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配合很簡單:定課加小回向加《普門超度》。這是每天都可以堅持落實的部分,但我們為什麼要每天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三位配合在三部走的步驟下,要完成三部走的目標。
學佛的第一障礙就是業力,所以不管你學了什麼法門,拿不到真實有效的消業手段,這個學習的路程都會困難重重。不管各位學了什麼體系方法?在哪裡學佛?你要找到本門下提供的消業方法手段,且要真實有效,但不要以迷信去面對消業,所謂迷信就是不明就理的,人云亦云的,不求甚解的。所以我不希望你們迷信《普門超度》、迷信我,或者迷信佛法。
業力表現的很複雜,從影響客群來分,可分內業和外業。當一個心念行為產生了一系列影響,那麼這個影響自然會有對內的影響和對外的影響,所以業力的產生也自然會有內在的業力和外在的業力。對內在的業力而言,就是自我投放的一個心念行為對自己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外業就是自己的一個心念行為對外在的人事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從影響的性質可分三類:善、惡、不善不惡。我們把不記業的不善不惡的業力暫且放下不提,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念行為可以形成四種大的業力:
一、內在善業;
二、內在惡業;
三、外在善業;
四、外在惡業。
善業會有善的結果,這自然不需我們覬覦擔心,而我們普遍受困於內外惡業的襲擾。內在的惡業如貪嗔痴,如妄想執著,如傲慢嫉妒疑惑。我們的某個心念行為,對內在的自己激發鼓動了對應的惡業,我們可能就會被升起的內在惡業困擾或者影響了,形成了在錯誤見解下更深重的錯誤理解,或者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消內業這是非常艱巨的一個工作,但這對我們而言還不那麼嚴重,更嚴重的是外在的惡業。我們的某些心念行為形成對外在的人事物的惡業,業力迴旋之後,必然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傷害了他人,業力迴旋後受傷害的也必然是我。正是因為洞悉了因果,所以才要持戒,以約束自己的方式不造作惡業,自然就會承受對應的業力迴旋,也自然就不會受到如此的傷害。
這是最淺一層的持戒原理,也是不造作惡業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常常以佛弟子自居,若不持戒,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學佛呢?就算持的不好,但是也要努力去做,這才是為扭轉生命走向做努力了。
但是現在明白了,現在不做了,是否代表我就沒有外在業力了?不能這樣想的。我們早些播種下的不善會陸續的成熟,現在惡緣越厚,可生髮的惡業會越多,就像一片土地乾涸荒蕪,一場雨過後,很快就看到小草長出來了,那些草的種子潛伏著等機會。惡業也是如此,當我們早些播種了不善的因,這一生激發了對應的惡緣,種子遇到合適的環境生長發芽就是自然的事情,惡業現前也就是自然的事情。
傳統模式的消業是靠持戒,靠忍辱,靠禪定等等。持戒不造作業力,只有舊的業力在減掉,沒有新的業力生成,這就很好了;但業力現前了,惡的事情出現了,要靠忍辱了,你得忍著,遇到再艱難的事情,再惡濁的事情,你也得忍,這個業力可消;如果不會忍,上一個因果結束,自己又播種新的惡業,這就是沒忍對,也就沒有真實的把好個因果爆掉,沒有真正的消除這個業力。
所以忍中有一個樂忍、喜忍,不是苦哈哈的扛著挺著,而是知道一個惡業現前被消掉了,這是很開心的事情,而不是承受惡業本身值得開心。
一般層面的襲擾,靠定力扛著,不動心,不隨不覆,不異動,不被動。你扛得住,於心不動,惡業現前,這對因果爆掉;而心念清和,不動不搖,自然就沒有隨著剛剛的惡業再造作新的惡業,這是消業。可是如上這些方法手段我們非一時半會就學得會、用得來的。
而且對內外在惡業而言一般會形成罪業、業障、業力這三個部分。業力簡單,就是尚且沒有表達出來的影響,就像我們丟一個石頭到水面上,石頭從手離開到墜入水面的中間過程,沒有表現為對水的影響,但這個影響也是馬上就會形成,所以業力僅是釋放了影響。
業障就是影響的一種表達,就是我們的行為形成了業力迴旋,自己要承受力的反作用。我們說的業力現前,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是業障現前,業力形成的障礙出現了,也就是業力形成的影響迴旋到自己身上了,那時的影響成為了現在的障礙。這是我們要抓緊消的。
我們說的消業,最大層面是消業障,而罪業就更深一層。這裡就深入到罪的層面,所以眾生為什麼要跑地獄去啊?因為要消罪業,通過接受痛苦懲罰來消磨罪業。罪業消亡了,再跑出來,繼續進入輪迴,這個時候他攜帶的就不是罪業,而是業力,也可以由業力轉換為業障。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過去的罪業消了與否?如果沒消,去地獄消是正路。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下地獄的原因,表面上看的是業行,而不是罪業本身,比如我們說了某人的壞話,這可能是我和他之間的惡緣成熟了、惡果現前,但如果我沒控制好發力範圍,形成了眾口鑠金,那麼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也就是我們的這個因果本應該是我罵他,這對因果惡業現前,對我而言惡因消掉了,但是他接受了辱罵,又重新種下了被傷害的惡因,他會報復,會仇恨,會嗔恨,他又接續這個因果鏈條,等於我的因果並沒有真正的斷掉,而是從新接活了。
但是我只是罵他,結果卻超出了範圍,超出的部分,就是罪的來源。
怎麼就超出了範圍?這其中就要說習氣作怪了,我們數世的行為養成了習慣,就算我們脫離了當時的生活環境,還會保留這種行為的慣性,那麼這個慣性恰巧遇到了惡業現前,就會讓這對因果關係,變的越發不可控。所以學佛的非常艱難的一段路程就是發現自己的習氣,這是很痛苦的階段,往往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你的習氣被遮擋在自以為是下,不把上一層遮羞布挑掉,是看不到習氣鼓動的。
最好的消業就是不造作業力;其次是造作了,但是我能承受消減,在承受過程中心念不動搖,不隨著跑,不再重新接續新的惡緣因果,這些都是學佛過程中非常正統的消業手段。可是業力現前,業障現前怎麼辦?我對他傷害了,他來找到我,要傷害我,我還沒活夠,我還有夢想,我還想要做事情,他來傷害我,阻攔我了,我怎麼辦?和他講道理:你不要這樣啦,這不好,這不對!那麼他就會說:你傷害我的時候,我也有夢想,我也有希望,我也有大好前途呢,你都不顧不管的滅殺了我的希望,我現在為什麼要饒了你呢?
所以這種業障就非常難消,障起來真的是能障聖道的,我們現在的大環境惡因太多,惡緣也太多,惡果現前的也多,所以展現的苦難就很多,出現的災難也很頻繁。這就導致,我們想學佛,想有一個好的結果,想扭轉不好的局面,想不承受大的惡業現前,這個障礙得消得了才有希望,消不了,你就得挺著,挺住了,你就活著,挺不住就照片掛上牆了。
怎麼消惡業?我們說學佛啊,在佛菩薩的加持下業力提前爆掉,所謂提前就是不讓他圓滿成熟,就像西瓜你可以在他二斤的時候摘,也可以在他二十斤的時候摘,對於惡果當然不希望他長得和冬瓜一樣上百斤重了,就希望他很輕很小的時候就提前摘掉,不讓他繼續發展,這樣我們承受並消了就更容易些。
一方面我們要求佛菩薩加持,讓惡業提前出現,可是如果我們沒做好準備,惡業一來我們受不了啊。一學佛全是壞事情,不學佛了,這就把佛菩薩晾在那裡了,他們幫我們,反而沒有好的結果,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業力提前爆掉,就要做好準備,也就是被業力現前圍繞,這就是我之前說要主動還債,我們把這個還債務的心提起來,我現在打算還債了,我主動還,不要你們打上門來,不用你們在門口堵著,也不用你們在走路的時候下黑手,我現在就還。那麼這個時候,出現的業力現前,各位就要知道這是佛菩薩慈悲加持變小變輕了。所以佛菩薩的加持由我們的情況決定,我們做好準備了,這些事情就會陸續鋪開;如果我們沒做好準備,那只能懸著。
所以消業就成了學佛的第一大門檻,過得去就移步換景;過不去就被業力拍倒,就被攔在外面。我們選擇《地藏經》來消業,其中原因各位也可以在讀誦時看得到,其中提到對大乘經典無讀誦性,也就是說當你發了大乘心,要度眾生,要講法,這都很對很好很正統,可是讀不了經典,讀不下去,讀不明白,讀不懂,這個障礙怎麼解?這就要靠《地藏經》了,但不是說讀了念了就消得,而是經文裡有提到如何消除,我們如說修行就可以對應消除。
所以第一階段消業以地藏系列,其中的最首要的是消除學佛障礙,你得能保障走在路上,才能走到終點,才能看到春暖花開;如果這些學佛的業障都消除不掉,學佛的路走得下去嗎?走不下去,求福報有用嗎?走不下去,求來的福報極大可能就是災禍了,因為不是如理如法獲得的。
當我們學佛障礙可消了,能更大力量保障走在學佛的路上了,你才有以後的各種可能,才能有各種解悟,各種證悟的可能,才能有開悟的可能,才能有發出正念的可能,才能有成就正受的可能,才能有獲得正果的可能,才能有趣入菩提的可能。所以障礙不消,後續的內容就是鏡花水月,這個攔路虎必須解決,這也是為什麼強烈推薦各位要如此做的原因,其目的很簡單,希望你們隨後的學習是順暢的。
《地藏經》又肩負了激發往生願的作用,很多人看不懂了,怎麼靠《地藏經》激發往生極樂的願呢?如果通過學習發現這娑婆沒有我能安身立命的可能了,那麼我要去哪裡?我又是凡夫,一大堆毛病,我能去哪裡?
如果憑業力自然是輪迴下去,可是在現在的娑婆的惡濁環境下,輪迴下去就是地獄了。不想去地獄喝茶,又有各種自身的問題,我們除了極樂,還有其他地方可去嗎?
所以《地藏經》一定要讀到:怎麼下的地獄?憑什麼下地獄?下地獄後的情況是什麼樣的?這些都懂了,明白了,然後咱們就一條一條的對照,拿自己的身口意來對照,看看下不下地獄?拿自己的五戒十善對照,看看下得去否?或者更簡單,拿經文裡說的下地獄的因來自己對照,看看自己觸犯了多少?觸犯一條就足夠下去了,如果犯的多了,還哪裡跑?
這個事情做完了,只要真實做完了,就知道這娑婆不能逗留了,不能再留戀了,不能再曖昧不清了,都這種局面了,還不想著往生極樂啊?所以這個時候往生極樂的願才算是略真;如果我們還對娑婆有各種幻想,各種奢望,各種期許,發願去極樂,這個願就不能說是真願了,因為沒有絕對優勢。
願不真,去極樂的事情就告停,各位讀《無量壽》會看到極樂有天人,有邊地疑城,是因為什麼原因去的呢?是以不信心,以功德回向得生極樂,做了天人,投生了疑城。但其中沒提願的部分,在不信心投生極樂的這類情況里,如果沒有願生極樂的心,就算再大功德也依然去不了,連極樂世界的疑城邊地也去不上。換而言之,你如果有願,就算不信,靠功德 回向可生極樂,大不了邊地疑城;可如果沒有願,沒可能去極樂。
所以願的真假直接關乎到往生極樂的命脈,這是我強調再三的原因。願如果能激活了,咱們怎麼提升,怎麼保持?這個事情就埋藏在每天功課的保持里了,簡而言之想提升願、保持願有二條路:一是理論上的深化理解;二是事情上的廣泛證實。
我們想在佛法里有更深的理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佛是不可能的。所以阿羅漢的暖法,舉例為鑽木取火,你要不斷的轉動那個木頭,才能讓底下的木頭熱起來,才能最後取火成功;而如果轉二下累了,再轉二下歇會,再轉二下喝個下午茶,這火猴年馬月能鑽出來?
學佛的深層理解絕對是趁熱打鐵才行,一鼓作氣的堅持才行,走走停停,行不行?在其他事情上當然可以,但學佛想要有深悟,懈怠拖沓肯定不行。
大家也知道讀經不是一會半會就能讀懂的,就算現在明白了,可能轉身又不明白了,所以不堅持、不保持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每天我們要做功課的原因,天天見,不陌生。若心態調整好了,用心專注了,這個天天保持的功課,就為我們獲得更深理解做了基礎保障了,所以定課就不能雜,不能弄三、四部經文在其中。弄那麼多固然可以,但對解悟深意幫助不大,反而會拖後腿,因為每部經都有宣講因緣,都有對應的契機,都有這個經的氛圍和節奏,幾部經摻雜其中,東北亂燉一鍋出啊?
事上的廣泛證實就更簡單了,就像我們平常發生了一個什麼事情,當我們注意力都在這個事情上,往生的事情丟了吧,忘脖子後面去了吧?當然有的事情需要專注去做,所以可能會暫時放下其他的想法,往生願也要放下,這可以理解;但為一些極其不重要的事情就給把往生願丟一邊了,這事就說不過去了。所以平常要常常想著:我的願還在嗎?還好嗎?
你想著往生願了,就等於你在想著極樂的美好莊嚴了,等於你在想著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了,所以想這個事情,比想著念佛更靠譜,來的更容易,效果更好,這就是傳說中的投機取巧,但是恰到好處。想著往生的願,對極樂的佛法僧全都在其一念之中囊括了,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