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時間:2011/3/6

為老人跳舞唱歌,聽老人講故事,給老人捶背修指甲

教孩子感恩行孝,堅持了18年

聽到孩子們清脆的笑聲,蕭山坎山敬老院86歲的行奶奶知道,肯定是三盈國小的學生來了!她一走出屋子,就看到30多個由陳校長帶領的學生飛奔過來,兩個學生一左一右扶著她,一起來到敬老院的多功能廳,那裡有一台節目正等著他們。

這是昨天下午發生在蕭山坎山敬老院的一幕,每年這個時候,三盈國小的師生就會來看望老人,已經堅持了18年。陳校長坦言:「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培養他們的愛心很重要,少上幾節課沒關係,以愛育愛是根本。」

敬老院成了感恩基地

孩子們的到來,讓老人們感覺年輕了不少。行奶奶戴著紅領巾,開心得像個小孩子,一位六年級男生給她泡了一杯茶,她就夸個不停:「這個小孩真懂事啊!」

六年級學生李欣瑤說,這是她第三次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了。「四年級時我第一次來,為他們唱了一首歌,還表演了一個節目,每次來心裡都有些難過,因為一年時間下來,會有幾位爺爺奶奶不在了,但我知道,我們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快樂。」

陳校長說,學校與敬老院的老人們結對已經18年,每年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為老人們服務,為他們跳舞唱歌,與老人拉家常,聽他們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給老人們捶背、梳頭、修指甲……「18年,學校師生換了一批又一批,可這項傳統堅持下來了,我們把這裡當成了感恩基地。」

國小6年學會不同感恩方式

三盈國小是一所農村學校,只有400多名學生,學校一直堅持一個辦學理念:「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他們教育學生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從關心身邊的人做起。

學校規定,學生在6年裡要學習不同的感恩教育。比如一年級學生,要學會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生日,能對父母說禮貌用語;要知道教師節,向老師主動問好;去了解身邊一個殘疾人的故事等。到了二年級,學生要為父母過一次生日,聽他們講養育自己的故事;發現同學的一個優點,學會誇獎同學等;到了四年級,就要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了解敬老的故事……

所以在三盈國小,每一個節日都顯得特別重要:重陽節,學生為敬老院老人送上節日祝福;每年3月5日,通過「愛心跳蚤」市場義賣活動,將所得善款為孤寡老人購買生活用品;六一節邀請老人和學生一起尋找兒時記憶。

據了解,三盈村出的「蕭山好媳婦」、「蕭山孝敬標兵」特別多,他們都是從三盈國小畢業的。

作者:趙暉 梁建偉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