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佛常修這十八空


時間:2019/4/17 作者:清凡居士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複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一切語言道斷,不生、不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無量、無邊,無礙、無障,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

「複次」:是再說一次。再重複說一次前邊的意思,「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觀一切法空。觀,是能觀之智,能觀的智慧;一切法空,這是所觀的境界。

「如實相」:實相,就是一切相的根本;一切相的根本,就是沒有相。你若有相,在「有相」找,找不著「相」的根本;你若在那「無相」上找,就找著「相」的根本。

「不顛倒」:這是說的「觀中道的智慧」。什麼是「顛倒」?什麼是「不顛倒」?你若想不顛倒,先要知道什麼是顛倒。凡夫的顛倒,非常計常、非樂計樂、非我計我、非淨計淨,這是「凡夫四倒」──四種的顛倒。二乘也有他的顛倒,是什麼呢?常計無常、樂計為苦、我計非我、淨計非淨。常,他說是「無常」;樂,他說是「苦」;我,他說「無我」;淨,他說「不淨」,這是二乘人的顛倒。菩薩還有「出假」的顛倒,這都是顛倒;唯獨佛才沒有顛倒,不顛倒了。

「不動」:就是「定」;定,也就是「無所恐懼」,什麼也不怕。

「不退」:這是由智慧不退到愚痴上邊來。你心心寂滅,沒有妄想了,所以就有一種的大智大慧,這叫「不退」,不退到愚痴上去;就是你得到般若的智慧,就不會再做愚痴的事情了。

「不轉」:就不受輪迴所轉。不像凡夫流轉生死,在生死的道裡邊轉來轉去的;也不像二乘,轉凡成聖了;都沒有這個「轉」。

「如虛空」:也就是像虛空一樣。在《華嚴經》上說:「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什麼也沒有,這叫虛空;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什麼都在這個虛空裡邊包含著。所謂「如虛空」,就是但有名字,可是它沒有自性;中道觀智──修中道這種智慧,也就只是有這個名字,你要求一個實在的,沒有!什麼也沒有,所以這叫「如虛空」。

「無所有性」:無所有,就沒有了;無所有性,沒有性,沒有一個「自性」、也沒有「他性」、也沒有一個「共性」──沒有自己性,也沒有他的性,也沒有一個共同的性──也沒有一個「因性」、也沒有一個「果性」;所以一切都空了,這也是說這個「空」。

在這個時候,「一切言語道斷」:就是說也說不出來、想也想不到,沒有法子可說,言語的道路斷了,所謂「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亡。」口想說話,說不出來,沒有言辭可說;那個心想要攀緣,而這個慮也沒有了。這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走的那條路也滅了。

「不生」:不生什麼呢?不生無明、不生智慧。

「不出」:不出,也就是不入;無出、無入,這是如來的本體。如來所修行的這個本體達到那個究竟處了,所以也沒有出、也沒有入,也就是沒有無明、也沒有智慧可談。

「不起」:什麼叫「不起」呢?不起,因為證得如來的理體了;這時候,只是一個理,所以把這一些個方便的教理,就是權法──都寂滅了,不生起來了。

「無名」:那麼說這有個名嗎?沒有個名,只有一個「理」,只是講的這個「理」。所以談到「無名」,就是沒有什麼名字可以來代表這種的「理」。從「不顛倒」到「不起」,沒有哪一個名可以作為它的名字,所以這叫「無名可名」。

「無相」:也沒有什麼相,可以來把它表現出來。也是從「不顛倒」到「不起」,也沒有任何的形相,來可以把它形容出來,所以叫「無相」。「無名」就是「性空」,「無相」就是「相空」。

「實無所有」:這是在讚嘆「中道的觀」。中道的觀,不落於二邊──不落於空邊、不落於有邊;所以說「實無所有」,什麼都沒有。

「無量」:就是沒有一個數量的法。什麼是數量的法?五陰──色、受、想、行、識,這是有數量的,有五種。六根,就有六種;六塵,這有六種,合起來,這叫「十二入」,又稱為「十二處」,這是十二種,又有了「十二」的名詞。那麼「六根」、「六塵」,中間再加上「六識」,這就變成了「十八界」。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都有個數目的。現在這個「中道的觀」,是沒有數目可數的,所以叫「沒有量」;沒有量,是個無欠無餘的「全量」,所以叫「無量」。

「無邊」:就是沒有一個邊際、邊涯。這個「邊際」,指在小乘裡頭,一切法都有一定的,都有限度的。有一定的,這就有邊際;沒有一定的,就沒有邊際。現在這沒有邊際,就是「無有定法」。

「無礙」:這是「遍入一切法」。因為中道的觀智,能遍入一切法。雖然遍入一切法,而沒有障礙。

「無障」:障是遮障,沒有一法可以遮障得了這箇中道觀智。

從「觀一切法空」到「無障」,這個經文是十九句。「觀一切法空」,這是能觀的智,這是一個總標,總起來把它標出來。後十八句,這是分別的來解釋,這叫別釋。這種的道理,說起來是無窮無盡的,現在講經只能講一個大概的意思。在這十九句,把前邊「觀一切法空」這一句除去,還有十八句;這十八句經文可以依照《大般若經》的「十八空」來解釋它,又可以用這「一切法」來解釋這十八句。

怎麼用「一切法」來解釋呢?一切法如實相、一切法不顛倒、一切法不動、一切法不退、一切法不轉、一切法如虛空、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一切言語道斷、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出、一切法不起、一切法無名、一切法無相、一切法實無所有、一切法無量、一切法無邊、一切法無礙、一切法無障──這是用「一切法」來解釋這十八句。

怎麼又依「十八空」來解釋呢?

「如實相」,就是第一義空;第一義空了,這叫如實相。

「不顛倒」,這是內空。內空什麼呢?內空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都空了。眼耳鼻舌身意,你若能空,就沒有我了,也沒有我所執著的了,所以這是內空。內里不顛倒,就不被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入所轉。

「不動」,就是外空;空個什麼呢?就是外空六塵,不被六塵所搖動了,這就是不動。

「不退」,這是「不內外空」,就是內外空。內、外都空了,就是十二入都空了,所以不退轉於凡夫、不退轉於二乘。

「不轉」,就是不轉動。什麼是不轉動呢?你們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空?我相信有人會知道。我看看你們大家的智慧怎麼樣?不要想,就說出來!「當空」是個裡空。「如虛空」是什麼空?(弟子:中空。)

「中空」就是內空。他說「四大皆空」,四大怎麼樣空法?「五蘊皆空」,五蘊怎麼空法?「照見五蘊皆空」,怎麼照?這「如虛空」是什麼空?這「無所有性」是個什麼空?說啊!你們這是個「不說空」;若說了就不空,是吧?這就是個「不說空」。

「不轉」,無所轉了,這是「空空」。這「空」,能破一切諸法;一切法都給破了、空了,還有什麼法?若空了,還有一個「空法」存在,那又是沒破,又著到「空」上了。空空,那個「空」也空了,這是把一切諸法都給破了。「諸法」是所破的,這「空」是能破的;能破諸法,把一切法都沒有了。這是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了;這沒有一切諸法了,這才能談到「空空」。但是你空的時候,你若是不把這個「空」再空了,你還有一個病;那麼空也空了,什麼毛病都沒有了,空也無空,這把一切諸法都破了。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把一切法都空了,一切相更不要說了,這所以叫無轉,就沒有所轉動了,這就是一個「空空」。

「如虛空」,這叫什麼空呢?你若看過《般若經》,這《般若經》就講智慧、講般若;般若就是談「空」的,研究這「空理」。所以須菩提善說般若,是解空第一;他專門研究這個「空」,所以他叫空生。可是他這「空生」又不空生;說「不空生」,他又有了一個什麼?有了一個「須菩提」。

大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今天給大家講一講。空生,是須菩提;須菩提是梵語,翻為空生。因為須菩提出生這一天,他家裡倉庫裝的金、銀、珠寶,忽然都空了、沒有了;他的父親一看,就給他起名字為「空生」。寶庫都空起來了,這回是不是要窮了?所以他父親就到爻卦的地方去爻個卦。得到的卦相說:「你的金銀珠寶都空了,這是最好的!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你不要煩惱。這是最吉祥了!你生的這個小孩子,這可就好得不得了,沒有比這個再好的!」所以給他起名字又叫「善吉」,既善且吉。過了七天,這金銀珠寶在這個倉庫裡邊,又都現出來了,所以又有一個名字叫「善現」。「須菩提」就有這麼三個意思。

為什麼須菩提出生的時候,金銀珠寶的倉庫都空了呢?因為他生生世世都研究這個「空」;空,就是什麼也都不要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一出世就連金銀珠寶也都空了。這是「空」的表現,表現般若空,所以叫空生。

「如虛空」,這是大空,沒有再比它大的了。究竟有多大?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太大了;若有人知道,就談不到大。

「無所有性」,這是畢竟空,畢竟是空的,根本就是空。這畢竟空,有這麼幾句偈頌:「如來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說是天邊那個月,晚間覺得好清涼的、很舒服的,如來也就像清涼月似的,常常在「畢竟空」裡邊來遊玩。眾生的智慧水現前,心裡就清淨了,這個菩提也就影影忽忽的,不太真切,好像有個影子現出來一樣。

怎麼說「無所有性」是畢竟空呢?無所有性,你看!什麼也都沒有了,它不是個畢竟空是個什麼?這個諸法,無欠無餘──無欠,就是不少一點點;無餘,也不多一點點。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這是諸法本體的樣子,所以叫畢竟空;因為它畢竟空,所以就是無所有性。

「一切言語道斷」,這是個什麼空?在這一句經文上,就有這個意思了;不單這一句是這樣子,每一句經文已經就有它本來空的意思了。這叫一切空,一切語言道斷,所以這就是一切空;因為它是一切空,所以也就沒有什麼話可說的,言語道斷,沒有了!

「無名」就是性空,「無相」就是相空,「如實相」就是第一義空。

現在這個「不生」是什麼空呢?是有為空。有為,是因為因緣和合而生的有為法。那麼現在不和合了,不和合,所以就不生,這叫有為空。

「不出」就是無為空,「無為」空了。所謂「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無為」的名字就是出離,出離這一切法;現在這「出離」都空了,所以就不出,這叫無為空。

「不起」,這又是個什麼空呢?這在《大般若經》上,是「無始空」,沒有一個開始;若有開始,那就「起」了。你找它這一個開始、一個起頭,了不可得;因為了不可得,它是空的,所以叫無始空。

「無名」就是性空,「無相」就是相空,「無名無相」這又可以解釋作「實無所有」。「實無所有」,那麼這是不是又叫畢竟空、無始空?不是!這是「不可得空」。

「無量」又是個什麼空呢?就是有法空。「有量」就是有法,現在這「有量」都空了,所以這「無量」叫有法空。

「無邊」又是個什麼空呢?就是無法空。這法就是一個邊;現在無法了,所以叫無邊,這是無法空。

「無礙」這又叫什麼空呢?有法無法空。有法和無法,這兩種都了不可得、都空了,又沒有礙了。

「無障」是個什麼空呢?就是散空,它沒有一切的妨礙和遮障。那麼遮障是了不可得,所以叫無障。

這十八空,講這十八句大概的意思;佛常修這十八空,所以現在依照十八空來講《法華經》這十八句。

以上所說的「觀一切法空」,這是「總相」。由「如實相」向下至「無障」這十八句,這是「別相」。這種種的相,「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只是以種種因緣,而有種種的相,都是從這個「顛倒」生出來。

「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所以才說,常常地應該歡喜觀像以上所說這種種的法相,把一切都看成空的了。這是大菩薩第二種應該親近的地方。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淺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