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
今天是教師節,恭祝所有戰鬥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節日快樂!阿彌陀佛!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離欲知足,心安常樂。
先解釋一下這個題目,離欲知足,「離」就是離開,或者是遠離都可以;「欲」就是慾念、欲望;「知足」,這個不用解釋,大家一聽就明白了,就是如果你能夠遠離欲望,能夠知足,就是後面那四個字,你就得到了——心安常樂。這裡這個「安」呢,是指安靜、安詳、安寧;那個「常樂」就是能保持住的樂,不是一時半會兒暫時的樂,它這個常樂就有這個區別。「樂」呢,就是安樂、快樂,表明你的心情愉悅。這個題目八個字,我就是這樣解讀的。離欲知足,心安常樂。
下面我想重點說說這個欲字,欲望這個「欲」。大家知道這個欲呢,是一個「谷」字加個「欠」字,就是現在簡化後的欲字。古時候這個繁體字這個欲,下面還有個「心」,我們在座的有很多同修可能知道這個繁體字,年輕一點兒的可能就不知道這個字底下還得加心。我們漢字是一種智慧的符號,這個簡化字實際上是一種錯誤,我們應該保留這個繁體字。因為簡化以後的漢字和簡化以前的繁體漢字,有時候在意義上就不一樣了。像我剛才說的這個欲望的欲,我們現在這個簡化的欲,下面再加個心,就可以解釋了。怎麼解釋這個欲呢?那個穀子的「谷」,谷穗的「谷」,就表明你有吃的,實際上也代表你吃、穿、用,你所需要的都有了,它只是個代表而已。那個「欠」是缺少的意思,為什麼有個欠呢?是你心裡想的。佛門有一句話,「一切法由心想生」。就是你心裡總想著還欠你點兒什麼,合起來這個字的意思就叫做欲,這個欲望的欲,就是這麼解釋。
那大家看看當前社會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呢?欲望很高的人,他往往會什麼都不滿足。比如說,我每天早晨在我們小區里繞佛兩個小時左右,天亮以後,晨練的人逐漸就陸陸續續的來了。有些人在那兒一邊晨練、一邊聊天、一邊罵街。罵街是什麼意思呢?不滿意。心裡對國家的不滿、對領導人不滿、對社會不滿,等等等等。尤其是一些退休的老同志,說這樣話的人更多一些。每當聽到這些的時候,我就心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種感恩之心?你這樣想,我們的國家有十三億多人口,可以說是一個大家庭,全世界我們是獨一份兒吧,除了印度人口比較多以外,就是我們中國了。這麼大的一個大家庭,我們現在能保持這樣的安定,是不是我們老祖宗留給子孫後代的福報?我們在享受祖宗留給我們的福報,我們心裡還不滿意,還罵大街,是不是不應該的?
為什麼能罵大街呢?就是這個欲望沒有得到滿足。這個欲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就是這樣的。所以說,你總覺得國家欠你的,共產黨欠你的,你原來所在單位的領導欠你的,甚至你家裡人也都欠你的,那你這個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你就永遠生活在痛苦和煩惱之中。
最近呢,就是有這麼一段話,我聽了以後吧,我覺得真是很好笑。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前幾年就開始流傳了,怎麼說的呢?說「吃中國的菜,住西洋的房,開德國的汽車,穿法國的服裝,娶日本的妻子,找義大利的情人,喝澳洲的牛奶,坐英國的郵輪......」等等等等,這段話人們傳得很廣,什麼意思呢?他們說,這就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也可以這樣說吧,是他們認為是人生的最高享受。我說這是典型的國際化享受,是有些人追求的這種國際化的享受。
大家想一想,咱們一條一條看,好在是第一條說的是吃中國的菜,還沒有把老祖宗完全地拋棄,是不是?還留了一條,還惦念中國的菜好吃。除了這一條以外,其他的都和中國一點關係沒有,你說這樣的人他是中國人嗎?你吃著中國的菜長大的,你就不應該忘記祖宗。你吃中國的菜,你想住西洋的房子,想開德國的汽車,想穿法國的服裝,想娶日本的妻子,找義大利的情人,喝澳洲的牛奶,坐英國的郵輪,我說你這個好事兒都讓你享受了,是不是?
但是你想沒想,當你真能把這些樣樣都享受到的時候,你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這個問題你考慮過沒有?可以這樣說吧,如果這些個享受你都一 一享受到了,你可以算一筆帳,你得付出多少幸福?付出多少快樂?付出多少自由?你獲得這種享受要付出的代價,你想過沒有?你算算這筆帳。就是你獲得了這些,你的心仍然是不安的,為什麼?貪慾!你獲得了這些你還想獲得更多更多。
這個貪慾呀已成為人類戰爭的根源,你說是不是戰爭的根源是因為貪慾引起的?那你說美國為啥這邊的事兒也管,那邊事兒也管,不就是貪慾嗎?貪什麼?貪人家國家的財富啊。你石油多,我得管著你,你這石油得歸我,你不服,我就打你,是不是這樣?所以,現在世界這個戰爭頻發呀,就是因為貪慾引起來的,也成了人們痛苦、煩惱、不安的根源。中國有句話,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有一句話,叫「萬惡淫為首」;再有一句,「知足常樂」。
就我剛才說這幾句話,可以說在我們中國已經喊了幾千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為貪慾入了監獄。因為貪慾入了監獄,有人因此而家破人亡,這在我們身邊都不乏實例。有的人死無葬身之地,也有的人為情、為愛而精神崩潰,自殺或者殺人,這在我們社會現實中,都是屢見不鮮的。
有個成語,叫「慾壑難填」,人的欲望就像這深不見底的、深深的溝壑一樣永遠填不滿。第一個欲望實現了,還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等等等等。欲望越來越多,貪心越來越大,這是一個沒有終結的循環,是不是這樣?最後這句話,「是一個沒有終結的循環」,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永遠沒有結尾。有了兒子想要姑娘,有了房子想要別墅,有了車子想要名牌的,有了妻子想要情人,有了票子想要更多的,等等等等。
等到這些個欲望都滿足了,你卻沒有了歡樂,反倒覺得索然無味了。我有一個認識的人,他呢可以說是一個政府的官員吧,他在外地住,工作在哈爾濱,結果呢,就找了一個情人養起來了。養起來以後呢,他那面老家的妻子呢他還比較有良心,他還沒想把她捨棄,就兩邊瞞。這面瞞著小的,那面瞞著大的。老家那面是妻子和女兒,女兒讀了大學,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他也不捨得把她們舍掉。但是這面又離不開,也捨不得,這面又生了一個兒子,沒有戶口,這個孩子怎麼辦?到六歲了,上不了學,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只好和原配的妻子協商:離婚。這樣他和第二個妻子才能成為合法夫妻,才能解決這個兒子的戶口和上學問題。後來我聽他說,「哎呀,人這麼活著,也是挺累的,挺苦的。」他說,「這種累、這種苦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又無處去訴說,後悔也晚了。」所以說欲望滿足了,沒有了快樂,覺得索然無味了。吃遍了山珍海味,也不覺得美食的味道了。這是不是一種人性的悲哀?!過去了,他嘗到了,他知道苦了。有人還繼續走這條路啊!他沒有吸取別人的教訓吶。
說到這個貪、這個欲,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可能有很多同修都聽說過,蛇吞象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呢,是蛇吞了一條大象(就走那個大象),這是一個版本。另一個版本呢,是蛇吞了一個宰相(人)。這是兩個版本。我今天給大家講這個吞了宰相這個版本。這是個寓言故事,可能在一些寓言書裡大家都能看得到。它是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說明人不能貪心。我就從頭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來龍去脈。說故事,是講哲理,讓大家受益。
有一個農民,他在路上,碰到了一條要凍僵的小蛇。因為冬天天氣很冷,這個蛇又很小,所以就快凍僵了。這個農民還是有善心的。他就不忍心讓這個小蛇凍死,他就把小蛇揣在懷裡拿到家裡去了。然後他精心地餵養這條小蛇,這條小蛇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就對他有一種非常感恩的心。然後慢慢地小蛇就長成了一條大蛇。然後這個農民就把這條大蛇,送到山洞裡去繼續餵養。渴了,給它山泉水喝;餓了,給它摘樹上的果子吃。這個蛇是很有靈性的,它生起了感恩之心。總想報答這個農民,對它的救命之恩。
有一次,這個蛇發現,那個山洞的門口就長出了一棵小靈芝。這個小靈芝越長越大,非常可愛。這個大蛇就日夜不停地保護這個小靈芝,它想讓這個小靈芝慚慚長大。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皇上就懸重賞要這個靈芝。說誰能採到這支靈芝,就給他重賞,給錢唄。這個農民看到了這個重賞的榜,他就想:那個大蛇是我從小給它養大的,我跟它去商量商量,讓它把這個靈芝給我,然後我獻給皇上,我好得這筆重賞。他就去和大蛇商量。雖然大蛇是不甘心、不情願的,捨不得這個小靈芝,但是,因為考慮到農民是它的恩人,它還是把這個靈芝摘下來交給了農民,這個農民就拿去獻給了皇上,就得了一筆重賞。他就由窮人變成了富人。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那個皇后的眼睛得了眼疾,就是眼睛生病了。有人說,用這個蛇的眼睛可以把她的眼睛復明。皇上又發了第二道懸賞,就是誰能挖掉這個蛇的眼睛,把皇后的眼睛治復明,他就給他升任宰相。這個農民一聽,這比重賞那還重要啊!所以他想:我再去和大蛇商量,讓它能夠獻出它的一隻眼睛,好讓我把宰相當上。他就去跟大蛇說,「你行行好,把你的眼睛挖出來,讓我去獻給皇上吧,這樣我就可以當宰相了。」大蛇長嘆了一口氣,說,「唉,那你就拿去吧。」然後就忍痛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交給了這個農民。這個農民,就把蛇的眼睛獻給了皇上,治好了皇后的眼睛,然後皇上就讓他當上了宰相。這是第二步。
第一步是重賞,第二步是給官,宰相。那宰相在當時朝廷上是個要職啊。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這個農民想:我又有錢了,我又有官了。那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我現在最最需要的就是長生不老,我永遠不死。後來他就想,怎麼辦呢?有人說,「你要是把這個蛇吃掉了,吃它的心,這個蛇心,誰吃了,誰能長命,長生不老。」這個農民一聽啊,應該說這個宰相一聽啊,說「我還得和大蛇商量,讓它把那個心獻出來給我。讓我吃了以後,永遠長生不老。」他就回去跟大蛇商量了,「大蛇呀,你把你的心獻出來,讓我吃了吧!我就長生不老了。」大蛇無可奈何,又長嘆了一口氣,說,「唉,那你就來拿吧。」大蛇張開了嘴,這個宰相就從蛇的嘴進到了蛇的肚子裡。為什麼呀?他要去拿那個蛇心吶。進去以後,結果如何?大家自然就找到答案了,成了大蛇的一頓美餐。重賞也沒了,宰相也沒了,短命了,是不是?
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非常深刻。現在很多人就像這個農民一樣,永遠不知足,結果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了。
我們今天的社會,是一個物質比其他任何一個時代都要豐富、都要發達的時代。但是,現代人的幸福指數,卻在漸漸地降低,那種幸福感漸漸地降低,普遍感到生活的壓力很大很大。為什麼?一個原因——不知足。
怎麼樣才能知足?
我告訴大家,從幾個方面,有的人肯定問了,「劉老師,那問題這麼嚴重,怎麼解決呀?怎麼才能知足呢?」我告訴大家:
第一,看得破,能知足。
近代詩人徐志摩有這麼一句話,他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就是如果這個東西我得到了,是我的幸運;如果我得不到,是我的命運,如此而已,就是這樣的。這是詩人徐志摩的一句比較出名的話。中國還有一句話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這兩句話一直都被批判成是消極的宿命論。但是從佛教、佛法來說,事實上這些話,蘊涵了深刻的生命的真諦。這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說得明白的,讓我們慢慢去體悟。被批評成是宿命論的話,卻恰恰是蘊含了深刻的生命的真諦。
給大家再講一個小故事。
戰國時期,魯國有個相國,叫公儀休。可能少數同修大概能聽說過這個名字,這個人很出名。公儀休,就公眾那個「公」,儀表的「儀」,休息的「休」,就這麼一個人。他是魯國的相國。這個人有個什麼喜好呢?特別喜歡吃魚。因為他是相國呀,很多人就給他溜須拍馬唄,那就送魚唄。你喜歡吃魚,我就給你送魚唄。但是這個相國,他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他從來不吃別人送的魚。這個大家聽明白了嗎?「我愛吃魚,但是別人送給我的魚,我不吃。」不管這個魚多麼珍貴、多麼稀有,凡是別人送來的,他一概不吃。
身邊的人就覺得挺奇怪,就問他,「為什麼呢?你這麼喜歡吃魚,這麼貴重、這麼稀有的魚,你怎麼就不吃呢?」他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才不收別人送的魚。」他說,「如果我接受了別人送的魚,就難免有人進一步賄賂我,我接受的賄賂多了,我的相國就會被罷免了,我官就沒了。」他說,「如果我一開始就不接受別人送我的魚,別人傳開了以後,就沒有人再拿魚來賄賂我了。這樣,我就會穩坐這個相國的寶座。」他說,「只要我不被罷免,不被罷免,我就不缺魚吃。」
你看看,這個相國把問題看破了。你說咱們說這個吃魚、不吃魚,吃什麼樣的魚,是一件小事。但是,你想,他如果接受了賄賂,他的相國被罷免了,真像他所說的那樣,他就沒有魚吃了。只要這個官能保住,他永遠不缺魚吃。這就是看明白了的一個相國。公儀休他看破了,不貪不求,所以活得心安自在。而不像有些貪慾重的人,得到了財富,卻失去了安寧;得到了美色,卻失去了健康;得到了榮譽,卻失去了人格。我一直覺得,人格是不可以失去的。不要貪圖一點蠅頭小利,把自己寶貴的人格失掉了。
曾經有這樣一篇報導,這是前幾年的。
一個巴西的醫生,他調查了583個貪官和583個清官,他跟蹤調查了十年。這個十年的暗訪,最後得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結論:貪官百分之六十以上得癌症、腦出血、心肌梗塞。特別是有十六個人是一個局的,什麼局呢?福利局的。他們是集體貪污,又集體被撤職的,這十六個官員。這十六個人里是什麼情況呢?他們的平均年齡是四十一歲,十六個人里有十五個人得了重病。其中,已經死亡了六個。而那583名清官的患病率不足百分之十六,到他報導的時候還沒有一個死去的。相差就是這麼大,清官和貪官。
為什麼呢?為什麼貪官是這個下場呢?因為貪官他擔心受怕,神經高度緊張,導致了五行失調。我們懂中醫的都知道,這五行失調能不得病嗎?陰陽錯亂,所以他就得病,得重病,他就死亡。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嘛!那個清官呢,他心安、坦然,沒有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是不是?
我記得我們委的同志們在我上班的時候,有人問我,有個老處長,因為比我年齡大,對我就像個小妹妹似的。就說:「素雲吶,街上的警車嗷嗷叫,你啥心情?你害怕不害怕?」我說:「十台警車哇哇叫,我也如如不動。因為啥呢?我沒有虧心事,這警車和我沒關係。」那老處長就說:「素雲吶,我可不行。我一聽警車叫,我就心驚膽戰。」我說:「為啥呢?」他說:「有虧心事唄!」同事之間,咱也不好問。反正我說:「等你們把腰包揣滿的那一天,大概也就是進去那一天。」他們聽了哈哈一笑,說:「素雲吶,你的腰包啥時候能夠塞滿呢?」我說:「我的腰包永遠是癟的。所以,我永遠也去不了你們要去的那個地方。」
我舉我們同事的例子,因為我在政府工作了二十年。親眼所見吧,那都是我身邊的同事嘛。有的和我年齡相仿,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有的同事被雙規,我們機關幹部被逮起來,有個名,叫「雙規」(規定那個「規」)。有的被雙開,都是成對的。什麼叫雙開呢?開除公職,開除黨籍,這叫雙開。然後,有的被拘留、有的被判刑。我認識的同事當中,判刑最多的一個是十八年。那是我們委當年提拔的最年輕的一個正處長,他那年是三十九歲,那是我們委歷史上最年輕的正處長。就是這麼一個年輕的正處長,時間不長,就被雙規了。然後,就被判刑了,就被雙開了,判了十八年徒刑。可惜不可惜?而且,我們這個處長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當他到我們委的時候,他穿的那個塑膠鞋,現在孩子們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塑膠涼鞋了。那時候有塑膠涼鞋,是帶那個鼻子的。就是這樣一個鼻子、一個鼻子那樣的,橫樑。他那個梁有的都是斷的,就穿成這樣的一雙塑膠涼鞋到了省政府機關。最後時間不長,就被提拔為正處長了。結果又時間不長,就被判了十八年徒刑,什麼都沒有。
當時,我確實挺心疼。因為啥?太年輕了。真是年輕有為,怎麼就犯了這樣低級的錯誤?無非就是錢唄!當時,我們領導派我去看看情況,我就去了。我一聽說要判長刑,那個反貪局局長跟我說判長刑,真的,我心裡都揪揪著,哎呀,這麼年輕就判了長刑。長刑就意味著十年以上,結果最後就判了十八年。
我們想一想,就是當你一個人進了監獄,你被判了刑,你的家人,老老少少沒有一個能夠得到安寧的。你說,你圖意個啥?我記得我跟一些要退休的老處長們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因為都是同級別的,大家在一起又相處很久了,都互相比較了解了。因為我是搞反腐敗工作的,我是搞紀檢監察的,我是管辦案子的,他們要是犯錯、犯罪,那都得我去查。我幹活又認真,一查一個準,查準了就得判。你說我忍心嗎?我也不忍心。所以,我事先給他們做工作。我說:「要退休了,別臨了臨了給自己找個待的地方。還是回家去待著好,別上那樣的地方去待。」他們有的人的理論、觀點跟我直言不諱地說,「臨了臨了要退休了,權利馬上就沒有了。所以,在這時候,不摟白不摟,不貪白不貪。」他們還有他們的一套理論,弄得我啞口無言。勸不了那就由他們去吧。結果,一個一個地往裡進,六十歲退休,五十八、九了就非得趁這個機會該摟摟,該貪貪。然後,兩年以後進去了,就這個結局嘛。
我們有的同志那個膽大的,你都想像不到。比如說,這一個處,有權的活兒她都攏著。然後,你要找她辦事,我給你們學學什麼樣。她要是想給你辦,為什麼想給你辦呢?大家想一想,有原因啊。那就是眉飛色舞、喜笑顏開,可痛快了。如果她要不想給你辦,你進了她的辦公室,她連眼皮都不抬。她瞅你都不瞅一眼,根本就像沒有你這個人一樣。發達了好幾年,掌了好幾年權,結果進去了。最近我聽說,可能是判了六年,女同志。何苦來的呢?她今年五十多歲吧,你說你進去了,判了六年徒刑,你的家人怎麼辦?你的孩子怎麼辦?尤其我說,當我們做家長的做了這樣的事情,被這樣處罰了,你怎麼樣面對你的孩子?你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教給孩子什麼了?將來孩子長大,也像你一樣,去貪、去摟、去進監獄?作為父母,為孩子們想一想,也不要做這樣缺德的事,是不是?
所以我說,我所見的,我是這樣看的,你就是,有人說被抓的是少數的,漏網的是多數的,要我說這些人吧,還真有一套一套的理論呢,漏網是多數的,說那網眼兒大,那眼兒一大,他就漏下去了,逮不著他。我是這麼跟他們說的,我說:「就算你僥倖,能夠從那個大眼兒里漏下去,你的良心受不受譴責?如果你還稍微有一點兒人的良心,你的後半生,永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這筆良心債你是永遠還不完的。」
你們大家想想,我說得有沒有點兒道理?所以說,如果讓良心債伴隨你的後半生,一直把你送到墳墓里去,你上哪一道?就是三惡道唄。貪心作餓鬼,然後嗔恨上地獄,愚痴作畜牲。有的人說,作畜牲也挺好的,像那個豬啊,被餵得肥肥的,還啥活也不用乾,一天就是吃。我說,「那你的未來就是豬,你就托生豬去吧。」要不說這人活啊,活不明白,最後把自己送到三惡道去了,他還不覺得苦。因為啥呢?他還沒嘗到滋味呢,等到他嘗到滋味後悔就晚了。
對這個問題,貪和不貪,我是這樣看的,就是世界上的財富,無論聚集了多少,終有散盡、用完之時。你的榮譽、地位,無論有多麼顯赫,終有落幕之日。你在台上那非常顯赫,光鮮亮麗,你手握重權,但是你總有落幕那個時候啊,你不能老當官啊,是不是?再說,再美的花朵,也終將會枯萎凋謝,這不就是自然法則嗎,誰能違背得了?人生在世,不過短短的幾十載,百八十年那叫了不得了。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一生爭來的,你曾經非常非常喜愛的東西,哪樣你能帶走?一樣你都帶不走。連這個身體你都帶不走,你說你能帶走啥吧?
我們這個身體,你的真我、靈魂、靈性,人家走了,該上哪上哪,你的靈性上哪?人家回老家了。你這個肉殼殼,這個臭皮囊,上哪去呢?火化爐,一把火,進去是一個臭皮囊,出來一堆白骨。有的燒出點舍利子,就覺得了不得了,這舍利子是寶。實際在我看來,統統都沒有用。
有的人一去送往生,非常注重這舍利子。我告訴大家:放下它,那個舍利子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你那個真我去了好地方,那才是真格的,這些都是假的。佛門不有一句話嗎,「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昨天我說了,就那三個業,你能帶著。你造的惡業,你帶著;你造的善業,你帶著;你修的淨業,你帶著。就這三樣東西,你可以帶,你不帶著不行,是不是?其他的你什麼都帶不上。
看破吧,看破吧!看破你就快樂了,你就幸福了。
第二,放下,能知足。
我看破了,我就是放不下,那你仍然是不知足那伙的。對不對?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要放棄的。只有學會了放棄,才能活得輕鬆。我覺得「人生也好,學佛也好,它是個減法,不是個加法。」你要是加法,你永遠煩惱、痛苦;你要是減法,你逐漸逐漸你就輕鬆了,你就自在了。
比如說,我們登山,你要帶著沉重的皮囊、包袱,那你登山多困難啊。你要減輕一部分,你就輕鬆一部分,可能登山就順利一些。只有登到了山頂,才能將無限的風光盡收眼底。你登不上那山,你在半山腰,你看到就是那個山腰的景色,山上的無限風光你看不到。所以大家一定要輕裝上陣,一定要登到那個山的最頂峰,去盡收那無限美好的風光。
給大家講一個放不下的故事——放不下的故事。這個故事呢,我給它起個名,就叫「金幣」的故事。
有一個人,窮困潦倒,潦倒到什麼程度呢?家裡連張床也買不起。他家裡家徒四壁,整個房間裡就有一張長板凳。他每天晚上睡覺,就睡在這個長板凳上。有一天呢,他就想:我得琢磨琢磨,老這麼窮也不行。他就想出一個招兒,什麼招兒呢?向佛祖祈禱。求佛祖給他飯吃、給他房子住,能讓他富起來。這個希望呢,佛祖真的答應了,給了他一個什麼呢?給了他一個裝錢的袋子,裝金幣的袋子。這個袋子裡有幾個金幣呢?一枚金幣。但是佛祖告訴他了,「你呢,從這個袋子裡把這個金幣取出來,那袋子就會生出另一枚金幣,你再取出來,它又生第三枚金幣。你不斷地取,這金幣就不斷生,袋子裡永遠保持只有一顆金幣。」但是佛祖囑咐他,「當你要花錢的時候,你不取嘛,往外取,你有要花的時候,當你要花錢的時候,你一定不要忘記了,要把這個袋子扔掉,放下。」佛祖囑咐的,千叮嚀萬囑咐,「你千萬要記住。」
這個窮人得到這個袋子以後,一掏,真如佛祖所說,一枚金幣放這兒了。又一掏,又一枚金幣。就是這麼掏啊,掏啊,這個金幣永遠也不斷,永遠保持一顆金幣。他有時候就滿地都是金幣。他想:這些金幣,夠我花得了。就是我一輩子都花不了了,我是不是可以把這個袋子放下了?轉念一想:不行,捨不得,那袋子裡還有啊,那我還得去掏。所以他又繼續一枚、一枚的,他拿一次,只能拿一枚。就這樣,一天一夜,沒閉眼睛,沒睡覺,就一直在掏這個金幣。就是這樣呢,他還對自己說,「我不能把這個袋子放下,因為這個錢還源源不斷地來呢,還是等我再多拿一些的時候再放手吧。」因為就他一個人在拿,拿到最後,什麼結果呢?累得他連把這一枚金幣從這袋子裡拿出來的勁兒都沒有了。就是到這種程度了,虛弱到這種程度了,他還捨不得放下這個錢袋。結局呢?死在這個錢袋子旁邊了。
這就是一個沒放下的例子。雖然是一個寓言故事,但是,我想對我們現代人,還是有啟發作用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是這個樣子,除了賺錢,啥都不管,而且是永遠都賺不夠,賺了永遠都嫌少。就是這樣的人,沒有休息的時間,沒有鍛鍊身體的時間,沒有陪家人的時間,沒有看望父母的時間,等等等等,一點時間沒有。你問他,他都說忙,就這一個字,就是忙。忙到最後,得了一身病,年輕輕的,得了一身病。身體垮了,家也破了。你這樣,家人也遠離你呀,是不是?妻離子散了,就是這樣。你說賺了那麼些錢,究竟要幹什麼用呢?為什麼不把該做的這些個該做的事兒,把它做一做呢?
你說,首先,咱們大家身邊是不很多是這樣的?尤其是年輕的同志,或者是中年的同志,就這個社會的應酬啊,實在是太繁多了。前兩天,我跟小刁說,現在這個聚會呀,誰發明的,什麼時候興起來的?戰友聚會、同學聚會、師生聚會。現在佛友也聚會了,佛友們互相也整個群、整個網,群里一攉攏,聚會去了。我真是納悶了,累不累?反正我沒退下來之前,我上班的時候,我最愁的一件事就是出差,出差我不怕幹活,我怕什麼?我怕吃飯。那一天三頓飯,我實在受不了,一點食慾沒有,滿桌子山珍海味,一看肚子就飽了。所以我出差,我最怕的是吃飯。
你說現在這些個聚會不都是吃啊,喝啊,猜拳啊,嗚嗷喊叫的,有什麼意思呢?我真是不理解。可能我想的、我做的,和人家想的、人家做的就不一致。各人有各人的選擇吧,反正那樣的生活,要是擱我,我一天都過不下去。所以在這裡,我勸那些錢賺得差不多了,生活過得去了,該放手就放手吧。否則到最後,健康沒有了,小命搭上了,你那些個錢都是廢品。
我一再跟大家舉個例子,我說:你這個人,這不就是個「1」嗎,你的健康,健康的人是這個「1」,然後你得到什麼呢?後面添「0」,這就變成十;再添「0」,變成一百、一千、一萬等等,你後面那些「0」都是生效的。對不對?你這個一倒了,你後面那些個一千個「0」、一萬個「0」、一億個「0」,真的都是「0」了。聽明白沒有?你那個「1」你能不能立得住?立不住,所有的都真的是「0」!
這是第二個:放得下,能知足。
第三:不攀比,能知足。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人們的不安與煩惱,往往來自於無休止的攀比。身邊比比皆是啊!比如有人說:「唉呀,誰誰誰能力比我差,但是他的職位比我高,憑啥?」不服氣唄。還有人說:「我們鄰居某某人家的孩子,那孩子可笨了,比我孩子那差多了。可是呢,那麼個笨的孩子上了名校,心裡添堵。」人家孩子上了名校,他那聰明的孩子沒上名校,他心裡添堵。還有的說:「張三掙錢比我多。」咱們有的妻子,我勸你們,不能這樣看。有的妻子老埋怨丈夫,「你看人家誰誰誰的丈夫,人家老公,多有本事,多有能力,你看你窩囊廢,也掙不回來幾個錢。」就這樣。
有一次某某人說,「我要跟誰誰誰離婚。」我不能點名,點名傷人。完了我勸她,我說:「你千萬可別跟誰誰誰離婚,你要跟他離婚,你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丈夫了。」那人自己不滿意啊,覺得對比啊,人那老公如何如何能啊。要房子有房子,要車有車,要錢有錢,你看你,啥也沒有,就是這樣。這個是屬於什麼?嫉妒,對不對?那人家有錢不好嗎?你幹嘛要嫉妒啊!你知不知道人是前生修福修來的,不是搶來的呀,是不是?你幹嘛要嫉妒人家呢?還有,張三的衣服、李四的衣服,哎呀,人是名牌,比我穿的漂亮,這是什麼心情?羨慕、眼饞。說了半截話,眼饞,對不對?人家買個什麼貂,你看都般對般的,我都沒有。那你沒有就沒有唄,你沒修那福報啊,人家修那福報,人就穿貂唄。但是,我勸大家,儘可能不穿這個東西,我不是在這提倡讓你們穿貂。
這等等等等的攀比,你說這個愛攀比的人,她怎麼能快樂?怎麼能幸福?因為她不滿足啊,她不知足啊。你家裡丈夫啥說沒有、安分守己過日子,孩子也很優秀,三口之家本來是挺幸福、挺快樂一個家庭嗎,就因為這個不知足,把這個家庭攪得一塌糊塗。是不是?進屋就愁眉苦臉。
想過去,埋怨,如何如何不滿意;想未來,覺得沒希望;看今天,覺得不知怎麼做,終日惶惶。你說,是不是自作自受自己找的?
你換個念頭,情況就不一樣了嘛。比如說,過去不有那麼幾句話嗎,「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你」,是不是原話不一定準確,意思是這樣。說,「我回頭往後一看呢,後面還有個推車的」。
那就三個人唄,前面這個騎馬,中間是我,我騎驢,後面有推車的。我看看前面呢,前面我覺得我不如你。你看你有馬騎,我騎的是驢,這驢沒有馬快;我回頭一看呢,後面還有一個推車的,他連驢都沒有,你說這個他不就滿足了嗎?你非得就盯著前面那個,你不看後面那個,你就不滿足嘛。你還是沒有那個馬,你要有馬也好啊,你沒有啊,你說你幹嘛不自己把自己解放了呢。
你就想,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就知足,知足了,你就幸福,你就快樂。
講一個弘一大師的故事。
這個很多同修知道,弘一大師沒出家前,可以說榮華富貴享盡了。那真是歌舞昇平,美味佳肴。我們很多人都了解弘一大師,出家以後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有一天,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去拜訪這個弘一大師。正趕上弘一大師在吃飯。然後,這個夏先生一看,大師吃飯就吃一道鹹菜。夏先生就問大師,「你一頓飯就吃這麼一口鹹菜嗎?你不覺得這個鹹菜太鹹了嗎?」弘一大師淡淡地說了一句,「鹹有鹹的味道。」這就是大師給先生的回答。過了一會兒吃完飯,弘一大師端著一杯白開水在喝,夏先生就皺起了眉頭,又跟大師說:「難道你就沒有一點茶葉嗎?怎麼每天都是喝這平淡的開水呢?」大師又笑笑回答他,「淡有淡的味道。」你看看,兩句話,「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弘一大師的這兩句話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我們慢慢地去品味。
所謂的「鹹」和「淡」都是我們自己心的體驗,是不是這樣?如果你沒有分別心,沒有鹹,沒有淡,鹹也是淡,淡也是鹹。
煩惱人人都會有,如果哪個人說:「我一點煩惱都沒有。」我恭喜你,你成佛了。但是,你達不到,煩惱人人都會有。但是,我們能不能把它降低一些、控制一些。是不是?佛門講是「境隨心轉」,這話大家都知道,「境隨心轉」就是不要讓你的心被這個外界環境所轉,這個就叫「境隨心轉」。
如果你的心不受外境的轉,不受外界的種種誘惑,你就心安常樂了。
現在,外界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說實在的,我在政府工作這二十年,那個誘惑很難抗拒,真是。你要麼同流合污,要麼你就甘當另類。反正兩條路,那我就選擇了後一條,我就甘當另類。那個誘惑,真是每天都在你眼前。你看看你左右,同樣有科長,有處長,有主任,等等等等。人家都幹啥,當然不是說全體,但是,那個人數也為數不少。你看了以後,你怎麼辦,你怎麼樣來對待,你自己該怎麼做,能不能把握得住?把握得住很艱難很艱難,真是這樣。有時候,我自己也想投降。因為,你看,都在一起工作,你咋那麼特呢?你咋那麼各掰(另類)呢?是不是?尤其你還乾監察工作,人家還怕你。到你這一查,你又給人查個貪污,你說咋整呢?我也想:哎呀,隨大流吧,行啊,就這麼的吧,反正你自己摟控制點自己就行。但是,我最後的結論是不行。做人,我就一定要清清白白,把這個人做到底,一直到我離開這個人世間。
我告訴大家,遠離誘惑、遠離欲望,你心知足了。你後面那字,你就心安了,你就常樂了。它是連帶關係的。
我再告訴大家,怎麼放下?
看破、放下、不攀比嘛。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是真的,把那假的統統放下,把那真的提起來,你這麼做就對了。那有的同修問:「老師啊,什麼是假的?」一句話,能生能滅、會變化的,就是假的。你琢磨琢磨,能生能滅、會變化的,就是假的。
就舉咱們身體這個例子吧,它在變啊。前些日子,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次我開了個小悟,沒開大悟,怎麼開的呢?我翻相冊,一下翻到我小時候照片。然後,我上國小的、上中學的,我工作以後,我在省政府工作以後一直到現在,我從前往後翻,我就悟到了一個道理:你現在你別說找小時候的那個你呀,你就找你昨天那個你都沒有了。對不對?這個身體是假的!我們現在每天忙乎的還全都是為這個身體,怎麼保護它呀,怎麼營養啊,穿什麼漂亮啊,什麼名牌啊,是不是?全都往這個身體上胡拉,最後這身體不搭理你了,人家上火化爐去了。你說是不是這麼的?
我這一看照片,我就明白了,我就想:佛法真是奧妙無窮!學佛真好!它讓你在生活中悟到很多哲理,能讓你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
那什麼是真的呢?就一個,阿彌陀佛是真的。
阿彌陀佛是什麼?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真的。就這一個是真的,其他統統是假的。
比如說,這個毛巾,這個毛巾現在這麼看呢,打開你看,這是我跟師父學的,它是一個毛巾,那這毛巾是由線織成的,是不是?你把這個拆開以後,把這線一根一根一根你都給它抽出來,這毛巾不存在了,它變了,它剩下的就是線了,這是一個道理。
所以,我們也不要執著這是毛巾。你說它是毛巾,我說它是線,你說誰說的對?不要執著這個東西,這個身體也不要執著。
要執著什麼?執著阿彌陀佛。
因為你的自性就是阿彌陀佛。自性是真的,自性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就這一個是真的,它是永恆不變的,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阿彌陀佛是你的自性,那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全都在阿彌陀佛里。
有的人說,「哎呀,怎麼樣我能變得漂亮一點兒,美美容。」我勸大家千萬別美容,美容的結果是毀容。另外,你長的什麼樣那是爹媽給你的,是不?有時候我開玩笑,有的年輕孩子跟我說,你比如我家孩子吧,「你看,我長得那麼像我爸,這底版也不好,把我整得這麼醜。」我說:「你爹媽給你的,那是原裝的,是最好不過了,你別今天這麼修理修理,明天那麼修理修理,那最後修理成那個臉都不是你了,是不是,都似是而非了。」那電視演過幾個毀容的,我一看,太嚇人了。那怎麼這麼說還有人還去美呢?最後美的結果——醜。就這麼一個逆反啊,你要美還給你的就是一個醜,還是把父母給的那個本來的面目保留到最後吧,這是真的。
最重要的,為什麼說阿彌陀佛是真的?
因為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你說你得到了阿彌陀佛,你成了阿彌陀佛。你是誰啊?你是無量壽佛啊!對不對啊?那無量壽佛,壽命沒有限制,對不對?你幹啥都行。你說去極樂世界,你是無量壽佛,該有多好!為什麼這個真的你不要,你非得要那個假的?你就這鮮花吧,今天看比昨天那蔫了一點兒吧,你明天再看比今天又蔫了,然後再時間長它爛了,對不對?它在變啊!你為什麼把這花當真的呢?啊,這鮮花真漂亮!能有幾個月漂亮?它總有枯萎的那一天吧。所以說了這些呀,我不知道對大家能不能有點兒什麼啟示。
有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說過這一段話,歷經滄桑就是過來人了,是不是?這個老人說了這麼一段話,他說,「年少的時候,總覺得人生應該波瀾壯闊,才不枉走過這一生。幾十年風風雨雨之後,才恍然大悟,人生中精彩的事兒不會超過百分之五。」他把人生分了三個段,精彩的事兒你這一生當中不會超過百分之五。「你痛苦的事兒,倒霉的事兒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五」,這就百分之十了。「剩下的那百分之九十的平淡,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命。」
但是我們確確是怎麼的呢?不把這個精力用在這個百分之九十的平淡上,而是用在那個兩個百分之五上。
因為什麼呢?是這麼說吧,就是那個百分之五,雖然它是你人生中的精彩,它畢竟是短暫的。可是,很多人用自己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去讓它更精彩,實際這精彩是有限度的。然後,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再去應付那個所謂的煩惱,所謂的倒霉,而把那百分之九十荒廢了,你說這個是不是就不划算了?我們自己可以算算這筆帳吧。
剛才,我說的這個故事,大家思索一下,回味回味。這幾個故事我都不是白給大家講故事,是不是?如果要是這樣,是浪費大家的時間了。所以我們通過這些個故事,要得到一些啟發,要從中有所受益。
下面,我想再說說「布施」。
為什麼要說布施呢?人呢,就是無論是窮也好,還是富也好,一定要學會布施。當年老法師,跟李炳南老師,跟章嘉大師學佛的時候,他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失學的窮學生。老法師的文化國中沒畢業;但是,你們看老法師現在那個書法,漂亮極了,那麼厚重,那就是幾十年的積澱,那就叫文化的底蘊。
那時候,章嘉大師就告訴老法師,「要學會布施」。老法師說:「沒有錢,擱什麼布施?」章嘉大師說:「一分錢有沒有?」老法師說:「有。」「那你就布施一分錢。」「一毛錢有沒有?」「有。」「那你就布施一毛錢。」說:「一元錢有沒有?」老法師:「有,但是布施有點難。」因為那是他的生活費了。所以,老法師的布施從一分、一毛、一元布施出去的,這就是他的老師教給老法師的布施方法。
我們現在布施存在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擱心裡裝著,是不是啊?布施完了以後呢,總覺得是個事兒,不忘我為別人做了什麼。
昨天我覺得我說了兩句,沒怎麼太說透。
我給大家舉這樣一個故事吧。
我今天就是給大家開故事會了。是什麼故事呢?咱們還得說上帝,講個上帝的故事。這上帝領著一個教士,就傳教士吧,上帝說:「你跟我去參觀參觀我的天堂和地獄。」這個教士就跟著上帝去了。然後呢,上帝就帶著這教士走進了一個房間,這個房間裡有很多人,這些人是什麼樣子呢?就是骨瘦如柴,面無人色。屋子裡有一個大鍋,那鍋里是什麼呢?煮的肉,肉湯,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然後這些骨瘦如柴的人,每個人手裡拿著個大勺子,這個勺子與眾不同在哪兒呢?把兒特別長,長把兒勺兒。然後這些個人呢,拿著這個長把兒勺兒去舀鍋里的肉湯啊,往自己嘴裡送,大家想想能不能送進去?送不進去啊,那把兒太長了,回不來彎兒啊,所以送不進去。他們為什麼骨瘦如柴呢?因為他吃不著啊,有好吃的,他吃不著啊。完了上帝就跟教士說:「這就是地獄!」
然後又領著教士到了另外一個屋,這個屋和前面那個屋類似,也有一個大鍋,也是肉湯。這屋裡這些人一個一個紅光滿面、精神煥發,相同的是他們手裡也都有這個大長把兒的勺子,跟那些人拿的勺子沒有兩樣的。那大家想,為什麼那些人骨瘦如柴啊?為什麼這些人紅光滿面啊?能不能想出個答案?
非常妙,因為這些人把兒不是長嘛,它往自己嘴裡舀它進不去呀,他舀往別人嘴裡倒,你餵我,我餵你,互相喂,都吃著了,所以就吃得紅光滿面啊。然後上帝就跟這個教士說,「這就是天堂!」
啥叫天堂,啥叫地獄?一念之差,念自私,為自己,啥沒得到。不自私,念別人,你看,救了別人也救了自己。所以說這個故事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我今天這節課給大家講了這麼多故事,因為這兩天我看了兩本好書,我就在書中我受益了,我就想把我受益的東西都告訴大家,就像學佛一樣,我聽師父的經,聽明白一點兒,我就告訴大家一點兒;聽兩點兒,明白兩點兒,我告訴兩點兒,我不保守。我看了這兩本書以後,我就想:哎呀,非常感恩這兩本書的作者。其中有一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出家師父,現在是某寺院的一個住持,我得保護這師父,不能把師父的名說出來。這個師父他寫這本書,是他一篇演講稿兒,演講。哎呀,我看了三遍了,我就覺得這個演講稿太精彩了!誰看了誰都會受益的,我說完了以後,我可以建議你們去找這本書看。
昨天董事長問我,「劉姨,你那本書是哪來的?」我說「你們二樓。」她說「哎呀,我們都沒注意,到您這兒了,這書都成了寶書了。」我說「對,到我這兒就成了寶兒了。」
你看書別白看,你得看出裡面的門道兒。人不說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兒。就像聽經似的,我一直告訴大家,有的會聽,他受益大。有的不會聽,他受益小,或者不受益。
就像念佛一樣,我要說你不會念佛,你覺得委屈,哎呀,幾十年念阿彌陀佛,誰不會念啊。我說你真不會念,你要真會念阿彌陀佛,念幾十年你早都成就了。你說現在還沒訊息呢,你還著急,老問,「劉老師啊,我念這麼多年阿彌陀佛咋還沒訊息呢?」那我咋回答你啊。你說我說重了,打擊你積極性;我說輕了,你沒聽明白,還是咱功夫不到位,是不是啊?
看書啊,聽經啊,讀經啊,念佛啊,都一個道理:用心!用心去看、用心去聽、用心去念,不是嘴。你把這個道理弄明白了,你就成功了。
祝願大家都有一個幸福、快樂、自在的生活,願你們將來人人都去作佛。
這節課就到這裡了,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