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一年教書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因為犯了一個蠻嚴重的錯,還找派出所的員警來嚇他,因為他年齡還不夠也不足以定罪,又學校的老師很多也是給他訓斥,給他指導。後來這個孩子就坐在樓梯口,非常的落寞,我看到了他的背影,雖然沒有看到他的面容也可以體會到他的心情,我走了過去,在他的身旁坐了下來。……
我在我這個學生的身旁坐了下來,也沒跟他講什麼話,陪他坐了幾十秒鐘,這孩子開口了,他說「老師,我很想死」。人生如戲,很多時候你都不會明白你今天會遇到什麼戲,但是要保持鎮定,學生說很想死,你不要說「不要死,太恐怖了」,這樣你就被他轉了,當老師的要情緒穩定。然後我就跟他講「你為什麼很想死?」人與人講話有一個最高指導原則,你循著這個最高指導原則都不會講錯話。當他人在抱怨你的時候,你就告訴他,你現在遇到的是結果,原因出在哪裡?當你一直引導他把人生的錯誤原因找出來,他的理智就上來,他不會怨天尤人,不會把責任推給別人。你現在在聽別人抱怨的時候,你可不要在那裡隨口說,現在男人都是這樣,現在人心都是這樣,那個叫多嘴,唯恐天下不亂。
剛好有一天早上我還在睡覺,在海口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打電話來,一位女士,電話一接起來她就開始哭了,當然不是我做錯事了。邊哭邊講她先生怎麼樣不好、怎麼樣不好,這個時候不要阻擋她,讓她好好講,為什麼?她那個火山要爆發了,你就讓她宣洩一下。我們跟人講話要審時度勢,你連給她宣洩一下都不肯,馬上就把她堵住了,她會噎著,讓她發洩一下。等她把她先生罵完以後,我就跟她講,你先生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你現在自己有沒有做對才是重點,請問你現在有沒有做一個為人母應該做的事?你現在有沒有做一個為人妻應該做的事?你現在有沒有做到為人媳婦應該做的事?假如沒有,你沒有資格去生你先生的氣。而且話又說回來,你今天為什麼生你先生的氣?因為他怎麼樣?因為他不負責任,所以你氣得半死,可是假如今天你也不負責任,那你應該氣誰?你應該氣你自己。人往往意氣用事,看到別人不對也沒有想想自己對不對,就開始情緒波濤發生衝突摩擦了,逞一時之氣。我這麼一給她引導下去,她情緒比較平和下來。
一個人錯了,「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這個「禍且作」不是壞人,你把你先生的過失大街小巷跟他講,你看這個家庭破不破滅,他一定跟你惱羞成怒,他決定不會想到他錯在哪,他一定撐著這口氣也要搞得你雞犬不寧。人與人都在意氣用事,所以家不成家,團體不成團體。而這有一個很微妙的關係,今天先生錯了,你不只沒有嚴厲指責他,還繼續把你應該做的事做好,這樣才能喚醒他的慚愧心,人都有良知。男人做錯事又不代表他不回頭,就像我們上六天課也會打瞌睡,可是打瞌睡又不代表醒不過來,在三期的過程還沒有一個人打瞌睡沒醒過來的,當然假如他真的醒不過來那是我的責任,「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講得太枯燥了,讓他已經用兩根牙籤撐起來都沒有辦法,因為我可以感同身受。良性的循環要轉動,用我們的德行去感化他人,絕對不是意氣之爭。
我跟她講完話以後,這一位朋友跟我講,她說蔡老師,我打電話給你以前,已經打給我好幾個女性的朋友,我詢問她們的看法,她們給我的回答是非常的時期一定要用出非常的手段,你看這些朋友理不理智?當然因為她沒讀過古書,她又沒有聽過很多俚語。「寧拆十座橋,不破一樁婚」,婚姻破裂了,它是代表一個家庭的遺憾,延伸到孩子一生的負面影響,那影響可是深遠的。你拆了十座橋還可以重修,亂給人家建議,婚姻破了,想要再回到從前幾乎不大可能。我們有朋友就是給人家建議離婚,後來夫妻都很後悔,他自己也很難過。建議人家時時提醒他,你自己錯在哪?你這才叫真正幫他,因為他會不斷提醒自己,不斷改正自己。
我對這個學生也是這樣引導,「你為什麼想自殺?」他說「老師,都沒有人喜歡我」。我看他講出這句話是滿悲哀的,這時候要緩和他的情緒,我就跟他說,「那福裕老師會討厭你嗎?」他停了一下沒有回答。因為學校有兩位老師對他滿照顧的,另外一位你們認識嗎?「蔡老師。」你們怎麼都未卜先知,你們已經證六神通要記得來度我。接著我就跟他講,「蔡老師會討厭你嗎?」他搖搖頭。這個講話的順序很重要,要先講別人好,再講自己好,不然一開始就講自己,覺得怪怪的,你看中國人講話就是這麼樣含蓄厚道。我就進一步跟他講,「那人家為什麼討厭你?」把原因找出來。他說「老師,我都打人,我都罵人」。接著我就勸他,「那你從今天以後不打人、不罵人,那同學不就不會討厭你了」。接著孩子說了一句非常痛心的話,他說「老師,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學生這一句話對我的教學生涯影響甚深,我不願意看著自己的學生一輩子成為他習性的奴隸,很想改,改不了。不要說小孩了,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的人生是不是也在這樣的處境之下?明明知道聖教很好,很想學,卻被習性拉得精疲力盡。為什麼?因為在中國人的社會裡,聖教已經斷了將近三代了,我們的根基都不牢,我們人生的這一份遺憾絕對不要再發生在下一代的身上,絕對不要再發生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這是我們人生當中應該有的責任心,應該有的使命感,不然自己都跌下去了還要讓學生繼續跌,那情何以堪。
這個學生這一句話,「老師,我很想改」,這一句話我們有沒有聽出來?「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苟不教,性乃遷」,習性養成很難改過來。後來這個學生我拿了一本書給他看,那本書叫《地藏菩薩本願經畫冊》,我翻給他看,你造作罪業,然後以後就要受苦,要受責罰,受良心的責罰,那個學生看那個銅柱鐵床眼睛瞪得很大,讓他有所警覺、警惕不可造惡。這學生拿去了二三天之後,走到了辦公室的門前在那裡繞來繞去,我看到他的眼神跟動作自己心裡有數,是來找我的,我走出辦公室的門問他,有什麼事嗎?這個常常打人、罵人的學生臉上非常的靦腆羞澀,很不好意思,他用他的右手把他的左手遮住,我看到他這個動作就知道他的手上一定有什麼蹊蹺,等到他緩緩把他的手掌拿開,這個孩子在他的左臂上畫了一尊釋迦牟尼佛。畫一尊釋迦牟尼佛要多久?而且畫得很好看,他還很有藝術天分,但是沒有好的緣成就他。諸位朋友,在那幾個小時當中,這個孩子的心是什麼心?是佛心,是時時想著佛陀,他才能把它畫出來。人生總在遇緣不同,好的緣就能成就他的道德學問,因為他有本善的心,不好的緣一生就很難再爬得起來。
後來我有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狀況確實很不好,父親是流氓,媽媽已經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佛陀曾經說過「多瞋眾生慈悲觀」,當我們脾氣很不好,很容易瞋恚,要常常生起慈悲心,因為讓你生氣的人,「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樣的學生你看他的行為會火冒三丈,你再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你的氣怎麼樣?消一半,甚至於是氣全消,提起的是一份悲憫的心。
既然人生的好壞在於遇到的緣分,那這一個體悟對我們的人生又有什麼啟示?人生的成就總在遇緣不同,諸位朋友,這句話給你人生什麼啟示?什麼提醒?都沒啟示喔?珍惜遇到好的緣分。記得我還沒有學佛以前,曾經聽一個長者講了一句話,他說你的人生假如遇到一個大智慧者,你一定不要放過,當他要離開的時候,你要全身撲過去把他的腿抱住,都要珍惜這個機會。諸位朋友,下次老和尚回台灣來,你們不要撲過去把他的腳抱住,然後到時候又說蔡老師教的。要依它的意義不要著相了,是那一份鍥而不捨,那一份珍惜很重要。這給我的印象就很深,後來在電視上聽到老和尚講經教,那種影像就浮現在我的面前,什麼叫把腿抓住?依教奉行,聽一句做一句,這重要。
除了要珍惜這個好的緣之外,還有沒有什麼啟示?「能親仁,無限好」,要珍惜親近善人、智慧者的機會,這跟剛才要依教奉行是同樣的一個態度。來,還有沒有?真的沒有了嗎?跟人要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很好。你到處跟人結善緣,以後你就有很多善緣可以用。有大愛之心,是不是?來,掌聲鼓勵。諸位朋友,大乘佛法的根源在哪?「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了解到人生的成敗在遇緣不同,我們就要感受到眾生現在善緣難遇,「百千萬劫難遭遇」,既然善緣難遇,我們又已經遇到了,我們要去變成別人一生能得度的緣,要有這種定位,你的慈悲心才會起來。而當然你要當別人得度的緣,首先自己馬步要站得穩,不然你泥菩薩怎麼樣?過江,來,來,沉下去,這樣不行,但是你有這一份願心的時候,你的能力就提升得特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