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問我,既然萬緣放下,這個與為大眾盡心盡力樹立榜樣、利樂眾生,這兩者怎麼能統一?這個問題問得好,問題發生在哪裡?發生在你還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它是二法。如果你真正依照佛所講的這個理念、方法去學習,你契入境界之後你就曉得,萬緣放下跟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是一不是二,自然它就統一了。譬如說,我們拿前人的例子,惠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每一天干活也非常精進,他不偷懶,非常勤快。舂米、破柴,這是幹活;為全寺廟大眾服務,大家要吃飯,每天煮飯要燒柴火、要米,米,他舂米,他破柴。寺廟裡吃飯,我們相信,至少也上千人,這是大道場不是小道場,常住跟客人。你要知道,碓房裡舂米的人有多少,破柴的人有多少,這是工作。萬緣放下就是無住,舂米、破柴就是生心。你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跟無住是一不是二。無住在哪裡?在生心當中;生心在哪裡?在無住當中。我們在惠能這個例子看得清清楚楚。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給我們表演,他萬緣放下,心裡一念不生,但是對一切眾生講經教學說法四十九年。不但教,他還做到,日常生活當中表演給大家看,做一個好榜樣。所以他也給我們示現,生心、無住是一不是二。我們在海賢老和尚身上也看到,他每天工作非常勤快,農耕,種地,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一天到晚沒有休息,他這一句佛號從來沒間斷。幹活是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這一句佛號,那就是他的無住。他不住在任何,只住在佛號,都是顯示出無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我們把它分成兩樁事情就錯了。這個例子可以套用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論你從事哪個事業。沒有妄心,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就是無住;事情做得順理成章,做得有秩序、有業績,那叫生心。原來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我們要學會。正是大乘裡面所講的,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原來就是佛法,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了就是,不會就分成兩半,你永遠合不起來。會了的人,生心全是般若智慧;不會的人,生心全是煩惱習氣。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十六集)2014/3/2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