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善書說
蓋聞作善者降祥,作不善者降殃,是禍福之由於善不善也明矣。善之途不一,莫善於流通善書。何則善書之流行,可以化一人,且可以化千萬人;可以布一邑,即可以布千萬邑;可以勸一世並可以勸千萬世。非比他端善舉第能限於一方,拘於一時也。人苟能受用此書,則善心於以啟發,善量於以擴充,善性於以圓熟,由鄉里以達邦國,自儒者以化愚民,維持世道,挽回頹風,皆賴乎是。雖書有性理因果之分,總無非教人為善。古人云:遇上等人說性理,遇平等人說因果,可知二者之書不可偏廢。蓋可與言性理者固難多得,而禍福報應之談亦足以感應人心。是以性理之書固宜流通,即因果之書亦斷斷不可少也。古今來撰著善書,纂輯善書,刊布善書,印施善書,因而消災度危,集福延年者紛紛不可勝數,即近如顏生愉章敬、潘仲謀成雲、何蒼玉士瑗、彭凝祉定求、陳榕門宏謀、朱石君珪、關柱生槐、黃泰一元正、劉喬松山英、徐白舫謙、李更生承福諸先輩皆以流通善書而得位、得祿、得名、得壽。則甚矣,流通善書之有益於世道人心也匪淺,即為之亦尚不難。人何以不信此者多而信此者少耶?要亦未知善書中之真味已耳。然欲人知善書之味,必須先將善書廣為流通,書既流通而後可冀見書者多,見書者日多則知味者亦自然不少,誠能知善書中之真味,是已進於善矣,豈不樂哉!豈不樂哉!
附錄:善書流通十四法
一、全施流通
謂出紙刷印,裝成全部,而後施人也。此惟有力者能之,若在無力者,或代為校字,或代為募資皆可。
一、半施流通
或助紙價,或助印資,或助裝訂,隨便發心,皆名為施也。但寒士誠心樂善,即印施三五部亦是功德。
一、祈福流通
求名、求利、求子、求壽,苟能隨力印施,所願必遂。若因親病祈痊,許印施善書者,果有誠心,靈應更捷。
一、懺罪流通
苟非聖人,誰能無過?但天道禍淫,不罪悔過之人,須及早苦切懺悔,以流通善書為己任,其罪乃消。
一、吉慶流通
若遇入泮、登科、上任、升官、婚姻、生子、壽誕、榮封等事,當捐資刊刻,刷印廣施,以答天地君親師之恩。
一、饋送流通
如賀禮、贐禮、贄禮須用物色者,竟以善書代之,普願士大夫家行為世則,善與人同,庶可移風易俗。
一、讚嘆流通
富者以財帛為施,貧者以口舌為施。倘遇親朋宴會,鄉鄰聚談,宜引善書中事讚揚嘆美,以扶名教。
一、勸讀流通
不假法,度萬人,無過於勸人虔誦善書,如童子誦《文昌孝經》能增智慧、益福壽,歷驗不爽,余可類推。
一、善寫流通
善寫之家,凡遇求書法者,必選善書中語寫之,敦己品而正人心,厥功甚鉅,若能寫全部,付梓更佳。
一、鐫板流通
淫詞艷曲傷風敗俗,世人尚災梨棗,何如翻刻善書,公之天下?使舉世漸仁摩義,不至盪檢踰閑也。
一、積籍流通
藏書積籍之家,將欲買古今書史,當預印善書,少貶其價,以倒換之。書坊能刻善書印施,獲福更大。
一、貿易流通
書坊刷印善書,或發兌於鄉會大比之年,或發兌於文宗按臨之地,不惟造福,兼可益貲,識者勉之。
一、游幕流通
士君子寄人帷幕,借展生平抱負,原欲積德累功,誠能勸當事刻板印施,功不在賀璨然疏稿下也。
一、郵寄流通
商賈走報之流將欲遠行,宜少贈其資,寄之流布。更望司風化者,隨所至郡邑廣施善書,同綿善果。
阻施善書辨
且古聖人憂天下後世人心不正,於是垂訓以遺後世,雖不能強人人皆尊聖訓,然千萬人中必有一二身體力行者。是聖訓之有功於世也,大若六經四子書,流傳於後世,雖不能人人皆行其言,然賴有此書之存,尚知尊為善而賤為惡。假使無聖賢書,則人皆不知有綱常,與禽獸無異矣。厥後又因人心險薄已甚,六經四子書只可望之有志之士,不能入凡庸之耳,於是有《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因果報應諸善書出,使人聞賞善罰惡之言,近而可行,切而易曉,庶知有所顧忌而不敢為惡,有所希冀而樂於為善,是亦神聖不得已之作,所謂遇平等人說因果是也。
余嘗考諸善書所載,凡刻施善書者皆荷神庥,可知神聖在天之靈深喜人刻施善書以勸天下後世,鹹為善人也。乃今之阻施善書者曰近世人心險薄,施善書與人,人未必受,即或受之,亦未必觀覽,且曰人受之而不敬重,則施者反獲罪。噫!何其言之妄也。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況天下之大,豈得謂無賢者乎?夫善書為神聖所作,神聖既作善書,豈有不欲人施之理?若謂恐人受之而不敬則施者反獲罪,是作善書之神聖亦有罪乎?足見其言之妄耳。
嗚呼!世之阻施善書者,是絕善類也,是滅善教也。若人皆效尤,則善書幾淪沒而永不行於世,又何異於秦始皇之焚書坑儒矣乎?言念及此,哭盡眼中血矣。夫阻善書者,既為絕善類而滅善教,直是率天下後世之人皆入於惡,其心甚凶,其罪莫大,吾知其必受天罰。
昔有無錫縣鄒一桂號小山省試時,有人刻施善書,欲其捐助,曰:「非我吝財,人不敬重,反增罪過。」是夜夢關帝叱之曰:「爾讀書明理,亦為此言,若人皆效尤,善路不幾絕乎?」鄒叩頭謝罪,印送千本以贖罪,且自畫繡像一部,朝夕虔誦,後於雍正丁未中傳臚,入翰林,歷官至禮部侍郎。鄒每謂人曰:「一言足以獲罪戾者,莫甚於阻人之善也。」由此觀之,凡阻施善書者,其罪莫大,則受天罰,可翹足而待,吾願人其慎諸。
二篇一勸一懲,實為善之綱,凡刊刻善書,斷乎不可少此。己亥小春朔潘心庵評。
(《太上感應篇圖說》全書至此連載完畢。201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