都沒有希望。所以那個門我們走不通,門檻太高。「正門」也不好走,正門實在講我們是有資格也有能力,時間太久,路太長,好像讀書一樣,國小、中學、大學、研究所,要念幾十年,這是比喻,在佛門裡面教下要三大阿僧只劫、要無量劫,時間太長、太遙遠。所以淨宗不走那兩個路子,走一個特別方便善巧的道路,清淨心,就修這個,只要心清淨,心淨則土淨,他就入門。諸位這一點決定不能疏忽。

念佛念到什麼程度才知道自己有把握往生?這個也有同修來問我,我們要念多久,才曉得我們自己什麼時候往生?他來問我,我就老實告訴他,你有這個念頭在心裡,你這一生就不能往生,為什麼?夾雜,你心不清淨,心不清淨就不能往生。不能夾雜,老實念去,水到渠成!你存這個念頭,你就不老實,不老實哪裡會有成就!我們確實要求一心不亂,但是不可以把求一心不亂這個念頭放在心上,那就壞了,那就錯了。求是願,有這個願,不能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就壞事,只是一味的老實念就行了。所以我們從清淨心入,只念這一句佛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在這段經文裡面,更具體的為我們說出來。世尊說,「聞是經」,聽到《阿彌陀經》,「受持者」,依照《阿彌陀經》所講的去做;「及聞諸佛名者」,這說得很清楚明白,「即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就是說福報,這就是不可思議!你得一切諸佛的保佑、加持、護念,你還會遇什麼災難?你還會有什麼事情不能成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護念你、都幫助你。我們看這句經文才曉得,一個真正念佛人,就是覺明妙行菩薩所講的標準,「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也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叫真正念佛人,他就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經上講的種種善報、種種道果,他是輕而易舉的獲得。下一句又說,「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是道果,前面得一切諸佛護念是善報。這個善報是究竟圓滿的善報,沒有其他善報能比這個善報還要善、還要殊勝,一切善報里第一善報,無比的殊勝,一切道果裡面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什麼人有?老實念佛的人有。還要三心二意去學這個法門、學那個法門,都叫做不老實。

我們沒有讀到這段經文,平常不敢講,顯得我們淨宗人誇大!好像瞧不起其他的修行人,其實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說的,一切諸佛如來說的,這還能有錯?這我們尚且不相信,那信心怎麼能建立?真信了,真信之後就統統放下了,不但世間一切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了,這個心叫真清淨。世間法果報是六道輪迴,佛法的果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合起來叫十法界。世間法、佛法統統放下,就是十法界都放下了。十法界都放下了,到哪裡去?一真法界。彌陀淨土是一真法界,華嚴毗盧遮那佛的淨土也是一真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只要一部經,只要六字洪名就成功,真正不可思議。我們如果能在這個地方體會得到,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那就真的要恭喜你,信心清淨了,功夫成片、一心不亂自然就得到。所以大家要問,往生什麼時候自己知道?信心清淨就知道了,信心清淨,往生就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完全沒有障礙,這才叫生死自在,來去自如,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想去就去,想來就來。

下面這幾句話都是解釋心淨。『何言心淨』,為什麼要強調心淨?『以心勝故』,在一切法之中,心最勝,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換句話說,心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能生跟所生比較,能生殊勝!心是殊勝。所以修行,那個會修行的人,禪宗裡面常講: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一切萬事萬法的根本就是心,直接從心地上用功的,這是大乘,這是捷徑。從心地上下功夫,因為心最殊勝。從相上去下功夫,那是枝葉,古德譬喻說「入海算沙,尋枝摘葉」,那個很痲煩,費的時間很長,吃的苦頭很多,從根本修就容易。下面是比喻,『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心本來就是清淨的,心沒有污染。我們現前的心好像是被污染,其實它不是污染,是有污染的東西障礙清淨心,是這麼回事情。好像陰天雲彩障礙太陽,太陽有沒有被雲彩污染?沒有,雖然沒有,障礙它,遮蓋它,我們看不到太陽,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真心決定是清淨無染的。

下面又說,『又諸染法,各自有相』,這個染法,十法界都染,見思染、塵沙染、無明也染,十法界都屬於染法,它的相不一樣。六道凡夫見思、塵沙、無明這三大類的污染統統具足。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見思煩惱斷了,他有塵沙、有無明,他的染比我們輕。實教菩薩,《華嚴經》講的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們見思、塵沙都沒有了,只剩下無明,染得最輕。一直到圓教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那還是染,還是帶業。真正不染的只有佛一個人,完全沒有污染。這是講染法各自有相。這一切污染當中,『唯有不信,自相渾濁』,「不信」這個染污是最嚴重,不但妨礙自己的清淨心,也妨礙我們周邊一切法,都被這個不信污染了。『復能渾濁余心心所』,「心」是八識,「心所」就是五十一個心所。這個「不信」,就把八心王、五十一個心所統統污染,就好比『極穢物』,極骯髒的東西,『自穢穢他』,本身骯髒也妨礙別人。

『信正翻彼』,「翻」是反過來,這信心就像一個清潔劑一樣,像水清珠一樣。我們對於佛法,特別是淨土三經,這一點實實在在是要強調的,因為淨土三經所講的是究竟清淨,是如來徹底悲心,是一切諸佛普度眾生圓成佛道的第一法門。其他經論,一切諸佛如來不一定會說,不契機,他就不說;唯獨淨土三經,所有一切佛說法必定要說,就好像學校的必修科,一定要講的,而且是共同科目。無論你念哪一個科系,這個三經是必修科,其他所有經論是選修科,你念也好、不念也好,沒有關係。所以,一切諸佛必定要說。佛要不說這個三經,說實在話,對不起眾生,說了,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佛沒有過失,過失在你自己,佛對得起你,你對不起佛。你能對淨土五經的道理、境界、修學方法能深信不疑,你一定得清淨心。『信正翻彼,故淨為相』,這個信的相是清淨的,從這個標準也能勘驗自己的境界。如果我們心不清淨,換句話說,我們沒有信心。真的有信心,心清淨了,心就定了;心定下來,功德利益可以立刻就見到。這個人,心變了,相就變了,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心變了,體質就變了,這個都一點不假。所以從你的體質、從你的相貌,能看出你修行的功夫。什麼是功夫?清淨心是功夫,愈清淨功夫就愈深。不是說你一天念多少佛、念多少咒、拜多少佛,那個不是功夫,功夫是覺正淨。現在我們偏重在清淨心,功夫在這個。因為心定了,心清淨了,妄想少了、雜念少了,這個身體自然就起變化。本來很多毛病,毛病是什麼?我們身體裡面的結構起了變化,不正常,怎麼起變化?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一切法從心想生,胡思亂想是不正常的。所以把正常的結構變成不正常,你這個身體就多病,多災多難。心一清淨、定了,就恢復正常,這一恢復正常,本來有這些病統統都沒有了,病痛都沒有了,就是這個道理。你的相貌也變了,氣色也變了,樣樣都不一樣了。這是你立刻得到的善報,馬上可以得到的。

『今修淨土,主乎心淨』,說了這麼多,這兩句才是主題。淨宗就是修清淨心,清淨心用什麼方法修?用「信」修。『信為急務,明亦甚矣』,這就太明白、太清楚,「信」重要。佛在這個經上四次的勸我們,前面兩次勸我們「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第三次勸我們要「信」,後面還有一次勸我們要「求生淨土」。

演【主乎心淨者,維摩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這是《維摩經》上一段非常重要的開示。念佛人你要問:能不能往生?有沒有把握往生?什麼時候往生?你把這三句經文多念念。世尊在本經教給我們的法門是「信願持名」,用這三個方法,專信、專願、專念阿彌陀佛,修什麼?修清淨心。心一清淨,跟西方極樂世界就聯繫上,我們平常講感應道交,確實跟阿彌陀佛就有默契了,這種默契會愈來愈明顯,隨著你信願持名功夫的淺深,愈來愈明顯,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佛有三種:一種是「夢中見佛」,這是感應淺的;第二種「定中見佛」。我們念佛,不打坐,不參禪,但是我們止靜,我們止靜的時候也是很安然的坐在這個地方,口裡雖然沒有聲音,心裡佛號並不中斷,這個時候見佛,這就屬於定中見佛,並沒有睡著,清清楚楚,佛在定境裡現前了。第三種是功夫更深的,或者是站著,或者是走著,佛就在面前,那就見到了。這都屬於現前見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當來見佛。臨終時,人活著並沒斷氣,看到佛來接引,屬於現前見佛。可是念佛人一定要記住,如果求感應、求神通,天天求著想見佛,你就很容易著魔,因為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知道,魔也知道。妖魔鬼怪有神通,他知道你懇切希望見佛,他的機會來了,他就變一個佛的樣子讓你見,結果你上當,被他騙了。所以我們想見佛,佛忽然來了,那個靠不住。佛是怎麼現前的?我們並沒有想見他,他來了,這是屬於感應。見到怎麼樣?見如不見。雖然見到,我們也不起心、不動念,也不會覺得「我還不錯,我的功夫成就,見到佛了」,說不定你見到魔了。佛在《楞嚴經》裡面教我們防止妖魔鬼怪變現假佛、假菩薩來騙我們,佛教我們一個方法,那就是決定不執著。你不執著,他對你就不起作用,那就是好境界;如果起心動念,起歡喜心,這就壞了,就上魔的當,為什麼?把你的清淨心擾亂了。縱然是佛來、菩薩來,還是守住自己清淨心,一定要如如不動,這就是好境界,不為境界所動搖。所以一定要懂得淨心。

疏【稱理,則自性本來是佛,是信受義。】

從理上講,佛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聞是經受持者」本意如是。

鈔【華嚴十信,全以果佛為自信心。良繇佛即是心,故眾生心中,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作如是信,只園妙旨,千佛玄談,一時受畢。】

果是圓教裡面最高的果位,這不是別教佛,圓教的佛。不必等到西方極樂世界,『千佛』是講我們賢劫。賢劫將來千佛出世所說一切經,你統統都清楚明白,實在講不止千佛,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所說的無邊經教,你也『一時受畢』。為什麼?所有一切諸佛是清淨心變現的,所有一切的教法也是從清淨心流出的,你今天心恢復到清淨,豈不是統統都得到?所以禪宗諷刺教下,說教下的人尋枝摘葉,像一棵大樹,他摘樹葉,摘枝條,要把這個樹去掉,從樹葉枝條那裡,那多費事,浪費多少時間!禪宗用什麼方法?禪宗挖根,根一挖,這樹馬上就挖掉,不搞枝葉,它從根本上下手。殊不知那個根本之根本在清淨心,淨宗比它還要殊勝,還要根本,還要來得徹底。『十信』,第一是信心,第二是念心,第三是精進心,第四是慧心,第五是定心,第六是不退心,第七是回向心,第八是護法心(不但護持諸佛法,護持自己的心法),第九個是戒心,第十是願心。這是《華嚴經》上所講的,這十信都是以『果佛』,以毗盧遮那如來,我們淨宗是以阿彌陀如來,為『自信心』。念佛的人落實在日常生活行持當中,我們的心愿解行都要學佛,學阿彌陀佛,不能學別的佛,一定要學阿彌陀佛,這就決定正確。你再學其他的佛就學雜了,心反而不能清淨,專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淨土三經所講的統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處世待人用什麼心?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阿彌陀佛如何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學這些。學得跟他一模一樣,我們自己就變成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們自己跟阿彌陀佛合而為一,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這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往生真的可以自在,得大自在!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