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戒,我們現在的人會有什麼誤解?
第一個誤解,把戒律等同於宗教的禁忌。說我做了,做了就得受懲罰,那叫禁忌,不對,這不是禁忌。五戒簡單地講,它是五條行為規範。注意,是行為規範,只說行為,包括語言。第二個,有的人認為戒律讓我們不自由。相反,戒律給我們自由。為什麼給我們自由呢?所有道路它都有指引方向的,有分車道的指示線,路邊還有欄桿。所以,有戒律的保護,我們在這個規範之內自由行駛。如果你不理解這個規範,想幹什麼幹什麼,恰恰就不自由,因為你的行為失去自由。我曾經打過比方,我們像開車在鄉間小路走,鄉間小路規矩多嗎?沒什麼規矩,沒有說「限速」,也沒有說「靠右行」,也沒有說「不許掉頭,單行道」,鄉間小道沒有那麼多規矩。
但是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走,大家說規矩多嗎?「快車道」「不許掉頭」「這裡是出口」不是出口不能出。但是在哪一條路上走得快呢?肯定是高速公路快嘍,你在鄉間小路你走快試試看!所以比喻什麼呢?比喻我們人生的路也是一樣的,有道德規範,有戒律的幫助,我們也要走得更快,不是走得更慢哪!文殊閣那邊有個互動專欄,那個專欄上有句話是我寫的。因為有一個營員在上面寫的:「怎樣做一個好的俗人。」就是說,我也不想出家,但是想做個好的俗人,這問題問得很好。後來我就在上面寫了一句話,我說:「在持好五戒的基礎上,盡情享受人生吧!」就是說,在五戒的保護下,你就盡情的享受人生。他還是要做俗人嘛!我是按照他的目標來說的。你要唱歌就盡情地唱吧!只要不犯五戒。有人找你的痲煩,你可以理直氣壯。有痲煩降臨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不服氣「憑什麼!」假如說你犯了的話,你心就虛了,不怪別人怪你自己,所以五戒給我們自由。
戒律實際上,在佛教里講,它叫「學處」,它是個訓練方法,這就很微妙。就是戒,它是個行為訓練、它是一種修行。持戒的人會經常觀照自己的行為,觀察環境,這種環境下我是不是很容易殺生啊,這個環境會不會讓我說假話呀,會不會讓我也偷東西啊,所以持戒的人呢,他的觀照力會很強,他的定力會增加。在持戒的過程中,興許他也會犯,有小小的違犯,然後他不斷地糾正自己,所以戒律就像一個老師,讓你不斷地修正自己,調整自己。在調整的過程中,你必須不斷地反觀,所以《論語》裡面,曾子講「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有自省的精神,這就是一種修為。我們說每天晚上我們要自省,在持戒的人那裡,光晚上自省是不夠的——白天已經把這個事辦了,晚上還自省,那你就只有後悔的份了。而是在很多情境下,都得自省,都得觀照自己。有的人也許說,哎呀,多累呀,你要知道,觀照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在剛開始也許有點勉強,一旦把觀照的能力開發出來,你就會自自然然的。你非常自由,但是不會犯規矩。所以這就恰恰如同一個舞劍的人,很鋒利的劍在他手上,唰、唰、唰,讓我們看了這真危險,沒事,在他那裡沒有任何問題。
戒律呢,剛才講,戒律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訓練班,戒律還是我們的鎧甲,鎧甲呀,就是上陣打仗,古代打仗要穿鎧甲保護自己。其實呢,各位,真的,在人生路上我們經常會面對很多誘惑啊,很多的人群,很多的環境,很多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讓我們不能把持,然後迷失在那裡。戒律保護了我們,你們現在在學校,還是蠻安全的。當你們走向社會,誰能保證你不會碰到一幫吸毒的人呢?誰能保證你不會碰到一幫喜歡偷東西的人呢?誰能保證你不會碰到一些有非常不良習慣的人呢?我們往往迷失自己總是從小事開始的。當你一向以來都按五戒去生活,那你就會遠離,你就會形成一種自己的感覺,在事情萌動的時候,你的感覺就很不對,你就會遠離他們,也就保護了你啊!
其實,這個世界充滿了陷阱,在那燈紅酒綠之中有很多陷阱,在燈紅酒綠之中有很多鬼呀。我們今天講的鬼,你以為鬼是什麼?鬼是青面獠牙的嗎?鬼就在那賭場上,鬼就在有些娛樂場所裡面,鬼就在很多人的陰謀的謀劃之中。所以戒律會讓我們的生命,增加一份安全,會讓我們形成一種清淨的氛圍,這種氛圍自然就讓我們總是跟清淨的人往來,我們周圍的人都是清淨的人,都是善人,我們就會感應。一旦你學佛,你就會感應學佛的人,很多學佛的人都有這個體會,皈依以後怎麼到處都碰見學佛的人呢?都皈依了。其實你想想,都在,你沒發現而已。
這個是關於戒律的認識,那麼等一下在授五戒的時候,五條戒。我說「能持否」,如果你不願意接受這一條,你就不說話。你願意接受,你就說「能持」,不願意接受,你不表態。很簡單。注意,你不接受,不等於說你可以犯喔。不等於說,師父讓我不接受,我可以去做。不是那個意思。而是說,你接受了那一條,比如說不殺生,當你不殺生的時候,你就不僅僅簡單是一個不殺生的正人君子,你還是一個遵守了釋迦牟尼佛不殺生戒律的佛教徒。
所以,你這個不殺生的這種狀態,多了一層意義,如果你不受戒呢,你不殺生,你只是一個世間的一個不殺生的善人,還沒有一個佛教修持上的意義。當然反過來也是啊,如果你受了不殺生的戒,你還去殺生呢,那就多了一層意義了,你違背了你的諾言了。因此呢,受了戒的人,你對自己要求要嚴一點。不過你也不要怕,你也不要認為說,等我都做到了我就受,都做到了你不需要受了。既然是受,一定是會有犯的,一定會有反反覆覆地矯正,不斷地矯正,不斷地觀照自己,調整自己的過程。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們介紹的三皈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