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一百四十六面,倒數第六行,請看小注第八段。
【無論僧俗男女,但能信心不逆,莫不如是成就。三心齊發,紹隆佛種,便是荷擔如來無上菩提。】
從這一段文當中,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佛法是平等法,無論是在家、出家,無論是男女老少,沒有不平等的。愈是上上乘佛法,愈是平等。為什麼?高級的佛法莫不是稱性起修,全修即性,心性是決定平等的。在本經上,但能信心不逆,莫不如是成就。成就就像世尊在經中為我們所說的,尤其是四次較量福德,成就的功德無量無邊。往後在下半部還有較量,一次比一次殊勝。三心齊發,三心是菩提心,前面剛剛說過,直心、深心、大悲心。發無上菩提心,必定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就是紹隆佛種。如果覺得我們學佛,非這麼學不可,非這樣做不可,這就是信心不逆。以無比的信心來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就是承擔如來的家業,就是自行化他,無上菩提。這一段裡面關鍵的字,就是信心不逆、紹隆佛種,這八個字。末後這一段說:
【如來為性德圓明之人】
圓是圓滿,明是明顯。由此可知,如來以下的菩薩,乃至於聲聞、緣覺,他們性德也透個幾分,總是不圓,一定要到如來果地上才圓滿。六道凡夫雖有性德,完全被煩惱、妄想蓋覆住,一分都透不出來。佛在般若會上,無非是教導我們如何破除妄想分別執著,使我們的性德,本來圓明的性德透露出來而已,這就是佛法的教學。
【無上菩提,為覺王獨證之法。】
無上菩提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二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他們所證得的是正覺,揀別凡夫的不覺。圓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華嚴經》上稱之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些人是正等正覺,還沒有到無上。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不能稱無上,還是正等正覺。我們同修也要把它記住,這是佛學常識。正等正覺是什麼人稱?圓教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叫正等正覺。阿羅漢沒破無明,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有破無明,沒有破無明的叫正覺,不能叫正等正覺;破無明之後,才叫正等正覺。無上是無明破盡,如來果地,所以稱之為覺王。聲聞、緣覺、菩薩都覺,但是不圓滿,圓滿的覺,我們就稱之為王,這是尊稱他。覺王獨證之法,覺王就是稱的如來。
【許其荷擔此二】
這是如來許可的,不是別人許可的。前面所講的紹隆佛種、荷擔如來,這是圓教果佛允許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在此地給我們授記。
【即是許其為承繼佛位之人,堪任覺王之法也。】
這個經義實實在在不可思議!無論在家、出家,無論僧俗,無論男女老少,只要你具備兩個條件:信心不逆,三心圓發、紹隆佛種,這一段經文就是如來給你授記,同意你荷擔如來無上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這個地方的如來,統稱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不是一尊佛。一切佛都見到了,都看見了,都知道你在這裡發心。這一句就像常說的,
【常寂光中,印許之矣。】
如來在常寂光當中給你印證、許可,你可以擔當弘法利生的重任。換句話說,關鍵就是我們自己有沒有真正發菩提心,有沒有在這一會裡面真正做到信心不逆。由此可知,諸佛如來不是不保佑我們,問題是我們肯不肯接受佛力的加持。果然是信心不逆,果然是三心齊發,一切諸佛如來都保佑你,你就都能接受到了。這兩句我們做不到,怎麼求佛菩薩加持保佑也是枉然,所以一定要真正去做。這段經文是從正面上來說,下面一段從反面來襯托。請看經文: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反過來說,對於金剛般若不能產生信心,也不會以此為實。這是哪一類人?小根性的人,喜歡小法。
【小法,謂小乘法,兼指不了義法。】
不了義是人天法。現在我們在這個社會上也常常聽到,許多人在這裡標榜人間淨土,勸人修行不要往生西方世界,西方世界很渺茫。勸他來生還作人,出家的來生還當法師。這樣的論調,在現前社會上也很普遍。甚至於我還聽說過,你是某一個道場的信徒,來生之後還到這個道場來當信徒,生生世世護持道場,還有這麼一說的。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這都是喜歡小法的,這是不了義法。
【正是無上深經反面】
我們曉得《淨土三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無二無別,真實圓頓大法。不但是真實圓頓大法,隋唐古德讚嘆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中之了義,專中之專,這樣的讚嘆,讚嘆到了極處。我們曉得,此地講的無上深經是指的什麼?沒想到我們天天讀誦接觸的,就是一切佛法裡面無上的深經。他要是不接受,對這個懷疑,不肯認真學習,這些人就是樂小法者,這個字念一ㄠˋ,破音字,當作喜歡講,他喜歡小法,喜歡小乘法,喜歡人天法。
【樂小法又是聞此經典信心不逆之反面。】
他聽了不以為然,你覺得我非要這麼做不可,他搖搖頭不以為然,那就跟這個恰恰相反。這是借反面以顯正面之義,意思顯示得更為圓滿了。
【心若有取,誰使之取也。非他,我也。】
取就是著相,樂就是取,你對這個生歡喜心。
【故無論取法取非法,皆為著我。】
貪愛世間五欲六塵,貪愛天人的福報,欲界天、色界天,貪愛天人的福報,都是著有,取法相。厭棄身體,不喜歡要這個身體了,這有相當覺悟了。知道什麼?身為苦本。沒有身,什麼苦都沒有了。我們為什麼有生老病死?有身;沒有身哪來的生老病死!高級的凡夫,他覺悟身為苦本,身不要了;不要身,著非法相,著空了。他將來到哪裡去?他到四空天去往生,生四空天,不能出輪迴。由此可知,取法相、取非法相,著有、著空,這個念頭都是輪迴心,輪迴心當然造輪迴業。所以無論是取法相或者是取非法相,皆為著我。
【不過較凡夫之我執,有粗細之別。何嘗淨絕根株哉。】
比起六道下面的凡夫,比起人道、畜生、餓鬼、地獄,他是好得多了。這個人能夠生天,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是不錯了;他的心沒有清淨,並不清淨。即使修學小乘法、權教菩薩法,超越三界了,他沒見性。雖然破除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沒斷盡,無明煩惱一品也沒破。這些聖者,這是講超越三界的,比六道裡面三界眾生那是要清淨多了,但是要跟法身大士相比,他的心並不清淨。這一段是說的這個意思。
【前雲我相】
前面是講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此雲我見】
見比相要來得微細。
【無論著見著相】
見就是有這個念頭,念頭還在。
【著則成病,是之為同。】
同樣的,只要有這個念頭在,這就是病,這是六道輪迴的病根。
【然因有能取之妄見,乃有所取之幻相。】
所以見比相要微細,底下我們會說明,底下還有一個簡單的表解,我們來說明它。
【故著見,是著相之病根。是之為異。】
這講我見跟我相差別之處,不同的地方。著就成了病,這是相同的;但是見跟相還有一些不同地方。
【由是觀之,但知遣相,功行猶淺。】
這是《金剛經》的上半部。佛教給我們離相,若是在佛菩薩整個修行歷程之中,離相的功夫不是很深的功夫,離見那就深了。
【必須遣見】
遣是把它舍掉,念頭都沒有。不要說相,那個相的念頭都沒有。
【功行乃深。妄見不除,病根仍在。幻相即不能淨除。】
這是說明我見比我相要深得多,這是確確實實的。
【此經前後所明,只是一意。】
前半部跟後半部所說的,實在講是一樁事情。雖是一樁事情,它有淺深不同。
【不過前半部亦淺亦深,後半部有深無淺。】
《講義》第四卷、第五卷是屬於後半部,前三卷是屬於前半部。前半部的經義有淺有深,後半部的經義有深無淺,後半部是從四見上來破除。見、相,我們在此地簡單列一個表解,諸位看起來就比較清楚。法相唯識宗裡面,講宇宙人生的根源、演變、發展、結果,都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清楚。《華嚴經》也是法相宗重要經典之一。相宗總共有六經十一論,六部經十一部論是他們立宗的基礎,《華嚴》是六經之一。它說四分,四分,從自證分,還有一個證自證分。自證分就是真如本性,是性體。證自證分是什麼?證自證分實在講就是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證明這個本體。這個話也很難懂,不容易體會。我們舉比喻來說,自證分好比是燈,證自證分好比是光。燈在哪裡,什麼樣子?那個燈光照著自己照得清清楚楚的,自己照自己,這是證自證分,它們兩個關係就像燈與燈光一樣。我們有自體、有自證分,我們證自證分沒有,所以自己雖然有真如本性,不知道真如本性在哪裡,也不知道真如本性是個什麼樣子。咱們這個燈沒點燃,沒放光,就這麼個意思。
自證分是真如,這是大乘經上說:真如不守自性,於是就生起無明了。真如不守自性,就生起了無明。無明就是個動相。無明是什麼東西?就是一念希求的念頭,這個念頭非常非常的細,我們凡夫決定覺察不出來,它還在三細相之初。八地菩薩見到三細相,它是三細相的根源,八地菩薩也見不到。誰見到?等覺菩薩。因為這一品叫生相無明,這一品破除那就圓成佛道了。這個就是此地講的見分。一念希求的心,求這個念頭,從細到粗,細念到粗念。我們講粗念,還不是我們能覺察到的,比最微細的要粗了。從一念不覺變成無明,這就粗了。無明裡面既然要求,就變現出見分。見分從哪裡來的?無明變現出來的,變出見分來。見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心,這個心是屬於見分。現代科學家將我們一個人身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肉體,一個是精神。精神這一分在我們佛法里叫見分,肉體這一分我們佛法叫相分。相分是物質。精神這一部分是見分,現在科學家叫能量,能見、能量。有個強烈的能見,實實在在講,真性裡頭什麼東西也沒有,確實沒有物質;由於能見這就變出一個幻相出來,這就是我們講的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也是見分為緣,自證分變現出來的,都是自證分。變現出來是虛妄的。諸位要曉得,見分是虛妄的,能見是虛妄的,所見的這個境界相還是虛妄的,自證分中本來沒有這個東西。佛在經論裡面把這個事情講得很詳細、很透徹,一直到現代的科學家,可以說把它證明了。現代的科學家曉得,宇宙當中沒有物質存在,所有物質現象是什麼東西?他們發現,是波動的現象。這個跟我們佛法講的非常接近,只是波動的現象,確實沒有物質存在。
本經裡面佛告訴我們,能見的,說能見就是你能執著、你能取,這都是屬於見分,見分的作用,這個東西是心法。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見空!三心不可得,這個意思不算太深,我們能夠體會得到。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再也不會回來;未來還沒來,你怎麼能得到;說現在,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這個意思我們能夠體會到一點。那你說所得的,所得的是物、一切萬物。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萬物是因緣生法,包括佛法,佛法也是緣生之法。凡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換句話說,你所得的也不可得,也是一場空。能得之心、所得之法,全是空的。要是從這個地方覺悟,你那個證自證分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你就能見到自證分。自證分就是宇宙萬法的本體,真如自性。我們簡單說、粗說,把這樁事情就介紹到此地。
表解裡面講:「見分,能見相」,法相宗也叫它做「轉相」,它會轉變。就是因為它會轉變,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真實的智慧,而生心呢?生心是轉境界。你生的是善心就轉善境界,你生的是噁心就變成惡境界,你生的是淨心就變淨土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唯心所變。我們會變,剎那剎那在那裡變。「相分,所顯相」,它是所變的,這個是能變的,就是變成了「境界相」。本經後半部約心明無住,這個意思深了,完全是從心性上講無住;而前半部是從境界上說無住,這個意思來得淺。境界上說無住,我們也容易懂,也容易下手;從心理上講無住,是比較上要困難,但是有前半部的基礎,入後半部也就容易了。我們翻過來:
【應當發心依經實行。發此心時,便是荷擔如來無上菩提。以經中所說,乃成佛之心要故。】
這個地方是勸勉我們,應當發心依經實行,真真實實去做,不做沒有用處。做到一分就得一分受用,做到十分就得十分的受用;完全要在明了經義,經的意思不能不明了。說實在的話,我們聽一遍能不能明了?不能。一遍聽下來好像是明了,其實沒透徹。只明了一個大概,只明了它的表面,沒有能夠深進入,也就是我們講不夠深入。要怎樣才能夠深入?多聽。一遍一遍重複的去聽。這個在過去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們聽法師講經,聽了一遍,法師這一遍我沒清楚,你再給我講一遍,不太可能,哪有這個道理!尤其這一部經要講幾百個小時,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方便,有錄音帶、有錄相帶,古人作夢也想不到的。現代人有福,一部經他可以重複一百遍、二百遍,他也能做得到。果然肯一門深入,一味重複,你才真正能夠體會到,才真正明白這個意思。所以一定要重複的去聽。經要重複的去讀誦,讀個一百遍、二百遍不算多。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事實,我們聽佛經,為什麼做不到?做是行,你不能實行,你做不到,說實在的話,是你理解得不夠透徹。前面我們才念過信心不逆,如果真的理解透徹,你會感覺到我非這樣乾不可。因此信心不逆是建立在圓解的基礎上。我們常講大開圓解,他真的懂得、真的明白,發心真的去做,真得利益。你要問得什麼利益?這個利益就是大家天天想求的,天天在希望而希求不到的,這個利益是消業障、滅罪業、生智慧、生福德。不但生智慧,還生福德。可見得這個東西很現實,佛不騙人,你決定能夠做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去做。
發此心時,發這個心就是信心不逆,一定要這樣去做。便是荷擔如來無上菩提,這個心一發,如來悉知悉見,佛就給你作證,就給你授記。以經中所說,乃成佛之心要。這個心就好比講的中心,要是精要,最要緊的。整個佛法,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哪一部經是中心,哪一部經是最重要的,這就是《金剛般若》,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發心依經實行,我們要依照《金剛經》的道理、原則、方法去做。做出來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也就是《淨土三經》,做出來的樣子;原理原則在這個經上。所以你要了解《金剛般若》,你去看《華嚴》、看《無量壽經》、看《阿彌陀經》,那個真是般若味重重,非常有味道。如果對於般若沒有基礎,沒有體會,《大方廣佛華嚴經》念不下去。尤其是一開端十一卷半的經文,從第一卷到十二卷的上半很難念得下去,不知道經裡頭講的是些什麼。那一段是描繪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菩薩、天人、主夜神特別多,所說的好像有很多重複的句子,念到覺得枯燥無味,講解就更困難了。你要是懂得《金剛般若》,那裡頭味道就嘗到了,就很有趣味。才知道每個人講的話一樣,意思不一樣,才能體會到那個味道。所以這個經確實是成佛之心要。
【欲求契入大法】
這個大法是指大乘佛法。
【惟有聽受讀誦】
我們從哪裡入門?入門就是要聽經,就是要受持。我聽懂多少我就做多少,這就受持。我聽懂一句我就做一句,我聽懂一段我就做一段,一定要解行相應,才有用處。解行相應了,要讀誦,讀誦是薰習,每天不斷的薰習。現在有錄音帶、有錄相帶,每天聽講,一遍一遍的聽。從前寫這個書的時候,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江味農居士寫這個書大概在五十年前寫的,五十年前這些科技還都沒有發明,所以說聽受讀誦。假如他是在今天寫的,那一定把錄相帶、CD都寫進去了。
【蓋大開圓解,誠為不易。】
大開圓解是教下裡面的上乘功夫,就是宗門的大徹大悟,我們淨土的理一心不亂,這個確實是不容易。若常聽深解者,這括弧裡頭,離相離見甚深者。
【常聽深解者之解說,可以事半功倍。】
這就是常常讀誦聽聞好處很多。聽久了養成一種習慣,你的妄想、雜念自自然然少了;你的心慢慢就清淨,定下來了,智慧就會現前。尤其要聽深解者,講經的人對於經本他理解得透徹,他能夠透徹理解,他講得當然清楚、當然明白,對於我們初學幫助很大,所以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得此聽受薰習之力】
過去聽受薰習只有一遍,要聽第二遍可能是不同人講的。我們在這個道場聽一個法師講一部《金剛經》,這個法師不可能一遍一遍重複講,以後別的地方可能有另外法師講《金剛經》,你到那邊再聽一遍,很難得,很不容易。所以聽受薰習之力,多半只有一遍。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加以讀誦薰習之力,這個你只要有經本,你每天可以讀誦。總沒有現代人的福報大,我們是得力於科學技術的幫助,現在這個新的產品愈來愈進步,價格愈來愈大眾化;換句話說,學佛的緣分我們超過古人。機緣我們是超過古人,不如古人的,實在講是善根、福德。古人聽了他就真正相信,我們聽了半信半疑,這是善根不如。古人聽了就乾,我們聽了不肯乾,福德不如古人。所以善根、福德、因緣,我們今天因緣超過古人,善根福德不足。
【將於不知不覺間,三心齊發。雖極鈍根,可變為上根利智。經云:佛種從緣起。仗此勝緣,何慮之有。】
這一條希望同修們要多多念幾遍,幫助我們產生信心。因為我們一般都是很謙虛、很客氣;我的根性很劣,我不行,太客氣了。這一條多念幾句就曉得,不行可以變成行,極鈍的根性可以變成上根利智,能轉變,不是不能轉變。轉變的方法就在薰習,薰習的方法就在多聽多讀,不在這上下功夫不行。有空就聽,有空就讀,不要把時間浪費掉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工作,工作的時候放下來,不工作的時候就聽經、就讀經。如果能這樣修學,那就是信心不逆。古人常講「三年有成」,你果然乾三年,我相信極鈍之根不能變成上根利智,變成中等根性毫無問題。古大德也常講,「七年小成,九年大成」,能這樣分秒不捨的真的去乾九年,大概極鈍之根也會變成上根利智,這是我們能夠信得過。所以薰習的力量非常非常之大。底下引用這一句佛經是給我們做證明,「佛種從緣起」,我們聽受讀誦就是緣起。仗此勝緣,這個緣是無比的殊勝。這樣殊勝的因緣,決定可以變鈍根為上根利智,這一句話裡面就含著你的業障消除了,罪業滅除了,智慧開了,才會變成上根利智。現在為什麼根性極鈍?業障太重,罪業太深,還不就是如此。可見得受持讀誦,薰習的力量能消業障,能滅罪業,能開智慧,這都含在這一句當中。
【欲除我見等虛妄之相想】
相是四相,想就是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屬於想。
【非於此一切無住之金剛般若信解受持,必不可能。】
要想除四相,要想除四見,最好的方法無過於《金剛般若》。《金剛般若》好在哪裡?它直截了當教給我們「應無所住」,無所住就好了,一切都放下了。這一放下,問題不就統統解決了嗎?你今天所有的苦惱憂患,從哪裡來的?放不下。別人說一句話,話要記在心上,你說糟糕不糟糕;看到別人做一樁事也要放在心上,這個痲煩大了,你的憂患煩惱永遠離不開。不但世間一切法,不要放在心上,心要讓它清淨,心要讓它無事,你就快樂了;連佛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聽人家說話,這個耳朵聽了,那個耳朵就出去了,最好!不要放在心上。佛在般若會上教給我們的,就是教我們要修清淨心,清淨心裏面一個妄念都沒有。經上教給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為什麼把虛妄的東西放在心上,這不叫自找痲煩嗎?所有一切的,一定要認識清楚,它的真相是剎那生滅的業因果報相續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想到這個地方,心多清淨、多自在!如果這些事實要是真的,我們放在心上,佛不會怪我們,佛也沒有理由再怪我們;假的,能放的那個心是假的,所放的這些境界也是假的,都在那裡搞得一場空。你如果真的是有憂慮牽掛放在心上,你就大錯特錯了。換句話說,你在六道裡頭輪迴這麼久了,還繼續不斷的搞輪迴業;凡是把東西放在心上,都是搞六道輪迴。如果想這一生永脫輪迴,不再搞六道了,你的心就什麼都不要牽掛,單念阿彌陀佛,只把阿彌陀佛放心上,沒事,那是決定能成功。實在講的是,要教你一切放下也很難,做不到!叫你抓住一個阿彌陀佛,心裡頭有一個阿彌陀佛,別的東西都不要了,這個方法比較上方便一點;心裡什麼都沒有,也很不容易做到。
【以一切諸佛,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法,皆從此經出故。】
我們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一定是一生圓滿成佛。我們要問問,我們到極樂世界用什麼方法成佛?還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法,還是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是什麼?放下,再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我們就是教這個法。你還有什麼放不下?再放下。你把初住放下就升二住,二住再放下你就升三住;十住放下,你就是十行菩薩;十行放下,你就是十回向的菩薩;十回向再放下,你就是十地菩薩。無住就是放下,沒有別的,不能住。你住等覺,錯了!等覺也不住,那不就成佛了嗎?你想想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教的這個法子。我們這個法子懂得了,為什麼還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保險,我們這個地方壽命短促,沒有放得乾淨就要去搞輪迴了;一輪迴,這一生所修的忘得乾乾淨淨,這個事情痲煩了。到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便宜是無量壽,壽命長遠不可思議,沒有辦法計算的。今天全世界的電腦、計算機統統來計算都算不出的,不要說一家、二家,全世界拿來算都算不出,這是真的。《無量壽經》上講的,壽命長遠。由此可知,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來學放下不難,很容易成就的。尤其是諸位真正是把金剛般若透徹了,你往生品位一定高,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一定比別人快。你要問什麼原因?因為你有金剛般若的底子,對於阿彌陀佛的教導很容易接受。這就是說明一切諸佛以及成佛的方法,都在這部經上。下面又結顯經的殊勝,這個經是本經: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這是顯示經典的殊勝,只要有《金剛經》在的處所,天龍鬼神都恭敬供養。諸位必須要曉得,文字上講的是處所,實際上講的是人,那個讀誦受持的人還得了嗎?所以你要想得到諸佛護念,天龍善神時時刻刻保佑你,你依教奉行就行了。不必求,諸佛就護念;不要求,一切善神就保佑。你不能依教奉行,天天供養香花水果去巴結佛,佛也不會受你的賄賂,沒有那個道理的。真正修行不必巴結,你每天不燒香,甚至於佛像都不供,佛菩薩護念你,善神保佑你。你雖沒有燒香,你要曉得,你的心清淨,放出來的是五分法身香,那是真實的供養,諸佛菩薩聞到;你放的是金色光明,諸佛菩薩看見。心裡起一個惡念,放的什麼光?灰色的光、黑色的光,那個光不好。心裡頭一念清淨、一念慈悲、一念真誠,放的是金色的光、黃色的光、白色的光,這個光好。尤其是讀誦《金剛般若》,信心不逆,三心圓發,我們想想,他放的光一定是金色光。所以鬼神看到的時候,他對你恭敬。我們看註解:
【在在處處,有應弘揚遍一切處,無處不在之意。】
這句話是世尊叫著須菩提,也就是叫著我們大眾,須菩提是我們的代表,叫他就是叫我們;也就是囑咐我們,應該要將這個法門,盡虛空遍法界去宣揚。
【一切世間謂遍法界、盡未來,一切天龍八部、四生六道,所應擁護。】
實在說,「遍法界、盡未來」這一句裡面含義很深很廣。因為世間有三大類:第一個叫智正覺世間,第二是有情世間,第三個是器世間。這三種世間都有世主,我們讀《華嚴》就曉得。《華嚴》一開端,世主,這是世間之主,莊嚴世間。經上所講的樹神、花神、山神、河神、海神,這都叫世間主;這是器世間主,這屬於器世間,器世間主。有情世間主,像人間的國王,我們現在講的總統、諸天的天王,有情世主,「世主妙嚴品」裡面講這些。智正覺的世主是如來,佛為世主,智正覺世間的世主。所以這六個字裡頭包括無有窮盡。底下這一句是講天人、阿修羅,一切天龍八部,一切天就是從欲界到無色界,二十八層天。八部鬼神是欲界天裡面有的。諸佛菩薩常常在人間天上講經說法,許許多多的鬼神都皈依三寶,發願做三寶的護法神。所以只要你心在道上,你一定有護法神保佑。你不要畏懼、不要恐怖、不要害怕,你知道諸佛護念、龍天保佑,決定得到的。如果心裡有疑惑,這心裡一有疑惑,護法神就走了。為什麼?你道心沒有了,你退了。
我想我們同修們有不少拜過《三昧水懺》,讀過水懺的經本,《三昧水懺》是唐朝悟達國師的故事。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很難得,真不容易。這個世間修行人,能像他那個樣子非常希有,真的是來生又作出家人,十世都作出家人,修行都非常好。他有個冤家對頭,過去是被他害死的,怨恨之心念念不忘,總要想找他報仇。但是鬼魂不能靠近,他有護法神,冤家債主不能貼他的身。到第十世,修行也是累積的,做了皇帝的老師,國師。當個國師不是一世、兩世修來的,十世的高僧,當了國師。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那比我這個座位大,這個座位不行,太小了,這個座位盤腿都不方便。我們叫太師椅,這個椅子差不多是三尺見方,我們現在講是一米見方,盤腿坐起來就很舒服,皇帝送他的,沉香雕的。沉香現在的價格不得了,論兩算的。這個寶座,皇帝送他這個寶座,他很歡喜,生起了傲慢心,這是國師了,別的哪個法師也比不上。這一念傲慢心生起來,護法神走了。為什麼?他退心了,退道心了。於是冤家債主就貼他的身,他膝蓋上長人面瘡,差一點把命送掉。所以問題就是在我們自己有沒有道心。貪瞋痴慢疑,動一個念頭,道心就沒有了。有很多人發心修行遇到挫折,這佛法不靈,於是乎就退心了。佛法哪有不靈?遇到挫折是業障現前。正叫你消業障,你能夠忍耐,在那裡修定修慧,業障就過去了,就消掉了。如果有疑惑,你業障又增長,不但沒有消又增加。你怎麼能得諸佛護念,怎麼能得龍天擁護!
諸佛、龍天善神,給諸位說,沒有人情面子,不是說我天天供養你、拜拜你、巴結你,還談人情,沒有!他完全看你有沒有道心,你修行如不如法。你如法,你不求他,他也要來保佑你;你不如法,你怎麼求他,他也不來。諸位在這個地方,你要細心去體會。如果我們心不在道,什麼是道?「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是道;如果你心裡頭有住,而行布施都不是道。你也求諸佛護念,也求龍天鬼神保佑,結果一求都來了,諸佛菩薩都來了,護法神也都來了,來的是些什麼?妖魔鬼怪。妖魔鬼怪變成佛菩薩的樣子來加持你,妖魔鬼怪變出護法神來擁護你,幹這一套。實在講他來戲弄你,來跟你開玩笑,開完他走了,你墮地獄。這個話不是我隨便說的,佛在《楞嚴經》上說的。諸位看看《楞嚴經》末後,後面的三卷有五十種陰魔。我們得到護念、得到護法,想一想,這個護念的護法是佛還是魔,自己一反省就清楚、就明了了。
【供養,表其擁護也。】
所以魔有護法神,魔的福報也很大。現前這個階段法弱魔強,我們不必看別的,想想自己就曉得。我們已經出了家,我們修的是什麼法?我們對佛法能了解多少?修學的多少?我們做到了多少?能在這個地方迴光返照,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哪裡需要去問人;一切要真乾。
【所應者,是明供養為一切眾生之責。】
供養是一切眾生的責任。
【故一切眾生皆應極力弘揚,令在在處處皆有此經。】
佛在此地這樣囑咐我們,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也在做,做的時候有障礙,障礙從哪裡來?心不清淨、心不真誠。我們有一點力量,或者靠自己或者靠大家,我們提供一個道場,現在大家都曉得,海內外的人都知道,弘法的人才快要斷絕了。老一輩的善知識,我們常常聽到、常常見到:培育僧才、續佛慧命,叫得響徹雲霄,沒人做。提供一個道場,附帶好多條件,你說糟糕不糟糕!這個就難了。所以修大福德,一定要有大智慧的人,這個才行。有大福德、大智慧,如果沒有真正發心的人來,也沒有辦法感應。我們今天要講,真正是來造就弘法人才,需要多大的道場?這個講堂這麼大就足夠。不需要五層,這一層就足足夠了,但是就沒有。佛菩薩、護法神為什麼不送來?佛菩薩、護法神隨時可以送來,沒人,沒人發心。果然有五、六個人,七、八個人真的發心,不要求人,護法神就送來了。為什麼?真需要,他就真送來了;現在你不需要。有些人說,我們想學沒有地方,這是假話。真話是什麼?我還不真想學,這才是真話,他沒真想學。真想學,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沒有這個道理。你沒有真的發心,你發的那個心是假的,遇到小小障礙,馬上就退心。所以這些事跟理都很深、很細微,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底下一段說:
【則為是塔,經即是塔。】
塔是做什麼用處?供佛舍利的;經本就是如來的法身舍利。所以印經、弘經,功德無量無邊。
【前言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此處比前意深。】
這個地方「則為是塔」這一句,比前面的意思還要深。
【應知此經為三寶命脈所關也。以此經能成三德、現三身耳。】
成三德、現三身,這個意思就是成就無上菩提、成就如來。成就如來的方法就在這個經裡頭,所以它的意思深,這是三寶命脈所關。所以這個經不細講不行,不深講也不行。同修當中不少有非常殊勝的緣分,這個經開講以來,一天都沒有缺席,這個勝緣,殊勝的緣分不可思議!如果能聽了之後,細細的去體會,像前面所講的,體會到一分做一分,體會到二分做二分,經講完了,你確確實實轉凡成聖。這個話怎麼說?轉六道輪迴心成三菩提心。我這樣講大家就更容易明了,真的是把觀念思想轉過來了。這就是超凡入聖,我們這一句佛號自然就能念得好,自然功夫就得力。
【供養必用香花】
這是我們供佛最常用的供具,表我們的敬意。
【花表莊嚴,香表清潔。】
這裡頭有表法的作用,一定要知道。香花要盡心盡力去辦,盡我們的能力去挑選,選好花、選好香,不在多,不在乎多,要在好,才表敬意,表我們的敬意。佛菩薩對我們沒有要求,並不是說,你供養很多好的就喜歡你,供養差一點的就不喜歡你,沒有這個道理,表我們自己的敬意而已。一般在家庭裡面,你家裡面如果有佛堂,佛堂每天應當有供養,記住這個原則。現代一般人的家庭都是住公寓房子,住在大樓裡面,樓房建築都不太高,因為它有空氣調節,都不太高。香要燒多了,滿屋子裡烏煙瘴氣,很不衛生,防礙別人。所以香不能燒很多,一支香,一支好香、清香,大家聞了感覺得很舒適。清香能提神,香味很能夠悅心,這樣就好。花,好花,幾支就好,就可以了,不要供得很多很多,像個神廟一樣,那個不好,那不是我們學佛人所做的,懂得表法的意思。
【花為果之因】
花代表什麼?代表因行。我們看到花,就提醒我們要修六度萬行,花表這個意思。在佛前面的花代表這個意思,不在佛前的花也表這個意思。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花就想到我要修六度,我要修菩薩行,它代表這個。甚至於連衣服上印的花我們看到,也表這個意思。諸位要懂得,不是說只供在佛前這個花是表這個意思,佛堂以外的那就沒有意思,那你就錯了。一切時、一切處,見到花就想到修六度、修菩薩行,它提醒我們。聞到香就表潔淨,身心清淨、一塵不染,表這個意思。佛前面總還有一個重要的供具是水,要供一杯水。水代表心,心要像水一樣的乾淨、清淨,要像水一樣的平等,水是代表清淨平等的意思。一切地方見到水,都要想到我們的心要清淨、要平等。由此可知,一切時、一切處,諸佛菩薩都在給我們說法。西方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地方何嘗不是六塵說法?只是你自己不見不聞,那這個沒有辦法。這個世間也是六塵說法,我們要曉得。
【散之,表種福慧雙修之因。】
這是散花,表這個意思。
【證福慧莊嚴之果】
所以你要真乾。由此可知,並不是叫你每天拿著花到處去撒,撒得一地上骯髒。可能新加坡還要受處罰。散花的意思在此地你懂了,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修六度行、修菩薩行,就是散花,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拿著花到處去亂撒,那就搞錯了,你把佛的意思就會錯了。佛要看到你這樣搞,搖頭!錯解如來真實義,你把佛的意思解錯了,佛不是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不能把這個意思搞錯了。現在有不少地方,用塑膠假花供佛,好不好?好。不必天天換,也不必那麼痲煩。知道花是表法的,提醒我們,它的用意在此地,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要明了表法的意思,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好處,得到真實的受用。
【又香為佛之使】
使,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彼此聯絡的訊號,現在我們大家彼此聯絡都用無線電,很方便!在從前聯絡用什麼方法?燃香。因為香的煙很遠地方看見,就曉得有事故了。在中國,我想同修們不少都到中國觀光旅遊過,中國最著名的名勝叫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每一段裡面有一個烽火台。那是作什麼用的?那就是香爐,就是燒香的。古代如果邊關上有敵人侵犯,要想把這個事情報告到後方,那個時候沒有無線電,要是派人來報告來不及,就在烽火台上燒狼煙。狼煙,狼的糞便把它燒起來,它的煙很濃,風不容易吹散,燒這個。那邊一燒,這個地方看到,這裡又燒,立刻就傳遞到北京去了。從新疆那邊一直傳到京城,大概十幾個小時就傳到。從前用這種方法傳遞訊息,古代大概都用這個方法。佛門裡用香。天神也用香,我們在經上看到的,忉利天王皇宮裡面有慶典,需要樂神、樂隊來慶祝,來演奏、來慶祝。忉利天主就燃香,香一燃,乾闥婆他們是樂神,他聞到這個香就來了。香為佛使。佛門裡面燃香,也是召集大眾的意思,像我們一燃香,菩薩、聲聞、緣覺有通的這些人,聞到這個香都來道場集會,它有這個意思。
【散之,表三業清淨,感應道交。】
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
【經所在處,如是殊勝。則信心不逆、依教奉行之人,其福德之殊勝可知。】
這一段真正的意思,就在這一句。你看看經典所在就這麼樣殊勝,讀誦這個經的人,受持這個經的人,演說這個經的人,當然就更殊勝了。尤其像我們這樣一個法會,現在在這個世間是希有的法會。講這個殊勝經,有這麼多人聚集在一塊兒聽,不可思議!每個人都得諸佛護念,都得龍天擁護,我們要相信經上所說的。
【經應供養】
這是天龍八部、鬼神應當供養。
【則受持讀誦、廣為人說者,其為龍天擁護可知。】
一個真正發心,捨己為人、舍己為法,天龍鬼神沒有不擁護的,沒有這個道理的,一切諸佛沒有不護念的。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生信心,不但生信心,要信心不逆。
【行願品雲】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末後這一章說的。
【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
《華嚴經》上所讚嘆的,跟這部經所讚嘆的沒有兩樣,這個我在前面曾經報告多次。本經講的是原理原則,《華嚴經》所說的,就是這個原理原則套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那就是《華嚴》。原理原則在這個經上;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在你工作當中,處人接物之中,那都在《華嚴》上。《華嚴經》上,誦此願,這個願是十大願王,跟我們這個經上「三心圓發、信心不逆」是一樣的意思。行於世間,無所障礙。這個行是菩薩行,把這個原理原則、方法,套用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沒有障礙。如果有障礙,換句話說,你的老毛病又發了,你沒有依教奉行。教是什麼?教是教你一無所住;你果然無所住,你有什麼障礙?你遇到障礙,你心裡就有住;心裡難過,難過就有住,你又落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裡面去了,你就不是菩薩。我做的是好事,自古以來就說好事多磨,有什麼好難過的!我是做好事,好事有障礙;障礙是眾生沒福,這不關我的事情。我不是不願意做,有人障礙,眾生沒有福報,所以才有人障礙。我要做,還做得很累挺辛苦的,功德才圓滿。我發心做,人家障礙,我得自在,我功德已經圓滿,不做就圓滿了;更應該歡喜才對,心裡還有什麼難過的!有難過,你已經著了相。沒有人障礙你,你想想看,你要做,做好了才算是功德圓滿;有人障礙,一發心,不做功德就圓滿。你們想想誰划得來?都是把經義沒搞清楚,所以你才有障礙,你真的搞清楚了,無有障礙。如空中月,這是比喻。出於雲翳,雲翳是障礙,離開了雲層,月亮在天空顯現了。諸佛菩薩之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華嚴經》上也這麼說法,跟本經所講的真的是無二無別。
【當知此二經,一表智,一表悲。】
《金剛般若》是智,是講的理。《華嚴經》講的是大慈大悲,如何將這些道理套用在生活上,把它做出來。
【日以此二種為恆課】
這是江味農居士他的修行方法,他每天修行就是《金剛經》跟《普賢菩薩行願品》,他每天是用這二部經做為課誦本。
【正是福慧雙修、悲智合一,功德無量無邊。】
但是諸位要曉得,江味農居士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他老人家一生標榜的是教宗般若,他在《金剛經》上用了四十年的時間;行在彌陀,他是念佛求生淨土的。近代《往生傳》上有他的名字。我們平常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是不是要換、要改?如果你聽了這個話,要想換、要想改,你的信心就動搖了。決定不能換,決定不能改。你有沒有學金剛般若?學了。《金剛般若》是什麼?「放下萬緣,一心念佛」,金剛般若你受持了。不但世間一切萬緣放下,所有一切佛法也放下,《金剛般若》也放下,放下你真的得到了,因為《金剛般若》就是叫你放下。把著《金剛般若》經本死死不放,那你還是執著,你還是打妄想,所以要懂得。《般若經》講的理你掌握到了,你真的受持。死死抓著這個經,死在事相裡面,那個不是受持《金剛經》,「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般若》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修淨土,應無所住,世緣不住,佛法也不住;而生其心,生念佛求生淨土的心,《金剛般若》圓圓滿滿的你受持了,你真的是在受持。我們用這個道理,用這個方法,老實念佛。還是讀《無量壽經》,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決定成就。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