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現代人求學問容易貪多


時間:2018/8/10 作者:君合

蔡禮旭:現代人求學問容易貪多

蔡禮旭

現代人求學問都犯一個很大的忌諱:貪多,覺得多就一定好。那不見得,因為多就會亂。《禮記。學記》裡有一句教誨「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一次讓孩子學一大堆東西,也沒有顧慮到孩子有沒有囫圇吞棗,到最後一定會學不好,甚至會讓孩子覺得不想再學了。你看現在很多孩子同時學三、四個才藝,到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厭學。所以學東西、求學問甚至於求世間的技能都要專而不雜。

楊老師學一個書法學了四十一年,楊老師教書法光是「永字八法」的第一個點就一定要讓孩子點幾千點,才可以再學下一個筆劃。現在的書法是不是這樣教?很多書法界的說:「你只要來學三個月,保證你能得獎。」我們要不要去?要冷靜!他是用什麼心境學藝術?急功好利。書法是拿來修身養性的心法。如果一開始孩子學的都是功利,一定與藝術背道而馳,所以我們確確實實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在書法藝術當中,能夠把這一個點點好,孩子的耐心、毅力就在這個過程磨出來。孩子的基本功都能扎得紮實,一個人基礎好了再求發展才不會敗喪下來;假如基礎沒紮好,發展的愈快愈危險。

所以楊老師在學書法的過程,懂得了每一個字的結構,看起來就非常工整。由這樣的態度,當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提起這種觀照能力,事情要怎麼安排,才不會亂。在寫書法當中,她的定力成就了。而當定力成就了,她對人對事的處理就能有條不紊。所以學藝術終究的目的還是在提升道德修養。孔夫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而游於藝也不離修道德,也不離養一個好的心性。所以,當楊老師再去學其它的藝術,比如學國畫、篆刻,因為她已在書法里對於藝術有很高的敏感度,所以學其它的藝術速度都比別人快很多,甚至於學計算機也很快,因為她已養成鍥而不捨的定力和耐力。我們年輕人跟在她旁邊都覺得相對失色。

《三字經》說:「教之道,貴以專」,教跟學是一件事,有教、有學,「學之道,貴以專」。因為學雜了以後,心就散亂。世間任何的智慧和才藝,所強調的是悟性。你所積累的知識、常識達到某種程度以後,要看人的悟性。譬如學中醫,如果沒有悟性的話,你只是會考試而已,真正病人給你看,你發抖,怕開錯藥。而悟性來自於專注,來自於對人的仁慈,感同身受。只有提升這些內在、心境界上的功夫,你才提得上去。

所以學藝術,不要同時學一大堆。才華的成就,好比挖井一樣,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冒出來。而這一口井的水又通任何地區的水源,所以學通了一種藝能,你再學其它的藝能,就會顯得比較簡單。所以要想讓孩子把才藝學好,首先把德行的根紮好,假如一個人很有才華而沒有德行,他這一生可能被自己的才華害死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