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83集


時間:2017/2/10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九七頁:

鈔【當機者,以難信之法,唯智慧型信,故始終首舉舍利弗也。】

這是解釋《疏》裡面「獨舉身子者,以當機故」這一句。佛說法一定有根機成熟的聽眾,也就是他的程度、根性非常契合這個法門,他聽了能生歡喜心、能理解,能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這一類的聽眾就稱為『當機者』。淨宗法門,尤其是《阿彌陀經》,在一切經裡面它是直接指導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的法門,所以這個法門契合的聽眾就不多,非常的稀有,也應了前面所說的「難信之法」。《彌陀經》稱為小本,《無量壽經》稱為大本,這兩部經是屬於同一部,裡面內容完全相同,大本說得詳細,在大本裡面佛告訴我們,這個法門當機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真實的上根,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聽了不懷疑,他聽得懂、聽得明白,這種人得利益。像舍利弗尊者,舍利弗是小乘弟子當中智慧第一,所以本經自始至終世尊都叫舍利弗,沒有叫別人。佛法的教學非常重視表法,舍利弗就是代表真實智慧的人,叫著舍利弗,就是叫一切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來聽沒問題,他聽得懂。第二種人,具足善根的人也行。雖然智慧不見得猛利,可是他有善根,善根不是一生得來的,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那是過去無量劫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在這一生當中成熟了。雖然他沒智慧,他不聰明,甚至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但是他聽到阿彌陀佛,他能生歡喜心,他就相信,他不懷疑,他也不問這是什麼意思,他就是肯信、就是肯念、就是一心求生淨土,到臨命終時,往往他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這是善根成就的。正如同本經所說的往生條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他是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這一類的人是當機者。

經一開端,佛為我們說出聲聞弟子十六位,舍利弗是第一,目犍連第二,目犍連以下的這十五位都是善根福德的成熟,舍利弗是代表智慧圓滿的成就。我們的智慧比不上舍利弗,不是第一類的當機者,第二類的當機者,想想我們可以承當,為什麼?我們聽了這個經能生歡喜心,也能聽得明白,真正發願求生,那就是第二類的當機者。這兩種人都難能可貴,都是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諸位曉得,輪迴苦!無量劫來就在這個地方生死流轉,吃盡苦頭,沒有辦法超越。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真正能信、能願、專修,就決定超越。這個機會不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比那個還要難,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們的幸運,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

鈔【攝比丘中者。】

這經結束的時候沒有說到菩薩,菩薩包括在比丘眾當中。

鈔【菩薩雖不常隨如來,然與諸比丘同為賢聖等侶故。】

菩薩是大乘的學生,聲聞是佛陀小乘的學生。小乘人比較保守,大乘菩薩比較開放。那個保守的人就捨不得離開老師,常年要跟著老師走,老師到哪裡就跟到哪裡,就變成佛的常隨眾。這個開放的學生,往往他學到一個階段之後,他願意幫助老師到另外地方去接引大眾,幫助老師去弘化,這就是大乘菩薩。菩薩利他的心比小乘人要來得切,但是都是屬於佛的學生。說比丘眾,這裡面也可以包括菩薩。

鈔【又菩薩真俗雙融,隨類應機,亦可世間中攝故。】

比丘一定是出家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菩薩不一定是出家的,在我們中國示現的,大陸上有四大名山,就是四大菩薩的道場,這四尊菩薩當中,只有地藏菩薩是出家相,其他三尊菩薩都是在家相。由此可知,菩薩裡面在家的菩薩多,出家相的菩薩少,換句話說,菩薩也可以包含在人天大眾當中,因為他示現的是在家相。在家弟子,經裡面稱優婆塞、優婆夷。所以菩薩也可以包括在優婆塞、優婆夷之中,他的身分不定,不一定是出家或在家的身分。

鈔【一切世間,所該者眾,而獨舉天人阿修羅者,以明修此法門,善道眾生,比之餘道,為居多故。】

經上有「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一切世間是總說,天人阿修羅是別說。如果再別說,別的範圍就太廣,說不盡!只在這一切世間裡面舉幾個例子而已,舉的是「天人阿修羅」。一切世間實在是包括了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有佛,佛也算是有情眾生嗎?可以這麼說,以天台家來講,佛有四種佛,除了圓教,那是究竟圓滿佛之外,藏教、通教、別教這三種佛實際上都是菩薩。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說,《金剛經》講的「諸佛」就是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稱之為諸佛。中國禪宗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成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他不是究竟佛,他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他剛剛見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明心見性了,圓教初住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階級統統是佛,見性都成佛了。所以這些佛都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圓滿究竟佛。圓滿究竟佛在十法界之外,我們叫它做一真法界。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一真那是真的。這是說一切世間。『獨舉天人阿修羅』,這是說法應機。我們今天在六道裡面,沒出六道,四聖法界我們沒有能力達到。佛在人間說法,當然最主要的對象是我們。人、天人、阿修羅是六道裡面的三善道,三善道比起三惡道要容易度得多,佛度惡道眾生不容易,地獄太苦,餓鬼業障太重,畜生太愚痴,所以跟他講經說法,他要能領悟的確是很難的一樁事情。人天比較聰明,容易領悟。「天人阿修羅」,這是三善道。『善道眾生,比之餘道,為居多故』,這是說明淨宗法門,就是佛教導大家的、教導一切世間的,真正能接受、能修學往生的,三善道的眾生占多數。由此可知,淨宗不但在人間廣泛的流通,天上也是以這個為主,天人能夠超越六道,能夠一生成就,也靠念佛法門,所以是天上人間普遍的宣揚。阿修羅這是指天阿修羅。

鈔【非天者,修羅富樂同天,無天行故。詳有四種,茲不繁舉。前列眾中無其名者,攝於天人及大眾故。】

這是特別把阿修羅提出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阿修羅他的富貴、他的享受跟天人完全相同。『無天行故』,他沒有天的德行。天人心地很慈悲、很柔和,而阿修羅心胸非常狹窄,嫉妒傲慢,而且往往很殘酷,瞋恨心很重。他為什麼生到天上?他有天之福,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他到天上去享福。佛告訴我們,在十法界因行裡面,佛說了,天人是修上品十善、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舍無量,這是生天,天有他的德行。阿修羅只修福沒有修德,他也修的是上品十善,但是他有嫉妒、好勝、傲慢。他能做好事,但是他要名,譬如我們在這社會上看到的,他做好事,他的習氣不能斷,他一定要領頭。譬如出錢做好事,人家出一萬,我出兩萬,我一定要勝過他,好勝而且嫉妒,別人做的好事,他一定要超過他,他不能服人,這種人果報多半就是修羅道。阿修羅有『四種』:一、從卵生,鬼趣所攝;二、從胎生,人趣所攝;三、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四、因濕氣有,畜生趣攝。佛在《楞嚴經》上說,上等的生天,天阿修羅;中等的在人間,人間的阿修羅,像希特勒、史達林、日本軍閥,福報跟人間的帝王沒有兩樣,非常殘酷,瞋恨心很重。毒蛇猛獸,性情很兇猛的,是畜生裡面的阿修羅。鬼道里也有阿修羅,我們常講餓鬼;鬼也有善良的,《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所記載的,有很多是很好的鬼。經上通常講六道,這是人道、畜生道、餓鬼道都不說,人阿修羅歸到人道,畜生阿修羅歸到畜生道,唯獨天阿修羅把它分出來。所以六道里講的修羅是指天阿修羅,算是善道。

鈔【問:修羅至為凶頑,何能執持聖號。】

修羅確實嫉妒、傲慢,瞋恨心很重,報復心很強,這是修羅的特性,這樣的人他怎麼肯念佛?怎麼肯求願往生?

鈔【答:鬼畜尚解歸依,修羅豈不信受?不聞世主妙嚴品,諸修羅等,各得解脫門乎。】

惡人雖然多,惡人能回頭的也不少!所以佛在天上講經說法,人間講經說法,阿修羅有的時候來聽,深受感動,改過自新的很多!佛門裡面八部鬼神,護法神里就有阿修羅,這個已經是皈依佛法,他們願意來做佛的護法。做佛的護法,你想想看,他念不念佛?他一定念佛,一定求生淨土。一切惡鬼、惡神乃至畜生裡面,都有知道皈依的,皈依三寶,知道修行,往往也有很多有成就的。這些如果我們追究原因不難理解,阿修羅的前身未必是阿修羅,過去世中,生生世世在人天裡面薰習的善根也很深厚,不過是一念瞋恚心起落在阿修羅道,是這麼回事情。總而言之,餓鬼、地獄、畜生裡面能夠得度的,都是過去世在人天當中修學佛法有很深厚的基礎。這善根的發現,不在得人身,在得畜生身、在得餓鬼身,在得這種身的時候他善根發現了。佛菩薩慈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無論你落在哪一道,只要你一念回善,就是你善根現前,佛菩薩一定來度你,不捨一人。那一念善心動搖就能感動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立刻就有應,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鈔【今處人倫,邈然無信者,良可怪也。】

這是蓮池大師的感嘆,現在我們得人身,得人身是真的不容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看古人筆記小說裡面所記載的,有許多是真實的故事,不是虛構的。筆記小說里常講狐仙,狐狸是畜生,很聰明,它知道修行,它要想把它畜生身修練成人身要修五百年。狐狸看到我們人一投胎就得人身,它非常羨慕!畜生道得人身之後才能修行證果。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人身,反而不知道修行,這多可惜!『邈然不信』,我們對這個完全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這很奇怪,『良可怪也』。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業障,業力把我們的信根障住了。業非常複雜,種類繁多!佛說法,把這繁多、複雜的業力歸納成兩大類:一類叫煩惱障,一類叫所知障。所知障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成見,成見太深了。一聽說宗教,宗教都是迷信的,根本就不去研究,一句迷信就打發掉,這是所知障,這是很深的成見。另外一類,煩惱,他心煩,妄想多、雜念多,聽不進去。總不外乎這兩大類的障礙,把我們的信心障住了。有一生不信的,臨終他相信了,那就是到那個時候他的障礙輕了,他就能接受。對於有這些業障的人,我們要有智慧去觀察,要有耐心去等候,不要著急,有緣他會回頭。這是要我們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去幫助這些人,讓他慢慢的明白、理解,他就會重新開始去肯定佛法,知道過去看錯了,過去誤會了。

疏【稱理,則自性究竟圓滿,是佛說經已義。】

『已』就是說圓滿了、說完了。自性究竟圓滿就是『佛說經已』的意思。

疏【自性周遍含容,是一切世間義。】

『一切世間』也就是佛法常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到底在哪裡?是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時空?如果是講我們現在所講的時空,那麼一定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裡面有十億個單位世界,也就是十億個銀河系,西方極樂世界就在娑婆世界的西方,當中隔十萬億個大千世界)。這是我們的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絕對不正確。說實在話,我們今天講無盡的時空統統是在三度空間出現的,頂多愛因斯坦所講的四度空間,加上時間,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面。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空間不一樣,它是另一個空間,我們所說的有五度空間、六度空間、七度空間、八度空間,到無限度的空間。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是多少度數?我們不知道,這是轉換的空間。實在講,我們在清醒的時候是一個空間,我們作夢在夢境裡又是一個空間,我們夢境裡面時空跟我們現在清醒的時空決定不是一樣的。「一切世間」用這個解釋,大家就好懂,才曉得自性真的是周遍含容,自性能夠變現無限度的空間,這都是我們自己活動的範圍,這個範圍太大,廣大無有邊際。這是一切世間的意思。下面再為我們解釋「究竟」跟「周遍」這兩個意思:

鈔【究竟,則首尾圓照,無欠無餘。】

這個境界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不可思議」,境界是真實的、實實在在的,不可思,無法想像,不可議,議是議論,你也決定說不出來,你能說的只是它的局部,你沒有辦法說它的全體,你能想的也是它的局部。換句話說,言語跟思想都是有範圍的、都是有止境的,而心性的體用是沒有止境的。用有範圍的思惟、想像、言語,要想去了解無有範圍的心性體用,那是做不到的。這樁事情只能實證,你證得了,你同樣也說不出,但是確確實實入了這個境界。圓教初住菩薩,證得一分,這是少分,沒有能夠圓滿的證得,等覺菩薩還欠一分他才能圓滿。我們在一切大乘經所看到的,菩薩修證的艱難、辛苦!所以文殊、普賢還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還要去親近阿彌陀佛,為什麼?在極樂世界圓證容易,在華藏世界要圓證多困難!因為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弟子,如果華藏世界圓成佛果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那麼容易,他又何必求生淨土?他之願意求生淨土,我們就明白了,一定是華藏難,淨土容易,他才願意去。他往生,他的老師毗盧遮那佛還很贊成,沒有阻礙他,這就是證明西方極樂世界成究竟圓滿佛容易。我們今天就希望在有生之年,也像文殊、普賢一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文殊、普賢會跟著阿彌陀佛一起開歡迎大會。文殊、普賢在致詞的時候,一定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他修無量劫修到華藏世界,最後才到西方極樂世界,拐這麼大的一個彎,吃這麼多的苦頭,你太幸運,怎麼一下就來了,他怎麼不佩服?真佩服!諸位要熟讀大乘經,多讀大乘經,你才曉得西方的殊勝。所有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嘆,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往生,沒有一尊菩薩最後不歸極樂,你必須要多讀,細細的去觀察,你這才明白,這才不懷疑。

鈔【周遍,則凡聖該羅,千足萬足。】

『凡』是六凡,『聖』是四聖。『該羅』,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六凡四聖,而是一切世間,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剎土,這個的確是無量無邊,圓滿具足,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從這兩句,我們就體會到性德的究竟圓滿。性德是自己的本能,虛空法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見了性的人,對於空間的轉變就自在;沒有見性,沒有辦法超越空間,見性就超越了。

鈔【如是經者,未呼身子,已畢全文。】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雖然一句話不說,不必叫著舍利弗,佛說經已經就圓滿,何必還要有個形式上的圓滿?為什麼?念念圓滿,無有一念不圓滿,哪裡要等到叫著舍利弗才圓滿?這個意思非常深。下面又舉兩個比喻,我們從比喻當中所得的印象就更深刻,但是要細心去體會。

鈔【又何待妙首白槌,雙林撫尺。】

這兩句是兩個典故,故事。『槌』是楗槌,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敲大磬的是妙首,妙首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當維那。

演【妙首白槌者,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文殊菩薩有一天興趣來了,表演一下,佛上講台準備跟大家說法,佛升座,這一坐下來,文殊菩薩就把大磬一敲,說底下這兩句話,『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釋迦牟尼佛就下座,說法就說完了。佛沒有說,大家也沒有聽。佛沒有說,已經說得圓滿了,究竟圓滿;大家沒聽,已經圓滿的聽到了。這個方式要對我們來講,我們叫做莫名其妙!對於明心見性的人來講,就是前面講「稱理」,確確實實無說而說。有說,只能說一部分、局部;無說,圓滿的。有聽,你也聽到局部,聽到一點點,無聽是圓滿的。這才叫究竟圓滿!大智文殊菩薩懂得,他這一敲就提醒大眾了。這個無說是真說,無聽是真聽,但是對我們這些凡夫不管用,佛這種教學法對我們不行,我們程度太差了,這是最高級的教學法。古時候法師升座講經,經講完之後,這撫尺一敲,底下維那大磬敲下之後就白這兩句,「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現在這些講經儀規都沒有了。

演【雙林撫尺,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大士上座撫尺一下,帝愕然,志公問云:陛下還會否?帝曰不會。志公云:大士講經竟。】

傅大士升座之後,把撫尺在桌上敲一敲,他就下座了。梁武帝不懂,感到莫名奇妙,我請他講《金剛經》,怎麼上台敲一下桌子就下來?寶志公在旁邊,寶志公懂得,別人不懂!寶志公就問梁武帝:你懂不懂?梁武帝說:不懂!寶志公說:傅大士《金剛經》講完了。

鈔【然後名為說法竟也。】

文殊表演一下,傅大士表演一下,蓮池大師說:「多餘的!不要表演,說法也竟,何必還等到表演一下?」這就懂得什麼?自性究竟圓滿,究竟不但是說法竟,一切大圓滿,無有一法不圓滿,說圓滿、聽圓滿、信圓滿、解圓滿、修圓滿、證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叫大圓滿!哪需要言說?哪需要表演?都不需要,這稱性,這到究竟圓滿。

鈔【是故升堂入室,大眾無增;鼓寂鍾沉,人天不減。】

我們常常讀《心經》,讀到「不增不減」,不增不減都是講本性圓滿的性德。有增有減就不圓滿,為什麼?有增有減是二法。六祖講: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有生有滅,生滅是二法;有常有斷,常斷是二法;有真有妄,真妄是二法。二就是世間法,就不是佛法;一才是佛法,一裡面完全圓融包括了,這個是佛法,顯示自性究竟圓滿。在事相上,真正會用功的人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歷事煉心,歷是經歷,經歷事相去煉心,煉什麼心?煉一個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煉這個。這個果然煉成,自性就圓滿顯露,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照見!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真正幸福、真正自在,為什麼?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所有一切煩惱從哪裡來?從分別執著來的。為什麼叫你不分別、不執著?《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分別是錯了,執著也是錯了,妄想也錯了,只要起心動念是統統都錯了。你在境界當中,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都對了,全對了。諸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地方就在此地,他們一切受用裡頭,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無量壽經》經題「清淨平等覺」,他心清淨、心平等,覺是樣樣都明了,沒有一樣不明了,不但現前明了、過去明了、未來明了,一切都明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學什麼?就是歷事煉心。無論什麼境界,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經歷,在這裡面去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叫真用功。

經【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疏【歡喜者,慶所聞故。】

這是無上甚深第一大法,能聽到的機會不多,非常稀有的因緣他遇到了,多麼的慶幸。所以聞說歡喜,真的是無量的歡喜。

疏【信受者,領所聞故。】

『信』是聽了相信,沒有懷疑;『受』是接受。佛所講的,我都相信、我都能接受。

疏【作禮者,重所聞故。】

尊師重道。為什麼對老師那麼尊敬?因為重道,老師把道傳授給我們。我們重道,表示對老師的感恩。

疏【去者,聞已則退而修持也,亦前三資糧及三慧也。】

『去』,不是離開講堂就算了、就完了,是去認真的修行。『三資糧』是信、願、行,『三慧』是聞慧、思慧、修慧,這統統具足了。

鈔【慶所聞者,多劫飄零,正以未聞此法,今知持名往生,可謂沈疴枕席,忽遇神方,久客他鄉,乍聞家信,欣幸不勝,故云慶也。】

這幾句話,如果有比喻當中遭遇的人,這味道能體會到一些,否則的話還是很難領會。前面這三句說的是真實語。『多劫』是無量劫,『飄零』就是生死輪迴,流浪在六道,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的。自己冷靜的想一想,我們現在在這世間確實無依無靠,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佛給我們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任何一個人在三界裡面都沒有保障,都沒有依靠,受業力所牽引。三界六道,這個身叫業報身,作善業得善果,三善道叫善果,造作惡業則得惡報,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叫惡報。業有兩種,譬如我們大家現在都得人身,到人道裡面來投胎,這叫「引業」,引導你到人間來投胎,我們這個業是相同的,所以都得了人身;雖然都得人身,我們的受用不一樣,身體狀況不一樣,生活條件不一樣,壽命長短不一樣,這叫「滿業」。世間人都追求富貴、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些都是屬於滿業果報。會求的人求得到,不會求的人求不到。會求的人在因上求,我種因,後面就有果報。不會求的,從果上求,哪能成就?

佛告訴我們,修財布施的因得財富的果報,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佛把這三種果報的因緣為我們說出來,我們要是真正能明白、能理解,從這上修就會得果報。佛講的這是三大綱領,裡面還非常複雜,得的果報也很複雜,這些都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能辨別。最起碼要像雲谷禪師教給袁了凡的那個方法,《了凡四訓》裡頭有!諸位要想得現前人間的福報,《了凡四訓》足夠了,可以滿足你的願望。可是你一定要把它念熟透,真正理解,你才會修,為什麼?譬如修布施,我想修福、修富貴,到哪裡去布施?布施的對象是什麼?如果那個惡人作惡,我布施很多財富幫助他去作惡,你還能想得好的果報嗎?那不可能!他做魔王,你就當魔子魔孫,他墮阿鼻地獄,你就墮邊地獄,因為你的罪比他輕一點,這叫以盲引盲,統統都要墮火坑。由此可知,我們想布施修福,一定要辨別是不是真正的福田?我們想做好事,那個是不是真的好事?表面上看是好事,實際上未必,這種情形很多。尤其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仿冒的太多,你一定要有能力辨別。這個福田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沒有能力辨別,說實在話,在家裡老老實實念佛,決定不造罪業。智慧不開,讀經,修清淨心,心清淨就開智慧。讀經、念佛修清淨心。何況經上說,「心淨則土淨」,我們最後的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在這一生當中要達到。所以,多劫飄零。真正學佛的人不求人間富貴,因為那個東西不是好東西,絕不是個好事情。所以,富貴、聰明乃至健康長壽都不要,我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過去多生多劫因為沒有聽到這個法門,所以在輪迴裡面受這些苦報。今天聽到了,知道『持名往生』,知道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永脫輪迴,你說這個多歡喜!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歡喜?今天叫你做全世界的大總統,也沒有這個事情歡喜!那個還是搞生死、還是搞輪迴,這個真的永脫六道輪迴了,確實世間沒有一樣東西能跟這樁事情相比,太幸運了。底下有兩個比喻,第一個比喻,好比這個人生病,病得很重,在垂危的時候忽然得到仙丹,病能夠復原,大病得救這是喜事。第二個比喻,『久客他鄉』,像我們現在兩岸可以往來,在過去兩岸訊息不通,我們到台灣來,我跟家人三十六年沒有訊息,忽然收到一封家信,多歡喜!『欣幸不勝』,欣喜、慶幸,這是慶所聞的意思。我們細細想一想,這兩個比喻實在沒有辦法比聞經的這個情形,只能比個彷佛。久客他鄉,幾十年不見面,哪能比多劫的輪迴?這不能比!無量劫的輪迴,今天得救,這個要珍惜。所以真正了解這些事實,他對這個因緣會珍惜,會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得到的利益就無比的殊勝。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