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二十九面,倒數第五行,從小注第四段看起。
【本經主旨,在於無住。無住之旨,在於遣執破我。而舍己利他,又遣執破我之快刀利斧也。故於觀慧則發揮無住,於行持則獨舉布施。觀行二門,相應必成。】
經文講到此地是一個大段落,為我們總結無住布施,特別是世尊在這個經裡面,不斷的勸勉我們應如是布施。說到這部經的主要宗旨,大家都明白,宗旨就是無住,無住就是一切都不執著,不但「有」不能執著,「空」也不能執著。執著有不能出三界,執著空也不能出三界,三界四空天的眾生就是執著空而到那邊去受生,所以都出不了三界。因此,佛在此地教導我們空有兩邊不住。為什麼要不住?前面佛講過,「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也是眾生,是個覺悟的眾生,玄奘大師翻譯的時候,稱為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跟我們不相同的,我們是不覺,我們是迷惑顛倒的眾生,菩薩是覺悟的眾生。換句話說,覺跟不覺的標準,依照《金剛經》來說,就是著相跟不著相。如果你著四相,你就沒覺悟,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薩;如果離四相,你真的是菩薩。所以《金剛經》上,菩薩跟凡夫的標準,實在講就是覺跟不覺的標準。我們自己想想,自己有沒有覺悟?依舊還執著有是非人我,這個沒覺悟;還執著有利害得失,這是實實在在的凡夫,一點也不假,沒覺。當然,佛在經上講的容易,我們做可真正不容易。現在要想離相,離相從哪裡下手,佛在此地告訴我們,遣執破我。把執著,遣是離開,離開一切執著,把我相破掉,那你就真的覺悟。
離相破我,從哪裡下手?佛在這裡教給我們,舍己利他。這個方法是大乘法裡面非常殊勝巧妙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小乘人破我執,勤苦用功,佛在經上舉了一個比喻,如斷四十里之瀑流,瀑流就是瀑布。這個瀑布多大?四十里,我們還沒見過,沒見過這麼大的瀑布,要想一下把它截斷,叫這個水不流,諸位想想這多麼困難,佛比喻眾生破我執就這樣子難。大乘法裡面有巧妙的辦法,這個巧妙的辦法要真做才行,我們不真做,這個法子說了也沒用處。這個方法是什麼?叫我們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想一切眾生,這個樣子時間久了,「我」就忘掉;念念當中都為利益一切眾生,都為了弘揚佛法。一切為佛法想、為眾生想,久而久之,我執不要破,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方法妙,非常非常妙。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古人所講,這個方法叫「大而化之」,把我們的心量擴大。自古以來,許多修學大乘的菩薩,用這個方法在很短時間當中成就,真正達到破四相這樣的功夫。「舍己利他」,這四個字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菩薩所以能夠破四相,成為法身大士,他們的秘訣就這四個字。我們凡夫為什麼成不了菩薩?不但菩薩成不了,甚至於修一點善業,不出三界,三界裡面的善果報我們都得不到。這個原因就是在於自己太過分的執著自己,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起心動念都是為我,我的利益、我的好處,這種做法是天天在增長我執,在堅固執著的我執。佛菩薩要破我;天天在增長我執,這怎麼能成功?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要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佛教給我們這些方法巧妙。我們運用這些方法,確實能達到效果。這是遣執破我執快刀利斧,快刀利斧是比喻,我們中國人常講快刀斬亂痲,用這個比喻。
故於觀慧則發揮無住,觀慧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人生觀、宇宙觀,換言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在佛法裡面叫觀慧。觀裡面要有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裡面,充滿了真實的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顯示出來?無住,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這個心乾淨。有一些同修來問,往生難不難?大家都想求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事情難不難?我告訴諸位說,一點都不難,想去就去,你看這多自在!「我想去,去不成。」你那個想去是嘴皮上想去,心裡不想去,所以你去不成。心裡真想去,隨時都去得成;心裡怎麼想?要把這個世間一切萬緣統統放下,這才能去得成。一天到晚在打妄想,在患得患失,這個去不了。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你叫「阿彌陀佛,你可以來接我」,佛就來了,一叫就來,靈得很。心裏面有憂慮、有牽掛,有這些拉拉雜雜東西在,叫佛菩薩不靈。清淨心叫菩薩很靈,一叫就來。所以一定要放下,放下才真正自在。心,我們在講席裡頭講了不少次,心要空,心裡頭沒有東西,六祖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沒有東西。心裏面沒有相,心裡頭要著了一個相,就變成想;你們看看中國寫那個字,心裡頭有了相,那就不是心,就變成想,打妄想。想久了就變成堅固的執著,執著就是思。思,心裏面畫了很多界線,愈畫愈多,那就不是真心,叫妄心。思跟想都是妄心,不是真心。思想裡面是迷惑顛倒,沒有智慧,真正智慧是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把思跟想拿掉,智慧就現前;只要有思有想,你絕對沒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都不執著了,再不打妄想、再沒有執著,這就是無住;心裏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分別、沒有妄想,《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
於行持則獨舉布施,為什麼行持這麼重要?因為我們凡夫無量劫來,住相已經變成習慣,從習慣當中養成很深很重的習氣,不知不覺又執著了,這個習氣不容易斷;佛教給我們破除習氣的方法,教我們布施,布施就是舍己利他。布施要做得徹底,不是說你到這個道場來捐一點錢,這叫布施,這個不管用。你要是這樣去體會,你把佛的意思全都搞錯了,錯會了佛的意思,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錯解如來真實義。這種到寺廟裡面來舍幾個錢,沒用處。經上講得很清楚,舍己利他,要舍自己的身,舍自己的心才行。這個事情難!其實不難。
你在家庭,我想我們在座的同修們不少是家庭主婦。你在家裡面從早忙到晚,我為了利益這一家人,身心都布施,布施給我的一家人。我為這一家人服勞役,用我的體力,把家庭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勤奮的工作,捨身!還要常常想著,如何改進生活的品質,提高一家人物質、精神生活的水準,這是布施你的智慧,心也布施了。一家整齊,我們住在這個鄰居鄰里小社區,我要為這一個社區來服務,這叫舍己利人,這叫布施。布施不是叫你在佛門裡頭舍幾個錢叫布施,那你就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身心都用來布施供養一切大眾,不為自己著想。從你最接近的,我們佛法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最方便的就是你一家人,就是你生活周邊的人。你每天工作,你工作的場所,你要接觸一些人、一切環境,你盡心盡力努力去工作,那就是布施。要養成佛菩薩一個願心,我只服務,只盡義務,不享權利,這是菩薩。如果我盡義務,我還要享權利,你的心就有住,布施沒錯,但是你心有住。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就是我只盡義務,不享權利,這是佛菩薩。凡夫盡義務要享受權利,那是凡夫,佛告訴我們是增長我執,不能出三界。我們的目的是要在這一生當中,永脫生死輪迴,不再搞六道;不再搞六道的方法,就是只盡義務不受權利。後面經文佛還有很明白的開示教導菩薩,菩薩只盡義務,修的福就太大了,修真正大福報。佛一再囑咐菩薩,菩薩不受福德,修福、種福不享福。實實在在講,不享福,他真的享福,那是真正的享福。一享福就掉在六道裡面,四相、四見具足。所以行持上的布施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懂得,布施怎樣的修法也要明了。
觀行二門,相應必成。就是觀與行相應,觀念與我們整個的生活行為要相應、要一致,這是決定成就,成就法身菩薩。
【度他正所以自度】
這個諸位要知道,不要認為我捨己為人,那我不是吃虧嗎?你要不吃虧,就搞六道輪迴,絕對不吃虧。你要不想再搞六道輪迴,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菩薩、作佛,這個地方的虧是要吃一點,不肯吃虧的人就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帳好好去算算看,看這個虧吃得好不好?吃虧就真占便宜了,你出了三界去作佛、作菩薩。不肯吃虧,斤斤計較,那個輪迴是無有窮盡,真的是苦海無邊。人為什麼會墮落在這裡?就是不肯吃虧,其實哪有什麼虧可吃!《金剛經》上講三心不可得,能吃虧的「我」沒有,三心不可得;外面一切境緣,都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內裡面我,外裡面我所,俱不可得,那個吃虧,虧在哪裡?我這一問,如果你能夠像慧可一樣,迴光返照,覓虧了不可得,那你就開悟了。前面講過,禪宗二祖求達摩給他安心,達摩說:心拿來,我替你安;覓心了不可得。你說你吃虧,我問你,那個虧拿來,拿來我看看,虧在哪裡?虧也了不可得,妄想而已,成天在打妄想。所以幫助別人,真的是幫助自己;不為自己,幫助別人,自己往生成菩薩、成佛,豈不是真的幫助自己;幫助自己永脫輪迴,往生不退成佛。
【利眾正所以自利】
你能夠利益眾生,真的自己得利益。佛菩薩、歷代祖師大德、善知識們,不斷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句句都是真實話,從來不騙人,勸你要利益眾生。佛菩薩對眾生,給予的是真實的利益;佛菩薩不要錢財,佛菩薩也不要供養,佛菩薩更不要名譽,什麼都不要,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他跟你講的話當然是真實的。如果他對你有企圖,說話未必是真實,察言觀色,說好聽的話給你聽,目的是欺騙你;佛不騙人,句句說真實話,告訴人:利益眾生才是真正自利。這個自利,那個利益是不可思議,破我執、破四相;我執、四相一破,立刻就成為法身大士。
【佛法妙用,正在於此。】
我們得到了,要真正做你才真正得到。不是說我聽到了就算得到,那個你沒有得到,你境界沒轉。真正得到是:你要真正把它做到,你才能得到。能說不能行,沒用處,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無濟於事。一定要做到,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佛法的妙用。
【一切佛理,皆應如是領會。】
佛所講的道理,散在一切經論之中,古德告訴我們,一經通一切經通。它怎麼會通?佛的理是一個,無住而已。無論大小乘經典都是一個道理,不要以為小乘經典,大概沒有講無住。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須陀洹之所以證得須陀洹,他也是離四相才證得。決定沒有一個人「我證得須陀洹」;我證得,不就有我相?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須陀洹不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他沒有這個念頭,所以他才能證果。我們凡夫永遠不能證果,就是有個「我」在,這就不能證得。由此可知,這個理通大小乘,理就是通一切佛法。
【如但教以一切不住,而其心安忍,如如不動,便因是而成就。】
所以佛只教給我們,教給我們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最殊勝的原則、最善巧的原則,教我們一切都不住。一切都不住,心就清淨,清淨心就是安忍。安是平安,心要平等,不平等怎麼能夠安?心要是平等,當然清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其心安忍,如如不動」,這八個字是形容清淨心,形容真心本性現前。宗門所謂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見性成佛。
【但令看破五蘊色身,放下貪瞋痴。而色身卻因是而健康安樂。】
我們的身是五蘊眾緣和合而現的現象,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我們現代人講物質,我們身體血肉之軀叫色相,這是物質;除物質之外,還有精神的部分,不是物質,精神這個部分:受、想、行、識。「受」是感受,苦樂憂喜的感受。「想」是思惟想像。「行」是念念不住,這叫行;也就是我常常提示給同修們的,我們自己的身體,以及外面所有環境的現象,都是一剎那九百生滅的業因果報的相續相,業因果報的相續相就是行;「行」,它不住,是這個意思。「識」就是阿賴耶識,它的作用是含藏種子,像一個倉庫一樣。什麼倉庫?有點像現在電腦記憶的倉庫,你所經歷的事情,都能夠不忘記,多少年的事情還能夠想起來,這個東西儲藏在哪裡?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叫藏識,倉庫。無始劫以來,你所經歷的事情,好像檔案一樣,統統都在這裡面。現在,前生的事情我都記不得,不是你檔案裡面沒有,有!你藏識裡頭有,無量劫前你乾的一些事情,檔案裡面統統都有,清清楚楚一點都不漏;現在拿不出來,是因為裡面有了故障,拿不出來。故障是什麼?叫業障,你有了業障。如果業障除掉之後,無量劫前的事情統統都能夠記憶,都能夠現在眼前。不但過去的事情樣樣能清楚、能記得起來,未來的事情也樁樁件件都可以預知,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到那邊去就有這個能力,下下品往生都不例外。天眼洞視,盡虛空遍法界,你都能夠看到,看得很清楚,如同在眼前一樣,天眼洞視。天耳徹聽,盡虛空遍法界,哪裡有人在說悄悄話,說話的人自己沒聽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聽得清清楚楚。我們有什麼事情能夠瞞得了極樂世界這些佛菩薩,一個都瞞不了。他心遍知,這更了不起,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他有他心通;知道自己的事情,宿命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六種神通本能統統恢復,幾乎恢復到圓滿了,像佛跟大菩薩無二無別,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
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個什麼東西,要搞清楚。我們自己身體以及這個世界,是什麼?剎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連續相,就這麼個東西。你能搞清楚、搞明白,看破了!把自己的人生看破、世界看破;看破之後,你在這個世間還會有貪瞋痴?當然沒有,絕對沒有。如果還有貪瞋痴,事實真相你沒看破。佛經上這樣講,你是聽說,你也會講,你會講有什麼用?不是你自己的境界,別人的境界,你聽說而已。你在台上講的神情、態度、音聲,內行的人一聽就聽出來,一聽是假的,不是真的。怎麼聽得出來?聽到你說話的音聲語氣、你的態度,還有疑惑,沒能斷疑惑,你還有疑,這就說明不是你的境界。如果是你自己的境界,有什麼好疑惑的?你說出來自然是斬釘截鐵,完全肯定,絲毫的猶疑都沒有。為什麼?佛這麼講的,你證得了。沒錯,完全同意佛的說法,為什麼?佛的說法我們自己見到,知道這是真實不虛。看破要緊!看破的人,沒有不放下的。但是我們現在沒看破,勉強放下。放下能幫助你看破,一味的執著放不下,你永遠看不破。你能放下一分,幫助你看破一分;能放下兩分,幫助你看破兩分;看破、放下相輔相成,互相幫助。真正看破、真正放下,好處多了。現前的好處,你的色身、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健康安樂。為什麼一放下就健康、就安樂?一放下之後,色身境界是唯心所變,變出來就是最健康、最安樂的,它變這個境界。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為什麼多病?為什麼這麼苦?苦難與疾病從哪裡來的?貪瞋痴來的。佛講貪瞋痴叫三毒煩惱。世間什麼最毒?什麼樣的毒藥都沒有貪瞋痴毒,遇到貪瞋痴,那些毒藥都不毒了,都沒用了,貪瞋痴最毒,叫三毒煩惱。放下貪瞋痴,沒有了,你的身體當然健康。為什麼?身體裡面沒有毒素。
最近我們有聽說,這個人得了癌症,念佛念了三個月、念了半年,沒有了,再去檢查確實沒有,奇蹟!什麼奇蹟?一點兒也不希奇。他念到心清淨,他沒有貪瞋痴,他裡頭毒沒有了,化掉到了。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認為這是奇蹟。我們學佛的人,這一點兒也不希奇,正常的現象,當然是這個結果。你那個癌細胞從哪裡來的?貪瞋痴來的。只有學佛的人他相信。醫生一說,你已經得癌症三期,你的壽命只有三個月。他一想算了,也沒什麼好牽掛,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三個月,好了,沒事了。道理在此地。你真正念佛,你念佛的成績不必跟人講,你的功夫成就不必跟人講,別人一看到你就知道。為什麼?相貌變了,端正莊嚴,相貌變好,身體好了。大大小小毛病,也不用看醫生,也不用去吃藥,自然都好了,這就是你修行功夫表現出來的。學佛的人連這一點成績都拿不出來,那學的是什麼佛?所以最明顯的,這是世間人所求的健康安樂,樂就是我們常講法喜充滿,他精神快樂、心地清淨。
【但令修出世法,而世法亦因是而日臻治理。】
學佛的人,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雖然是念佛求生淨土,念的功夫一天比一天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不但淨土成就,世間法樣樣都成就、樣樣都圓滿,這才是學佛真正的利益。人家問為什麼學佛?學佛的好處就在此地。
【能信者,皆知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上可轉凡成聖。中亦成大仁大智。下亦是善人君子。三皇五帝之盛,不是過也。】
這一段是講真正相信佛法、修學佛法,可以得國家長治久安、世界和平,確確實實能夠達到。能信,特別是指能夠相信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道理,所說的修學原理原則,你能夠相信。你相信,當然你就想發心去做,依照佛的話去做。這個心生起來,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最重要的就是捨己為人,這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覺悟。我這個人在世間,我來這個世間幹什麼?我來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我來是利益一切眾生的,這個人真的覺悟了。我來到這個世間,決定不是為自己;如果說為自己,還要繼續不斷搞六道輪迴。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諸位想想,你不是菩薩誰是菩薩?菩薩乘願再來,倒駕慈航,我們那個心一改變,就是乘願再來。沒發這個心之前,是業報之身,念頭一轉變,就是乘願再來,與業報之身不相干。業報之身,過去生中做的不善,要受苦報。大家佛經看得多,你就曉得造什麼樣的惡業,得什麼樣的果報。念頭一變,變成乘願再來,「我」沒有了;我沒有了,那個罪業誰受報?沒人受報。念頭一改,我這個身是乘願再來身,不是業報身,所以給你講,面貌、體質會變,就是這個道理。你要問這是什麼理由?理由佛法里都說過了,境隨心轉,相隨心轉,心變了,他心變成菩薩心,所以他的相就像菩薩,體質也像菩薩,這個轉變是最快速的。
世間人想修善積德來改變,你們看了凡居士,袁了凡,那是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他改變了,改變得好慢,十幾年才改變。《金剛經》、《無量壽經》改變得快,幾天就改變了,幾天你不太容易見到,三個月見到。三個月的時間很短,三個月就看到顯著的改變,這是我們真正看到。讀《無量壽經》,讀滿幾千遍,讀滿一萬遍,讀滿二萬遍,讀的時候他還未必能改變;他真正讀明白,懂得了,經上講受持,受持是什麼?依教奉行,只要一發這個心,我要依照佛的教誨去修行,依照佛的教誨去過日子,依照佛的教誨去生活,這個念頭一動,業力馬上就轉成願力,比了凡居士快得太多了。同樣一個道理,你對於佛的經義是不是真的明白,如果不是真的明白,你那個念頭轉不過來;真明白了,會轉過來,一轉過來馬上就見效,就不一樣。行菩薩道的,穿衣吃飯都是行菩薩道,待人接物也是行菩薩道,行住坐臥,沒有一樣不是行菩薩道,這個意思很深很廣,前面已經講了很多,諸位要細心去體會。
下面講三種效果。為什麼會有上中下三等?轉的那個心不相同,對於教理、教義,體會的深度不相同。體會深的人,用心真實、純真,他轉得快,馬上就轉凡成聖。此地的聖,是《金剛經》上的標準,圓教初住以上,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轉就入法身大士之流,這是上乘的。中等的也是大仁大智,大仁大智是講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下等的善人君子,是我們世間人所講的,世間的聖賢君子。底下這一句說,在我們中國古籍裡頭記載,政治最清明、百姓生活過得最好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之盛,不是過也。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真正能信佛,發心行菩薩道,三皇五帝之盛也不能超過,能信、發心行菩薩道之人,也不能超過。
【不信者,皆以為厭世。】
這是世俗人的通病,認為我們學佛的人迷信,迷在裡面,你看看,錢也不要、名也不要,世間人拚命在爭取的,他都不要,這個人迷了。我們聽得不少,也見得不少,也親自遇到不少。那些什麼人?都對我們很關心的人,親朋好友,來勸你,你怎麼迷得這個樣子,錢好不容易賺的,怎麼都不要了?以為我們悲觀厭世,不想好好的活下去,天天想往生、天天想死。他不懂得往生,天天想死,這個人腦袋有問題,他不想活了。他不明白這個道理。
【信者亦認為與世法無涉。辜負佛恩,莫此為甚。】
有些信佛的人,實在講他觀念也錯誤,認為什麼?我學佛修行與世間法不相干。這個觀念錯了,不知道所謂修行就是過日子、就是生活,哪裡不相關!就好像我們剛才念到,佛勸我們布施,趕快到寺廟裡面去捐一點錢,添一點香油,搞這個去了,好像與自己家裡生活不相關,這是大錯特錯!所以有很多家庭,家裡有人學佛,一家人都起反感,這個事情我們也遇到很多。有些同修來問我,我學佛吃長素又受戒,可是一家人都反對,家裡人造口業,天天毀謗佛法,跑來問我。我說你根本就不是佛教徒,你違背了佛教,背叛了佛教;佛教在一切世間都受到人讚揚,你怎麼會被人毀謗?這是我們必須要教導他,免得發生誤會。他自己認為是佛教徒,好像我自己都得救了,家裡人將來一個個都要墮三途、要墮地獄;變成貢高我慢、瞧不起家人。自己發心吃素,看到家裡人還吃魚吃肉,非常不滿,兩個對立了,你不是搞家庭革命嗎?不學佛這一家還不錯、還很和睦,一學佛,一家都變成冤家對頭,這是什麼佛法?這個佛法害死人了。學了佛,教你要舍己為你的家庭,你真正能夠舍己為家庭,為每個人來服務,哪一個人不高興,哪個人不喜歡,你自己學錯了。學佛是教你怎樣處世待人,怎樣過日子,怎樣去治理你的家庭。在家裡面就修六波羅蜜,前面講過,在家裡面就修十大願王,那叫做學佛。你把你的家跟佛堂分成兩個,到廟裡面才修行,家裡面就不是修行,那就壞了,毛病都出在這個地方。這裡講得好,「信者亦認為與世法無涉」,他不曉得世法就是佛法,離開世法沒有佛法。
現在在中國,中國有很多古道場有歷史價值,幾千年、幾百年這個大的寺院叢林,一磚一瓦裡面都有很多故事在,其他世界沒有的。所以觀光旅遊的人多了,有沒有好處?有。怎麼沒有好處?我們真正是佛弟子,正好利用這個機緣,對所有觀光旅遊的這些人們機會教育;他來觀光,我們把佛法介紹給他,他也很歡喜,他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介紹這個寺院道場的歷史,引起他的仰慕之心。美國的歷史才兩百年,對我們中國一說就幾千年,他們都非常之感嘆,都認為不可思議。寺院裡面供的這麼多佛菩薩形像,一般外國人來看看,這是宗教,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就是瞧不起你,你是低級的宗教,神太多了。高級的宗教,一個神,一個真神,你們怎麼搞這麼多神來。讓人家笑話,說我們迷信;如果你跟他講解一番大道理,他就明白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地方我們不能細講,沒有那麼長的時間。
譬如寺院一進山門,第一個是天王殿,他們一定要來看看。可以借用這個機會,把四大天王的教學講給他聽聽。面對著山門,彌勒菩薩坐在當中,代表什麼?這些不是神像,你把他看作神就錯了,不是的。他是表法的,代表佛教教學的理論與方法,佛教是用藝術來表達,這是教學的藝術。彌勒菩薩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代表的是生歡喜心。見到任何人一個人,笑面迎人;肚皮大是代表度量大,能包容一切,比的這個意思。他坐在門口,代表的是你們想進來學佛,學佛的條件是什麼?量要大。斤斤計較,心量很小的人,沒有資格學佛;學佛的人一定度量很大,什麼都可以包容。見到任何人,冤家對頭,這個人天天想害你,你對他還是笑臉相迎,這種人才有資格進佛門,他在那裡代表這個意思,什麼人才可以跨進這個大門?這樣的人才可以,就是生平等心、成喜悅相,這才能進門。
四大天王的表法,我們門口印的有一張。旁邊是四天王,四天王是護法神。護什麼法?護我們自己的法,護自己。「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任,負責盡職。我們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一定有我們的職責。你在家庭,你對兒女,你是父母要盡父母的職責;做兒女的對父母有孝養的職責。在社會上工作,你是員工,對老闆要盡忠負責;作老闆,對員工要愛護、要照顧,都有責任。這個天王就是提醒你,你在這個世間,你要負責盡職,把你本分的工作做好,人人都把本分工作做好,這個社會繁榮興旺。東方天王手上拿著一個琵琶樂器,也是表法;告訴你處世待人原則,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琴彈得不能太緊,緊了就斷掉;不能太松,要適中。佛法講中道,我們中國儒家講中庸,不過也不能夠不及,要做到恰到好處,他表這個意思。你想想多美,你把他當作神去看待,那不叫冤枉,那就錯了!這尊像擺在那裡是提醒你的。
南方天王,增長天王,代表進步。不進則退,這個社會永遠在進步。我們的德行要增長,我們的智慧要增長,我們的才藝要增長,乃至於我們生活的水平也要增長,不斷往上提升。所以佛教不是落伍的、不是退步的。儒家講日日新又日新,佛法講精進,天天在求進步,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領導這個世界走。天王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智慧,慧劍。你沒有智慧,你憑什麼增長,它表這個意思。
西方天王叫廣目,廣目是如何能夠做到盡分盡職,如何能夠做到進步;天天求進步,喜歡多看,這哪是迷信!我們今天講考察,觀光、旅遊、考察,多看看別人的;人家的長處我們學習,人家的缺點我們改進,就超過人家了。廣目就是多看。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蛇代表什麼?變化,變化太大了。這個社會,人情事理變幻莫測,你要看清楚,你要很謹慎去觀察,它表這個意思。北方天王叫多聞,多聞是多聽。我們常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北方天王是代表讀萬卷書,廣目天王是代表行萬里路,到處去觀察。天王手上拿傘,傘代表防止污染。防止污染,不要讓邪知邪見污染了我們的心性。
你能夠把四天王簡簡單單的,費不了多少時間,介紹這些觀光客,觀光客學了佛法,他沒有白來。一尊佛像、一尊菩薩像,代表一部經典,你把這部經典裡面的大意,簡簡單單重要的提幾句,給他們講一講,你看你每天教化多少眾生!這些眾生聽到佛法,他又會去給別人講,佛法才能夠普及於世間。現在我們自己也不懂,到它那裡趕快拿一把香,燒香拜拜、磕磕頭,菩薩保佑你平安;這天曉得!怎麼能叫社會上人說你是不迷信?人家怎麼能瞧得起佛教?佛教這麼好的東西,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怪人家來責備我們嗎?所以說辜負佛恩,我們佛弟子辜負佛恩,沒有盡到責任,莫此為甚。
【是皆未明佛理之過也】
追究它的根本原因,我們自己對於佛講的這些道理沒懂,自己本身不清楚,怎麼能夠教化眾生?不能盡到教化眾生的責任使命,我們的問題就嚴重了,所以出家不是好事情。出家要沒有把出家人本分的事情做好,古德常講: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們接受四眾的供養,對四眾一絲毫的報答都沒有;這個報答就是說明佛法的道理,讓他覺悟,讓他在現實生活當中過得更幸福更美滿,我們才對得起他。
【發大心欲弘揚佛法者,首宜將此義,盡力宣說,徹底闡明。俾大眾漸得明了,多入佛門。則化全世界為大同國,化盡法界為極樂邦,亦不難也。願共勉之。】
發心弘法,這是我們四眾弟子都有責任,出家人更不必說,出家人是專門幹這個的,職業的教員,專門幹這個的。在家人那是兼職,他不是專業,他是兼職,他來護持道場,護持弘法。在家人有能力,一樣也要行菩薩道出來講經說法,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就有。佛陀在世的時候,維摩居士講經說法,跟佛沒有兩樣。所以弘法利生,在家人可以做,不是說這專門是出家人的責任,我們在家人沒有必要,你這樣想法也錯了;出家人認為弘法利生是我們出家人做的,在家人不必要做,也錯了。只要有能力、有機會,一定要發心去做,佛法教給我們隨緣,我們有這個機緣就要做,沒有這個機緣不必勉強,這叫隨緣。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出家人弘法利生少了,在家人要更努力、更勤奮的來做,利益無量無邊。也能夠激發出家同修,出家人一看,在家人都這樣拚命努力,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我們趕緊要努力。所以在家人不必勸出家人,自己做,以身作則,讓出家人看到能夠反省、能夠檢點、能夠回頭,這就是無量功德。在現代在家居士弘法利生的確很多,影響也相當深廣,這是值得讚嘆的;畢竟這個世界很大,弘法利生的人還是太少。如果你自己以為我沒有能力,我想做沒有能力,實在講只要你想做就行了,不需要能力。為什麼?只要想做,諸佛菩薩就加持你,就怕你沒有這個願心。你的願心愈強烈,佛菩薩加持愈顯著,這是真的。
凡是發心出來講經說法的,無論在家、出家,都說了這個真話。早年諦閒法師,這是民國初年天台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德,我們在《圓覺經親聞記》序文裡面看到;這個序文是江味農居士負責整理的,蔣維喬等三個人筆記,最後交給江味農居士來做總整理。整理出來,送給老法師看,老法師看了之後:這個話是我講的?我怎麼會講得這麼好!自己都不曉得。三寶加持,不是自己講的,佛的威神借他這個口說出來的。換句話說,你們肯不肯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很吝嗇,不肯借,那有什麼辦法,沒有法子了。你歡歡喜喜借給佛菩薩用,你說出來的不可思議!這是老法師。居士裡面,李炳南居士我親近他十年,他每次講經很認真的預備,預備出來的東西,有的時候講台上一句也沒講到,所講的都不是自己預備的;記錄下來,拿給他看看,他也覺得很驚訝:怎麼會說出這東西來?怎麼會說得這麼好?佛力加持的。我這種經驗很多很多,我初學的時候講經要準備,準備的時間很長,很用心的準備;十年以後,我講經沒有預備了,所以現在講經是完全沒有準備。講些什麼?給諸位說,我自己是完全都不知道。這我是給你講實話,我上台沒有準備,不曉得講什麼東西,下了台你問我,我也不知道。現在有人錄音,把它記錄下來拿給我看,我也很驚訝:這個話怎麼是我說出來的?確確實實如此,我不吝嗇,肯把身體、嘴巴借給佛菩薩用,你們很吝嗇,那有什麼辦法!你們不肯借。所以一定要發心,一定要發大心,轉境界這是第一,沒有比這個更殊勝。如果我們身體有毛病,身體不健康,或者自己曉得自己的命很薄、福很薄,搞這個馬上就轉過來了。我跟你們講過,我那個講經筆記裡頭好多次,講了好多次,我年輕時,人家給我算命,活不了四十五歲。我很相信,我家裡好多代都沒有超過四十五歲,我哪裡可能例外?這是連甘珠活佛都跟我講過,我有聰明智慧,一點福報都沒有,甘珠說的。我說我很清楚,我實實在在沒有福報。年輕的時候個性跟袁了凡一樣,很刻薄,喜歡捉弄人、挖苦人,一點福報都沒有。袁了凡那些長處我還沒有,他那些缺點我統統具足,你說怎麼得了?一看到《了凡四訓》,這不得了。現在還能活這麼大的年歲,身體還不錯,這就是我身體、嘴巴借給佛菩薩用,就沾這個光,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要發心,要把大乘經義,實實在在講,我們在今天這個時代,弘揚什麼經好?最方便、最殊勝無過於《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短,三天可以講完、五天可以講完、七天可以講完,最受人歡迎。倓虛法師《念佛論》裡面給我們講,從前鄭錫賓居士,他是個做生意的,學了佛,生意不做,學會講《彌陀經》,到處給人講《彌陀經》,最後人家往生那麼自在,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坐著走的。就會講一部《彌陀經》就行了,不要學得太多,一部學完了,你一生都受用不盡。你到中國,中國有多少個縣,我想應該有二、三千個縣,一個縣去講一個星期,大概恐怕你活了一百多歲還沒講完;你說那一部《阿彌陀經》吃香,到處作客,到處人家對你恭恭敬敬,伺候得周周到到的,講完了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如果緣再要殊勝,走遍全世界一部經,比什麼都強,真的是自利利他。
這個地方說,首宜將此經,此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江味農居士這個意思,為什麼叫我們首先要在這個經上奠定根基?這個經裡面講的是原理原則,這個經上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真的,看破、放下之後,那一句佛號就得力;看破、放下之後,你要學《彌陀經》一定就學好了,很快就會學好,學什麼都快速。你們今天學東西為什麼學不好?沒看破、沒放下,過去看得太多、聽得太多,拉拉雜雜的東西太多,這些拉雜東西不肯放棄,摻雜在一起,你怎麼能學得好?跟做菜一樣,一鍋的爛菜湯,亂七八糟,不是味道。所以你要肯舍,統統放下,一門深入,這樣才行。《金剛經》不是教我們別的,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徹底明白這個道理,也要把這個道理給大眾說明,教大眾都能夠明了,這樣才叫真正入了佛門。它的效果能夠得到世界和平、國家繁榮興盛。化法界為極樂邦,依照阿彌陀佛的理想,把我們這個世間建成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難事,這是真的。無論是從理論上講、方法上講,都講得通,事在人為,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正發心去乾。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經文著眼在「如來」兩個字。這個地方不是諸佛說、不是佛說,是如來說。凡是講如來說,都是稱性而說。從心性裡面講,一切俱非。
【一切眾生、一切諸相,皆是同體之性所現,故莫不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也。】
這是講事實真相。一切眾生,這一句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這一切眾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我們自己一個人,為什麼叫一切眾生?一切眾緣和合而生的。這個現象不是單純,很複雜,所以稱一切眾生。我們一個人的身跟心,複雜的狀況跟虛空法界完全相等,沒有比虛空法界少一點,相等的,所以叫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樣的,無二無別,沒有兩樣。第二個意思,是講一切廣大的有情、無情的眾生,都包括在裡面。下面這個一切諸相是講現象,這一句完全從相上說。一切眾生裡面,心法跟色法統統具足;一切諸相裡頭,單講現象,就是單講相分不講心法,我們講物質的世界。無論是有情世間、無情世間,無情就是物質的世界,都是同體之性所現的。《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它怎麼個同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這個現象很難懂,所以佛在經上,古德在講解論疏當中,都常常用夢來比喻。本經末後有六個比喻:夢、幻、泡、影、露、電。六個比喻裡頭以夢為主,其他的是陪襯。夢,我們大家都有經驗,夢從哪裡來的?我們曉得,是我們心裡變現出的境界。夢中確實有境界,有動物、有植物、也有礦物、有山河大地、也有虛空,那不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嗎?夢中會變境界。要曉得眼前的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包括太虛空,無量無邊的星球世界,從哪裡來的?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就跟夢中所變的道理沒有兩樣,同樣一個道理。夢,我們曉得是假的,夢醒之後曉得是空的。我們現在這個世間,跟夢境一樣。正在作夢的時候,不曉得是假的,以為都是真的。為什麼?迷了,不覺!醒的時候覺悟這是一場夢,不是真的。我們什麼時候在這個環境裡頭清醒過來,也就知道原來做了一場大夢。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裡頭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大徹大悟,六道輪迴沒有了。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迴,說大千跟說六趣一個意思。
一定要曉得,有即是空,有是什麼?有是剎那九百生滅的連續相、相續相,真的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此義前已屢說,前面都說了很多遍。實在講重複再多遍都不要緊,為什麼?我們境界沒轉過來,再多遍數都不算多,沒轉過來。說的遍數多,使我們的記憶加深,時時刻刻能夠把這句話提起,那就產生作用。我們對於一切境界相,不會積極去爭取,對於一切世緣,那種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雖然沒斷,淡了幾分。淡了幾分就好,淡了幾分煩惱就少,智慧就增長,希望不斷的淡下去。所以福不能享,一享就迷惑。對於修道人,最適當的生活,就是衣服穿得暖、飯吃得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這個環境是最好的;錢一多、一享受,可憐!又入三途,那個痲煩事情也真大。所以佛在本經,囑咐菩薩不受福德;菩薩修福,福報的確是很大,不能享福,一享福沒有不墮落的。我們要想自己這一生保全,不要墮落,戰戰兢兢,小心謹慎,這一生確確實實能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一定要記住,過一個清苦的生活,決不追求奢侈,生活能過得去就好了。有多餘的,修福,幫助別人,做弘法利生的事情。今天弘法利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印經。我們這個道場外面結緣的經書很多,許多同修們發心印經送到這裡來跟大家結緣。做錄音帶、錄像帶,現在還有做CD片,做這個東西來供養一切大眾,這個布施不但是財布施,法布施也在其中,實在講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具足,這是真正的好事。有多餘的錢,幹這個,不要做別的用,別的用處可惜,這個錢財很少,能叫許許多多的人得利益。
【此是般若主旨。若非徹底明了,一切佛法,便不得明了。】
這個意思就說明「諸相非相」,也就是說,一切現象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一定要知道得很透徹才起作用。知道得很透徹,貪瞋痴的念頭不起;不但這些東西不起,世法裡面的親情也會斷掉,也沒有了。為什麼?親情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完沒了,牽著你在六道裡頭輪迴,搞這個事情,苦不堪言!看破了,也要放下、也要舍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菩薩、成佛,將來回過頭來度這些冤親債主,他跟我們有緣。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些有緣的都是先得度的,優先得度,這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人。不是世間一般人講的,學佛人沒有感情,都是忘恩負義,人家罵我們學佛的人六親不認;他不曉得,學了佛之後有大智慧,會施與眾生大的恩德。世間人所看的、所計較的太渺小了。這才能給這些冤親債主最殊勝、最大功德利益。不明甚深般若,你這一點就做不到,這是《般若經》為什麼要講。
【所有觀門行門,種種修持,便不能得力。故今更詳析說之。】
江味農居士講《金剛經》,為什麼講得這麼詳細?有道理,《金剛經》要不細講沒用,一定要細講。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知道這些真實的道理,我們的觀念改變了,我們的行持如法,與法就相應;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功夫都很容易得力,這是詳細講解的原因。
【當知一切法,莫非因緣聚會,假現有相。緣聚則生,緣散便滅。】
所有一切現象,現象存在多久,就是那個緣多久;緣聚現相,緣散,相就滅。如果是個聰明人,把這個事實看清楚了,就知道不生不滅,哪來的生滅?不過是緣聚而已、緣散而已,沒有生滅。緣聚的時候,緣沒有生滅;緣散的時候,緣也沒有生滅,哪來的生滅?譬如你們手上拿的經本,拿在手上這是一本書。怎麼成為一本書?裡面有幾十張紙訂在一起。訂在一起是聚,這是一本書;如果拆開,是一張一張紙,這書沒有了。裝訂在一起,紙沒有增加,拆散掉,紙沒有減少;紙張不生不滅,但是書有生有滅;訂起來,書生了,拆開來,書滅了。聰明人曉得,哪裡有書?沒書,一堆紙而已。一堆紙,疊起來,不生;散開來,不滅。所有一切法就是這麼個道理,緣聚緣散而已。多朝這去想想。我們身體壽命長短,緣聚緣散,沒有生死,生死是假的。你看走眼、看錯了,你著了書本的相;不著書本相,書沒有生滅。你要是不著身相,身體沒有生死,世界也沒有成住壞空,都是緣聚緣散而已。
【正當聚會時,復起變化,無常無定。】
正在緣聚的時候,它裡面有變化。像我們這個身體,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因為胡思亂想,你生理、身體就起變化。身體的變化,我們現在講細胞的新陳代謝,是什麼原因?是你的念頭,是這麼回事情。你念頭清淨,新陳代謝愈來愈好;如果你心思很亂、妄想很多,貪瞋痴很重,新陳代謝裡面細胞愈變愈壞,你身體就變壞,就這麼個道理。所以無常無定。
【可悟其並非堅實,實是幻現之假相。此之謂有即是空。凡夫誤認為實,遂致取著(取相、著相),隨之流轉,此輪迴之因也。】
這一段是把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把這個道理說出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