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藥師經淺論 10:如何與藥師佛相應


時間:2017/1/22 作者:安琪

我們常見寺廟掛著一方牌匾,上頭寫著「有求必應」。

有智慧的人認識了真實的道理,就懂得相信、奉行,因此多能成就。世間多數人的「信」來自於「應」,覺得沒有感應、沒有利益,就不願相信,白白浪費了可貴的人生。

佛菩薩曉得眾生根性,於是因勢利導,明白指出與佛菩薩相應之法。《藥師經》載明:

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象。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花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旛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旛。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新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蝱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惟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綵旛。長四十九搩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釆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旛。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佛不妄語。想求消除病苦,可;想求延年益壽,可;想求家庭和樂,可;想求事業順利,可;想求孝子賢孫,可;想求往生淨土,可。一切願求,皆可圓滿。

怎麽求?就是「恭敬供養」。

很多人說我也想恭敬供養,可是我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實在是有心無力!我們都聽過「貧女施燈」的故事:有一位名叫難陀的貧女,以乞到的一文錢買了一盞油燈,歡喜虔誠地供佛。後來,所有的供燈都滅了,唯獨難陀供的燈依舊光明, 佛陀隨即開示大眾:「這盞燈就是傾四海之水來澆,暴風來吹,也不能熄滅。因為這是發菩提心之人所施的燈。」

又有一個「貧女變皇后」的故事:有一個貧女拿僅有的兩文錢布施,寺廟的住持知道之後,親自為她祝願。後來貧女成了皇后,特地布施萬千金銀,卻不見住持為她祝願。於是她問住持:「昔日兩文錢,大師親自祝願。今日萬千金,大師卻不祝願,為何如此?」住持澹然地說:「佛法不重財寶,重要的是真誠的善心。您之前布施兩文錢,心念純善殊勝,今日大施珍寶,卻存我慢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願。」

所以「恭敬供養」跟有沒有錢、有沒有閒未必完全相關,只要有「心」-真心、信心、誠心、善心、恆心-就是世出世間最殊勝的供養。

佛法如此,世法亦然。現今社會溷亂的原因就是教育辦不好。明明資訊流通、科技發達,為何會辦不好教育?因為大眾只重視知識的堆疊,卻完完全全把教育的根丟了-不相信老師。沒有「信」,怎麽有「誠」?如何能「敬」?不信、不誠、不敬,當然得不到絲毫利益。

學佛,即以佛為師,真心相信老師,好好聽、好好學、好好做,自然會有好成就。

印光大師有言:「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往往人就開悟,得大利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信」為香,薰修善性,一心學習佛法。

以「誠」為燈,點亮慈悲,帶給大眾光明。

以「敬」為水,無雜無染,平等無有分別。

如此供養,必能與佛相應,滿足諸願,開啟智慧,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此文出處台灣牟尼精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