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六面,經文第四行,我們將文念一遍: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前面兩句跟諸位介紹過了,現在我們從『常無迷忘』這一句看起,這是「念根」的成就。由此可知,我們現在是常常迷惑、常常忘記,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念沒有根,它就有這現象。「念」,中國的文字是屬於會意,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當下一念」,這是這個字的本義,念念當中都不失掉。
佛說六道凡夫真正常無迷忘的一念是什麼?是「我」,六道凡夫念念不忘,「我」不忘。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就是我執,堅固的執著,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從來沒有把這個念頭斷過。這個念頭斷,就超越六道輪迴,可惜這個念頭他不能斷。佛教導我們把這個念頭換過來。而一切法門裡面,念佛法門最殊勝,我們把那個「我」換成「佛」,這一生就決定成就。不要念「我」,念「佛」,所以叫「念佛法門」。這個法門廣義來講,諸佛菩薩所說的無量法門沒有一門不是念佛法門,這個意思在《華嚴經》五十三參。善財童子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八十華嚴》的德雲比丘,《四十華嚴》叫吉祥雲比丘,「吉祥」跟「德」是一個意思,翻譯人用的名詞不一樣,是一個人,「吉祥」就是「德」,德雲就是吉祥雲;他跟我們在經上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密宗表法是圓滿的意思。所以說,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念佛法門。
而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只是在一切念佛法門裡面一個特別的念佛法門,這是世尊為我們選擇的,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個道理很深,但是並不難懂。我們經典讀得很多,印象也相當深刻,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還有其它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錯就錯在這裡。佛教導我們要看破。所謂「看破」,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了,這叫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心恢復到真心,宗門講的「明心見性」的境界現前了,見性就是佛。由此可知,我們最大的痲煩、最大的障礙、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頭,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外面沒有可怕的,這個東西才真正可怕,我們的正念不能現前,都是被這些東西擾亂、妨害。
什麼人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有不可思議的成就?我們從古人經驗當中體會得,二六時中除了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沒有一個雜念,這個人成功了。對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來說,除「阿彌陀佛」這一念,其餘的全是妄念!所以祖師的念佛堂只有一句佛號,念佛堂裡頭不講經,決沒有摻雜,真正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成功了。這個道場是世間第一道場,就是一句佛號。我們也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堂,有一些老和尚非常慈悲,他也懂得建念佛堂成就大眾,為什麼做不到一心稱念?念佛堂裡面不但是清眾,連裡面的執事,甚至於堂主,都還夾雜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念佛堂不能成功,原因在此地。所以念佛堂不是普通人能夠進去的,普通人進去是結緣,方便結緣,不是真正用功。真正用功,宗門裡面的道場叫「選佛場」,淨宗的念佛堂是「成佛堂」,到那兒就成佛了。你仔細看看,那些進去的人像不像佛?從這些地方,我們才體會得這種道場的殊勝,道場的莊嚴,道場的本質。
既然不具足這個條件,還有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辦?不能不求教了。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什麼不開個念佛堂讓大家成就,多省事!開個禪堂讓大家參究。世尊當年在世沒有禪堂,也沒有念佛堂,只有講堂。講堂是幫助你看破,看破之後你自然就放下了,你自己就會用功,都用不著教了,所以這是著重在教學。我們的煩惱習氣無量劫帶來的,我們很想斷斷不了,這就說明相當不容易斷,這樣才在教下下功夫。教下下功夫也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你這一生功夫也就白費,你不能契入。
前幾天我在澳洲,香港同修打電話告訴我,說香港有一位律師,年輕的律師,在香港講《無量壽經》已經講一年了。這個事情我都不知道。聽眾都是律師,都是高級的知識分子,他講得很成功。他們約好,我這一次到香港去,他們來跟我見面。我聽說,他們將我過去講《無量壽經》的講記印出來,一共有精裝四冊,他從頭到尾念過六遍。他的講演完全依照講義來講解,再加上他自己修學的心得,非常受歡迎。同修告訴我這個事情,他說看起來香港人還是有福。他要不斷這樣講下去,能有個三年、五年,社會風氣會改善,這是可以肯定的。要有真正覺悟的人!我聽說這位律師很感慨的跟大家說,說他自己修學心得。他也學佛多年,過去親近許多法師,也學過許許多多經論法門,他說他聽我講經,只聽到一句話,得到最大的受用。他今天有這個成就,是聽了我一句話。我說:「什麼話?」「一門深入。」從前學,學亂了,學得太多、學得太雜,學了許多年還是蒙查查(胡裡胡塗,香港人講蒙查查)。聽我講之後,統統舍掉了,一門深入,專攻《無量壽經》,他成就了。這就是學教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在一門上下功夫。
我們現在雖然也開講《無量壽經》、《華嚴經》,早餐在此地講《十善業道經》,諸位一定要曉得,哪是正修、哪是助修。我們是以《無量壽經》為正修、正課,其它所講是助修。助修有機會可以聽,對我們也有幫助,但是時間、精力一定要用在主修這門課程上,我們才會有成就。我們請這邊的印刷廠印《教乘法數》,好像有四個月了,還沒有能印好,我希望能快一點印好,這本書將來每一個同學都有一部。《教乘法數》裡面的五根,念根是「於正助道,憶念不忘」,這就是我剛才所講的,哪些是主修的,哪些是助修的、是選修的,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門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在學習。「學無止境」,每天都要勤奮努力去學習,永遠沒有中斷。一門要深入,如何深入?一遍一遍的學。《無量壽經》學一遍不夠,再學一遍。要學無數遍,你才能契入。往年我在洛杉磯,洛杉磯有一位趙立本居士,這位居士我看現在可能也有七十歲了,他是加州大學的教授,我跟他見面的時候大概才五十多歲的樣子。他懂得我說話的意思,他只選兩部經,《金剛經》跟《六祖壇經》,專攻。他說:「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說:「可以。」這兩部經他聽我的錄音帶聽了二十六遍,來告訴我。我說:「不夠,你至少要聽一百遍,每天從頭到尾反覆聽,一生專聽這兩部經,專學這兩部經。」現在他到處講,專講這兩部經,他變成專家,契入境界,非常難得,這是我們修學的好榜樣。
決不要貪多,最忌諱的是當「通家」。一切經論樣樣都通,這是很大的忌諱,樣樣都通,最後是樣樣都不通,你得不到利益。你一門深入之後,「一經通,一切經通」,要契入境界。一切經通了之後,還是專搞這一門,這是佛菩薩、古大德教導我們的方法,我們要細心去想想,要接受,要能體會到。契入之後,永遠不會迷忘,你這個念就有根。念有根,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念有根,實在講也就是儒家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我們這個「念」底下是「定」,「知止」就是「念」,止於至善。儒家的教學,實在講總綱領就是「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就這八個字,孔孟之道!
佛陀教人,我們學佛的人懂得,不學佛的人他不懂,學佛的人知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就是六字洪名,這個一點都不假。千經萬論最後都歸這一句佛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幾個人懂?不是過來人,他決定不會知道。所以一切經裡面,隋唐大德公認的,《無量壽經》第一。你看會集本前面梅光羲居士寫的序文,你看看你就明白了。這些人都是過來人,都不是普通人。會集本的經題,真正是無比殊勝,會集得天衣無縫。這個經在中國有十二種的翻譯,他取宋譯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再取漢譯的「清淨平等覺」,把這兩個題合在一起:《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天衣無縫。「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德,我們希求的,「清淨平等覺」是修德,三學三慧都在經題之中。我們怎樣去修?要修清淨平等覺,所謂「心淨則佛土淨」。要想修得清淨心,萬緣放下。不但世緣放下,連佛法也放下,「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徹底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對了。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慈悲。我學的是這個法,我勸導同學的也是這個法。
有一些人在外頭也講經說法,標榜著說是淨空法師的傳人,你們諸位同修要知道,決定沒有這個事情,我從來沒有傳法給人,哪來的傳人?但是如果你自己真的要向「清淨平等覺」上去修,不是淨空法師的傳人,是阿彌陀佛的傳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傳人,是一切諸佛的傳人,這是正確的。世間法裡面,是傳法給一個法眷,那個法眷靠不住,不足以為信!要真正明白經典裡面的道理,要牢牢記住經典裡面的教訓,把這些理論、教訓落實在自己生活言行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你就真正是諸佛如來的傳人,自行化他。今天講的是「念茲在茲」,這是決定不能夠忘失的。時間到了,下面還有兩句,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