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淨土法門:為什麼要讀誦《無量壽經》?】
我常常勉勵同修,用什麼方法達到我們真正修學的目標?讀經。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決定不能違背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與三學相違背的,決定不是佛法。你讀誦這部經,不但三學在其中,三慧、三資糧也在其中。不可思議!我們的身心都不清淨,用其他的方法要達到清淨,是非常困難的。用這個方法;一般在讀誦開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後就見到效果。有許多同修,我教他這個方法。他去做,過了半年來跟我講,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數多,效果就更殊勝。所以現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國外、在大陸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處,他怎麼肯學?
有許多同修告訴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個轉捩點。過了這一關之後,身心自在、信心清淨!讀誦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里的忍辱,可見讀誦正是修忍辱。忍之後才有精進。精進之後心定了,就是禪定。定了之後開慧。我們用這個方法,六度齊修。讀經的時候,放下萬緣,是布施。讀經的時候,不起惡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齊修。三學、六度、三慧、三資糧都在其中。還有什麼方法比這個方法更殊勝?
所以,煩惱重、業障深,運用這個方法,三個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煩惱、業障、習氣會非常明顯的減少。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學功夫得力,你有收穫了。由此可知,我們心不清淨,有妄想的時候,心煩惱,展開經典讀誦。如果讀得很熟,能背誦了,不必展開經本。妄想一起來,讀經把妄念止住。念幾句,或者念幾章,念一遍,煩惱、妄想就沒有了,就念掉了。這是真修!所以經不是念給佛聽的,也不是念給菩薩聽的。讀經是為自己斷除業障、煩惱、習氣,恢復自己心地的清淨平等覺。目的在此。
我跟同修們在前面說過,現在第一個步驟是做預備功夫。把經念熟,念到能背誦,一個字不會錯,這是預備功夫。功夫做成了,經能背得很熟了,然後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修行」就是要對治惡行、煩惱、習氣。怎麼對治?每天念經。若一部經還沒念完,就打妄想,這一遍就不算,要從頭再念起。必須念到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部經念圓滿,一個妄念也沒有。這一部經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時。半個鐘點裡沒有一個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給諸位說,只剛剛及格,沒什麼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個半小時,還會起五、六個妄念,三、五個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個小時不起妄念,算什麼!所以先求這個,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然後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連續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沒有一個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說老實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穩穩噹噹,沒問題了。要這樣幹才行!心清淨到這樣程度,可以不要再讀經了,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由此可知,讀經的目標是恢復到心地的清淨。是要把妄想、煩惱、染著給念掉。目的是這個。
清淨心念佛,句句相應,那真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今天佛號不相應,是因為心不清淨,所以大家要認真努力去做。煩惱、染污、垢穢,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只要把這個控制住了,惡行就不會有了,才能真正達到『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的保證。《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淨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莊嚴,就是一心所顯現出來的。就法門來講,「一」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門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門。我們在前面也講過,將來講到經文還要討論。你認識了,肯定了。如果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號,一本《無量壽經》就足夠了。年歲大的人,記憶力衰退了,《無量壽經》太長無法受持,就受持小本《阿彌陀經》也是一樣的。用小本《阿彌陀經》,像我剛才講的讀誦方法,把煩惱、習氣、妄想、執著念掉。這是中年以上記憶衰退,採取小本《彌陀經》。年輕人要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讀誦的時間長。長時間不打妄想難;短時間容易。《彌陀經》背一遍,幾分鐘不打妄想還容易。《無量壽經》背一遍至少要半個小時,不打妄想很難。調眾生就是幫助眾生斷煩惱。我們淨宗所用的方法是讀經。
讀經的目的在「調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讀經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戒學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經的時候,心裡一個妄念都不生,諸惡就不作了。不但身不作惡,口不作惡,心裡也沒有壞念頭,心也不作惡。身、口、意三業都不作惡,「諸惡莫作」就圓修了。經典是佛從「真如本性」中流露出來的,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更善的。所以讀經即是「眾善奉行」。戒律具足了。
念經時,一心專注讀經,絕不去想經的意思。一心讀誦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沒念顛倒,這就是「慧」。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讀經,每天讀一個小時,就修一個小時的戒、定、慧;讀兩個小時,就修兩個小時的戒、定、慧。「戒、定、慧」同時圓修。所以,讀經決定不能求解。一面讀,一面想經文是什麼意思,那就是世間的讀書,戒、定、慧三學都沒有了。你若一面念,一面想,就是打妄想。結果,戒沒有了,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所以,老實去讀,千萬不要去想意思。當你讀時,忽然有意思現前了,不是想來的,那沒有關係,這是相應,有悟處。雖然有悟處,也不要理它,還是老實念下去。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意思很好,趕緊寫下來,那又打妄想,又錯了。根本不去理會,就是老老實實一直念。
當然經文愈長愈好。好在那裡?修「戒、定、慧」的時間長。但是現代人生活非常忙碌。經典太長了,找不到這麼多時間。經典太短,像《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念的時間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修幾分鐘的戒、定、慧,很不容易成就。所以,我們選擇《無量壽經》,這部經典長短很適中。要是念得很熟,從頭到尾念一遍,只要半個小時。千萬不要以為半個小時不長。每天認真修半個小時的戒、定、慧,離念離相不打妄想,就很受用。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來說,非常適當。如果你退休了,不需要再去工作,則修行時間愈長愈好。這部經每天可以念十遍,甚至於念十幾遍。念三年五載,人心就定了;定了以後就會開悟。《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是開悟。到開悟的時候,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通達,一切都通達,一切都明了。
這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一條修行的道路。從讀誦下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多,譬如禪宗從「參究」下手,或者參話頭,或者觀心。教下多半用「讀誦」。淨宗除「讀誦」之外,也有不讀經的,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行。密宗用「持咒」。可見得方法雖然很多,目標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執著舍掉,恢復到心地清淨,這就是「調眾生」。從今而後,起心動念決定不造惡。我常常提醒同修們,起心動念就是「念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想。為什麼勸你把本經念熟?念熟了,可以常常想。念不熟,想不起來,想的都是胡思亂想。自己編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是不行的。所以,經要念得愈熟愈好,幫助你憶念,排除一切妄想、執著,真正使你達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常常勸同修們,我們學佛要依據經典。中、下根性的人離開經論,什麼都談不上,一定要依靠經論。
得到經論,怎麼入門?第一是熟讀。先念熟,念到很熟很熟,念的遍數愈多愈好。這是下手入門之處,先把心定下來,妄想雜念少,心就定了。這是用念經的方法修持,一是熟、一是心清淨。心清淨之後就開智慧,然後進入第二步。第二是求解,就是對經典要深入研究。開頭不要研究,因為你研究得到的,都是胡思亂想,你把經里的意義想錯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是邪知邪見。所以,先修定,定之後開智慧;智慧現前再求解,解要圓。因為圓解就沒有障礙。
我們依這一部經典,跟其他經典還發生障礙,隔隔不入,此是見解不圓,才有這些怪現象。真正有堅定清淨的信心,聽了之後確實永遠不退,今生這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尤其是經念熟了,不必看經本,行住坐臥心裡都在默念,在背誦。不是默念經文,就是稱揚名號,這就是憶佛念佛,心開意解,即證不退位。有工作的時候就把功夫放下,專心辦事;事情辦完,佛號立刻提起,不礙事,決定沒有妄想雜念。所以,「不退位」是現前可以證得的。一切法門,我執不破,決定不能出三界。法執不斷,決定不能見性。念佛法門方便,不須斷妄想執著,只要把它控制住就行。用什麼方法控制?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名號上,二六時中,不是誦經就是稱名。口頭上不念沒有關係,心裡憶念決定不能中斷,因為一中斷,妄想、執著就起現行。這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也很難。難,還是要做;不做就不能出三界。我們要警覺,難行還是要行。怎麼行法?只要努力去行,生煩惱,不要害怕。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煩惱,不要緊,只要努力用功。佛號愈念愈多,經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裡常常想著經訓,想佛的名號,就不會再想別的。在生活中,要認真鍛鍊。練到妄想、雜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有這種能力就決定往生。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怎樣走,就可以怎樣走,隨心所欲。想坐著走就坐著走;想站著走就站著走,隨心所欲。中、上等的功夫成片就可以。由此可知,不須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念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熟,無須再說。
一個人能自在往生,還會生病嗎?生病就是自己對於生理不能控制,主宰不了,要不然誰願意生病。一個人對於自己身體能主宰,不想生病就不生病;想生個病,可以生幾天病。這很自在,是什麼力量控制生理?心性的能力。馬鳴菩薩教我們,讀經、聽經要「離言說相」,不要著相;「離名字相」,「名」指佛教中的術語,不要執著這些;「離心緣相」,不要看著經文打妄想,不可望文生義。這樣讀經、聽經,才能消歸自性,就有受用了。你在這裡聽經,你不執著音聲,不分別名相,也不打妄想,你在此地一個半小時,即是在修念佛三昧,你真的是「安住神通」,如如不動。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修慧。沒有分別、執著、妄想,這是修定。你這一個半鐘點是真正在做功夫。佛菩薩是這樣教我們的,可是我們怎麼做?聽講經是一面聽,隨著言語打妄想;看經是隨著文字打妄想。總是在那裡打妄想,所以經里的真實義是一句也沒有體會到。「願解如來真實義」,是談何容易!想的時候把佛的意思都想歪曲了,還自以為是。這怎麼得了!
這一段經文說明極樂世界菩薩們是怎麼修學的。我們要明了,要儘量去學習。把握住他們修學的原理原則,我們現在就來學,就開始,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非常適應,進步就快速。
節錄自淨土法門講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二、【淨土法門:如何用讀經來修習戒、定、慧】
阿彌陀佛無處不在。經就是佛,佛沒有離開經。依經典的理論、方法做,就是皈依、親近、學習阿彌陀佛。
讀經也是念佛,讀經是念自性佛,一切諸佛的本體就是自性佛。
讀經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念出來。清淨平等覺是本有,不是外來的,是真心本性。
修淨土怎樣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經上,安在一個佛名號上。淨土五經你喜歡哪一部,專持這一部。五經都持,心就散亂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經偶爾讀一讀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經、一個名號,永遠不變了,永遠不動了,心當然就定了。
我們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親近佛菩薩,唯一的親近方法是讀經,明理,依教奉行。
菩薩讀經絕對沒想經里的意思。讀經時一個念頭不起,無知。起作用時,展現你無比的智慧,這叫無所不知。
讀經是修定。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目的。
第一種,求根本智,那種讀法,恭恭敬敬,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懷疑,這種讀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無知。讀經想想這句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解釋,就壞了,讀經的目的破壞掉了。讀經是修定,讀一小時,修一小時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淨宗是用讀經、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定。
第二種方法,隨文入觀,已經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這種能力,把經里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那是高境界,心跟經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還有懷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
讀經的目的是在學道,應該怎樣學?一部經,從一部經下手。如果沒有得定,沒開悟,絕對不看第二部經。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矩。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深入是修定,長時熏修是從定里開慧。他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間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成就戒定慧、成就清淨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不會曲解、錯解。沒有根本智,心不清淨,看經不理解,聽講意思也錯會了。關鍵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淨心,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
讀經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不是念這個經佛菩薩喜歡,念給他聽。今天造惡業,回去念幾遍經,佛菩薩就原諒你、消你的罪業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裡思想憶念的,統統換成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具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經,讀經就是思想憶念依正莊嚴,讀就是憶念,憶念就是讀誦。不要一面念著經一面去想。我們用讀誦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通通打掉。初學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一定要從讀誦下手,讀誦不但能修定,同時能開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讀。你想,這個念頭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讀,讀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這個覺觀慢慢就細,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達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亂。
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經是戒學,依規矩去念,規矩就是持戒;以真誠心、恭敬心讀,一個妄念沒有。跟念佛一樣,不能夾雜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顛倒,就是修慧。念經最忌諱的是夾雜,念了,想這一句什麼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學全部破壞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經文,意思自己出來了,不要理會,不管它,繼續念下去。千萬不要怕忘掉,趕快記下來。為什麼?這一次有一點悟處,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處,不用記它。念經聲音大小、速度快慢,隨自己歡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氣和、全身舒暢,就得受用。默念、出聲都可以,最好出聲,出聲的功德比不出聲大很多,念給別人、無形眾生聽。出聲,要讀得字字分明,音聲悅耳。讓人聽了生歡喜心,聽後會覺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們身心微細的震動,一般人不能發現,鬼神行,默念他都能聽見。讀誦不能圖快、圖遍數多。有的同修讀得很快,一部《無量壽經》半小時念完,讀的模糊不清,這樣讀,只利己,不利他。讀誦時要有利益眾生的心。讀時不能草率,一定要誠心誠意、恭恭敬敬、一心專注。
讀經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部經要一次讀完,分幾段讀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讀經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在家讀經最好把電話拔掉,用清淨心讀才能收到效果。讀經如果常常有干擾,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是練習階段,沒什麼大作用。
馬鳴菩薩教我們讀經、聞法要離言說、文字、名字、心緣相。
法界就是一念心性,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個意思。佛意叫我們不要執著。唯有離名字、言說、心緣相,才能體會大道。一落在名、言裡,心裡有念頭在思惟分別執著,事實真相永遠跟你隔絕。
讀經,讀一遍有一遍的悟處,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徹大悟。心浮氣躁,要趕時間趕功課,那沒用處,心要恭敬,會有悟處。
佛四十九年沒說一句話,佛要說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沒有思想。所以佛經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變成你的胡思亂想。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離開思想,沒有思想,你就能夠體會到佛的意思。這是真實、圓滿的智慧。讀經絕對不能思惟經中的意趣。用思考來學佛,永遠不會成就。
研究用心意識,佛法講參究,參究不用心意識,用的是真心,會開悟。用心意識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會開悟。把佛法當做世間一門學問來研究,經典變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講悟入境界。
每天讀誦,聽阿彌陀佛教誨,如同在阿彌陀佛身邊,現前的一切時、一切處,決定得阿彌陀佛護念。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真彌陀弟子,天天要受阿彌陀佛灌頂,每天讀經,念一遍,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念兩遍受兩次灌頂,一天念三遍,就得諸佛如來三次灌頂,你的福報還有誰能比得了?《無量壽經》太長,沒關係,念《阿彌陀經》也一樣,念一遍,諸佛如來給你灌一次頂,念十遍,每天佛給你灌十次頂,你還能不開悟嗎?
為什麼教先念經,不教先念佛?念經,收心。心裡妄想太多,一句佛號不得力,讀經目的在收心、斷惑。經典讀多了,慢慢開悟了,疑惑就斷了。斷疑生信,你信願才會懇切,信願才有力量,讀經就是把妄念讀掉,疑惑讀掉,一切分別執著讀掉,然後就緊緊抓住一句佛號,那就成功了。
用讀經的方法先把染污洗掉。讀經比念佛有效,因為念佛只有一句佛號,佛號念久了,念到滑口了,有口無心了,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照打妄想,感到佛號沒有力量,壓不住妄想。讀經,一打妄想經就念錯了,不是漏了字,就是看錯了行,所以你一定把精神集中在經本上,用這種方法離開妄想、分別,容易攝心。我勸大家一天至少將《無量壽經》念三遍,念滿三年,古人入佛門不是從聽講解入門,從讀誦,時間限制五年,五年讀誦,縱然不能背誦,都很熟了,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現在人沒耐心,所以我把五年減成三年。再減少一點不行了。念三年,滿三千遍,念熟了,可以背誦。常背經文,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間,起心動念就會想到佛在經上是不是這樣教的,起念、說話、做事,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誨,三千遍念下來,妄念少了,煩惱少了,功夫得力了。再用持名的方法,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要再念經了,專念名號,他心定了,那個名號會有很大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專要精,其他一切經論法門統統放下,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無量壽經》上,不僅是口念,一定要把經里的教訓時時刻刻記住,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這才叫讀誦。每天念,愈念得多,體會愈深、愈廣,你才發現經的義理無有窮盡,用這個經來啟蒙,來奠定三資糧的真實基礎。
為什麼要提倡《無量壽經》?過去提倡《阿彌陀經》,民國以前,人很老實,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實實念佛,《彌陀經》足夠了。現在人不老實,天天胡思亂想,《彌陀經》經意很深,他要不了解一點道理,怎麼能接受?《無量壽經》講的圓滿,事理、因果面面都說到了,分量不多,現代人容易接受,最契合現在眾生的根機。這部經不看註解,也能懂,依經典教訓,你真做,能信、能願、能行,你解得深淺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無量壽經》是一切大乘經的總綱領、一切經典的精華,念這部經就是念一切大乘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不講這部經的。念這部經,就是把一切諸佛所講的經統統都念到了。
依《無量壽經》修學,「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己幾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就轉阿彌陀佛無量劫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
《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經」所在處,就是阿彌陀佛所在之處。念一部《無量壽經》,沒一個妄想,必定跟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讀經一定要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應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應的。每天一定要念一部《無量壽經》。佛光在哪裡?《無量壽經》經本就是。這個經是星星之火,字字句句充滿了無量無邊的智慧。
《無量壽經》是經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門深入。「一經通,一切經通」,學到通,通到自性。任何一部經都是釋迦佛從自性般若里流出來的,所以每部經都通自性。堅持在一部經上成就戒定慧,才通一切法。好比鑿井,在一個地方一直打下去,打得愈深,水源就愈豐富。
每天念一部經,三、五個月心得到清淨,若同時看很多,三、五年得不到清淨心,沒用處。秘訣就是「專精」。學的經太多,縱然很如法,沒有定力,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現前。
《無量壽經》每天讀誦,不定什麼時候無量壽三昧現前,在這裡成就戒定慧三學。得三昧後,肯定開智慧,經里的意思,正確的理解,不用研究。
大乘經滅罪功德非常之大,只念經題就能滅千劫極重惡業。何況讀全部經文!《無量壽經》上經題有阿彌陀佛名號在,這裡頭無量壽是阿彌陀佛,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別號,這個經題念一遍,就念了兩聲阿彌陀佛。這個經,經首的題目,滅罪功德不可思議。現代人,現代社會,受持這部經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有效。
對極樂世界了解不透徹,唯一的辦法多讀經,多聽講,聽一遍不行,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可以不聽了,專心念佛了。聽經是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明白後對佛法世法再也不懷疑了。你心如止水,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一念不生,這時可以不聽經了,完全回歸到自性。
聽經能提升善根福德。聽經開智慧,聽經是禮讚諸佛如來,是廣度眾生,是真實供養三寶。天天聽經,增長信心,增長願心。每天聽《無量壽經》這一部經,就是跟阿彌陀佛直接溝通,直接接觸。
聽經可不能想,不想用清淨心聽,一想就把悟門堵塞了。佛法修學要用直覺,決定不能落在思惟想像裡頭。一想就變成死東西了。聽經如是,聽懂了你就悟,悟就覺悟了,聽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錯了。不斷重複聽可以,不斷的接觸,希望在長時間薰習。聽經不寫筆記,寫筆記分心,又在搞妄想執著了。
心清淨容易開悟,心不清淨,聽一輩子都不能開悟。一分清淨有一分悟處,十分清淨有十分悟處。所以學佛第一個階段,一定要修清淨心。第二階段,求悟處。第三階段,就是證果,得道了。那要真功夫,這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專持這一句佛號。前面讀經、聽經,都是做基礎功夫,然後這句佛號才得力。我們今天念佛不得力,原因是基礎沒有奠定。
單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見性。如果能聽經、研教,可能三、五年就開悟了。因為念佛,貪瞋痴慢用佛號壓了,壓到飽和點壓不住就爆發了。聽經聞法這個智慧是什麼?是你一面用定壓,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沒有了。
三、【淨土法門:讀誦《無量壽經》得十方諸佛菩薩灌頂】
【升灌頂階。授菩提記。】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這部經裡面包括著一切法門、無量法門。這兩句就是現代人很熟悉的密宗,『灌頂』是密宗裡面的修法。密宗的修學,在佛法裡面是屬於高級的佛法,這個諸位要知道。如果用現在學校做比喻,密宗是研究院,是研究所,這是高級的佛法。「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頂」就是最高的法門,頂法!沒有比這個更高。佛大慈大悲把最高的法門傳授給你,這叫「灌頂」。所以諸位千萬不要誤會上師拿一點水在你頭頂上灑一灑,那就叫灌頂,那這樣的灌頂,你每天去沖涼的時候,那個灌得很舒服了,這要曉得。真正的灌頂是佛把最高、第一法門傳授給你,這叫灌頂。在形式上,這個灌頂那是儀式,儀式不重要,實質重要。
現在我們明白了,這部經(《無量壽經》)在釋迦牟尼佛所有一切經裡面是至高無上的頂點,我們得到這個經就是佛為我們灌頂。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灌頂,阿彌陀佛為我們灌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給我們灌頂一次;念兩遍,灌頂兩次;念三遍,就灌頂三次。哪一個什麼上師都比不上!何必還要去找那些痲煩?自己在家裡一切諸佛如來已經給你灌頂了。你自己要知道、要明白,這是這個意思,決定不可以誤會。近代黃念祖老居士他學過密,他在密法裡頭也有相當的造詣,他是金剛上師。你看他的批註《無量壽經批註》裡面解釋這一段,他就講得很清楚,就講得很明白,他沒有騙人,他就是這樣說法的。
『授菩提記』。這一部經末後可以說是佛為我們大家普遍授記,說明娑婆世界念佛的眾生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然後到他方世界示現成佛,度化眾生都叫做妙音如來,這就是佛給我們授記,就在這個經上!所以我們第一次在新加坡講《無量壽經》,有一天皈依。皈依的同修好像有二百七十多人,起法名來不及了,我一想經上給我們授記,將來我們都是妙音如來,現在統統是妙音居士,所以我們就用妙音做法名。這個好!親切,我們的名字在《無量壽經》上,佛給我們授記的。現在是妙音居士,將來是妙音如來,你看看這個多親切,「授菩提記」。所以我們受持三皈,用的法名妙音是從這兒來的,是從《無量壽經》上來的,佛給我們授記的,這還有錯?所以這個法名是佛起的,不是我起的,佛起的。
無量壽經解/29集(新加坡二次宣講)
四、【淨土法門:你一天把這部經讀十遍,五年得定,你就成功了】
我們讀經書能不能開智慧?能,用戒定慧的方法就能。戒定慧是怎麼個讀法?先告訴你規矩,你一定要守穩,「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智慧沒有開之前,你就念這一本書。無論哪本經書都可以,你只抓定這一本,從頭念到尾,念完再從頭念,就念一本,永遠不要換,你頭腦裡面就這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其他事情都沒有。就跟念佛道理一樣,用念這部經把所有雜念妄想都給念掉,這就叫持戒。五戒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念這部經行嗎?行,五戒全在裡面。你天天專念這部經,你還會想殺生嗎?還會想偷盜嗎?你有這個念頭,就把你那個戒破掉了。這種叫什麼?叫定共戒跟道共戒,這裡頭都有了。念一句阿彌陀佛,真的他也沒有受三皈,他也沒有受五戒,他念佛念到臨命終,真的往生了,阿彌陀佛接他走了,這怎麼回事情?你就曉得一句阿彌陀佛裡頭什麼都具足,戒定慧統統具足,全都有了,他一次都完成了。
我們會念經的,念這部經,戒定慧三學也是一次完成,沒有雜念,一心專注,就念這部經。你念上個幾千遍,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其義自見就是開悟了,自然明白了。為什麼自然明白?你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智慧一現前就明白,道理就在此地。一千遍還不行,煩惱習氣還很重,實際上還壓不住,你再念一千遍。永遠這樣念下去,一千一千就這樣念下去。一般中等根性,中等根性應該三年到五年,清淨心現前,真的把一些煩惱習氣都念掉了,清淨心現前,經題上清淨得到了。得到之後,你能夠保持,還是用老方法保持,就是說我每天還念經,我不會把它放棄。清淨心現前,我還是照規矩去念,再念個二、三年,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之後,念不念沒有關係了,為什麼?不會退轉了。定會退轉,智慧不會退轉。可是有菩薩,因為他有慈悲心,他還是要念,為什麼要念?念給別人看,給別人做個好樣子,那在化他,意在化他,不是自利,自利已經圓滿了,成就了。那是幫助眾生,給眾生做個好的示範,告訴大眾,佛菩薩這種教學的方法高明、有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能成就。
我們看到現前,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到危急存亡的關頭,怎麼救?要不要救?要救,誰來救?給諸位說,你要想寄望於別人,你會失望,真正發心就是靠自己。誰來救?我來救,你會成功。怎麼個救法要知道,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把這八個字抓緊了,你就能救得了。這部經典,《無量壽經》好,《無量壽經》確實是佛法裡頭第一經,這個太難得、太稀有,文字又不是很長,也不算短。真正要去念,給諸位說,一天至少要念十部,就是十遍,為什麼?它不長。念熟了,念一遍大概四十多分鐘,念得很熟的話。就算一個小時吧,你一天十小時讀這部經,把這部經讀十遍,一生一天都不空過,你就成功了。我們的估計,五年得定,得念佛三昧,七、八年就開悟了,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人。這一開悟,給諸位說,不但《無量壽經》你講得很好,你講的就是佛的意思,為什麼?因為你的意思跟佛的意思是一個意思,開悟就見性了,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真正解如來真實義了,前面講他心智通,你能知道佛的意思。佛當年講這部經什麼意思你全明白了,你講的跟釋迦牟尼佛講的無二無別。所以這個事情求別人,別人未必能做得到,得求自己。
五、【淨土法門:常常讀誦,不知不覺的受諸佛如來的加持】
『讀誦』,這也非常重要。為什麼?不讀就把佛的教訓忘掉了,不讀就跟佛遠離了。我每天把經念一遍,就是跟佛見一次面,聽佛教訓一番;讀經就是聽佛的教訓,讀經就是跟佛最接近,就是聽佛教訓。如果以密法來說,讀經就是接受佛的灌頂。你看黃念祖老居士解釋灌頂,他解釋決定不會錯的,因為他本身是密宗的上師,他是諾那活佛的傳法弟子,這個決定不錯。他告訴我,「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的佛法,將至高無上的佛法傳授給你,叫做灌頂。
我們曉得,《無量壽經》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真的是頂法。我們將這個頂法恭恭敬敬念一遍,不但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灌頂一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宣揚這一部經典,沒有一尊佛不講解這一部經典,沒有一尊佛不勸人要修學這一部經典的;換句話說,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一次。你念一遍就是灌一次頂,你每天念兩遍就一天諸佛給你灌兩次頂,這個多殊勝!一定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你才會喜歡讀它。
要讀誦,常常讀誦,不知不覺的受諸佛如來的加持,不知不覺的把自己所有的習氣、業障都消除掉了,所以智慧增長,體力也不一樣了。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感應,這是真正的感應。煩惱輕了,智慧長了,身體好了,健康強壯,縱然從前有些毛病,這毛病不要找醫生,不要吃藥,毛病都沒有了。感應不是天天見神見鬼,那個感應不好,那個痲煩大了,這叫真正感應。以前對人對事出很多錯誤,現在都不會了,錯誤都沒有了,這個就是好現象。所以就是讀誦很要緊。
六、【淨土法門:讀經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養】
讀經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養。讀經是修定。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目的。
第一種,求根本智,那種讀法,恭恭敬敬,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懷疑,這種讀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無知。讀經想想這句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解釋,就壞了,讀經的目的破壞掉了。讀經是修定,讀一小時,修一小時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淨宗是用讀經、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定。
第二種方法,隨文入觀,已經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這種能力,把經里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那是高境界,心跟經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還有懷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
讀經的目的是在學道,應該怎樣學?一部經,從一部經下手。如果沒有得定,沒開悟,絕對不看第二部經。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矩。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深入是修定,長時熏修是從定里開慧。
真修的人不但世間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成就戒定慧、成就清淨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不會曲解、錯解。沒有根本智,心不清淨,看經不理解,聽講意思也錯會了。關鍵是在用心。要如法修學,要修真實的清淨心,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
讀經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不是念這個經佛菩薩喜歡,念給他聽。今天造惡業,回去念幾遍經,佛菩薩就原諒你、消你的罪業了,那是自欺欺人。
初學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一定要從讀誦下手,讀誦不但能修定,同時能開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讀。你想,這個念頭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讀,讀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這個覺觀慢慢就細,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達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亂。
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經是戒學,依規矩去念,規矩就是持戒;以真誠心、恭敬心讀,一個妄念沒有。跟念佛一樣,不能夾雜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顛倒,就是修慧。念經最忌諱的是夾雜,念了,想這一句什麼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學全部破壞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念經文,意思自己出來了,不要理會,不管它,繼續念下去。千萬不要怕忘掉,趕快記下來。為什麼?這一次有一點悟處,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處,不用記它。念經聲音大小、速度快慢,隨自己歡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氣和、全身舒暢,就得受用。默念、出聲都可以,最好出聲,出聲的功德比不出聲大很多,念給別人、無形眾生聽。出聲,要讀得字字分明,音聲悅耳。讓人聽了生歡喜心,聽後會覺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們身心微細的震動,一般人不能發現,鬼神行,默念他都能聽見。讀誦不能圖快、圖遍數多。讀誦時要有利益眾生的心。讀時不能草率,一定要誠心誠意、恭恭敬敬、一心專注。
讀經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部經要一次讀完,分幾段讀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讀經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在家讀經最好把電話拔掉,用清淨心讀才能收到效果。讀經如果常常有干擾,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是練習階段,沒什麼大作用。讀經要求不夾雜、不間斷,等於是跟打仗一樣,這不是練習,一定要求得到真實的功德效果。
讀經,讀一遍有一遍的悟處,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徹大悟。
心浮氣躁,要趕時間趕功課,那沒用處,心要恭敬,會有悟處。
佛四十九年沒說一句話,佛要說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沒有思想。所以佛經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變成你的胡思亂想。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 」,離開思想,沒有思想,你就能夠體會到佛的意思。這是真實、圓滿的智慧。讀經絕對不能思惟經中的意趣。用思考來學佛,永遠不會成就。
研究用心意識,佛法講參究,參究不用心意識,用的是真心,會開悟。
【附錄】:
●【淨土法門關於兒童讀經的開示會集】●
一、【淨土法門:兒童讀經之外,要不要學英語?】
問:第二要把聖賢教育弘揚到全世界,英語就顯得很重要,兒童讀經之外,要不要學英語?
淨土法門答:英語要學,不在兒童,英語在什麼時候?在國小、國中就可以了。幼稚園不可以學習,幼稚園決定要學《弟子規》,這個做人的根要紮好。語言,如果國小畢業之後,或者國中畢業之後,到外國去讀書,語文很容易就學會。
淨土法門:家長懂得這個道理,他的兒女十年之後個個都是最優秀的學生
出世間法的善根只有一個,「精進」,菩薩善根。精是什麼?純而不雜,進是進而不退,這叫精進,也就是祖師大德常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是精,長時薰修是進,你就有進步。學東西就怕雜、就怕亂。現前這個社會,學東西他就是雜亂,大概從國小、幼稚園就開始,你看父母給他定的課程,很多。幼稚園小朋友學語文、學遊戲,又學畫畫、又學唱歌、又學跳舞,什麼都要學,學得那麼多就雜了,結果是樣樣都懂一點,樣樣都不精。他要從國小一樣,他將來就變成專家。一門通了,門門都可以貫通,無論是世出世間法都講究專精,這是善根。其實照佛經上的說法,每個人本來是佛,佛是萬德萬能,現在迷失自性變成這個樣子。如果聽佛的教誨,佛的教誨指導決定沒有錯誤,你真聽話的時候,一門深入,你自己喜歡什麼,你就專攻這一門東西,十年之後你就變成世界第一,所謂出類拔萃。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學很多,學雜了,你一個人學一門,你就突出了。現在突出很容易,古時候突出很難,為什麼?每個人都專精一門,你要想能夠突出真不容易。現在是個個都能突出,人人都可以突出,只要你有十年時間用在一門上,你這一門就變成世界第一,因為找不到人像你這樣學法的。所以現在出類拔萃很容易。如果家長懂得這個道理,他的兒女十年之後個個都是最優秀的學生。這是人年輕的時候,應該把精神時間精力用在一門上,他就成功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三九集)2011/6/6日本岡山淨宗學會檔名:02-039-0439
二、【淨土法門: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
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我憑什麼?憑這次的《群書治要》這部書。我們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它快速流通,所以編了《群書治要360》這樣的小冊子,分量不大。在《群書治要》裡頭精選三百六十條,一天學一條,三百六十條,這裡把它原文翻成白話文。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希望要注音、要註解,要翻成白話文,像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方式,然後從白話文裡頭翻成外國文字。
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裡面講的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必讀之書。原文是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學文言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為什麼?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裡頭,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項項目,第一種。
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你們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嗎?你現在要教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這都是叫通權達變,善巧方便。
——淨土大經科注(第六十八集)2011/12/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37-0068
三、【淨土法門:五歲的小朋友會背誦《無量壽經》,不看電視、不玩玩具】
前天的小朋友,昨天晚上父母帶來給我見面,還差兩個月滿五歲,《無量壽經》能背誦。他來問我,他下面再背《妄盡還源觀》好不好?我告訴他,不好!希望就是一部《無量壽經》,會背了再念下去,一天至少要念十個小時,小孩很單純,我相信不會超過五年,三年到五年他得三昧。那麼換句話說,那個快的,十幾歲就開悟。惠能大師開悟是二十四歲,小孩這有善根,這麼一點點大,他就專注,我聽說他不看電視、不看網路。心這樣純,父母好好教他,非常有前途。每一個小孩都是佛菩薩再來,問題是父母老師要會教;不會教的,糟蹋掉了。古時候世世代代有人才,現在怎麼會沒有?現在跟古時候沒有兩樣,古人會教,現在人不會教。
現在最可怕的,是網路、是電視。誰教小孩?網路教、電視在教,把小孩全教壞了。現在小孩誰不看電視?誰不玩電動玩具?這個小孩五歲,他能夠不玩這個、不看這個東西,這有善根,不多見。在這個大時代,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自己要有真正智慧,要有好的因緣,不接受這些外面環境干擾,不接觸它,專門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下到什麼時候為止?下到大徹大悟。沒有大徹大悟絕不放棄。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沒有不開悟的,何一個人都能做到。
——摘自淨土法門《淨土大經科注》第526集 2013年12月2日講於馬來西亞
四、【淨土法門:有兒女,你就教他從小念背《無量壽經》,他就是上善之人】
上善是誰?佛在《阿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我們就明白了,上善之人是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個人,那個人叫上善之人,我們能不能做到?能。我常說只要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其他的全都放下,我就是上善之人。我們的心只有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
在家同修有兒女,你就教他念《無量壽經》,他從小就把它念背,他就是上善之人。他背熟了,將來到十幾歲,你再叫他聽《無量壽經》,他一聽就懂了,自自然然他就入上善的境界。你對得起兒女,兒女將來成就感恩,肯定增高你的品位。這是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趣上善門,好辦法!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六五集)2011/2/5檔名:02-039-0265
五、【淨土法門:小孩背書,是不讓他胡思亂想,是修定】
在中國,古聖先賢所求的都是以智慧為主,讀書講求悟性,從小孩就訓練。小孩為什麼教你把書念出來,高聲的念出來,念背了,背了還要背一百遍、兩百遍,為什麼?「是讓他記住」,那是副作用,那不是真正的意思。真正意思是不讓他胡思亂想,他要不念書他就會胡思亂想,小孩也不例外。這是什麼?修定,叫他背多少遍是修定,他不胡思亂想了。所以你要曉得,這個方法高明極了!記住是副作用,記住記不住沒有關係,只要開悟,終極目標在開悟。
所以那是一種修行的手段,像我們今天念佛,一天念幾千幾萬聲佛號,手段,你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的用意在哪裡?把妄想念掉,念佛就沒有妄想了。念到最後,妄想真的沒有了,佛就不需要念了,你已經成佛了,念佛就成佛了。真正的目標在此地,它是一種手段。你說我不念阿彌陀佛,我念一二三四行不行?行,無論念什麼都行,只要把你的思想集中在一個地方。
念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十方諸佛也是教我們的,為什麼?這是跟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聯繫的信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哪裡?你不要去問,你只守這一句信號,這個信號跟他那邊有聯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到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來接你,好處在此地。念一二三四,阿彌陀佛不會來接你,念阿彌陀佛,肯定來接你,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是個信號,非常靈,只要念頭一起,信號就到了。
六、【淨土法門:從前私塾讀書,老師教兒童學習的方法】
在從前,私塾裡頭讀書,老師教學生,是因人而異,進度各個人不一樣。
天分高的,記憶力,理解力好的,每天課程,從前叫上書,就是教你念的進度,上上根的人,可以念二十行,一行二十個字,二十行是四百個字,你每天能消化得了,這上根人。
中等根性的人,得十五行,十行到十五行。
下等根性的人,很笨,記憶力不好,那教他念幾行?三行到五行,三行六十個字,五行一百個字,你要把它能念熟,能背過。
測驗學生的標準,實在講很容易測驗,老師教你念,譬如教你念二十行,看看你是不是上根,十遍能背,這個是標準。十遍不能背,好,馬上減下來,一定是十遍一定會背,這適合你的程度。十遍不能背,那就太多了。
所以下根的人,教他三行六十個字,十遍能背,行。那一個同學,他念一百個字,十遍能背,他的天分比這一個就要高一點。
所以,同時教一樣的課程,每個人進度不相同,十遍會背了,老師再督促你,高聲去念,念一百遍,高聲看這本子念,念一百遍,這一百遍念完之後,本子關起來再背,背一百遍。
這有進步,這是今天的功課,明天是明天的功課,這是精進如意足,我舉這個例子大家好懂。每天要有進步,進步是有尺寸的,適合於自己程度,適合於自己根性,一點不困難,天天有進步,月月有進步,年年有進步,他怎麼不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