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境界無非善友


時間:2017/7/28 作者:妙音居士

這就是顯示無是、無非是的道理,明白無是、無非是,才能夠真正見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這裡面哪有是、哪有非?後面這一段,佛同意他,無有一物不是自己的見性,可以證實見性遍一切處。因此說是、說非都是過失,為什麼?有是、有非一定是對立的,才有是有非。如果是一體,諸位想想,哪裡來的是非?見與相是一體。諸位要記住,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唯識裡頭告訴我們萬法唯識,識是能變,萬法是所變,能變與所變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不是二,這裡面如何去分是與非是?由此可知,眾生無量無邊錯誤的觀念、矛盾的思想,都是不明了這個根源而生起來,如果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一切疑問都沒有了。

經裡面雖然說得相當清楚,古德唯恐初學不能一下體會這個道理,所以舉比喻說。像賢首大師「金獅子章」裡面所講,那就是從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拿這個比喻來解釋這一段經文,諸位就更容易懂,譬如金器、器皿,我們到銀樓去參觀,這個金器做了許多的花樣,千萬種的樣式,美不勝收。我們在這裡把金比作見精,把器比作物相,我們要是在這裡面去找,譬如這些首飾、手鐲、耳環之類,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說了這些名字,我們問金在哪裡?在這許多的器皿當中我們去看金,你要是只看到那些,這是耳環、那是耳墜、這是手鐲,沒有看到金,沒有看到黃金,著相不見性。我單單要金,你拿個手鐲來,我不要手鐲,我要黃金,是前面第一個比喻的意思。第二個比喻裡頭觀察,原來器器皆金,離了器找黃金找不到,離了金找器也找不到,原來金就是器、器就是金。由此可知,離了物相找見精找不到。

給諸位說,見精明元不會獨立存在的,你說我什麼都不見,你一張眼睛,那你總看到虛空,虛空還是境界,還是物相的一種,這個關係就跟金與器的關係是一樣。性在什麼地方?性就在相中,性與相是不二的,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因為我們不能夠契入實相境界的真實狀況,所以在裡面起虛妄的分別執著,這是自己迷失。這一段的開示,對於我們修學用功關係很大,我們參禪不能見性,我們念佛不能得一心,可以說都有這些障礙在。假如我們真正曉得,性相是圓融、物我是一體,見性一心就很容易成就。我也提醒過諸位,學佛尤其是大乘佛法,一定要以一心做基礎,不管你學的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個法門,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不論你學哪個法門,根本是一心,沒有一心不能契入。佛學稱之為內學,一心是內,不知道這個原理,我們的功夫就沒有著力處。有了基礎,一定要善友的幫助才能成就,成就要靠善友。誰是善友?除自己之外皆是善友,要懂這個道理。正是《華嚴經》裡面所講的,你看《華嚴經》裡面修行人,只有一個,善財童子,學人是孤家寡人一個,除他之外,依正莊嚴無非善知識。

我們天天講修行,天天希望成就,假如我們對於這些根本的原理原則都不曉得,人家說我們盲修瞎練,我們還一肚子不高興。說你盲修瞎練你一肚子不高興,那就證明你確實是盲修瞎練,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到一心,你心為境轉。說你盲修瞎練,你如如不動,你才有點功夫;心在境界裡動,不行。佛說一切經無非就說明這些道理,道理懂得,我們在境界裡頭要練習,練什麼?練不動心。所以境界無非善友,在境界裡頭學個如如不動,了了分明那是智慧,般若智照。如如不動是功夫,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像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性本來就是光明清淨,雖然我們今天在凡夫地並沒有染污,說染污那叫說名染污,並不是真正染污。所謂染污是什麼?就是迷,迷而不覺說之為染,並不是真的染污。我們衣服要是染髒了,還要去花一點時間把它洗乾淨;心染污,你是一覺就了了,不必要費功夫。問題就在你能不能覺悟,能不能把這個道理豁然貫通。

楞嚴經(第四十九集)1980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07-001-0049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