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開端頭一句話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就把它跟方老師教我這句,這兩個接頭相應,「不亦說乎」不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嗎!一個人一生當中快樂幸福過一輩子,每一天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多麼幸福,好!能得的到嗎?能,你要真正想學,釋迦牟尼佛幫助你,行;孔老夫子幫助你,也行。可是都要從持戒下手。佛家有「五戒」、「十善」,儒家也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看後面,「身修」,這個「身修」就是我們個人一個人一生當中得到幸福快樂,它也講,從哪裡下手,持戒,什麼是戒,前面講的是戒,「格物」、「致知」。
「格物」,用司馬光的講法,司馬光是虔誠的佛教徒,「格」是什麼?「格」是格鬥。「物」是什麼?欲望,貪慾,要把貪慾「貪嗔痴」打敗,這個才行!「貪嗔痴」打敗了,你的智慧就生起來。「物格」而後「致知」,智慧生起來了,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出來了,為什麼?障礙沒有了,正心,心裡頭沒有障礙。
「正心」,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才叫「正」,心裡頭有煩惱「不正」,心裡頭有歡喜也「不正」,心裡頭有幸福也「不正」,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就「正」,「意」就「誠」,「心」就「正」。
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什麼?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宇宙有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自性」什麼樣子?「自性」就是「定」,大乘教上佛常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最後一句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我們眼睛能看得見的,耳朵能聽得見的很有限,宇宙多大?無量無邊,天外還有天。所以整個宇宙,我們今天講造物主,不是上帝,是誰?是你的自性。「自性」只有一個,我們的共同一個「自性」,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一體能不愛護嗎?!
所以「自性」的德,「自性」裡頭第一德就是大慈大悲。「悲」是什麼?「悲」是「與苦」。「慈」是什麼?「慈」是「與樂」。離苦與樂,所以成佛了、成菩薩了,他完全明白了——自他是一體。那對於我,傷害我的人、侮辱我的人、欺負我的人,甚至於殺我的人,還有沒有怨恨?沒有了,為什麼?一體,這個時候真樂就現前了。
牙齒跟舌頭是一體,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沒有聽說舌頭要報仇,為什麼?一體。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所以佛的愛是真愛,不是只愛善人不愛惡人,只愛讚美他的人不愛毀謗他的人,佛不是的,佛連你滅佛、殺佛,佛還是愛你,為什麼?牙齒跟舌頭的關係,你才曉得佛家是真的。
阿羅漢的愛都是真愛,因為阿羅漢見性了,少分;菩薩見性,多分;佛陀見性,圓滿。這麼個關係。
你學佛,你不能愛人、你不能愛動植物、你不能愛山河大地,在佛學上入門的人會搖頭,你沒入門,經典念的再多,沒入門,在門外,為什麼?你沒有愛心,你不能原諒得罪你的人。這是佛法,你說佛多快樂! 不但這一生,生生世世,盡未來際,沒有一個冤家對頭。冤家對頭對他的很多,他心裡頭沒有,心裡乾淨清淨,沒有污染,他的心裡只是看到六道眾生要幫助他離苦,學佛的同學要幫助他得樂,好!他在世間幹什麼?幫助一切眾生,該離苦的幫助他離苦,該得樂的幫助他得樂。「離苦得樂」叫慈悲,修行人內心上修養確實如是,而且這個事情真的全靠自己,不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