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門深入。
解和行怎麼深入?要專看淨土宗方面的書:淨土五經一論,中國淨土宗祖師的著作。要在這裡反覆地去薰習,反覆地去看。我常常講個比喻,就像臨摹,我們選了一個字帖,先從臨摹開始。在臨摹的過程當中,要放棄自己頭腦當中原先的筆劃,只是去臨摹。臨摹得越像,就越成功。這個臨摹的過程,就是將我們的知見,轉為佛的知見的過程,不寫自己的筆劃,就是把自己的凡夫知見徹底放下來的一種狀態。通過臨摹建立正知見,是達到什麼效果呢?達到信根深扎在我們的心地里,產生堅定信心的程度。
這個信心不是一般的信心,是像金剛般的信心,猶若金剛,不為其他的見解、法門所動搖,能夠摧毀一切懷疑、一切煩惱。
有時候比喻成滾雪球,學佛法,一開始不要搞得那麼多,貪多嚼不爛,核心一定要非常密集。先建立一個密集的球心,然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慢慢地拓展,就像滾雪球。你想要滾大,球心一定得非常密集,否則滾不大,球會散的。
所以開始一定要在知見的建立方面,讀淨土宗的經書和著作,一門深入,不能亂看別的。我本人在淨土宗方面,也是僥倖走了這條路。當時有出版社要我輯譯《淨宗法語大觀》,由於一年後就要交稿,至少一年沒有時間看其他書,專注於找大量淨土宗資料。在很多的佛言祖語當中,首先進行選擇;選擇後要歸類;歸類時須把名相概念找出來,然後再翻譯成現代語體;現代語體翻譯出來還要修改;修改以後還要校對。總之在這本書上反反覆覆,多次深入。倒是以後想起來,至少一整年我都在一門深入,沒有時間看其他的。
輯譯《淨宗法語大觀》時看到了印祖的一篇《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在信里他勸體安和尚,你如果對淨土的教理信心完全通達了,權且擱置不論;如果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一定要把宗門教下的東西全都放下,心平氣和地去看淨土宗方面的書。
印祖指出,在淨土宗教理未能通達之前,只能去看像《淨土三經》、《淨土十要》、《龍舒淨土文》、《淨土聖賢錄》等淨土宗經典,要反覆研讀。
此外印祖在其他開示里,對那些想做大通家的人都加以呵斥。很多大居士很有文化,要讀這個書讀那個書,印祖都不讓他讀,要求老老實實讀淨土宗著作。
我當時想,為什麼印祖反覆這樣說,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原來我是做學問的人,喜歡遍覽群書,讀了印祖的開示後,就有幾年時間,其他書不敢看了,專門看淨土宗的書。
慢慢的,我發覺,還幸虧走了這條路。因為如果看多了通途法門的經論,用通途教理去觀照淨土法門,就很難對淨土法門產生信心,因為淨土法門的建立、修行方法和產生效果,跟通途法門是不同的。
所以,印祖也說,往往通宗通教的人不信淨土,那真是刻骨銘心的判言。那個時代,很多通宗通教的人不信淨土,現在也亦復如是啊!
因此,我們就不要走所謂的「通宗通教」的道路,一定要先走「淨土一門深入」的道路,在對淨土宗主要經典沒有滾瓜爛熟之前,其他的東西先別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