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齋的真正意義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到外面去托缽,托缽是什麼?給什麼吃什麼,沒有選擇的。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樹下一宿,所以他不貪睡,也不貪吃。
佛在世的時候,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佛並不重視這些問題。而是佛陀在世那個時候,印度的確叫「宗教之國」,當時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佛經裡面所記載的就有九十六種。這些宗教徒,他們都是日中一食,所以,佛出來教化眾生,人家如果看到釋迦牟尼佛一天吃三頓飯,估計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了:你看你都還比不上那些宗教。於是佛也採取他們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當然,佛心清淨,佛的弟子們身心都清淨,一餐確實是足夠了。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而不是把三餐在一頓中吃掉。淨土經典裡面,往生是信願持名,沒有說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不持午就不能往生;我們在三經、五經裡面都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大家在飲食方面要正確掌握。修行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要有飽滿的精神。如果吃多了會昏沉,精神提不起來;肚子空的、餓的時候也不行,也沒有辦法辦道。
如果能夠把飲食減少,這的確是好事情,也省事。一天忙三餐飯,那麼多時間去料理,實在講是毫無意義,的確是很浪費。
台中的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日中一食,但是他並不講求這個過中。為了省事,他一天吃一餐。他吃的量很少,都是自己做。他吃飯就是一個帶把的小鍋,鍋是它,碗也是它,飯菜煮在一起,洗也就洗一個,非常省事,真正是非常簡單。別人看到,認為苦得不得了,他自己卻快樂得不得了,樂在其中!因為這樣他時間就多了,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信徒中有些人晚上請他去吃飯,他也不拒絕,他照樣去參加,也去應酬一點,這是大乘菩薩法。他對於這些不拘束的,當然,不是他晚上想吃,故意叫人去請他。如果故意叫人請那就錯了,那就是真的叫犯戒、破齋了。齋是身心清淨,是這麼個意思。
煩惱輕、妄念少,我們需要補充的能量就少,一天一餐夠了,會非常正常,精神飽滿,一天到晚歡歡喜喜,常生歡喜心,這種人才真正懂得自愛。絕不糟蹋自己,對於自己身體,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都愛護,都不傷害它,儒家講這是盡孝道。我們的膚發、身體,受之於父母,我自愛就是愛父母,不自愛常常損壞自己身體,這就是不孝!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少,釋迦牟尼佛做出了這麼好的榜樣給我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