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金剛經》要義:掃一切相,破一切執(八)


時間:2017/8/25 作者:大海白帆

《金剛經》不但掃一切相,破一切執,而且還破佛法執。一說到「破佛法執」,有些佛弟子,尤其是初學佛者可能會產生疑問:《金剛經》破這破那,什麼都破,七破八破,怎麼最後竟然破到佛法頭上來了?連佛法也要破,那我們幹嘛還要學佛修行啊?幹嘛還要修學佛法啊?這樣的疑問其實是一種誤解。請大家看清楚了,《金剛經》說的是破佛法執,不是破佛法。佛法是佛陀教化眾生的經教言說,是佛所知、所得、所證的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佛教真理,是佛弟子學佛修行所依止的法寶,當然不能破;不但不能破,還應大力弘揚,將佛法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去,讓佛法的智慧之光普照天地,照亮每個人的心田。在《金剛經》中,佛陀沒說要破佛法,而是強調要破除對佛法的執著,因為對佛法的執著也像對世間法的執著一樣是一種法執,這種執心也會障礙學道修心,影響證悟解脫,同樣要不得,同樣應破除。

怎樣破除對佛法的執著?《金剛經》提出了「無所得」這一佛理概念,以此破除「執相得法」。在《金剛經》中,佛陀一再強調「法無定法」、「無法可說」、「無法可得」等觀點。例如: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但在心中全然沒有有所得的念頭。佛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一無所得,乃至於心中沒有任何一點兒「法」的念頭,這才叫做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了。因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破一切執,對一切法都不執著,無上正等正覺正是指在起心動念時不再有任何執著。無上正等正覺並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佛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但因無上正等正覺沒有真實的實體,等於沒有得到什麼,得而不得。

在《金剛經》中,佛陀告誡說:「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法,指的是這個「法」平等無礙,沒有高下貴賤之分,如此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用破除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些分別執著後的無相淨心來修習一切的善法,即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了。善法也只是假名而已,也沒有善法的實體,只是為了隨順世俗,才有了善法、惡法的分別。

我們很多學佛人對佛法的分別執著心很重,尤其是初學者更容易產生佛法執。這方面很明顯的一個表現是,許多初學者不知道學哪個法門好,既想念佛,又想坐禪,還想學密,覺得哪樣都好,不知道自己適合學哪個,舉棋不定,難以抉擇;有些學佛者在做日常功課時,對佛經總是挑三揀四的,誦哪部經、哪個咒好,往往猶猶豫豫,決定不下;有些初學者總是愛問:念哪部經效果最好、功德最大、感應最快?這不是佛法執是什麼?《金剛經》中佛陀說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對治法,法門好比醫治眾生種種煩惱痛苦的藥方,佛經佛咒猶如拔除眾生貪嗔痴慢疑痼疾的藥草。「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者妙」。哪個法門都是妙法,哪部經哪個咒都是妙法,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法以契機為最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根性的法門來修學,選擇一部自己喜歡的佛經或佛咒來持誦,一門深入,持之以恆,只要肯用功,會用心,日積月累,一定會有所收穫,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果真正明白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道理,就不會隨意排斥與自己見解不合的佛友;就不會故意擠兌修學其他法門的學人;就不會動不動就亂扣帽子,亂打棍子,將與自己觀點相左的法師斥為邪師;就不會意氣用事、爭強好鬥,總是有意無意地抬高自己的教派宗門,貶低別的教派宗門,造成佛教內部的不和。若真正理解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一道理,上述這些學佛修行過程中的種種偏差和錯誤皆可避免。

《金剛經》說,如來過去世在燃燈佛那裡雖曾得過無生法忍,但無生法忍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故實無所得。如來就是真如的體現,而真如即是諸法皆如的意思。真如是無形無相的,如來本身既然是無形無相的,因此,實在沒有一個有形有相的如來佛在燃燈佛那裡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如來在燃燈佛那裡,其實也沒有得到過一個有名有相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一切諸法都是既有既無,非有非無的。一方面,一切諸法都是虛妄不實的,另一方面,一切虛妄不實之法其本體則又都是真如,所以一切法同時又都是佛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得道、得法其實皆無所得。若有道、有法可得,就住於法相了。所以,般若的真義是:無法無得。

這裡,佛陀提出了關於「如」的重要思想。如,也叫真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是般若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它說明如來是真如本體的體現,也說明宇宙萬法本來也是真如本體的體現。佛法不是某種有形、有相、有名的實體,無上正等正覺也不是某種有形、有相、有名的實體,一切諸法都是「如」的體現,因此,宇宙萬法都是佛法。正如《金剛經》所言:「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陀再三強調,沒有一個確定具體的東西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確定具體的「佛法」可以向眾生宣講。從第一義諦而言,一切聖賢都把不生不滅的諸法實相(真如本性)當做佛法,但因各人證解不同,同樣的無為法(涅槃法)就有深淺差別。《金剛經》說:「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段話說明了不可執著於佛法的原因。佛法不是法,也不是非法,因為對佛法的證解有個體差異,各人證解不同,佛法就有了或深或淺的差異。《金剛經》又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本身只是教化眾生的方便設施而已,因此佛法不可執著,不可言說,用語言文字宣說出來的佛法本身就已經不是「佛法」了。

世間法是因緣所生法,屬於有為法;用語言文字表達的佛法也是因緣所生法,也屬於有為法。像其他有為法一樣,佛法也有生、住、異、滅四個基本特性,即佛法也不可能永久存在於世。佛陀曾預言說,佛陀入滅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過後,這個世界上很長一段時間就不會有佛法存在了,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佛下生人間度眾生時,世人才能再度重逢佛法。我們這一世能生而為人,並遇見佛法,實在稀有難得,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好機遇,好好敬重佛法,好好學佛修行。但我們不可神化佛法,絕對不可以將佛法變成迷信。佛法其實是很平實的,它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消除煩惱痛苦的方法,告訴我們滅除貪嗔痴慢疑的良方,告訴我們人生和世界的真相以及宇宙的起源。佛法中沒有什麼玄乎或迷信的東西,用不著將佛法神秘化,也用不著誠惶誠恐地執著於佛法。學習佛法,依教奉行,但不執著於佛法,不對佛法起分別心,以平常心對待佛法,以平常心學佛修行,這才是正信的佛弟子該做的。

《金剛經》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裡的法特指佛法。意思是,佛法尚且不能執著,不是佛法的世間法更不能執著。世間法不能執著,這好理解,因為世間法皆虛幻不實。為什麼佛法也不能執著?這是因為,萬法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能得與所得皆不可得。世間法如此,佛法也如此。《金剛經》說:「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如來所得之法、所說之法,是既照兩邊,又離兩邊的,是既實又虛,既無實又無虛的。實際上,這說的就是般若法的中道思想。

在《金剛經》中,佛問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回答:「世尊!如來無所說」。這一問一答的表面意思是:「如來從不曾說過什麼法」。佛成道後說了四十九年法,說了小乘法,說了大乘法,說了三藏十二部,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佛卻說他沒有說過法,這是什麼意思?佛真的什麼法都沒說嗎?當然不是。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不是佛沒有說過法,而是佛說法時沒有想著自己在說法,沒有執著於說法相。《金剛經》又說,「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如來沒有這樣的想法:我應當有所說法。假如有人認為如來說法時心中存在有所說法的想法,那就是誹謗佛,沒有理解佛的一切說教。說法的人心中並沒有「說法」的念頭,這才是真正的說法。

「說法者無法可說」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法無定法,不能執著於佛法。二、文以載道,聽法者有法可聽,一旦聽明白了,就不需要經文了,但沒聽明白的人仍然需要經文。所以,不執著於佛法不等於不要佛法,兩者不能劃等號。

為什麼不能執著於佛法,《金剛經》已經從學理層面將道理說得很清楚了,這裡我們再從修行實踐的層面論說一下不能執著於佛法的原因。眾所周知,所謂佛法就是佛陀和祖師大德們指導眾生修行的一系列經教語言,這些經教語言只不過是指導修行人修學的教授教誡而已,經教文字儘管很重要,但它畢竟不是修行實踐本身,只是修行方法的說明和示範而已,經教文字本身不能讓人解脫,要解脫必須實證實修,因此,學佛人最應該注重的是修行實踐,絕對不能以學習經教文字代替修行實踐。從人間佛教的角度而言,如果真正解悟了佛法的真諦,能夠自覺地按照佛法的教義教理生活、工作、學習,依佛所教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即使不誦經念佛持咒又有何妨?反過來,若天天誦經念佛持咒,燒香拜佛,滿口佛言佛語,卻不能按照佛法真義規範自己的身口意造作,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不良行為,不能將學佛修行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那麼誦經念佛再精進又有何用?書本上的佛法是屬於佛的,生活中的佛法才是屬於我們的,這是破佛法執的很重要的一層含義。

要破佛法執,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不能將世間法與佛法對立起來,佛法本身就包含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部分,人天乘教法講的就是世間法,佛經中有許多講世間法的經教,如五戒十善,如《善生經》等等。所以,世間法與佛法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沒有絕對的界限,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法皆是佛法」,這與《法華經》的思想是一致的。《法華經》說,若有人能信奉受持《法華經》,則此人「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因此,修行人不應排斥世間法,為了更好地學佛修行、弘法利生,佛弟子除了要深入研讀佛經外,也要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應善於吸收世間法的一切精華,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在社會上謀生求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也可以讓世間的學問知識成為學佛的輔助資料,成為弘揚佛法的啟蒙教材,還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做一個有學養的修行人。

《金剛經》是以般若智慧掃一切相、破一切執的,破除一切法相之後,破法相的般若法也應破。為什麼佛所說的般若法也應破?因為般若波羅蜜是掃相破執的方便設施,其本身無自性,無實體,也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對於般若波羅蜜本身也不應執著,般若波羅蜜只是為了教化世人,破除世人的迷謬,才假名為般若波羅蜜。菩薩「六度」也只是方便教化,才假名為「六度」,因此,對「六度」也不應執著,應該因時因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請大家務必注意,這裡所說的般若法和「六度」也應破,不是要破除般若法和「六度」,而是指要破除對般若法和「六度」的分別執著,意思千萬不能搞錯。

佛法是佛的身傳言教,是幫助眾生成佛的方便設施。佛不是為說法而說法,也不是為了讓眾生崇拜自己而說法。佛說一切法,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讓眾生破除一切虛妄執著,消除一切煩惱,解脫一切痛苦,進而明心見性,達到對諸法實相的體認。若眾生也能像佛一樣親證諸法實相,即是大徹大悟,即是成佛。若成佛了,幫助成佛的一切方便設施皆可以捨棄。但要達到佛的境界並非易事,恐怕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精進修行才能成佛。對於初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說,不要先想著成佛,先把人做好,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依據佛陀的教導先修福修慧,積累成佛的福德資糧,不要好高騖遠。這就是太虛大師所說的學佛先學做人、人圓佛成的人生佛教思想。

破除佛法執更有利於我們學佛修行,也更有利於我們體證諸法實相。如來和宇宙萬法都是諸法實相(真如本體)的體現。諸法實相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怎樣才能親證諸法實相?《金剛經》結尾處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造作、有生滅的宇宙萬法,像夢境、像幻境一樣虛幻不實,像氣泡、像影子一樣虛無縹緲,像晨露一樣瞬間蒸發,像閃電一樣剎那消逝,應當作這樣堅持不懈的觀照,才能解空、悟空,證空,才能親證諸法實相(真如本體)。由於用語言文字表達的佛法也是有為法,所以,不破除佛法執,就不可能達成這樣明澈通透的觀照,更不可能以「空」的智慧親證諸法實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