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如何改造命運:福祿壽三星高照(建議收藏)


時間:2018/5/25 作者:仁澤

佛法常講「福慧莊嚴」,福報來自於善法的薰修。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沒有福德,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經常一籌莫展,所以福報的薰修很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大樹底下好遮蔭」。一棵樹枝葉茂密,樹蔭愈大,就能容納許多人在樹下乘涼遮蔭;相對的,如果大樹沒有了,眾人也就失去了庇護。就家庭而言,家長沒有福報,家庭就很苦,小孩要念書、做任何事都很艱難。公司也是一樣,公司的負責人沒有福德因緣,這個公司就很難發展,員工也很苦。相反的,如果負責人有福,就能庇蔭眾多的員工;福報大,所庇蔭的人就更多。

中國人常說,福祿壽三星高照。福是福德、福報,祿是官職、位階、月俸,壽是壽命長遠;福祿壽都具足,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很有成就;否則,這一生都是坎坷,諸事不順。

中國人常說,福祿壽三星高照。祿就是官位、爵位、職位,有官位的人就稱為有祿位,執事便是一種祿位。福是生活的經濟能力,生活所享用的種種都是福報。壽,壽命要長遠,身體要健康,這就屬於壽。福祿壽齊全,能有這三樣就很歡喜了。現代的人覺得福祿壽還不夠,還要加一個喜,要多生貴子才是喜,都是在歡喜當中也是喜,能雙喜臨門就更喜。而這些都要靠我們平常努力,因為這是一種果報。人人都歡喜這種果報,可是多數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而不知道在因當中去努力。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看到不好的環境、壞的果報,只想趕快逃避,希望得到一切好的事情。菩薩則不然,菩薩知道遇到好事情是過去種的因,現在更要在好境界當中加倍努力;遇到困難、遇到壞的事情,也是過去所種的惡因,就要慚愧、懺悔,面對現實去突破,這就是菩薩的智慧。如果每一個人都願意從因當中去努力,未來一定可以達到福祿壽喜,成就好的果報。

佛法講,不但要修福德,還要修智慧。一般人會認為有吃、有住、有玩就夠了,為什麼還要修智慧?智慧就是正知正見,假使有福報卻沒有智慧,就不知道如何去運用福報、累積福德,福上增福。社會上也有一些很富有、卻缺乏智慧的人,他們以放縱的方式在享用福報,拚命地追求,甚至於造業、犯法。事實上,就算是逃避了法律,僥倖得到了財富,最後還是沒有好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智慧非常重要。有錢時,知道運用錢財修善法,去培福、造福,不斷地累積福德資糧;有權勢,就要會用權,以權勢造福社會、利益大眾,這就是修善積福。反之,如果運用權利胡作非為,就是在造惡業。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一方面要修善法,廣集福德因緣;二方面要修智慧,知道明辨是非。掌握住這兩個原則,人生就會越走越光明,越來越有福報。如果不知廣積福德,也沒有智慧分辨對錯,一定會遇到許多障礙。無論從歷史人物的遭遇,或是社會上種種現象,都是如此。佛法是人生的真理,依照這個真理去做,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如果違背這個真理,到處造作惡業,最後終會自食惡果。

「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佛法不但是真理,而且是真理當中的真理。生命是無窮盡的,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這一生的努力不僅造福這一生,還有來生、還有生生世世。如果認為人只有這一生,就顯得鼠目寸光,淺視短見。

佛的智慧廣大圓滿,洞悉一切因緣;能觀察到過去、現在、未來。人人都有佛性,所以,要有佛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只要深入佛法,從生活上實踐佛法的道理,必定能有所成就。

了解佛法後就知道,人有過去、現在、未來。在無限的時間當中,我們的生命是很長的,有這種認知的人絕對不會自尋短見,因為知道人並非死了即一了百了。而且,生命的空間也很廣大;佛經裡面講,東西南北上下、十方世界,都在我們這念心當中。生命的時間、空間是如此延伸和廣大,能夠體悟到生命的無量,心就能得到自在。

佛法講人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明白此理,便能體會生命中時間與空間的無量、廣大。一般人不了解,去看相、算命,推算今年流年不利,東方不能去、南方不能去、北方不能去,生存的空間越縮越小。佛法則告訴我們,只要朝著修福、修慧的方向和去努力,福德和智慧具足,就有無窮盡的時間、空間可發展。

有的人對這個道理半信半疑,或者根本就不相信,以為人死了就沒有未來。有這種觀念的人,只看到現在,看不到未來,目光短淺,因此心量也就越來越狹小。要擴大心量,就必須要從知見上來端正,胸襟廣大,人緣才會廣大,事業才會擴大。

人的福報非常重要,有福報的人不會短命,也不會遭難。如報紙上曾刊登,在一次大型空難前,有一個人本要搭乘這班飛機,但是他的名字排不上去,這個人再去爭取坐這班飛機,結果航空公司安排他坐另外的小飛機到目的地,當時這個人心裡覺得不舒服,但只能無奈接受。不久後傳出空難的訊息,他才知道自己很幸運,沒有搭上這班死亡的飛機。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巧合,其實在佛法來講,這個世界上的點點滴滴、所有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依此道理慢慢去觀察,會發現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佛法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這個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修善法就是善因,善法成就,就是善業,善業成就,一定得到福報,因緣果報的道理是絕對的。就佛法來講,修善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命運。一般人喜歡找人改命、改方位、改風水,其實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靠他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種作法便流於糊塗、顛倒。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從修善法做起。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派大將軍曹斌去攻打四川宜濱縣,臨行前,陳摶仙人告訴曹斌:元帥你是中年得志,但是晚年不好,你可以多做一些善事改變命運。曹斌到了宜濱縣之後,打了勝仗,城裡的百姓、士兵全都投降。當時曹斌的參謀建議,關起城門,將所有的百姓、軍人都集中在城裡,然後放火燒城,以絕後患。曹斌想起陳摶仙人的勸告,不但沒有放火燒城,還下了一道命令:城裡百姓的生命財產,所有士兵不能奪取一分一毫。對於戰俘,不可以損傷、不可以殺害;戰俘如果願意留在宜濱,劃分田地供其開墾;想要回自己家鄉的,就發放路費,讓他回家。這個政策頒布下來,所有宜濱的人對曹斌大元帥都十分感激。

當時,宜濱縣的百姓為了紀念曹斌,建了曹公廟來感念他的恩德。等到曹斌帶領軍隊回到朝廷後,又碰到陳摶仙人,陳摶仙人一看他就說:「大元帥,你的相變了,晚年的運一定很好,將來一定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的命運有這麼大的改變,想必是做了很大的善事。」後來,曹斌果然官居高品,確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他活到九十多歲,有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都為國家立下功勞,可說是子孫騰達。

曹斌把屠城轉為善法,保住黎民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為他們安頓好生活,減少了社會的亂源,這就是修善法。佛法中提到,公事門中好修行。一個平民百姓修行,影響的是一個小範圍;如果是一位公司里的董事長,乃至於是鎮長、縣長、一國的總統,願意發心積善修德,利益的人就更多。這樣不僅是發展了事業,同時也累積了善法功德;能多修善積福,必定是功不唐捐。

歷史上有很多修善改變命運的記載,證明人能夠修善積福,一定是功不唐捐。

佛法中提到,修善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積極的修善法是開源,消極的修善就是惜福、節流。惜就是愛惜,譬如一個人有五百萬台幣,假使每天吃喝玩樂、追求現代享受,很快就會耗盡這些錢財,以後的歲月為了維持生活,可能就會衍生種種問題。但是,如果能夠節流、節省花費,這五百萬就可以用很久。

人的福祿壽是過去的努力,過去種因,現在受果;這一生能享用一百萬、五百萬、一千萬,是過去修善積福累積下來,那是與生俱來,一般人說先天所帶來的。所以,要改變命運,要靠自己現在的努力,才能改變未來的果報。如果不知努力,這一生只能隨著因緣果報流轉;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就要從惜福、修福做起。

累積福德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流;節流是日常所需儘量不浪費,開源是要積極修善法,就能有好的助緣。而上班族要怎麼做才能修福德?舉例來說,公家的東西就要用於公務,大部份人會忽略公司團體的電話,無論是公事、私事都使用,這就錯了;談論公事,是正當的,不會減損自己的福報,如果假公濟私、講私人的事,就是在耗損自己的福報,因為這在無形中犯了偷盜戒,盜用公家的時間、用具、電話費及其他資源。佛經講,偷盜的果報是將來貧窮下賤;打電話是一件小事,一通電話沒有多少錢,但是日積月累就很可觀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正是修福、修德的機緣,注意自己的行為,不浪費公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積自己的福德。

又如,上班工作的時間,假設是八小時,這八小時是否認真做事?有沒有挪用部分時間辦私事?有沒有遲到、早退?時時反省對工作是否盡心盡力、認真負責,就是布施了個人的時間、體力、智慧給公司,這些都是自己所修的福報。

惜福,就是愛惜自己的福報;修福,就是開創自己的資源。明白這個道理,在做人做事上就找到了方向,日常生活能夠落實,任何地方都是道場、都是佛法、都能修行。

佛法是不看相、也不算命,但是「相」與佛法也有關係。譬如說佛有三十二相,佛陀的相好,是過去修善積福成就的果報;一般人只要有其中一相,福德因緣一定非常俱足。佛的鼻相莊嚴,鼻高且直,有許多人為了讓自己的鼻子高挺,去開刀動手術、去隆鼻,雖然也鼻相莊嚴,可是那是人為的,不是修善修出來的;也有人喜歡割雙眼皮、整容,用種種人為的方法改變外觀,但因為不是自然福德成就的,就有許多副作用。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修善法得來的,所謂相由心生,佛陀不但相好莊嚴,而且福慧具足。一般人重視相貌,只圖表面好看;仔細觀察,有些人相貌很好,這一生卻不一定有福報,煩惱也很多,這是因為心中沒有善法,平時未能廣修福慧;即使相貌美好,也沒有福報可以享用。所以,人生必須修善才能改變命運。

佛法告訴我們一方面要修善,二方面要檢討、反省,使自心清淨、慈悲、柔軟,即便相貌不好,但是具有親切、和藹、高貴的氣質,也會成就好的助緣,這要靠我們自己努力,從內心改變自己。

相是過去的業因所成就,從相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福報;假使過去沒有修,也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不但能改變命運、福報,也能改變相貌。

在歷史上有三個人縱理紋入口,分別是鄧通、周亞夫與裴度,照理說這三個人都應該餓死,可是前面兩個人餓死,裴度並沒有餓死。

漢朝的鄧通,官居上大夫,經常隨伺在漢文帝旁邊。鄧通是個佞臣,專門討好漢文帝,很受皇帝寵幸。某天,一位相士告訴鄧通:「您的縱理紋入口,將來會因貧窮飢餓而死。」鄧通就跟漢文帝報告此事,漢文帝回答:「餓不餓死的權利在我,我讓你富貴你就富貴,我讓你餓死你就餓死。」於是,漢文帝將四川的銅山封賞給鄧通。這座山出產銅礦,鄧通就用銅來鑄錢、流通,可以說是富甲天下。

漢文帝駕崩以後,他的兒子漢景帝繼位,漢景帝知道鄧通是個奸臣,所以登基後頒布了只有國家才能鑄造錢幣的法令,以鄧通造銅錢中飽私囊,觸犯國法的罪名,沒收鄧通所有財產,免去官職,將其關進監牢,而且不供給三餐,鄧通就活活被餓死了。

第二個是周亞夫,他是很有才能的一個大臣,當時皇帝忌妒他的名望與才德,甚至擔心他將來會篡奪皇位,於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關到監牢,不久,周亞夫即因絕食而死。

唐朝有一位宰相叫裴度。當年,正準備考進士時,遇到一位相士對他說:「你縱理紋入口,不用去考了,一定考不上的,即便考取了,將來也是會餓死。」裴度深信佛法,相信一切都有因果。一天他到寺里去燒香、拜佛,拜完以後就到涼亭休息。看到涼亭的石桌上有一條玉帶,這條玉帶非常名貴,應是朝中官員所佩帶之物。裴度想,失主一定很焦急,就坐在涼亭里等失主。過了許久,有一位婦人哭哭啼啼的來到涼亭,慌張地四處尋找。裴度問婦人是否掉了什麼東西?婦人回答:「我把一條玉帶放在涼亭里,休息一陣子之後,因為忙著趕路,忘了玉帶;走了十多里路才想起玉帶還在涼亭,這條玉帶對我和家人是很重要的!」原來這位婦人的先生在朝為官,被人誣告入獄,這條玉帶可以平反冤獄,救一家五口人的生命。裴度聽了緣由,確認婦人是失主,就把玉帶還給婦人。

幾天後,裴度又巧遇那位相士,相士驚訝的說:「你的相完全改變了,一定是累積了許多陰德,將來必定福祿具足,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久,裴度進京考試,中了進士,後來果然官居宰相,年享上壽。由於一念慈悲,修善積褔,因而改變一生的命運。這就證明佛法所說,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別人。

命運要靠修福修慧、從因緣果報上來改變。有些人以為改變方位、風水或名字就可以改命。但是,如果這樣就能改變命運,那麼看相算命的人為什麼不能改變他自己的命運?如果改個名字可以富貴,那麼改名字的人早就富貴了。看相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經驗,因為相隨心轉,面相能顯現一個人的內心。所以,心念轉變才是最重要。

唐朝有一位聖僧一心禪師,懂得看相、算命,開悟以後曾講過幾句話:「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他講,一個人的身高不代表富貴貧賤,反倒是一尺之面可以看出這一生的命運,但是三寸之鼻更能看出一生的富貴貧賤與壽命長短;而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心才是最重要,一個人念頭的正、邪直接影響整個人生,左右自己的命運。

明白這個道理,人生就找到一條光明大路。無論在公司、家庭、道場及任何生活場所,都可以本著修善積福及惜福這兩個原則來做,福德越來越多,福上加福,始終是無有窮盡。

人生除了修福,還要修智慧。有福報、有財富,如果不知妥善運用,花天酒地、吃喝玩樂,造作惡業,雖然有錢反而容易招致墮落。社會上有些寵物,主人每天抱著它,替它打扮、送它到美容院,生活得比一般人還優渥。但是,終究還是畜生道的眾生,雖然前世修福報,卻沒有智慧辨別是非,因此造作惡業而墮落。所以,修福還要修慧,有智慧才能妥善運用福報,增長福德、避免墮落。

智慧和知識不同,知識是透過學習得來,經過不斷增加累積而成就,例如科技、天文、地理……等專業就是知識。而智慧是本具的,非從外得;時時檢討反省,看看心當中有沒有過失?有沒有貪心、嗔心、痴心、慢心?如果有就改正,慢慢轉化自己的習氣,使這念心像止水一樣平靜,像鏡子一樣沒有塵垢,本具的智慧就會現前。

心中有貪心、嗔心、痴心的煩惱就是塵垢,因為貪財、貪色、貪吃、貪睡、貪名,使這念心蒙塵,本具的智慧便無法彰顯。不貪,並非什麼都不要,而是取用本分該得的,譬如每月的薪水是辛勤努力所得,屬於份內之財,便不是貪。相反的,巧取豪奪份外之財就是貪,這種錢即使得到了,將來也會從其它地方失去。因果通三世,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想要富貴、功名利祿,一定要從因上去努力;因,沒有別的,就是惜福、修福。

人必須要有福報;有福德的人,賺來的錢什麼人也偷不走。沒有福德,即使很會賺錢,什麼也保不住。人的福德不同,看到外面的境界也不一樣。佛經里記載,有兩個朋友經過一片山林,走在前面的人看到樹上有一條蛇,就趕快逃開了。後面這個人看到的卻是一串錢吊在樹上;沒有福德的人,連錢都看成是蛇。古德也講:「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時節因緣具足,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帆風順;時節因緣過去了,做任何事情都不順利。因此,平時要廣修福德與智慧,福慧具足,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智慧人人本具,心清淨、平靜就有高度的智慧。佛經中提到「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佛性就是我們的覺性,大眾聽法這念靈知靈覺的心性。假使這念覺性起了煩惱,做事情就會失去章法,看不清楚真實狀況。所以,佛法強調「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念心清淨,覺性彰顯,就能產生智慧。

做人做事有兩個原則:一個是修福;一個是修慧。懂得明辨是非善惡,博學多聞,更要知道檢討反省,安心、靜心、定心;朝這個方向努力,就是修慧。能夠修福、修慧就是菩薩行,世間法即是出世法。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並非遠在天上,亦不是在西方,更不是將來到那裡去成佛才是佛法。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心念的觀照。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指我們的心水;水面風平浪靜,船就能平穩前進,順利到達彼岸。如果有了風浪,波濤洶湧,船不僅無法平穩向前,甚而可能翻船,連生命都會喪失。心水也是如此;心存善念,口說好話,身行善事,這一生就能愈走愈光明,這就是「水能載舟」。相反地,心裡總想投機鑽營、走旁門左道、偷騙詐盜、乃至於用巧取豪奪等方式得到財富,這種心念一定是愈走愈黑暗,為自己帶來災難,這就是「水能覆舟」。

因果是一種真理,這個世界上的點點滴滴、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果報的呈現。因果是一種定則,不是迷信,不論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也無法離開這個原則。佛法所說的因緣果報,並不是要我們消極地坐在這裡聽天由命,而是一切要靠自己去努力,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地的努力,絕對達不到想要的果報。

譬如在公司上班,不遲到、不早退,這就是因;每天工作都很努力、認真,這就是因;經常本著這樣的因地去努力,將來的事業一定會很有發展,這就是有因有果。在念書的學生,不是等到考試時才拚命準備,而是在平時就要努力,不翹課、多複習、多聽、多寫、多記,能夠從因中去努力,將來考試的成績一定很好,此即因果相應。

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失敗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法中提到,成菩薩、成魔是自己;生淨土、到地獄也是自己,都是我們這一念心使然。體悟到這一念心,時時安住在正念、善念,就是一條光明的道路,依此而行,人生會愈來愈有福報與智慧,身體也會愈來愈健康。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指我們這念心。在這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是彼此依靠的關係;藉互助合作來達到富貴、成就因緣,所以彼此要知恩、感恩、報恩。現代有些人觀念錯誤,為了追求功利,人與人之間互相利用、打擊、自私自利,彼此障礙阻擾,因此引發許多糾紛、危難,這就是水能覆舟。我們把觀念建立在互相依存、互相幫助,成就彼此的事業、功德,這就是水能載舟。有了正確的觀念,人生就會充滿希望,愈走愈光明,到那裡都是淨土,都能吉祥平安。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