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秦東魁:包子與幸福


時間:2018/9/17 作者:花雅禪

作者/秦東魁

早晨上班,身後有對中年夫婦和我一路,一路聽到他們細細碎碎地在聊天,很有趣。

男:「一會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還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兩個肉的,素的想吃嗎?」

女:「也有點想吃,你想吃嗎?」

男:「我也想,一會我先去占座,你去買包子。」

……

就是這些瑣碎得再也不能瑣碎的事,但兩個人始終有商有量,不急不躁。我不禁回頭看,真的是扔到人堆里便找不到的兩個普通人,模樣普通,衣著普通,但面色平和,笑容溫和。或許我有點武斷,我覺得憑他們的交談方式,他們一定是一對恩愛夫妻。雖然我只看到了有關他們生活的最簡單的一個片段,但這個片段所蘊含的意義和所具有的象徵,卻令人深思。

我有個表姨,老兩口都八十多歲了,說話就是這樣,他說什麼,她都覺得好,有道理;她要做什麼,他都支持。就算有不同意見,也是商量著來。聽他們說話,有一種溫潤的鬆弛感。不像我爹和我娘說話,身為旁觀者都要替他們捏一把汗,因為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吵起來。他們講話永遠不投機,你往東我往西這種都是小case,動不動就翻扯出陳年舊帳互相指責才是常態,此種婚姻也一輩子磕磕碰碰地過來了,但要說婚姻質量,絕對談不上。

可能有人覺得他們說的都是一些小事,談得來算不得什麼。可如果換一種心態來交談,就算這樣的小事都可能跑偏。比如這樣:

男:「一會兒吃包子,行嗎?」

女:「就知道吃包子、吃包子,你就不能換個花樣嗎?」

男:「那你說吃什麼,每次都讓我說,說了你還不同意。」

女:「你是我老公,連我愛吃什麼都不知道,我還有什麼可說的?」

男:「那我愛吃什麼你知道嗎,憑什麼每次都得依著你?」

……

以上對話可不是虛構,而是我的一位親戚和他老婆的真實生活場景。他和我抱怨,他們之間經常連最簡單的吃飯都很難達成共識。這裡的包子可以任意替換成餃子、饅頭、麵條,這都不重要,反正就是什麼都得聽她的。而且她還不明示,讓他自己猜。你讓她先說她還沒說意見。猜不對了就不高興,上升到愛不愛她的高度,借題發揮,不依不饒的。天長日久,這樣的小摩擦,就可能變成了大問題。

我還在包子鋪聽過這樣的對話:

女:「吃包子吧?」

男:「到包子鋪不吃包子吃什麼啊?」

女:「吃肉的行嗎?」

男:「不知道天熱少吃肉餡啊?不新鮮。沒常識!」

女:「那就吃素的。」

男:「別磨嘰了,快點,都快遲到了,沒點兒時間觀念。」

……

看看,每句話後面都跟著疑問、指責、批判,兩個人最終耷拉著臉吃完這頓飯。他的負能量太強大了,強大到連我這旁邊聽到的人,心情都很壓抑,恨不得趕緊離開這個負能量覆蓋的區域。

任何小細節都能變成傷害,只要兩個人都存了一顆互相不耐煩的心。任何小細節也都能體現出恩愛,因為唯有被感情浸透了整個生活,才可能會有每一刻的心平氣和。夫妻關係也是如此,無需將愛總是掛在嘴邊,只要把所有的細節都擺平,比如一天三頓吃什麼飯,放假是看電影還是看錄像,到底是早起散步還是晚上遛彎兒這些小事,大家都能做到夫妻同心,有商有量,那麼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祇樹點評:

經常有人找到我,談起夫妻關係的破裂。訴說的往往是老公出軌、或婆媳關係、或無休止的吵架……看起來是一件事引發的,實則如上面的例子一樣,一個生活片段、一則對話中,就註定了他們的幸福指數。細節折射心性,心性決定命運。

從第一則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是相互遷就,有商有量,所以他們是恩愛夫妻;而第二則則是女人以自我為中心,你是我的男人,就必須無條件地包容我、遷就我、了解我……最終終於引發對方的逆反心理;第三則對話中,男人自以為是,完全不顧及對方的感受,一身的負能量,給對方、也給自己造成傷害,這樣的婚姻又哪有幸福的理由?

老子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凡事為別人著想,忘了自我的人,周邊的人自然處處能反過來成就自己;凡事只為自己著想,不太考慮別人感受,別人也沒辦法長期善待你的。

現在獨生子女多,全家寵愛在一身,造就了很多很自我的人。大男子主義或公主病都極為常見,所以離婚率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夫妻之道,為人處世也是一樣的。周邊人際關係普遍不好,就要考慮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了,往根子裡想,自己是不是太自我了?就子女教育而言,愛你的子女,就教他(她)懂得處處付出,少一點考慮自我,這才是給了孩子一把打開幸福的鑰匙。

(註:原文文字略有調整)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