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仁禪法師:你是君子還是小人?看孔子怎麼說


時間:2018/5/9 作者:淨土解行

儒家經典《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位」:安於平常所處的地位;「君子」:對有修養的人,儒家將其標榜為君子;「不願乎其外」:遵從自己的本分,不向外面去打妄想、去攀緣。整句話字面大意:君子以其當下的地位行事,不謀求本分之外的事。

「素富貴,行乎富貴」,處在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該做的事。作為富貴者,應該去幫助周濟別人,這也稱為「達則兼濟天下」。而「窮則獨善其身」,就是下面幾句:

「素貧賤,行乎貧賤」,因為自己宿世的因緣,現在是一個貧賤的身份,那就「行乎貧賤」,「素位而行」。遵循自己本分,貧賤就過貧賤的日子,不去打妄想,不去攀緣,不溜須拍馬。雖然貧賤,但是人格非常清高,並不會覺得低人一等。

「素夷狄,行乎夷狄」,「夷狄」:古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少數民族。在夷狄當中就「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就像《印祖文鈔》提到的這位居士,遇到獨生兒子死去的災難,或者有人得了絕症,這時他不會去怨天尤人,而是逆來順受,知道這是天命,有這個定業,也不會去攀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君子安心在道,樂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隨遇而安,無論在什麼地方,遇到什麼境遇,都能悠然自得。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如果在上位,或者是富貴的身份,他不會去欺凌他的下屬;如果在下位,對他的上級也不會去拍馬屁,曲意迎奉。

學習了上面這段文,大家各自針對自己反問一下:像儒家《中庸》中講的這些做人的根本,你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現在先不要談修習淨土法門,先不談學習出世間佛法,首先要問,你做人做好了沒有?先不談佛法講的出世間因果,就先談世間的因果,你信不信世間人講的這個命?你如果不信的話,那你還是個小人,不是君子!君子都談不上,就不要談學佛了,更不要談修學淨土!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不管在富貴貧賤的任何時候,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無論處在夷狄患難當中,也都會從自己身上去反省,看自己哪方面做得不足。

假如有一個朋友突然非常無理地在背後誹謗你,罵你,甚至打你,你會不會反省是自己哪一方面做得不夠?哪一方面使他引起了誤會?不管對方多麼無禮,都應該反省自己,不應該遷怒於別人,怨恨別人。相信絕對有天命,有定業,有因果,你為什麼還會去怨天尤人呢?

所以下面接著說:「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向上,不要去怪老天爺不公平,這是你自己造的業,自作自受,天道絕對公平無私,老天爺跟你沒有什麼怨仇;「下不尤人」,不是說跟你無關的人莫名其妙地就罵你打你,背後誹謗你,敗壞你名聲,或者用種種手段陷害你,甚至殺你的頭,那都是你自己過去生的造作,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的命。

比如說受奸人的挑撥,國王不說罷你官,而是直接要殺你的頭了,這時候你會不會怨恨?如果沒有真正地深信因果,能做到嗎?這點都做不到,學佛更不要談!儒家的君子最起碼要做到的,學佛的人更應該都要做到。

這裡給大家簡單地講一個公案。據史書記載,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次子范純仁(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受奸人陷害被充軍發配,他的兩個孩子也一起充軍,當時兩個孩子不停地罵那個奸人,在路上正好碰到下雨,范純仁就問兩個兒子:「難道這下雨也是那個奸人造成的原因嗎?」

真正的君子,他就有這樣的修養,即使遭到奸人陷害,也認為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就像你突然碰到下雨、或者絆了一跤掉到水裡面,這些都是自己的命,要相信這一點,不要去怨恨加害你的人。你如果相信命,自然就會做到「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就能達到「君子無入而不自得也」。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處於平易的境地,素位而行以等待天命,不欺凌弱小,不攀附權貴,不怨天,不尤人;小人則不信命,心存僥倖,想以冒險求得偶然的幸運。

下面,孔子再作了一個比喻: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鵠」:鵠的,箭靶的中心。就好像君子射箭(射為古人的六藝之一),如果沒射中鵠的,那你不能怪別人,只能找自己的原因。就像射箭不中,只能怪自己一樣,君子有了失誤,就找自己的原因,「反求諸其身」——成語「反求諸己」的出處。

前面,「素富貴,行乎富貴」是成語「我行我素」的出處。本來是褒義詞,後來就變成貶義了。

這一段儒家《中庸》當中的教育非常重要。對我們學佛人來說,特別是對在家居士,有極大的幫助。居士有家庭、工作、同事乃至朋友,要跟社會上許多人接觸,這方面的教言對我們幫助很大,特別是我們學佛的人來看儒家的這些道理,會覺得非常相應,因為這是最起碼應該要做到的。我們佛法講的是出世間法,雖然佛法也有人天乘,但不像儒家完全講人乘,對做人的道理講得很透徹。

但可惜作為這個時代的人,我們從小不像古人一樣受四書五經的薰陶,以及學習做人方面的修養,這有很大的缺陷。儒家是學佛人的基礎,是做君子,甚至是做人的基礎,我們現在要重新去補這個缺陷。這一點特別是對在家居士來說,非常重要!

在家居士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如果沒有佛法的因果正見和儒家的君子修養,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也就喪失了修行的基礎。如果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小人了,屢次不按君子之道去做,那就馬上要反省並警策自己:下一次我不應該再犯同樣的過失!在社會上處事,如果用一種諂曲心去拍馬屁、走後門,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甚至連人的信用、臉面也不顧了,人格都喪失了,那就非常可悲了。

摘自仁禪法師《蓮宗祖師教言專題選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