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健康、聰慧、仁義的孩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除了後天的教導外,先天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易(易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中國自古就重視胎教,將胎教的方法寫於玉板上,藏於金櫃中以做為後世的訓導。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受孕婦言行的感化,故孕婦須謹守禮儀,從全方位給胎兒良好影響。
《烈女傳》記載了享國800餘年的周朝王妃太任的「賢行胎教法」:「太任之性,端壹誠莊,維德之行。及其有身(身孕),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周文王是歷史上著名的篤行仁義、敬老慈少、禮賢下士、具聖智慈理的君王。
現在一提起胎教,我們想到的可能就是聽聽音樂或唐詩宋詞而已。其實胎教的範圍很廣,作用不容忽視,古時的胎教遠比我們現代人要全面、嚴謹得多。下面我們就結合現代人的生活將古人的教誨進行詮釋,以供欲培育優秀下一代的家庭參考:
婦女從受孕的第一天開始,按古文的記載,要「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還要做到所謂「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即從身體、言語、意念三方面要保持內心的清靜;另外在飲食上也有「割不正不食,不時不食」的寶貴經驗。
1.行住坐臥禮貌端莊
「寢不側」就是睡覺要端正,不隨便睡;
「坐不邊」就是坐的姿勢要端正,不要坐一側或坐歪了;
「立不跛」《弟子規》有「不跛倚」,就是站立時要站好。
用現代話來講,你的行住坐臥都要禮貌端莊,都不可以隨便。
2.慎選視聽
「非禮勿視」:是指凡是不好的,不應該看的,作為一個準媽媽就不能看。現在電視、網路、雜誌甚至廣告牌等傳播媒體,非常普遍,看到不健康的畫面、暴力的鏡頭相當的容易。準媽媽要慎選所視。為什麼這些不能看?因為會影響孕婦的情緒。母親的情緒不穩定,體內也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當然會影響腹中的胎兒。
「非禮勿聽」:耳朵所聽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確的。對於不好的、不堪入耳的聲音,包括不良的音樂也都要避免聽聞到。
3.言語、行為端正謹慎,保持清靜、安穩和愉悅的心境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自己講話時,好的才講,不好的不講。作為一個準媽媽對於自己的言語造作,和內在的起心動念都要非常地注意。因為這些都會影響自己胎兒將來的性情。胎兒的性情完全受母親懷胎時候的情緒影響,母親的情緒安穩,胎兒就安定。性情對於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稟賦!
4.合理飲食
母親如果喜歡隨便吃這吃那,也會影響胎兒。尤其有些孕婦在懷孕的時候,難免身體有些不適,吃東西就沒有節制。古人認為飲食方面也應該有所節制。就是所謂「割不正不食,不時不食」。
「割不正不食」是指這個時節不應該吃的食物,就不能吃或者說切割得不恰當,太大,很難咀嚼,作孕婦的也不能吃,以防影響消化。以應季的、切割適宜的食物為好。
「不時不食」:是指不應該吃東西的時間,作為一個準媽媽也不要嘴饞,不能想到愛吃什麼就隨便吃,除了三餐之外,加餐也要定時定量。
在孩子還沒有生出之前,要好好保護兒女的本性,防止在胎兒期受不好的影響。因而作為一個準媽媽要完全很恭敬地為培育這個孩子著想,為他們實施上述理念,賦予孩子最好的先天秉賦。中國古人的這一理念近來也從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研究中得到佐證(善的訊息可以產生美麗的水結晶),水結晶的形態會受外界不同信息的影響而呈現相應的美好與醜陋的變化,更何況是正處在活躍生長階段的胎兒?
我們要向古人學習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就全方位地實行人之初的善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