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長者李通玄,曾經游過五台山,在善住院碰到一個僧人,傳授他《華嚴經》大旨。天快黑時,僧人告別。長者說:「天色已晚,師父要到那裡去?」僧人指指北台頂,行走飄飄然,好象駕著風,長者追趕不上。到夜間,望見台頂上火光沖天,向寺主詢問,寺主認為是野火。長者想到僧人到了那裡,這必然是神光,不是野火。
就拖著手杖登台頂,沒有人敢跟隨他。到台頂後,看到火光更加熾烈,方圓一里左右,看火光中間,只見立著紫金傘幢,先前那個僧人坐在傘幢下,有數百個戴皇帝冠冕的圍繞著他,梵音雄朗,聽不懂說些什麼。
長者心想,如果我投身其中,能見上聖人,燒死也不遺憾。隨即踴身跳了進去,頓時感覺身心清涼,法喜無量。剛走上去行禮,忽然裡邊空無所有。長者就在那個地方,一坐三天,然後下山。
走到西谷口,只見好個童子,眼中放光,天衣飄飄,乘風而過。長者稽首行禮,童子說:「那天夜裡,投身在我師父火光中的,不就是你嗎?」李長者說:「是的。」隨即問說::「仁者的師父是誰?」童子說:「我師父是文殊菩薩。」
長者想拉著衣服跟著走
童子說:「你過去世的誓言是弘揚佛經
怎麼能忘了?
說完話,杳然飛走了
長者想起文殊菩薩傳授的華嚴大旨
決心撰造經論,解釋大經
見這裡天氣太寒冷
於是向南走到盂陽縣的方山
在山岩上打洞住下來,撰寫經論
柏樹葉和上棗做下像銅錢一樣大的餅,每天吃七枚,當時人稱他棗柏大士。嘴裡放出光來代替蠟燭,曾經感應猛虎給他馱經,仙童為他打水。經論寫成後,有四十卷和他的《決疑論》並行於世。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春天,在方山石室禪寂中逝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每天多念誦文殊菩薩心咒,增長甚深智慧,文殊菩薩心咒:嗡阿若巴扎納諦ongarabazhanadi)
願以此功德,普及與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