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3

(六)父母苦勸

話說離別十年的兒子返鄉探親,身為父母的自然是喜不自禁。除了心情舒暢之外,給兒子準備好吃好穿的,自然是情理中事。此時惒羅的父母,還是一心希望兒子能夠回心轉意,舍戒還俗,回到家中來繼承家業。尤其是惒羅的母親,立即吩咐下人,將屬於她的所有錢財全部搬到庭院的中央,堆積成小山一樣。她對兒子說:「惒羅,這裡的錢財只是你母親的;若加上你父親的那一份,可以說我們家的財產甚至抵得上半個國庫。只要你舍戒還俗,這些錢都是你的,你想怎麼支配它們,我們決不干涉。怎麼樣,惒羅?」

惒羅自然是絲毫不為眼前的財物動搖道心。

母親繼續說:「惒羅啊,你為什麼非要出家不可呢?其實在家學佛修道,也是樣可以成就的嘛!再說你現在已出家十年,你已經經歷過了,何必一條道跑到黑呢?」

惒羅對其母親說:「母親,能允許我說兩句嗎?」

惒母說:「好啊,你有什麼想法,還是說出來好,讓我們好好聽聽。」

沒曾想惒羅語出驚人:「當作新布囊,用盛滿錢,以車載之,至恆伽江,瀉著深處。何以者何?因此錢故,令人憂苦、愁戚、啼哭,不得快樂。」惒羅的意思是說,還是準備一些口袋吧,把這些錢全部裝到口袋裡去,然後用車運到恆河邊上,將這些錢全部丟到河裡去。為什麼要這麼幹,因為這些錢財,全是害人的東西,必須要丟棄掉!

惒羅父母一聽,知道用錢來招喚兒子回心轉意,那是斷斷不成功的。怎麼辦呢?他們想到了惒羅未出家前的兩位媳婦——這招或者見效。

於是惒羅昔日的兩位媳婦,在婆母的精心安排下,先用瓔珞嚴飾其身,然後來後惒羅跟前,一人抱住惒羅的一隻腿,哭哭啼啼:「不審賢郎有何天女勝於我者,而令賢郎舍我為彼修梵行耶?」

惒羅對自己昔日的二位妻子說:「諸妹!當知我不為天女故修於梵行,所為修梵行者,彼義已得,佛教所作今已成辦。」意思是說我出家修行,並不是去修梵行上生天界獲得天女,而是修行無上的真諦。我現在都成就阿羅漢道業了,豈會在意天女?

如此一來,惒羅的父母著實沒招了。當他們聽說兒子已經成就阿羅漢果位了,心裡自然是深感慰藉。此時,他們再也沒有要求兒子再舍戒還俗,而是各自沐浴後,坐在兒子跟前,聽兒子給他們宣講佛法。聽聞之後,覺得兒子講得非常有道理。

惒羅在為父母講完佛法之後,便施展了神通,「以如意足乘虛而去」。到哪去了呢,到村外的樹林中靜坐修行去了。

(七)與王相會

話說拘樓國的國王,名叫拘牢婆王,當他聽說本國巨商之子惒羅隨佛出家修道,並已證得阿羅漢的果位,現如今正返鄉探親時,他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他在打聽到惒羅的住止之處後,便開始擇日,準備親自前往拜會這位了不起的阿羅漢尊者。

拘牢婆王(下面簡稱「拘王」)在吉日良辰之時,帶領著少位幾位文武大臣,輕裝簡從,快馬加鞭,不一時便來到樹林之中。拘王下馬後,見到惒羅尊者端坐於地,其容姿安詳,遍體光明,自然是讚嘆有加。

待賓主落座後,自然是寒暄幾句。拘王此行的重要目的,就要弄明白惒羅尊者為什麼要棄家而去修道,他對這個問題始終是不解其解,今天他要當著惒羅的面,一一過問清楚。

拘王問惒羅道:「你為何要出家修道呢?是否因為家道衰微,才出此下策嗎?如果家中沒錢,你儘管開口,我可以白送給你啊!」

惒羅答道:「大王!今以不淨請我,非清淨請。」意思是說,大王你不要拿那些庸俗的東西來討擾我。

拘王聽後,問道:「既然如此,那麼請教一下,何為清淨之請?」

惒羅答道:「大王,應如是語:惒羅!我國人民安隱快樂,無恐怖、無斗諍,亦無棘刺、無苦使役,米谷豐饒,乞食易得。惒羅住我國中,我當護如法。大王!如是以淨請我,非以不淨。」

拘王聽後,連連說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接下來,拘王談了他對出家人的看法。在他的思想觀念中,什麼樣的人才去選擇出家修道呢?就是種衰,即病衰、老衰、財衰、親衰。

1、老衰——就是年歲很大了,甚至到了行將就木的歲數時候選擇出家。因為此時這種人在世間已經無所作為了,只能去出家修道。

2、病衰——就是說一個人罹病長久,其疾患乃極為沉重、痛苦異常。在這種情況下,他剃髮去出家學道。

3、財衰——像那些貧窮無力之人,入不敷出,甚至連肚子都填不飽,為了活命,他就出家為僧。

4、親衰——就是家裡的親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舉止無親,自己成了孤獨鰥寡之人,無依無靠。在此情況下,他就出家,以比丘為親人,而了此餘生。

我們千萬不要笑話拘王的這種觀點,實際上他的這種觀點,在拘摟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除了四衰以外的人(即那些實在是走投無路的人),絕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出家。我們從這裡就可以深深地體會到,難怪惒羅的父母極力反對惒羅出家呢!在他的父母看來,出家為僧,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情。持這種觀點的,不光是惒羅的父母,連他的親戚、朋友、鄰里,直至政府官員、大臣國王,甚至連信佛的居士,都普遍堅持這種觀點,就是除了四衰之外,年紀輕輕地選擇出家,肯定不正常,或者說有著別的問題存在。

如果將四衰里所描述的情形與惒羅本人一對照,就會出現意外。比如說,惒羅年齡正值青年,血氣方剛,無有「老衰」;他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哪來「病衰」?惒羅家庭富足,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當然不存在「財衰」;惒羅六親眷屬俱全,家中老老少少,加起來竟有百十來人口,何來「親衰」?那麼,惒羅為什麼選擇了出家這條路呢?

(八)為王說法

惒羅為了解答拘王的迷惑,於是列舉了佛陀所教導的「四事」。此「四事」為:

1、此世無護,無可依恃;

2、此世一切趣向老法;

3、此世非常(無有恆常),要當捨去;

4、此世無滿,無有厭足,為愛走使。

拘王聽後,深感不解,他對惒羅表達了自己的不同觀點。然而惒羅尊者一一為其解迷:

第一,大王身患風(濕)病,風病發時,生苦極重。當疾病發作的時候,無論是兒孫大臣,還是全體將士、後宮嬪妃……皆不能替您代受諸苦。因此,「此世無護,無可依恃」,豈是虛妄之言?

第二,大王如今已年屆八旬,無論是精氣神還是手腳靈敏度,都無法和二、三十歲的時候相比。我們都曾經年輕過,但是我們都無一例外地都要向著衰老的方向緩步走去。這個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變更,故說「此世一切趣向老法」。

第三,大王如今是國庫豐盈,珍寶無數。然大王你百年之後,這些財寶會隨你而去嗎?永遠不會,有道是「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說得就是這個理。當因緣聚足的時候,這些金銀財寶,無不歸於壞滅之中,而無以流傳千秋萬代。再說未來之事,誰能說得準?倘子孫不孝,祖業國業豈可持守善終?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說:「此世無常,要當捨去。」

第四,所謂「此世無滿,無有厭足,為愛走使」,是說在此世間之中,我們都沒有一個滿足的盡頭,人心都是貪得無厭,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己貪愛而鞍前馬後,勞頓終生。比如說,對於那些比你富足之國時,你必會前往征討,伺機奪取對方的疆土、財產和人民。那麼什麼是個頭呢?可以說沒有盡頭,因為人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騎著騾子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當真的作了王侯之後,下一步便是念想著龍椅龍座了;等龍袍加身的時候,又開始尋思著長生不老、王位傳至二世、三世用至千世萬世。如此看來,我們豈不厭足的時候?

最後,惒羅對拘王說:「大王,我就是看穿了此世間『四事』,故而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此至信而舍家,做一個無家室牽累的出家比丘。現如今,我已看穿一切,我已證得真理,我已棄捨一切!」

拘牢婆王聽後,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界定,2009年6月30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